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动物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中,离不开完善的家族系谱,微卫星的亲子鉴定为精确繁殖策略和群体总体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只有利用亲子鉴定技术才能对家族系谱进行有效的修改和完善,才能进行优势选择,扩大优势生产力。微卫星分子具有共显性遗传、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第二代分子标记,并在动物上面应用广泛。通过对猪、马、羊、牛等大家畜、禽类、鱼类、鹿科动物和其它动物亲子鉴定,阐述微卫星在不同动物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探索出在不同动物中设计了适合该物种的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和亲子鉴定的方法,并对动物亲缘关系鉴定的应用还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巴恒星  胡鹏飞  李春义 《遗传》2021,(4):308-322
鹿科动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在极北地区、热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中国占世界鹿科动物40%以上,是鹿科动物进化的主战场。鹿科动物除了具有反刍动物常见的独特表型特征外,更是进化出周期性再生新器官——鹿茸角。鹿科动物是研究生态学、行为学和进化生物学非常有价值的动物模型,特别是在研究哺乳动物器官再生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鹿基因组是系统阐述鹿的进化和演变,解析鹿科动物独特生物学性状的依据,对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鹿科动物参考基因组的不断完善,在鹿基础科学研究上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本文详细综述了鹿科动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鹿遗传变异数据、适应性进化分子基础、独特性状鹿茸角的起源进化关键基因和功能基因组学,以期为鹿科动物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伊犁特克斯河河岸带阶地和河漫滩两种生境镰叶锦鸡儿(Caragana aurantiaca)灌丛为对象,研究了结荚数量、重量、荚果大小与灌丛分株高度、分枝数量、丛径等指标的关系,探讨了荚果生产过程在种群更新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阶地中的镰叶锦鸡儿荚果数量、荚果长度和荚果生物量显著高于河漫滩,而有性繁殖分配和单个荚果重显著低于河漫滩。荚果数量和荚果生物量大小分布特征较一致,均呈现L型分布格局,符合gamma分布,集中于0~20枚和0~0.5 g。单荚重在两个生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集中于10~30 mg。两种生境荚果大小变异性主要由大个体引起。标准主轴回归分析表明,除河漫滩生境的荚果生物量与分株高的回归方程未达到显著水平之外,荚果数量、荚果重与分株高、分枝数、丛径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不论荚果数量还是荚果重,在两种生境中的斜率大小顺序均遵循分株高>丛径>分枝数的变化规律,其中分株高和丛径的斜率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大于分枝数。两种生境镰叶锦鸡儿均可产生大量的荚果,在阶地中倾向于产生大量、小的荚果,河漫滩倾向于产生少、大的荚果,种群更新不存在种源限制,生产管理中应注意增加灌丛高度和丛径,提高结荚量,促进种群的自我更新和维持。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对沙芦草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以‘盐池’沙芦草为试材,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沙芦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及外源添加不同浓度(0、1、10、50、100、150和200 mg·L-1)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沙芦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沙芦草幼苗的生长,而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均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沙芦草幼苗生长抑制,并且当褪黑素浓度为100 mg·L-1时缓解效果最显著。与单独干旱胁迫处理相比,在干旱胁迫下外源添加100 mg·L-1褪黑素后沙芦草幼苗株高、地上干重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增加58.2%、121.2%和48.1%,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48.7%、80.8%和38.3%,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根系活力分别增加12.6%、33.9%和39.1%,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分别增加19.5%和18.3%,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6.2%、32.6%和14.3%,而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分...  相似文献   
5.
张丽春  汪莹  胡鹏飞  黄斌 《蛇志》2023,(1):59-6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统计泌尿系结石检出情况,并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86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经CT检查发现阳性60例,阴性2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为91.67%及准确率为91.86%高于二维超声的76.67%及7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及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能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提高泌尿系结石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茸角是鹿科动物特有的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鹿茸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代谢过程,其重量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本研究对饲养条件基本一致的5个梅花鹿(Cervus nippon)群体进行调查,获得高产和低产梅花鹿个体共100只,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这些个体与鹿茸重量相关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共得到94个与鹿茸重量可能相关的遗传变异,其中有2个变异位点分别定位于OAS2ALYREF/THOC4基因的外显子区,且ALYREF/THOC4基因在鹿茸中表达量很高。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遗传变异与鹿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可作为潜在的鹿茸重量相关遗传变异。本研究首次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直接筛选与鹿茸重量相关的遗传变异,并分析关联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对揭示鹿茸生长发育和鹿茸重量差异形成的遗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大庆湿地可培养蓝藻噬菌体遗传基因多样性,分析其系统进化地位,为噬藻体生态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鱼腥藻(Anabaena PCC7120)为宿主,采用液体富集和双层平板法分离大庆湿地水体中可培养的噬藻体,提取噬藻体混合液的DNA,PCR扩增噬藻体编码衣壳组装蛋白的g20基因和编码T7型短尾病毒的核糖体聚合酶的pol基因,克隆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可培养噬藻体相关基因的系统进化地位。【结果】克隆测序获得1条g20基因序列,4条pol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获得g20序列隶属于可培养噬藻体类群(Clusterδ)中。而3条pol基因与我国吉林碱性稻田水体噬藻体类群(PG-Pol-I和PG-Pol-II)更相近,另一条pol序列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枝。【结论】这是首次调查大庆湿地水体侵染鱼腥藻的可培养噬藻体的g20和pol基因,初步确认以鱼腥藻(Anabaena PCC7120)为宿主的可培养噬藻体g20基因归属于Clusterδ中,而大庆湿地可培养噬藻体的pol基因与我国大安稻田水体pol基因相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