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岩黄芪的繁殖特点及其与沙生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岩黄芪具有两种繁殖方式:天然下种繁殖及根状茎繁殖。本文试图从这两种繁殖方式入手,探讨木岩黄芪的沙生适应性。木岩黄芪种子繁殖效率较低,原因主要有两点:种子不易传播和影响天然下种繁殖的因素较多。大致3年生的实生植株具备根状茎繁殖能力,根状茎繁殖对战胜沙埋具有较大的作用,也具有在干旱条件下保证该植物萌发新枝从而衰而不竭的作用,这无疑是适应沙地流动性及干旱性的重要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蓖齿眼子菜繁殖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繁殖是影响水生植物生存竞争、分布以及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较详细地介绍了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的繁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有性繁殖中具有水表和水下气泡两种传粉方式;种子发生量较大,但种子发芽率低,不到6%,种子繁殖对种群恢复贡献不大,其主要作用在于远程传播和保持持久的种子库。蓖齿眼子菜具有广泛而高效的无性繁殖系统,可以通过断株、根状茎、地上块茎、地下块茎、地上茎节以及叶腋基部进行繁殖,其中最重要的是地下块茎和根状茎,次年种群恢复主要来自于地下块茎和根状茎。此外,对采用蓖齿眼子菜进行沉水植被恢复与重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温度对干旱、盐胁迫下黄芪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黄芪属蒙古黄芪和扁茎黄芪2种种子为研究对象,纯净水处理为对照组,NaCl、PEG处理为实验组,设置4个渗透势水平(0、-0.1、-0.3、-0.5 MPa),置于5种不同的温度(10、15、20、25、30 ℃)下,每日观察并记录两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旱盐胁迫下蒙古黄芪和扁茎黄芪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分别为25和20 ℃左右;蒙古黄芪耐高温不耐低温,而扁茎黄芪恰恰相反;但25和20 ℃均适宜两种幼苗生长,包括胚根、胚轴和子叶的生长。蒙古黄芪各处理组(除未发芽的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都比扁茎黄芪长;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使得两种种子的最终发芽率降低,但蒙古黄芪的耐盐性高于扁茎黄芪;随着PEG胁迫程度的增加,二者的发芽均受到抑制,甚至会出现完全不萌发,但扁茎黄芪的耐旱性高于蒙古黄芪;在相同的渗透势时,尤其是-0.5 MPa,PEG比NaCl对两种种子的影响大;交互胁迫作用下,随着渗透势的增加两种幼苗的鲜重、干重以及胚根、胚轴、子叶的长和宽变化较大;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预测发现:温度25 ℃、NaCl渗透势为-0.1 MPa,温度24 ℃、PEG渗透势为-0.04 MPa的处理是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达到最优化的组合;而扁茎黄芪最优化的组合则为23 ℃下NaCl渗透势为-0.07 MPa的处理,20 ℃下PEG渗透势为-0.13 MPa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温度对干旱、盐胁迫下黄芪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黄芪属蒙古黄芪和扁茎黄芪2种种子为研究对象,纯净水处理为对照组,NaCl、PEG处理为实验组,设置4个渗透势水平(0、-0.1、-0.3、-0.5 MPa),置于5种不同的温度(10、15、20、25、30℃)下,每日观察并记录两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旱盐胁迫下蒙古黄芪和扁茎黄芪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分别为25和20℃左右;蒙古黄芪耐高温不耐低温,而扁茎黄芪恰恰相反;但25和20℃均适宜两种幼苗生长,包括胚根、胚轴和子叶的生长。蒙古黄芪各处理组(除未发芽的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都比扁茎黄芪长; 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使得两种种子的最终发芽率降低,但蒙古黄芪的耐盐性高于扁茎黄芪;随着PEG胁迫程度的增加,二者的发芽均受到抑制,甚至会出现完全不萌发,但扁茎黄芪的耐旱性高于蒙古黄芪;在相同的渗透势时,尤其是-0.5 MPa,PEG比NaCl对两种种子的影响大;交互胁迫作用下,随着渗透势的增加两种幼苗的鲜重、干重以及胚根、胚轴、子叶的长和宽变化较大;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预测发现:温度25℃、NaCl渗透势为-0.1 MPa,温度24℃、PEG渗透势为-0.04 MPa的处理是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达到最优化的组合;而扁茎黄芪最优化的组合则为23℃下NaCl渗透势为-0.07 MPa的处理,20℃下PEG渗透势为-0.13 MPa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南方山荷叶中甸居群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于云南中甸地区南方山荷叶进行的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 :南方山荷叶有性生殖良好 ,性成熟个体的花在开花前一年 7月末 8月初开始分化并以休眠芽的形式度过冬天及早春 ;花在次年春天开放并在植株露出地面 1 0 d之后进行传粉 ;每个体有花 3~ 2 8朵 ,每花有胚珠 1~ 1 7枚 ,每个体有胚珠 40~ 2 0 2枚 ;在自然条件下南方山荷叶传粉方式为异花授粉 (但自交可育 ) ,其传粉昆虫为叶蜂类和甲虫类 ;天然居群具有较高的结实率 ( 58.3%~1 0 0 .0 % ) ,每个体有果实 3~ 2 6枚 ,每果实有种子 0~ 1 1粒 ,平均结籽率为 60 .41 % ,每个体平均种子产量 47.0 5。南方山荷叶常可通过根状茎进行营养繁殖形成无性系植株。人工繁殖时既可用种子繁殖 ,亦可用切割根状茎来进行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6.
濒危莲瓣兰杂交育种及原生地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莲瓣兰'大雪素'(Cymbidium tortisepalum 'Daxuesu')和'剑阳蝶'(Cymbidium tortisepalum 'Jianyangdie')为亲本,研究莲瓣兰种间杂交育种、杂交种子在原生地播种共生萌发及植株形态发生过程,为莲瓣兰杂交育种新品种选育及杂交种子原生地播种种苗快速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莲瓣兰种间杂交结实率在90.0%~93.3%之间,杂交亲和性较强;莲瓣兰杂交种子在原生地播种6~12月后,能被萌发菌侵染、种胚突破种皮形成类原球茎,种子在原生地播种容易萌发;类原球茎转绿成根状茎、根状茎伸长成丛生型根状茎、丛生型根状茎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原球茎、原球茎分化出叶和根、根状茎逐渐退化完成植株再生过程极其缓慢,需要4~6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王贝  马骥 《生物磁学》2011,(2):347-350
目的:比较小羽贯众根状茎和叶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方法:牛津杯法和96孔板法,通过测定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小羽贯众根状茎和叶提取物分别对10种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产地抑菌效果的比较。结果:小羽贯众的根状茎和叶的提取物对10种常见的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提取物最敏感。结论:小羽贯众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效果,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离体条件下对佛手参种子进行了非共生萌发研究,成功实现了种子萌发,并通过根状茎增殖和分化获得了大量再生种苗。结果表明,成熟佛手参种子难以萌发,而未成熟种子具有萌发能力,萌发率可达到20%,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2MS+1.0-2.0mg·L-1。KT+0.1mg·L—NAA+10.0mg·L-1腺嘌呤;根状茎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3.0mg·L。6-BA+0.1mg·L-1 NAA+10.0mg·L。腺嘌呤;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I.0mg·L-1 KT+10.0mg·L-1腺嘌呤。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1.0mg·L。KT)与较低浓度类生长素(O.1mg·L-1 NAA)的配比对佛手参种子萌发、根状茎增殖及芽分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NAAA制种子萌发。根状茎与愈伤组织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分化能力却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以阳春砂根状茎茎尖、根状茎、直立茎芦头3种不同材料为插穗,研究不同浓度的ɑ-萘乙酸(NAA)对扦插效果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的NAA处理浓度,寻找除分株繁殖外的高效营养繁殖方法。结果表明,未经NAA处理的根状茎茎尖、根状茎和直立茎芦头3种插穗的出芽率和生根率比较低,出芽率依次为10.0%、3.3%和23.3%;生根率依次为23.3%、10.0%和3.3%。而200 mg·L-1的NA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根状茎茎尖、根状茎和直立茎芦头3种插穗的存活率、出芽率和生根率;与对照比较,3种插穗的存活率依次提高17.7%、23.4%和26.7%;出芽率依次提高13.3%、50.3%和53.3%;生根率依次提高43.3%、26.7%和53.4%。200 mg·L-1的NA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3种插穗再生根和再生芽的生长指标。根状茎茎尖再生根的数量、长度、直径分别比对照提高56.7%、82.6%和29.2%;根状茎的再生根长度显著比对照长203.5%;直立茎芦头的再生芽的长度和直径比对照提高25.2%和35.2%。NAA处理后的根状茎茎尖插穗的芽再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原来的茎尖继续生长,另一种是从插穗的节上分化出新芽。阳春砂根状茎茎尖、根状茎和直立茎芦头3种插穗经200 mg·L-1NAA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这为阳春砂种苗生产建立了分株繁殖以外的另一种高繁殖系数的营养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种子萌发实验两种方法, 对河北小五台山天然青杨(Populus cathayana)种群的更新方式进行了研究, 以揭示落叶层的化感作用和机械阻挡作用对青杨种子萌发的干扰机理。结果显示: 1)种群样方中的幼苗都为无性繁殖的克隆分株, 种子繁殖的幼苗年自然存活率为0%; 2)落叶层对种子幼苗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50 mg·mL-1浓度的落叶水浸液可使青杨种子发芽率降低41%, 使主根长度减少95%, 100 mg·mL-1浓度的落叶水浸液则完全抑制种子萌发; 单层和多层落叶对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都能完全阻碍种子的根系正常生长, 导致幼苗脱水干枯死亡。结果表明, 在高海拔山区的青杨天然林中, 由于不断积累的落叶层通过化感作用和机械阻挡作用严重影响种子的萌发、定根以及正常生长, 从而导致种子更新的途径受阻, 而只能通过无性繁殖来完成正常的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生长及根部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建萍  贾小云  刘亚令  吴云  周然  冯前进 《生态学报》2016,36(14):4415-4422
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胁迫(A1)、中度干旱胁迫(A2)、重度干旱胁迫(A3)4个不同处理,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黄芪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茎叶快速生长集中在出苗后80—120d,以后生长减缓;当茎叶枯萎时,根中生物量短期快速积累。与常规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黄芪苗高及茎叶生物量,但对抗氧化能力、根系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积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轻度干旱胁迫下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降低,同时根长与根生物量增加、多糖与皂苷两种次生代谢物积累增多,黄芪药材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胁迫上升到中度、重度时,SOD酶活性逐渐降低,重度胁迫下低于对照,而POD及CAT酶活性、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均随胁迫增强而升高,相反,根长、根生物量、多糖与皂苷含量降低,导致黄芪药材的质量显著降低(P0.01)。综上表明,干旱胁迫下,SOD酶表现较为敏感,可能在清除活性氧中起主要作用;轻度水分胁迫能有效启动黄芪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和次生代谢,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对抗胁迫对细胞产生的伤害,通过降低地上部分的生长,将营养物质优先运往根部,促进根产量及药材质量的提高。这一结论,可在黄芪多糖和皂苷次生代谢物定向培育的水分管理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原产地调查,引种试验,扦插及种子萌发等实验,研究了太行花的繁殖及扩散方式。结果表明,太行花有两条生殖途径:一条是有性生殖;另一条是无性生殖。在原产地因生境条件特殊,有性生殖能力弱,主要靠无性生殖扩大种群。在北京人工栽培条件下,两种生殖方式都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3.
建兰根状茎增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建兰两个栽培品种的根状茎在固体及液体两种培养方式,以及培养基中有无激素和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根状茎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量都大于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量。根状茎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也能增殖。加入激素有促进作用。合适的激素浓度及配比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4.
甘琳  赵晖  清华  肖燕  李敏  胡秋香  安树青 《生态学报》2011,31(7):1794-1802
氮、硫均是影响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生长与繁殖的重要营养元素,研究其交互作用可能有助于揭示互花米草成功入侵机制。本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以河沙为栽培基质,研究了氮、硫互作对互花米草繁殖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氮和高氮处理下的互花米草分支强度、初级分株数、次级分株数、根状茎数及其总长要显著高于低氮,不同硫水平及氮硫互作对互花米草无性繁殖没有显著影响;互花米草的种子数和种子生物量受硫以及氮硫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在高氮水平下,中硫处理的互花米草种子数和种子生物量要远远高于其他处理。中氮和高氮处理下的互花米草叶、茎、根、根状茎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低氮处理;只有在高氮水平下,高硫处理的生物量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中氮和高氮营养条件下,高硫处理会促使互花米草对地上部分投入更多的生物量。中硫-高氮作用对互花米草有性繁殖的促进,使互花米草能在硫浓度较高的滩地保持高有性繁殖率;虽然过高的硫会抑制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但却能促进根状茎数目的增加,从而加速其向外短距离扩张;这些特性均有利于互花米草对滨海盐沼的入侵。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建兰两个栽培品种的根状茎在固体及液体两种培养方式,以及培养基中有无激素和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根状茎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量都大于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量。根状茎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也能增殖。加入激素有促进作用。合适的激素浓度及配比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仪测定苦豆子植株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期间的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苦豆子植株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含量为21.346-41mg.g-1(DW),以种子中为最高,花、根、果皮、根状茎、叶片、地上茎次之,复叶轴中最低;苦参碱含量为0.55-1.30m2.g-1(DW),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种子〉花〉根〉果皮〉根状茎〉叶片〉地上茎〉复叶轴;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含量分别为3.76~12.29mg.g-1(DW)和3.36—13.33mg·g-1(DW),这2种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种子〉花〉根〉果皮〉根状茎〉地上茎〉复叶轴〉叶片:根、根状茎、地上茎、叶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含量在7月份达到峰值;总生物碱含量在8月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特征,从森林天然更新的必要条件出发,通过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与生长所需条件的系列试验,探讨了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障碍特征。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主要原因有:(1)由于土壤的干旱胁迫使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中天然下种的种子很少有萌发的机会,尤其是在春季;(2)在水分条件相对充足的季节(秋季),樟子松种子能够萌发,但萌发产生的更新幼苗数量极少,即便这些更新幼苗得以存活,但由于沙地表层(0~5cm)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菌几乎不能存活而导致幼苗根系无法形成菌根,从而致使存活的樟子松幼苗抗旱、抗病能力非常弱,不能越冬,即不能更新。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繁殖能量的研究裴恩乐,陆健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上海200062)哺乳动物繁殖能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几年发展更快。哺乳动物的繁殖有季节性繁殖和非季节性繁殖两类,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其整个繁殖过磋分成:配对及交配、怀孕。分娩、哺乳、...  相似文献   

19.
以一年生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连续干旱胁迫12 d及恢复浇水对2种黄芪生理状态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2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明显抑制了2种黄芪地上部生长,对其根系生长则无明显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在连续干旱处理4 d后就下降,但2种黄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只有在中度干旱胁迫(连续干旱8~12 d)下才下降,且膜荚黄芪的下降幅度大于蒙古黄芪。(2)干旱胁迫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根和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蒙古黄芪根和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均低于膜荚黄芪。(3)干旱胁迫下,膜荚黄芪不同器官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表现为叶茎根,而蒙古黄芪根、茎和叶之间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差异不明显;膜荚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含量表现为叶大于茎,在蒙古黄芪中则表现为茎大于叶;而且2种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在同一器官中的积累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认为,蒙古黄芪的抗旱性高于膜荚黄芪,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够促进黄芪器官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24种十字花科短命植物的扩散体特征与扩散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准噶尔荒漠中24种十字花科短命植物的扩散体特征与扩散对策的观测结果表明:种间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各异,角果开裂与否与其木质化程度有关。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角果不开裂。其中长角果以果节为扩散单元自体扩散。而短角果有两种扩散单元,以果实为扩散单元的无辅助扩散结构或具翅或绵毛,分别进行自体或风媒扩散;以果序的一段为扩散单元的果实具坚硬呈勾状的喙,通过果序梗断裂或附在动物体表散布,兼具自体扩散和动物体外传播的二重性。木质化程度较低的角果开裂,以种子为单元扩散。其中微尘状种子无辅助扩散结构,在果皮开裂时产生的张力或风力的作用下散布;粘液种子以水媒为主,兼具风媒和动物传播的特点;粘液和翅并存的种子具有风媒和水媒扩散的二重性。果翅等辅助扩散结构有利于长距离散布,绵毛及种皮粘液使果实或种子与地表能更好地粘附,木质化结构及种皮粘液还具有保水和保护作用。从扩散的时空特征看,24种植物在扩散持续时间上有集中扩散和持续扩散两种方式,前者避免了种子干旱失水和被捕食,属逃逸对策;后者形成空气种子库逐批扩散,属保护对策。从空间上,异果芥(Diptychocarpus strictus)果序上、下部果实的开裂方式与时间、种子形态完全不同,导致其扩散时间与距离不同;离子芥(Chorispora tenella)等类群果实不同部位的果节非同步脱落以及爪花芥(Oreoloma sulfureum)果实上、下部木质化程度及开裂方式不同,导致其果节或种子的扩散时间不同。以上这些特征对于它们在荒漠环境中成功地扩散、定居,抵御干旱、逃避捕食,避免同胞种子间的竞争、保障物种延续并扩大种群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