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Ⅰ型胶原、内皮素对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探讨了Ⅰ型胶原和内皮素对培养的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产生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影响。结果提示:Ⅰ型胶原可以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P<0.01),内皮素对系膜细胞的增殖有一定作用:Ⅰ型胶原可以促进内皮细胞产生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并可以促进系膜细胞产生Ⅳ型胶原;内皮素可以促进系膜细胞产生FN增多(P<0.05)。  相似文献   

2.
人工基膜对鼻咽癌上皮细胞株(CNE—2)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基膜(ABM)主要以Ⅰ型胶原的水合性胶原丝网为网架,辅上纤维连结蛋白,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等主要基膜糖蛋白制备而成,具海绵状的形态结构。ABM可减少胎牛血清用量10%,提高细胞生活力和延长细胞传代周期。在2-5%血清浓度的情况下,ABM可提高CNE-2细胞的生长效率,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生长率而抑制细胞的^3H-TdRA掺入。提示在体外研究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影响时应使用低血清培养液。ABM是体外诱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及基底膜Ⅳ型胶原三种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在颌面部不同分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增殖期ECM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退化期及退化完成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由此认为ECM成分的含量变化是影响毛细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演变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AM)注射剂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体外对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s)增殖和细胞外基质(Intracellular Matrix,ECM)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5/6肾切除大鼠模型后,将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未治疗组、低剂量/高剂量AM治疗组。观察比较16周后各组大鼠肾功能和尿蛋白排泄量情况。体外以白介素1β(IL-1β)作为刺激物,诱导MCs增殖,给予不同剂量AM干预。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M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纤连蛋白(fibronectin)含量,RT-PCR检测细胞p38 mRNA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胶原Ⅳ、总p38MAPK、磷酸化p38MAPK、磷酸化MKK3/MKK6、磷酸化MKK4等蛋白水平。结果:在体外AM可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MCs增殖和阻止细胞进入合成周期,显著降低fibronectin、胶原Ⅳ产生,磷酸化p38蛋白和磷酸化MKK3/MKK6的表达显著受抑;在体内AM治疗能显著改善5/6肾切除大鼠的肾功能情况,降低蛋白尿排泄量,延缓肾功能恶化。结论:AM治疗可通过抑制磷酸化MKK3/6和磷酸化p38 MAPK蛋白的表达,发挥抑制IL-1β诱导的MCs增殖作用,能抑制MCs的ECM积聚,有效的治疗进展性肾脏病,为慢性肾纤维化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的细胞粘附分子均为含N─糖链的糖蛋白,N─糖链在细胞的识别、粘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就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整合蛋白、选择蛋白和凝集素受体等分子中N─糖链与细胞识别和粘附关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细胞或粘着于基膜以及在一定的基质上增殖对于肿瘤的浸润转移至关重要。层粘连蛋白(1aminin,LN)是基膜所特有的非胶原糖蛋白。我们研究了LN在肿瘤细胞粘着、铺展及增殖中的作用。通过测定粘着细胞所释放的LDH活性定量分析细胞粘着率。LN可显著增加体外培养的小鼠S180-V肉瘤及B16-MBK黑色素瘤细胞在玻璃及Ⅳ型胶原基质上粘着及铺展。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亦有类似作用。而非糖蛋白(牛血清清蛋白)或其他糖蛋白(鸡卵清清蛋白或免疫球蛋白)均无类似作用。此外,LN或FN抗体可分别抑制细胞粘着于LN或FN。这些结果表明LN或FN促细胞粘着作用是专一性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粘着在LN敷盖的玻璃表面的瘤细胞呈多突扁平形、膜皱襞及微绒毛十分稀少,而粘着在裸露的玻璃表面者为球形,膜皱襞及微绒毛甚多。再者,~3H-TdR向粘着于LN基质上的瘤细胞群的参入量显著高于粘着在裸露玻璃面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结构、功能及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每日ip葛根素注射液,共16周。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小球TIMP-1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MMP-3、TIMP-1及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TIMP-l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MMP-3、TIMP-1及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表达亦增加;葛根素用药组较糖尿病组TIMP-1 mRNA、蛋白及MMP-3、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形态的影响具有保护作用,除降低血糖外,调节肾小球MMP-3、TIMP-1表达式从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也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Vero细胞是肾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层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从而在细胞外形成对细胞生长、迁移等有重要影响的细胞外基质膜。已知影响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是整合蛋白。微载体所提供的三维立体培养条件与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迁移条件相似,为在体外研究体内类似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模型。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可以检测到:正常培养条件下,在微载体上培养48小时,Vero细胞表达整合蛋白α2亚基(Fig.1a);如果同时加入层粘连蛋白,α2亚基的表达量显著提高(Fig.1b)。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10天,Vero细胞在微载体上形成密集的多层生长,α2亚基表达量明显高于培养初期(Fig.1c)。间接免疫荧光标记(Fig.2)和免疫电镜观察(Fig.3)证实:在层粘连蛋白作用下,α2亚基大量表达,并定位于细胞“附着斑”位置的细胞膜上。此时,如果再用抗层粘连蛋白抗体处理,可观察到原“附着斑”消失,α2亚基在细胞内呈散布状(Fig.4)。整合蛋白α2亚基的表达和与层粘连蛋白形成的“附着斑”提供了Vero细胞在微载体上附着和迁移的基础。可能,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整合蛋白来调节细胞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小鼠ES细胞的拟胚体培养和三维胶原蛋白培养系统研究了外源rhTGF-β1对ES细胞分化为血管样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培液中添加外源rhTGF-β1或细胞经基因转染而有过度表达的TGF-β1都对ES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液中添加适量的TGF-β1抗体,则过度表达TGF-β1的ES-T6细胞分化为血管样结构的频率明显地受到抑制,相似于其亲本ES-5细胞的分化水平。在Ⅰ型胶原三维培养系统中的单层ES-5细胞培液中添加rhTGF-β1时,明显地促进ES-5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抗体分别作免疫荧光染色也观察到ES-T6细胞分化产生的上皮样细胞和圆形细胞都显示较强的荧光反应,这些现象提示TGF-β1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成份而行使其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同时,我们在ES-5细胞和ES-T6细胞的分化衍生物中都检测到bFGF的mRNA。因此,TGF-β1在血管样结构形成中的作用,除了它对于细胞外基质成份有关基因的直接调控外,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bFGF等一类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相关的生长因子而间接地行使其生物学功能。在本实验系统中,ES-T6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及血管样结构必需有低剂量RA的诱导,其作用机理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牵张刺激培养细胞的模型 ,观察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素对牵张刺激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探讨细胞外间质 -整合素受体在超负荷心肌肥大的跨膜信号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素明显有助于培养心肌细胞的贴壁、伸展。牵张刺激后 ,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基质组心肌细胞的 3H -亮氨酸掺入率和心肌细胞表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而层粘连素组无显著变化 ;可溶性纤维连接蛋白、RGD肽均可显著抑制牵张刺激诱导的培养心肌细胞 (胶原为粘附基质 )的3H -亮氨酸掺入率升高和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 ,而层粘连素无明显作用。结果表明 ,特异的细胞外间质 -整合素在超负荷心肌肥大机制中发挥了跨膜信号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巨核细胞存在的条件下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否刺激骨髓基质细胞纤维形成。方法:用改良Dexter培养法进行体外不同浓度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作用下的基质细胞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检测基质细胞相对增殖指数,纤维连接蛋白、层粘素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以及Ⅲ型前胶原蛋白的合成。结果:TPO可刺激基质细胞增殖,相对增殖指数随TPO浓度增加而增强,但不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纤维连接素、层粘素和Ⅳ型胶原在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有阳性表达,但实验组强于对照组,但阳性强度不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标记的Ⅲ型前胶原蛋白平均荧光强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但这种作用的强弱与TPO浓度相关性不强。结论:无巨核细胞存在的条件下,TPO可直接刺激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和胶原,促进其纤维形成。  相似文献   

12.
纤维粘连蛋白及层粘连蛋白与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细胞外基质非胶原糖蛋白。FN主要由中胚层来的细胞产生,亦可由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生成;LN则主要由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合成。FN以可溶及不溶两种形式分别存在于各种体液及细胞外基质(包括某些基膜);LN则以不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赶黄草总黄酮对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理,采用TGF-β1诱导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LX-2,HSC-LX-2)活化,给予不同浓度赶黄草总黄酮后,MTT法检测赶黄草总黄酮对活化后的LX-2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胶原收缩实验检测胶原收缩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及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mad2、Smad3、p-Smad2、p-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显示,赶黄草浓度在为5、9、13 mg/L均可抑制TGF-β1活化后的LX-2的增殖和迁移,且13 mg/L时效果最显著(P0.01);另外,赶黄草总黄酮可减少ColⅠ及FN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沉积(P0.01),并抑制胶原收缩;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赶黄草总黄酮作用后Smad3、p-Smad2和p-Smad3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Smad7的表达明显增加。赶黄草总黄酮能明显抑制LX-2的增殖,减少ECM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与其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其中18例伴有淋巴结转移)及其三个亚型粘液型、非粘液型、硬化型中基底膜细胞外基质(ECM)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lⅣ)、纤粘连蛋白(FN)分布和细胞粘附分子A-CAM(又称N-钙粘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粘液型、非粘液型、硬化型BA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7%(8/14)、32%(7/22)和21%(3/14)。在BAC及BAC各亚型中,三种ECM在基底膜水平的分布状态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A-CAM在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的BAC原发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6%(10/18)和53%(17/32)(P>0.05)。提示BAC三个亚型中粘液型淋巴结转移率有高于其它两亚型的倾向。基底膜ECM(LN、CollⅣ、FN)分布完整与否及细胞粘附分子A-CAM表达高低与BAC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外源性层粘连蛋白与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调节胞内肌动蛋白微丝组装与改变细胞游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膜上层粘连蛋白受体的侧向扩散运动及膜脂分子流动性变化之间的关系.用各种荧光技术,如荧光显微米,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和荧光流式细胞术得到了明显的证据.层粘连蛋白与肝癌细胞膜有结合,使分散的腹水肝癌细胞粘连聚集,并膜下周动蛋白微丝增加,当把癌细胞分开则细胞从原位游动很大距离.如不分离粘连的细胞可减少其脱落和转移.层粘连蛋白与受体结合则受体的侧向扩散系数减小,膜脂流动性降低,使膜上分子运动受影响,对癌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探索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2~3周龄的SD大鼠,解剖得到大脑皮质,两次酶消化及牛血清白蛋白或葡聚糖和Percoll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涂布基质的培养皿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鉴定。结果发现,培养12h即可见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长出,细胞呈短梭形,区域性单层生长,5~7天内皮细胞融合,内皮细胞纯度达90%以上;内皮细胞的贴壁和生长有赖于所涂布的基质,纤连蛋白/Ⅳ型胶原优于鼠尾胶和明胶;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表达阳性,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相邻内皮细胞间存在紧密连接结构。提示该方法能成功进行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可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的生理、生化及药理学研究,亦可用于构建大鼠血脑屏障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基质刚度变化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基于成功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制备不同刚度(0.7 kPa、40 kP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底,将大鼠原代NSCs于不同刚度基底上培养。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 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shRNA质粒转染NSCs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标志物双皮质醇(doublecortion,DCX)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组织及NSCs细胞中Piez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0.7 kPa基质刚度组相比,40 kPa基质刚度组中DCX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Piezo1蛋白表达量上升。脊髓损伤大鼠损伤组织Piez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sham)组。40 kPa基质刚度条件下沉默Piezo1后,DCX阳性细胞数减少,而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制研究发现,沉默Piezo1导致IV型胶原及纤连蛋白表达下降。重组纤连蛋白逆转了Piezo1 shRNA对NSCs分化的影响,即DCX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 综上可见,硬基底刚度通过促进Piezo1蛋白表达,上调IV型胶原及纤连蛋白表达,从而调控NSCs细胞分化。本研究为基于生物材料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Ⅰ消化法培养原代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用衣霉素(TM)或4-苯基丁酸(4-PBA)诱导或抑制内ERS,MTS法评价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和定量RT-PCR检测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TM呈浓度依赖性诱导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和XBP1 mRNA表达;较低浓度的TM促进PASMCs增殖,高浓度(5μg/mol)使细胞凋亡;TM使PASMCs表达SM22 alpha减少,分泌Ⅰ型胶原增加;4-PBA预处理可逆转TM诱导PASMCs的SM22 alpha减少和Ⅰ型胶原分泌增加。结论:内质网应激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可能是内质网应激参与肺动脉高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整联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表面的完整的膜受体家族,包括由至少18种不同的α亚基及8种β亚基形成的20多种αβ异二聚体。整联蛋白配体主要有胶原蛋白、纤维结合蛋白、层粘连蛋白、玻连蛋白、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胞间黏附分子、细胞反受体、补体蛋白,以及多种细菌和病毒蛋白,在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黏附、淋巴细胞运输、肿瘤生长及感染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N-糖链合成抑制剂——Deoxymannojirimycin(DMM)和衣霉素(TM)对NIH3T3细胞粘附作用和细胞表面α5β1整合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甘露糖苷酶Ⅰ抑制剂-DMM处理NIH3T3细胞后,3H-甘露糖(3H-Man)参入NIH3T3细胞较对照细胞增加一倍,多天线复杂型糖链增加18%,而细胞表面α5β1整合蛋白与纤连蛋白粘附能力却下降17%,但对膜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表达量无明显影响,提示不成熟的糖链对整合蛋白参与的细胞粘附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糖蛋白运输及整合到膜上.十四糖二磷酸长萜醇合成抑制剂——TM为0.5μg/ml时,N-糖链合成显著抑制,3H-Man参入减少了52%,细胞粘附能力下降了37%,细胞表面膜整合蛋白α5亚基下降了22%,而β1亚基无明显变化,提示TM的脱糖基化作用可引起α5亚基转运至细胞膜表面下降,以至影响了细胞的粘附能力.此外,脱糖整合蛋白与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结合力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