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人类对香料油的使用和研究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过去它们只用在医药和宗教仪式方面,后来才广泛用于食品、化妆等行业。香料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混和物,大多数香料油原先就存在于植物组织中。但是,也有少数香料油是在植物组织被碾碎或浸泡在水中后,经过自然酶反应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天然香料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香料资源,植物香料产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天然香料产品约两万余吨。据初步统计含芳香油的植物有62科500余品种,现已利用的近200种,急待开发利用的约100种。人工栽培的香料植物逐年增加,目前,香料基地有20多个,面积约70万亩。已形成产品的40余种。其中,有的桂油、茴油、山苍子油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大量出口  相似文献   

3.
诗词也芬芳     
<正>芳香植物是含有香气成分,兼有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属性的植物类群,如:香草类的薰衣草,香花类的梅花、桂花、玫瑰,香树类的檀香树,香果类的佛手、胡椒和芳香蔬菜芝麻、球茎茴香等。因其具有挥发性成分多用来提取精油,用于医药、食品加工、化妆品等各个行业。我国是使用芳香植物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就已将香料用于敬天祭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香料生产概况香精香料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有香精香料厂100多家,其中有36家主要大厂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百分之八十。我国香精香料年总产量近4万吨,总产值为9亿元,利润近2亿元。其中,天然香料的年产量为1万吨左右。天然香料植物的种植基地有20多个,面积为70多万亩。我国生产利用的香料植物有200多种,但形成批量生产的天然香料品种只有30几种。其中,香茅油、柠檬油、薄荷油、柏木油、桉油、山苍子油系国际性配套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为我国重要出口商品。我国的天然香料精油大部分是由供销社扶持生产、收购、加工、经营的,并将产品销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白族食用香料植物资源状况,挖掘白族特色饮食文化中食用香料植物的利用。方法: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集贸市场为研究区域,应用民族植物学调查法对该区域食用香料植物种类、利用部位、烹饪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食用香料植物128种,隶属于41科101属。其中唇形科(Lamiaceae)植物最多,共记录到18种;食用部位主要以果实(32.81%)和茎(28.13%)为主;食用方法以炖煮、炒食和凉拌为主;该区域饮食主要以鲜、辣、酸口味最为突出,其中酸木瓜(Pseudocydonia sinensis)、长梗梅(Prunus mume var. cernua)等味酸性植物被广泛运用于白族特色菜肴中。结论:大理白族具有丰富的食用香料植物资源,食用香料植物种类、食用部分、食用方法等具有多样性,形成了白族特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挖掘大理白族香料植物利用价值,对民族文化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香料的发现和使用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如影随形。从胡椒、豆蔻到麝香、龙涎、玫瑰、鸢尾,种类繁多的植物与动物香料在带给人们物质享受与精神愉悦的同时,更激发了人类的贪欲,甚至引起战争与暴虐。  相似文献   

7.
广东惠东白盘珠自然保护区芳香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惠东白盘珠自然保护区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共有19科32种,其中土沉香为贵重香料植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该地区香料植物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是我国芳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其芳香植物种类多、分布广、特有种多,香料植物引种适生条件优越,享有"天然香料之乡"的美誉。在众多香料植物中,蔷薇科蔷薇属(Rosa L.)的玫瑰和月季独树一帜。玫瑰(Rosa rugosa Thunb.)是指玫瑰及其突变或杂交后代。月季(Rosa cv)是蔷薇属内种间经反复杂交、长期选育而  相似文献   

9.
正薄荷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薄荷在分类上归属于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属植物还包括椒样薄荷、圆叶薄荷、唇萼薄荷、留兰香等常见植物。薄荷中含有丰富的精油,薄荷精油有特殊的清凉香气,广泛应用于食品和日  相似文献   

10.
山苍子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苍子是中国特色芳香油植物资源之一。山苍子的叶、花及果皮均含有芳香油。油中含柠檬醛、高级醇、有机酸,其中主要成分柠檬醛是制造紫罗兰酮系列香料的重要原料,可供合成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AD剂,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药、化妆品以及其它日用品种;另外,利用山苍子制备高档香料鸢尾酮是我国深度开发山苍子资源的又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1.
芳香族化合物在香料中占很大的比重,传统生产方式有化学合成和植物提取。化学合成依赖于石油资源,并具有环境不友好、反应条件恶劣等缺点。植物提取方法受限于植物资源,且占用耕地。近年来,随着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可再生原料,微生物合成芳香族香料化合物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中介绍了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模式微生物合成芳香族香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莽草酸途径合成香兰素等,聚酮途径合成覆盆子酮等。综述重点介绍了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人工合成途径创建及代谢调控等,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芳香族香料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细胞在生理上、发育上具有"全能性",因此,植物离体组织或细胞经培养诱导分化能再生成植株,并带有母体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近20多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在农业、园艺、林业等生产上作为果树、花卉、药用植物及某些经济作物等的无性系建立和快速繁殖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试管植物"培养成功的已不下于100科900种[3-8],其中食用香料植物试管苗培养获得成功的也有几十种。为了使这一技术在食用香料植物的快速繁殖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现将其要点和应用前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3.
香茅醛是一种重要的单离香料。据分析在马蜂柑和红河橙叶精油中含有大量香茅醛.分别达到77.98~78.23%和33.28~35.89%,是香茅醛的两种新的资源植物。此外,由于这两种植物叶精油中还含育其它大量含氧化合物,总计达到93.81~91.12%和67.42~67.92%而萜烃成分较少,只有1.38~4.66%和28.19~30.07%,因而精油香味独特,是两种有发展前途的香料植物。  相似文献   

14.
橡苔由于其独特的芳香以及它在加香产品中能突出清香和具有优良的定香、调香等作用,成为香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在国际市场上一向是一种畅销和保持较高价格的香原料。云南有着丰富的地衣类植物资源。为了继续逐步开发和利用云南这类丰富的资源,生产多品种的地衣类香料以满足我国香料工业的需要,为此我们开展了地衣类香料的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系(牛龙)牛儿苗科天竺葵属多年生亚灌木植物。采其枝叶用蒸馏法提取的精油,即为香叶油。该油是香料工业中三十种重要的天然香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香烟、化妆品、皂用香精等,需要量甚大。  相似文献   

16.
植物次生代谢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植物次生代谢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应用,是植物主要的防卸机制之一。植物次生代谢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药物、香料等资源。近年来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基因克隆和分子调控的研究成为热点。黄酮类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学研究最为深入。在异戊二烯途径中,萜类合成酶已从4种植物中克隆,包括单萜,倍半萜和二萜合成酶,这些将对农业与医药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百里香     
一、名称及植物学 (一)百里香是古代祭祀祈祷用的一种香料百里香属的拉丁名是Thymus。thym在希腊字是thymos=thymon,thyo是上香、供奉的意思,或许因为它是祭坛上焚烧的一种植物香料。thymele,是献祭地方的地名。 (二)百里香和地椒这两个名字是通用的  相似文献   

18.
建华 《生命世界》2010,(8):16-19
<正>香料香精是能够使食品、用品散发出香气香味的原料,分为合成香料和天然香料两大类。由于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的香气比较单调,多数不能单独直接用于加香产品中。为了满足人们对香气和香味的更  相似文献   

19.
茴香菖蒲,一种新的香料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发南  李荫昆   《广西植物》1985,(3):177-177
在广西和湖南的一些地区,群众常用天南星科菖蒲属的一种植物作食用香料。这种植物尽管在外形和气味上,与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迥然不同,但两者却经常混淆不清,导致了应用上的差错。近年来,我所从事植物化学研究的程菊英等同志,对它的成分作了分析,发现其内含物与石菖蒲差异很大。这是一种未被人们所熟悉和利用的、很可能有发展前景的食用香料植物。我们根据它的芳香油具有浓郁的茴香气味这一特点,将它的中文名称命名为“茴香菖蒲”。  相似文献   

20.
热带香荚兰[Vanilla fragrans(Salisb.)Ames syn.V.planifolia Andr.]由于是食品工业上一种极为理想的天然香料植物资源,果荚经加工芳香独特而被人们所重视,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盛誉,价格昂贵。它在国民经济中对于促进食品和香料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减少外汇支出,增加财源收入是有很大的经济意义的。因此,有关部门对香荚兰的引种、栽培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一直很重视。据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