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程性细胞死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编程性细胞死亡(PCD)是多细胞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理过程,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内环境稳定起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有益的生理过程也可产生病理作用。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PCD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基因调控、PCD与疾病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PCD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与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的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细胞的主动死亡,存在主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研究发现许多与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的基因,可分为对程序性细胞死亡有促进作用的基因,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和协助程序性细胞死亡完成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FasL—Fas/APO—1(CD95)系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Sun CK  Ju G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2):136-138
Fas配体(FasL)与Fas受体(Fas,即APO-1,又称CD95)分别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及TNF受体(TNFR)家族,以膜分子或可溶性分子形式存在于哺乳类机体内。FasL或Fas单克隆抗体(FasmAb)与Fas结合可引起Fas了性反应细胞的功能增强,继而出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FasL与Fas相互作用及其所介导的信息途径是目前PCD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功能元件包括死亡受体、适配体蛋白、效应元件及调节元件。凋亡信号由适配体蛋白传导至效应元件-Asp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活化的Caspase水解一系列关键底物,最终导致细胞解体。Bcl-2家族、IAPs家族、ARC和FLIPs等蛋白因子通过与适配体蛋白及Caspase的相互作用来调控PCD进程。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由于与人类健康和某些重大疾病有密切关系而成为生物工程研究的热门课题。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英国的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以表彰他们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重大发现,则明确反映出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他们在线虫中发现了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阐明了这些基因如何在细胞死亡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机体内普通存在的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在机体发育、病毒感染及肿瘤发生等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细胞程序死亡的生物学特征,并综述了细胞程序死亡基因调节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原位检测的TUNEL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原位检测的TUNEL法刘勇(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330006)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death,PCD),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死亡过程,有关细胞凋亡的研究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末端转移...  相似文献   

8.
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性细胞死亡石法武,李德玲,周廷冲(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细胞生物学有三大问题:细胞分裂(增殖),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细胞死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病理性死亡,它主要是由有害信号的极度刺激造成细胞损伤引起的,另一类是生理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本简要综述了线虫ced(ced-3、ced-4、ced-9)基因、果蝇rpr基因和一些病毒基因对相关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调控及其可能机制,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基因诱导或抑制PCD的可能生物学或医学意义。深入研究这些PCD相关的低等运行动物和病毒基因的作用机制,将对高等动物乃至于人的PCD基因调控的探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有别于病理性细胞死亡——坏死(necrosis)的一种生理性细胞死亡。目前已知,PCD在多细胞生物的发展和成年机体的代谢中均有重要作用。PCD在生物界普遍存在。近年发现PCD异常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PCD异常主要表现为PCD抑制和PCD过度两方面。PCD的发生由细胞的基因所控制,但是很多细胞外因素均可诱发PCD。弄清PCD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疾病发病机制和探索新型疗法。1PCD与肿瘤PCD受抑制可诱发肿瘤,而通过一定方式诱发癌细胞的PCD又可有助于癌症治疗。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内DNAbe变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抗氧化系统代谢动态和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胚性细胞分化过程中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同时SOD活性与胚性细胞分化密切相关,表明胚性细胞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低浓度的H2O2对胚性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并认为H2O2可能是作为一种细胞信号物,通过细胞信号系统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或通过提高细胞内Ca^2+浓度而促进细胞分化。在胚性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存在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活性氧在诱发植物PC  相似文献   

12.
赵萍  王攀  王筱冰 《生命科学》2011,(4):329-334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死亡方式,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目前,经典细胞凋亡被称为Ⅰ型PCD,而自噬性细胞死亡称为Ⅱ型PCD,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则被称为Ⅲ型PCD,它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针对不同细胞死亡模式及其相互作用、关键作用蛋白,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细胞自噬、凋亡与肿瘤治疗作一简要综述,并展望发展前景,提出在肿瘤治疗中如何利用不同死亡模式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化的主动性细胞死亡,半胱胺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家族(在该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Caspase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两大类:Caspase依赖型和Caspase非依赖型.前者即典型的凋亡,后者包括自体吞噬、副凋亡、有丝分裂灾变、凋亡样程序性死亡、坏死样程序性死亡等.这些Caspase非依赖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与生理及病理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遵循固定的程序,自己结束生命的过程。从细胞功能上看,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在正常条件下,某些细胞的死亡是细胞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最后阶段)。这种死亡是一种预定的、并受到严格程序控制的正常个体发育过程,称之为程序性死亡(PCD)。从形态上看,上述细胞死亡有其特定的形态学变化,例如细胞产生膜泡、染色质浓缩和DNA降解等等;具有上述形态学特点的细胞死亡称之为凋亡。  相似文献   

15.
程序性细胞死亡及其激光FCM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学耕 《激光生物学报》1994,3(2):441-443,436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生理性死亡最常见的形式,是细胞对其周围环境信号的主动反应。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变化,一些基因表达参与或调控此过程。FCM是检测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重要手段。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是肿瘤治疗的新途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检测对肿瘤治疗研究及其临床疗效判断都有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程控性细胞死亡(PCD)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细胞完成其功能使命,或遭受严重伤害,或发生异常时,由各种细胞内外信号分子激活细胞所固有的自杀程序而导致细胞死亡。PCD的调节控制是由于某种缺失所引起的,即细胞不能接受对细胞内在的自杀程序有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许多在商业上广泛应用的细胞株,包括杂交瘤和骨髓瘤细胞,在细胞培养中都会发生程序性死亡,这使培养效率降低。本文简要介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特征、与这一过程有关的基因、细胞培养中如何抑制程序性死亡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许多在商业上广泛应用的细胞株,包括杂交瘤和骨髓瘤细胞,在细胞培养中都会发生程序性死亡,这使培养效率降低。本文简要介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特征、与这一过程有关的基因、细胞培养中如何抑制程序性死亡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损伤与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缺血后细胞会产生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并参与脑损伤;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属于PCD。脑缺血后细胞内钙增加,一氧化氮的生产、脂质过氧化反应、P53基因的表达等,在程序性死亡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调控的贯穿于真核细胞生理和发育过程的细胞自杀行为。动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分成3类凋亡、自噬和坏死;线粒体和溶酶体分别在前两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关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类还存在很多争议,焦点是植物是否有细胞凋亡这种形式,核心问题是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外膜上没有Bcl-2家族的膜通透性调控蛋白。近年,程序性细胞死亡也在细菌中发现,LrgAB家族的膜通透性调控蛋白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叶绿体外被膜上也有LrgAB家族的同源蛋白,它们在控制叶绿体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叶绿体在植物细胞死亡调控中的作用应该更加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