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植物油对虫霉菌液体培养与保存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谦  冯明光 《菌物系统》2001,20(1):79-86
在萨氏营养液(SDB)中加入用0.1%蔗糖脂肪酸酯-15(SE15)乳化的0.50%芝麻油,可使在SDB中生长慢而结块的新蚜虫疠霉、飞虱虫疠霉和根虫瘟霉等四种虫霉的五个菌株形成均匀分散的菌丝体和能稳定转接的菌液。在SDB中加入乳化芝麻油(0.25%-1.5%)、菜籽油(0.50%-1.5%)和色拉油(80%花生油和20%菜籽油,0.75%-1.5%),能明显提高新蚜虫疠霉F98018的生物量;而在SDB中加入0.50%乳化芝麻油,可使液培菌丝产孢量增加近一倍;在SDB中加入的三种植物油(0.75%),在F98018生长4d后,含量分别下降了85%-94%,但其中脂肪酸相对组成基本不变,表明该菌生长能充分利用植物油中各脂肪酸。用萨氏培养基(SDAY)、加入0.50%乳化芝麻油的SDAY(OSSDAY)和牛奶蛋黄培养基(SEMA)培养安徽虫瘟霉F97028和新蚜虫疠霉F98028,两菌株在SEMA上生长最快;在OS-SDAY以较慢速度正常生长;而在SDAY上,两菌株或不能生长,或在第二次培养时出现明显退化。用SEMA和OS-SDAY上,两菌株或不能生长,或在第二次培养时出现明显退化。用SEMA和OS-SDAY在3℃下来保上述四种虫霉的七个菌株,在OS-SDAY上,所有菌株在9个月后仍保持活性,而在SEMA上有五个菌株死亡;同时比较F97028和F98028在用OS-SDAY保存前后的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无退化产生。  相似文献   

2.
哈茨木霉的培养及其对烟草疫霉生长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哈茨木霉是一类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哈茨木霉TH-1分别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均能产孢,其中PD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7.5℃~35℃,最适温度32.5℃,产孢最适温度27.5℃。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3~7,产孢适宜pH值为5-9,生长与产孢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菌株的产孢数量,光照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H-1明显抑制疫霉菌的生长速率,其无菌滤液明显抑制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并抑制游动孢子芽管的伸长,TH-1对游动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12.7%,对芽管生长长度的相对抑制率为63.1%。水解酶平板活性测定显示,TH-1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纤维素酶,从而使烟草疫霉菌细胞壁的消解,产生非挥发性抗生素抑制烟草疫霉菌孢子萌发,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植物油对虫霉菌液体培养与保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谦  冯明光 《菌物学报》2001,20(1):79-86
在萨氏营养液(SDB)中加入用 0.1%蔗糖脂肪酸酯-15(SE15)乳化的0.50%芝麻油,可使在SDB中生长慢而结块的新蚜虫疠霉、安徽虫瘟霉、飞虱虫疠毒和根虫瘟霉等四种虫霉的五个菌株形成均匀分散的菌丝体和能稳定转接的菌液。在SDB中加入乳化芝麻油 ( 0.25%~1.5%)、菜籽油( 0.50%~1.5%)和色拉油( 80%花生油和 20%菜籽油,0.75%~1.5%),能明显提高新蚜虫疠霉F98018的生物量;而在SDB中加入0.50%乳化芝麻油,可使液培菌丝产孢量增加近一倍;在SDB中加入的三种植物油(0.75%),在F98018生长4d后,含量分别下降了85%~94%,但其中脂肪酸相对组成基本不变,表明该菌生长能充分利用植物油中各脂肪酸。用萨氏培养基( SDAY)、加入 0.50%乳化芝麻油的 SDAY( OS-SDAY)和牛奶蛋黄培养基(SEMA)培养安徽虫瘟霉F97028和新蚜虫疠霉F98028,两菌株在SEMA上生长最快;在OS-SDAY以较慢速度正常生长;而在SDAY上,两菌株或不能生长,或在第二次培养时出现明显退化。用SEMA和OS-SDAY在3℃下来保存上述四种虫霉的七个菌株,在OS-SDAY上?  相似文献   

4.
探讨努利虫疠霉Pandoranouryi(Remaudi埁re&Hennebert)H櫣mber在田间蚜虫种群中发生与流行的规律,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感菌虫尸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水琼脂培养平板上感染努利虫疠霉的桃蚜虫尸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产生大量的初生分生孢子,在30℃下,仅弹射极少量孢子。8℃下,孢子弹射可以持续120h,当温度高于15℃,大部分的孢子会在48h内完成弹射。相对湿度小于95%,虫尸停止产孢。20℃下,光照条件不会影响虫尸弹射孢子的总量。在8℃和30℃时,24h后处于水琼脂培养平板上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5.23%和61.74%,显著低于15~25℃温度范围内的孢子萌发率(95%以上)。处于叶片上的真菌孢子,当相对湿度大于74%时出现萌发,但在盖玻片的表面,当湿度低于100%时未发现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黄勃  李振刚等 《菌物系统》2001,20(3):373-377
对近藤虫疠霉和伊萨卡虫瘴霉的18SrRN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登录号分别为AF351133和AF351134),并于GenBank中的新蚜虫疠霉相应序列(登录号AF052405)进行比较,近藤虫疠霉有43个碱基差异,而伊萨卡虫瘴霉仅有38个碱基差异,这证明近藤虫疠霉作为一个独立的种存在是合理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近藤虫疠霉和伊萨卡虫瘴霉的亲缘关系比它和新蚜虫疠霉更近,这时Humber的新系统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6.
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是侵染飞虱和叶蝉等重要作物害虫的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在液体及平板培养中研究光周期对菌丝及菌落生长量、产孢节律和产孢量的影响,作者发现光照对液培菌丝的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长光照液培菌丝的产孢延迟并且产孢量减少,而全黑暗液培菌丝产孢早且产孢量大。但是,光照明显促进全黑暗下液培菌丝的产孢。在平板培养中,长光照能促进菌落生长和产孢;半光照半黑暗虽有利菌落生长,但产孢量很低;光照9h和18h产孢量较大,但菌落生长较小。无论液体还是平板培养,飞虱虫疠霉均生长良好,但建议在全黑暗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在长光照下进行平板培养。  相似文献   

7.
对近藤虫疠霉和伊萨卡虫瘴霉的18SrRN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登录号分别为AF351133和AF351134),并于GenBank中的新蚜虫疠霉相应序列(登录号AF052405)进行比较。近藤虫疠霉有43个碱基差异,而伊萨卡虫瘴霉仅有38个碱基差异。这证明近藤虫疠霉作为一个独立的种存在是合理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近藤虫疠霉和伊萨卡虫瘴霉的亲缘关系比它和新蚜虫疠霉更近。这对Humber的新系统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碳源、氮源、温度、湿度、pH值和光照等对蝉拟青霉LB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该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27℃,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5℃;分生孢子萌发所需湿度范围是RH 90%~100%,当RH低于90%时很难萌发;在pH值4~10的范围内该菌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产生分生孢子和孢子萌发最适pH范围为6-7;光照处理对该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55℃ 10min.生物学特性显示,蝉拟青霉LB菌株是一株对营养要求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昆虫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9.
从2014年至2015年对厦门地区蚜虫虫霉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共鉴定出6种虫霉目病原真菌: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普朗肯虫霉Entomophthora planchoniana、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弗雷生新接霉Neozygites fresenii、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新蚜虫疠霉和普朗肯虫霉是春季蔬菜蚜虫种群中发生、流行的最重要病原真菌,夏季未观察到虫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哈茨木霉是一类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哈茨木霉TH-1分别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均能产孢,其中PD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7.5℃~35℃,最适温度32.5℃,产孢最适温度27.5℃。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3~7,产孢适宜pH值为5~9,生长与产孢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菌株的产孢数量,光照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H-1明显抑制疫霉菌的生长速率,其无菌滤液明显抑制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并抑制游动孢子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