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肠内场外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0营养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半肠内营养+半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费用、精神状态和蛋白代谢等方面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精神状态、言语对答和反应均有明显好转,其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血清前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所用医疗费用明显低于给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肠内营养支持和半肠内营养+半肠外营养支持都可以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营养指标,而全肠内营养治疗所需费用更少,是营养不良患者选用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急性阻塞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2例急性阻塞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病例,全部行MSCTA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阻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并能显示包括肠管扩张积液、肠管壁增厚、肠管壁积气和腹腔积液等征象.结论:MSCTA是诊断急性阻塞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一种快速,敏感、无创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预消化的肠内营养制剂对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前瞻、随机、对照、单盲研究,将符合入组条件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预消化型肠内营养制剂,而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及营养支持2周后的营养指标、肠内营养耐受性及ICU住院天数等。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肠内营养不耐受、腹内压升高、腹泻、肠鸣音减弱及胃肠道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CU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消化的肠内营养制剂对ICU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耐受性,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联合复方氨基酸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建立相关护理方法,将68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联合复方氨基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进行生化指标监测、记录不良反应以及进行营养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人体测量值增加,血清清蛋白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联合复方氨基酸对于改善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效果明显,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克罗恩病营养障碍患者血清IGF-I、IGF-IR及IGFBP-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和醋酸泼尼松龙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混悬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GF-I、IGF-IR及IGFBP-5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F-I、IGF-IR及IGFBP-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F-I、IGF-IR及IGFBP-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降低克罗恩病营养障碍患者血清中IGF-I、IGF-IR及IGFBP-5水平,改善肠纤维化和营养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序贯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序贯肠内营养组30例、肠内营养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予以营养支持。入院第1天和第14天分别检测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统计3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天后3组各项指标均较第1天明显下降,对照组较序贯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4天后序贯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TLC、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GCS评分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序贯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各项并发症较对照组发生率低。结论: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随病程延长,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序贯肠内营养较肠内营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并发症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重症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外营养(对照组)支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例患者均通过腹部CT及血管造影明确诊断ISMAD,本组病例确诊后行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术后继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逐渐消失;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是治疗ISMAD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60名产后出血患者,30名患者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照组),另外30名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实验组),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术后2 h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常规进行NRS-2002评分,筛选具有营养风险的6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联合XELOX方案化疗组及单纯XELOX方案化疗组,对比其消化道副作用、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等化疗副作用的发生情况;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治疗期间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并评价治疗疗效。结果:肠内营养联合化疗组在化疗期间无肿瘤复发及转移,肠内营养+XELOX组患者恶心呕吐及腹泻的发生率较XELOX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等副作用均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联合化疗组在化疗后血清白蛋白、体重等指数均较化疗前升高,单纯化疗组反而降低;两组间血红蛋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Ⅲ期结肠癌术后有营养风险的辅助化疗患者中具有优越性,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化疗反应,增强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