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各25例。Ⅰ组给予地佐辛5mg;Ⅱ组给予地佐辛10mg;Ⅲ组给予地佐辛5mg联合帕瑞昔布钠40mg。在手术进行到关腹时静脉给药,观察比较苏醒期三组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结果:Ⅱ组和Ⅲ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均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乳腺癌手术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n=30。Ⅰ组给予芬太尼2~5μg/kg,Ⅱ组给予地佐辛0.2~0.3 mg/kg,Ⅲ组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h)10 min后给予地佐辛0.2~0.3 mg/kg,三组患者均常规行全麻诱导。记录围插管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测定T0、T1、T2、T3时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同时记录患者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的MAP、HR及术中给予的心血管活性药物的总剂量等情况。结果:Ⅰ组患者MAP、HR在T1、T2、T5时刻的数值及围插管期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变化分别与其前一时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两组围插管期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虽然都有波动,但与前一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乳腺癌手术全麻诱导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术后对疼痛的敏感性,而且对患者术后意识、呼吸等恢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全身麻醉下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各25例。I组给予地佐辛5mg;II组给予地佐辛10mg;Ⅲ组给予地佐辛5mg联合帕瑞昔布钠40mg。在手术进行到关腹时静脉给药,观察比#苏醒期三组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结果:II组和Ⅲ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均低于I组(P〈O.05),II组和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I组和II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全麻条件下鼻内镜手术后预防气管拔管时不良反应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Ⅱ级,行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0)。常规心电监测后用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5/μ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0.6mg/kg行麻醉诱导,丙泊酚加七氟醚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试验组手术开始前15min肌肉注射地佐辛0.1mg/kg,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前、术中、拔管时及拔管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拔管时躁动、寒战情况以及术后24h疼痛情况。结果:术后气管拔管时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术后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鼻内镜手术,能有效保持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时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指导组)80例,对照组(常规组)8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麻醉前访视.观察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或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及心理指导,系统讲解麻醉的相关知识,重点解释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前后可能存在的咽喉部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吞咽不适感等感觉,以及如何配合拔除气管插管;在手术当日麻醉前30分钟再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苏醒期相关知识宣教.重点观察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及气管导管拔出前后是否合作及合作程度,手术后24小时随访.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评分为1和2的百分比分别为20%与70%,对照组中评分为1和2的百分比分别为40%与20%.两组中评分为1和2的病例明显不同(P<0.05),说明观察组的心理指导与干预是有效的.患者对麻醉过程满意度,观察组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45%.结论:术前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减少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气管导管拔除时出现躁动或不合作的情况,提高其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和静脉给药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于我院在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泌尿外科、腹部外科并预计于术后可以迅速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63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1)和B组(n=32),A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静脉给药,B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呛咳反应。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HR、SBP、DBP均低于A组(P<0.05)。两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组内及组间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拔管时,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全麻苏醒期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可减轻血流波动,降低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负荷量和维持量两种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案对泌尿外科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作用,研究右美托咪定用药的更优化方案。方法:将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两组。负荷量组在麻醉诱导时10 min内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维持量组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以0.4μg/kg/h的速度输注右美托咪定。采用丙泊酚(1.5-2mg/kg)和芬太尼(2-4μg/kg)进行全麻诱导。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记录苏醒期最大Ricker镇静-躁动评分和咳嗽的分级。记录从时间零点到对语言指令有反应的时间和苏醒期的缺氧(Sp O290%)、喉痉挛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在术后恢复室,记录残余镇静(入ICU时镇静-躁动评分≤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00分数字分级评分法)和恶心呕吐评分。术后24 h用15项问题的恢复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结果:负荷量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为4(3-7),维持量组为4(3-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47)。负荷量组停药至呼之睁眼时间为19.4±8.1 min,S组为16.8±5.6 min,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统计学均无差异。结论:与单次负荷量注射相比,维持量泵注方案更有利于减轻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后的苏醒期躁动,且不会引起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13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单纯全身麻醉)和实验组(n=65,地佐辛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两组苏醒期躁动情况及呛咳发生率。结果:两组插管前(T1)~拔管后5 min(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氧饱和度(SpO2)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且实验组HR、MAP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术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较术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呈降低趋势,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呛咳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用于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减少苏醒期躁动,预防呛咳发生,使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期间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麻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不推注地佐辛;地佐辛组于麻醉诱导前8分钟静脉推注地佐辛0.1 mg/kg.观察两组舒芬太尼注射后的呛咳发生率、程度及呛咳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地佐辛组没有发生呛咳,而对照组呛咳发生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呛咳反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可有效预防麻醉诱导期间舒芬太尼所致的呛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及七氟烷用于脑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P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均15 min泵注完成。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术中均用芬太尼、七氟烷、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D组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1.0μg·kg-1·h-1,P组给予丙泊酚3~10 mg·kg-1·h-1,调整右美托咪啶及丙泊酚用量,使BIS值维持于40~50。于麻醉用药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开硬脑膜(T3)、取瘤(T4)、术毕(T5)、拔气管导管时(T6)记录心率(HR)、血压(SBP、DBP)。记录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10 min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D组T1、T3、T4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但仍接近正常值,P组T1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T2、T5、T6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加快(P0.05)。与P组比较,T2~T6时D组SBP、DBP明显低于P组(P0.05),HR明显慢于P组(P0.05)。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七氟烷麻醉用于脑肿瘤手术均能够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右美托咪啶能抑制气管插管、拔管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术后苏醒快且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1.
音乐治疗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靖  王旭东 《四川动物》2007,26(1):196-197,200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音乐治疗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认为:音乐能影响动物的情绪;音乐还对动物的免疫功能、学习及记忆能力、以及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均有一定影响。该领域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索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Studies on Septoria on celery see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16.
Studies on enzymes acting on glycopeptide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7.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n time on task effects on safety shows contradictory evidence,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12 h shifts. It is argued that this might depend on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is of accident data, e.g. selectivity of samples, validity of data bases and study designs, especially for analyses at the company level. Analyses of aggregated data seem to indicate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of accident risk with time on task beyond the normal working day. This is supported by some recent studie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相似文献   

18.
Arabanase was purified by various procedures of gel filtrations and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from the submerged culture filtrate of Aspergillus niger grown on the medium containing beet-araban as a carbon sourc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enzyme was examined. The purified enzyme was homogeneous protein in ultracentrifugal analysis, the optimum pH for enzymatic action was 4.0. The enzyme was thermostable at pH 6.0, namely, even after heating at 98°C for 10 minutes, 20.8 per cent of the initial activity still remained. The enzyme hydrolyzed beet-araban with producing l-arabinose.  相似文献   

19.
20.
红树林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抵御台风、风暴潮、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天然屏障。热带气旋是红树林面临的最主要自然威胁之一,削弱了红树林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及生物多性维持等功能发挥。然而,尽管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日益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缺乏对该领域研究进展的系统分析和总结。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5—2021年间热带气旋对红树林影响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图谱绘制,以厘清该领域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并揭示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1)该领域研究年发文量随时间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2013年后迅速增加,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前列,美国的中介中心性最高,其次是德国,美国广泛地与德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有密切合作;(3)美国佛罗里达、加勒比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南部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区域;(4)研究热点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从红树林植被的干扰损害逐渐发展到固碳储碳、海岸防护等功能的影响。全球变化背景下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红树林对热带气旋干扰的弹性、基于遥感和大数据处理的模型模拟等日益受到关注,量化热带气旋对红树林功能的影响、探明热带气旋与海平面上升的关系及对红树林影响、构建完善的观测体系数据集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对长期关于热带气旋对红树林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可为预测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和风险、及减缓和应对其风险等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