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因其可以以葡萄糖等廉价底物直接发酵生产PHA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积累中长链PHA的假单胞菌中 ,由phaG基因编码的(R)3 羟基酯酰载酯蛋白 辅酶A转酰基酶 (PhaG)起关键作用 ,但目前为止对该蛋白还知之甚少。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鉴定phaG基因的方法 ,应用该方法成功地从两株积累不同PHA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 1317和Pseudomonasnitroreducens 080 2中分别克隆得到phaG基因 ,并在phaG基因突变株PseudomonasputidaPHAGN-21中表达成功。同时 ,还首次报道了从非假单胞菌菌株Burkholderiacaryophylli AS 1.274 1中鉴定得到phaG基因 ,提示PhaG介导的中长链PHA合成途径作为一种通用的代谢模式在细菌中广泛存在 ,为进一步实现从廉价的非相关底物合成中长链PHA提供了必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红外CO激光对甘蔗糖蜜工业性生产用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1189进行辐照处理,经酵母菌糖蜜酒精发酵试验,发现红外CO激光对酿酒酵母菌具有诱变作用,并初步筛选到产乙醇含量有较大变化的辐照变异菌株;同时,通过对这些辐照变异菌株的乙醇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红外CO、激光对酿酒酵母菌的诱变作用.从而为工业上利用红外CO激光对酿酒酵母菌进行诱变  相似文献   

3.
从化工厂污泥中分离到 4个对蒽醌染料中间体溴氨酸有显著降解和脱色作用的菌株。经鉴定 ,4株菌均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sp )。脱色效果最好的N1菌株能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源生长 ,其脱色效果受温度和 pH影响较大 ,最佳生长条件是 30℃ ,pH7 2。  相似文献   

4.
恶臭假单胞菌NA_1菌株的培养和产酶特性与已报道的产酶菌株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IFO 12648和荧光假单胞菌(Psudomonas fluorescens) TN5有所不同, 主要反映在最适碳源及浓度、最适诱导剂浓度和最适培养温度等方面。最适的转化条件是温度为30℃,pH为7.0, 烟酸的浓度为3%。采用初步优化后的条件和流加底物的方式进行4L上罐生产,恶臭假单胞菌NA_1菌株的6_羟基烟酸产率可达到108.39g/L。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嗜线虫致病杆菌 (Xenorhabdus nematophilus)产生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该菌代谢过程 p H值、还原糖、总糖、氨基氮与抗生素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筛选该菌对碳源和氮源的要求 ,用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该菌产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和条件为 :玉米粉 1% ,大豆粉 3% ,蔗糖 1% ,蛋白胨 1.5% ,KH2 PO4 0 .0 2 % ,Mg SO4 0 .2 % ,活化剂  相似文献   

6.
以淡水湖泊泥土中分离出的 30 0多株肠杆菌 (Enterobacter)为出发菌株 ,利用常规筛选方法选出 2株 1 3 丙二醇产生菌 (Enterobacteraerogenes)。经UV、DES、NTG、EMS、LiCl单独及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 (E aero N 56) 1 3 PD高产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 ,确定了E aero N 56菌株 1 3 PD发酵培养基为 :甘油 90g L ,NH4Cl1 50g L  相似文献   

7.
从199株细菌中筛选出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高产菌株2株。产物对葡萄糖的克分子转化率达85.93%、87.56%以上。经生物学鉴定,菌株E30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E54为产碱菌属的一个新种,为产酮产碱菌(Alcaligenes ketogenes nov.sp.)。将发酵产物及其转化成的D-异抗坏血酸钠样品经红外吸收光谱比较,结果均与标准品相同。可确定这两株菌的发酵产物确系2-酮基-D-葡萄糖酸钙。  相似文献   

8.
红假单胞菌H菌株生长细胞光照放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报道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H菌株光照放氢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H菌株除利用苹果酸外,还可以利用葡萄糖、丁酸钠、乳酸钠等底物光照放氢,尤以葡萄糖产氢量较高。H菌株光照放氢的适宜pH为7.0,与细胞生长最适pH值一致。可以明显地抑制生长细胞放氢,在气相完全为N条件下,H菌株仍能以较高速率光照放氢。H菌株光照放氢的适宜温度为30℃。空气能抑制光照放氢,加入一定浓度的NaS可以缓解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浑球红假单胞菌(Rhodopesudomonas sphaeroides)能在黑暗厌氧条件下生长。首次发现发酵生长的浑球红假单胞菌有固氮酶和吸氧酶的活性。试验比较了在光营养、黑暗厌氧呼吸和好氧呼吸生长方式下该菌的放氢作用,认为黑暗厌氧呼吸过程中的放氢是氢酶催化的放氢。  相似文献   

10.
从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6株能以除草剂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的细菌,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AD1、AD2和 AD6,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AD4,黄单胞菌(Xanthomonas sp.)ADS,欧文氏菌(Erwinia sp.)AD7。AD1菌株能使无机盐培养基中的 0.3g/L阿特拉津在72h内降解99,9%。当以AD1、AD2、AD4、AD5、AD6和AD7菌株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时,除A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分离到I株染料脱色真菌,经鉴定命名为温特曲霉HD1(aspergillus wentiiWehmer HD1)。该菌对氧蒽类染料虎红具有很强的脱色能力。温度在28~40℃之间,HD1对虎红的脱色率为93~99%,最适脱色温度为33℃;pH值在4.0~8.0之间,其脱色率为89.3~98.8%,最适脱色pH值为6.0。培养基、碳源、氮源及接种量对其脱色率均有影响。该菌对虎红的脱色酶为组成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染料的加人能改变脱色酶在胞内外的分配比例,加速胞内脱色酶的合成。虎红脱色产物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可见光区544.8nm处的吸收峰完全消失,而紫外光区的吸收峰则减弱、移位、消失(244~277nm)或稍有增加(242nm以下)。  相似文献   

12.
高温放线菌V4菌株(Thermoactinomyces sp.V4)产生的β-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pH为6,酶的热稳定性良好,50℃(4h)不失去酶活力,55℃(2h)保持最初活力的92%,酶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率达77%,纸层析结果显示水解产物主要为麦芽糖,经旋光测定,水解产物具有β-构型。巯基抑制剂对此β-淀粉酶无抑制作用。V4菌株同时产生异淀粉酶及少量的-菌一淀粉酶。  相似文献   

13.
肌酐酰氨基水解酶是酶法分析血清肌酐浓度的关键酶。本实验室从空气中分离到能分解肌酐 的菌株 K9510、K9511和 K9512,其中K9510菌株初步分类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 产酶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底物或底物类似物的诱导下产酶;混合金属离子溶液对菌株产 酶有促进作用。菌株产肌酐酰氨基水解酶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肌酐9g、酵母提取物1.5g、麦芽汁0.9g、 NHCl0. 5g、定容 1L。适量混合金属离子溶液,用 0. 1mol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南海海底沉积物与海水样品中分离出100多株海洋霉菌;以条件性致病真菌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albicans),植物病原真菌镰刀菌(Fursariumsp.)等作为敏感测试菌株,初筛分离到30多株对上述测试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海洋霉菌;对其发酵液进行复筛,发现其中编号分别为B4#-6、B4#3-、1B6-6、1B6-10-5、1-B相似文献   

15.
鳜鱼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省各地区患病的鳜鱼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细菌学鉴定和应用VITEK-AMS-60鉴定系统,并以有关的标准菌株为对照,初步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少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ucimobilis)、脑膜脓毒性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atzeri)、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鲁氏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6.
在适宜培养条件下,Pseudomonassp31260能将木糖转化为酸性胞外多糖(EPS),用甲基磺酸乙醋(EMS)诱变处理 Pseudomonassp31260得到一株完全不产生胞外多糖的突变菌株E16。  相似文献   

17.
沼泽红假单胞菌乙酸光合放氢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依据光合细菌生长代谢特性和有机废水降解主要产物类型,11种有机物被用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Z菌株的光合产氢研究,其中,乙酸反应体系产氢活性最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与产氢动力学行为,探求了影响该菌株光合放氢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菌株产氢与生长部分相关。种子培养基和菌龄对产氢活性有明显影响。细胞最适产氢和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基本一致。当种子来源于硫酸铵高菌龄预培养物或谷氨酸钠对数期预培养物时,该菌株产氢活性显著增加,产氢延滞期明显缩短。氧浓度和接种量对产氢活性也有显著影响。供氢体和氮源浓度直接决定细胞的生长与光放氢活性。在低于70 mmol/L乙酸钠和15 mmol/L谷氨酸钠时,产氢活性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谷氨酸钠浓度高于15mmol/L时,由于游离NH4+的出现,产氢活性受到抑制,但却明显刺激细胞的生长。在标准状况下,该菌株的最大产氢速率可达19.4 mL·L-1·h-1。  相似文献   

18.
从渔场底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光合内膜结构、活细胞光吸收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参照伯杰氏细菌分类学手册,5个分离株分别属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 onas palusteris)和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eroides)。利用它们的纯培养物及混合培养物进行的水产养殖试验表明,光合细菌可以明显提高养殖鱼的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罗非鱼经过2周的养殖后,加入光合细菌的试验组比没加入光合细菌的对照组(成活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细胞离析酶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spergillus sp.A-19菌经固体发酵研制成一种新的植物细胞离析酶(SeparatasezA—P)。其离析单细胞的酶活力平均为70 767u/g,有效作用的pH在3.0—7.0,温度为20—45℃。发酵培养基配方是麸皮:桔皮粉:(NH4)2SO4(w/w)为100:100:O.63,料水比为1 :2.0,培养适宜条件为25℃、60小时。  相似文献   

20.
羽毛粉降解菌的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文  周世宁  钟英长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4):209-212
本文报道一株能降解羽毛粉角蛋白的霉菌,初步鉴定为串孢属菌(Catenularia sp.)。该菌株可在pH5—9范围的培养基上生长。可产生胞外蛋白酶和淀粉酶。以每100g羽毛粉中添加淀粉2g、Ca-Cl20.5g、Na2HPO40.2g和水100ml,自然pH,置28℃分别发酵3天和5天,使两个羽毛粉样品的体外消化事由原来的23.60%和28.32%,分别提高至56.94%和65.73%。发酵羽毛粉的可溶性得到改善,游离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