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t基因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虫基因,已经被转入多种作物中。其中,棉花、玉米、马铃薯等转Bt基因抗虫作物已经商品化生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结合作者的资料收集和研究结果,综述了Bt基因以及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培育现状,同时对提高Bt蛋白杀虫活力的方法和Bt基因聚合策略的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凝血因子Ⅷ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因子 在机体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1984年其基因克隆成功 ,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得到表达 ,使其基因及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研究取得很大成就 ,为其临床应用和血友病甲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1982年美国科学家Palmiter等人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了具有快速生长效应的“超级鼠”,其成熟大小为一般小鼠的两倍。虽然“超级鼠”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但这一实验的成功却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如快速生长,抗病及抗寒等)的经济动物投下了希望的曙光。果然,在Palmiter等的结果宣布不久,一个世界范围的转基因动物研究已经兴起,相继开展了猪、兔、鸡、羊等的转基因研究,并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我们知道,鱼类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蛋白质食物  相似文献   

4.
动物基因转移技术用得最早最多的是微注射法,鱼类因是体外受精受精卵易于获取,哺乳动物则因受精卵原核较大易于进行遗传操作,所以,这两类动物的转基因研究起步较早,进展也很快。禽类因难于用微注射法直接对受精卵进行操作,故其转基因研究的进展较慢。最早进行禽转基因途径的尝试,是Pandey和Patehell(1982)用辐射处理精子,因此法转入的DNA是完全随机的,故难于实现目标基因的转移。Souza(1984)用反转录病毒作为载体,通过感染幼鸡而导入,使外源鸡生长激素(cGH)基因得到了表达,血浆cGH水平增高,但转基因鸡并无促生长效应。后来,Scanes和Leung(1986)给鸡注射外源cGH,发现试验鸡仅早期有增重效果,1月龄之后与对照组则无体重差异。故近年  相似文献   

5.
细菌冰核基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冰核基因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生物冰核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涉及细菌细胞表面展示、促冻杀虫、报告基因、病原微生物高敏检测、作物抗寒育种等多个领域,显示良好应用前景。通过对国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的综述,和我们在冰核基因促冻杀虫研究方面重要进展的介绍,对今后我们拟开展的这一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Bt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Bt成为世界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基因。已经有多种转单一Bt和复合Bt的转基因玉米、棉花、马铃薯等作物得到大面积种植。还有许多新的具有良好抗虫性的Bt转基因植物,如水稻、大豆、油菜、苜蓿、花椰菜、蓖麻等已经试验成功,并逐渐推广种植。Bt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培育为提高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和保护环境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就Bt的分类、杀虫机理、Bt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发展状况以及种植Bt抗虫植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虽然斑马鱼等实验用鱼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类重要模型动物,但对于在集约化人工养殖过程中实验鱼的疾病却研究很少。实验用斑马鱼严重的健康问题使其在研究中常出现大面积甚至毁灭性的死亡。常见的感染也可以危及很多实验室的鱼群。因此,培育健康的实验用鱼群,建立必要的质量控制标准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为我国实验用鱼疾病的控制以及标准化研究和培育SPF斑马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Vero细胞或Vero/SLAM细胞从我国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2003~2007年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57株风疹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了57株风疹病毒E1基因1 107个核苷酸的片段,并对该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提示,在基于WHO基因定型靶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构建的基因亲缘关系树上,其中55株风疹病毒株属于1E基因型,相对于其他国家的1E基因型,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另外2株风疹病毒属于2B基因型.57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了2株风疹病毒在E1蛋白血凝抑制和中和位点区域第212位氨基酸由Thr变为Ser,其他病毒株均无重要抗原位点的改变;所有我国已分离到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E1蛋白第338位氨基酸共享突变位点(Leu338→Phe338),而其他基因型以及其他国家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该位点均未发生突变,提示该氨基酸(Phe338)可能是我国1E基因型风疹病毒所特有.2003~2007年在我国10个省均分离到1E基因型,而2B基因型只在2006年从四川省的越南输入病例中分离到,提示1E为绝对优势基因型,2B基因型为输入基因型.与1979~1984年和1999~2002年我国流行的风疹基因型不同,发生了基因型的更替,近年我国风疹的流行是由1E基因型为主的风疹野病毒的多个传播链引起.  相似文献   

9.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ong QR  Liu ZH 《遗传》2011,33(5):504-511
转基因技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近10多年来,与核移植技术的结合,转基因效率大大提高,携带有不同外源基因的不同种类的转基因动物迅速增加。但是,成功获得转基因动物并不是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最终目的,如何利用转基因技术为人类的需求服务才是科研人员始终面对的课题。在畜牧生产领域,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家畜新品种是转基因技术应用的重要体现,在我国这方面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这主要与位置效应、外源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和遗传效率相关,文章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从这3方面阐述其作用机制,期望为转基因动物遗传育种向产业化的迈进提供一定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植物转基因育种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3年培育出第一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以来,转基因育种研究已取得飞速发展。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一批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和优质的转基因材料,有些已实现产业化。就近年来转基因研究在转化技术体系、转化效率和筛选鉴定方面作一概述,就热点问题,如如何培育安全型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和提高外源基因稳定性、表达量等进行分析,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2月在《科学》(Science,226:1344)杂志上发表了日本东京大学农业化学系长泽宽道博士等人的论文“家蚕促前胸腺激素氨基端氨基酸顺序:与胰岛素同源”。文章写到,能激活内分泌器官前胸腺并使其合成和释放蜕皮素的脑激素——促前胸腺激素(PTIH)已经从家蚕蛾头内提取纯化出来。它包括两类分子量不同的激素,22 K PTTH(分子量~22,000)和4K PTTH(分子量~4400),4 K PTTH有三种4 KPTTH-Ⅰ,-Ⅱ和-Ⅲ。它们氨基端的19个氨基酸顺序已经排定(图A)。  相似文献   

12.
人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的人工合成,克隆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亚磷酸三脂法,化学合成了人胰岛样生长因子I结构基因的两个129聚体长单链DNA片段,通过其中的23bp互补配对和Klenow酶酶促补齐成为IGF-I中进行DNA全序列测定分析及寡核苷酸引导的定向点空变校正,获得了人工合成的IGF-I结构基因。进一步分别重组构建了在Plac和PLPromoter控制下的人工合成IGF-I基因表达质粒PHM590和PBLE01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研究。经  相似文献   

13.
辐射诱变育种所需年限短、变异率高、后代性状稳定快,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已广泛应用.本文统计了我国近10年来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培育的在生产应用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部分优良新品种18个,说明通过辐射诱变可加速水稻变异,丰富水稻遗传图谱,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提供更多类型种质资源.此外总结了利用辐射诱变获得的各种类型突变,包...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较多。我国对肝细胞生 长因子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肝源性促肝细胞生长因子上。在总结国内学者历年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结合我国生产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对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生产及 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有助于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亚辉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他,并追记他在我国实验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为我国生物科学发展规划所作的贡献,以寄托我们的哀思。王亚辉教授生于1929年1月,四川自贡市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工作,1962年在该所发生生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80年—1983年在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访问研究。1986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84—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上  相似文献   

16.
小家鼠和实验小鼠遗传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玫蕾  鲍世民 《兽类学报》1992,12(3):230-236
本文用同工酶电泳法、微量细胞毒法和免疫双向扩散法对我国4个动物地理区的6个采集点的156个小家鼠(Mus musculus)进行了遗传特性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全部被测的13个位点中,小家鼠在7个位点上存在着多种实验小鼠中罕见的基因组成;而不同动物地理区和亚区的小家鼠的遗传特性又各不相同。从而指出将小家鼠的特有基因导入实验小鼠,培育新品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鱼类基因转移育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85年,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诞生。随后,鱼类基因转移迅速应用到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养殖鱼类新品种,并在解决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三种成熟的鱼类基因转移方法,即显微注射、电脉冲和精子携带法,证实了转移大受体鱼基因组中的整合、性腺传递、表达和转译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最近,“全鱼”生长激素(GH)基因的克隆与应用,使快速生长转GH基因鱼的研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在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改变植物的某些成份方面都已得到不少转基因植株,有的已经建成了品系;为提高作物的产量、抗逆能力、改进它们的品质,进行快速、优质、稳产的良种选育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诱人的途径。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巳被列入我国新技术研究计划之内。目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的首批成果已经接近或初步进入了开发利用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又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品系、品种中的遗传稳定性如何。转基因植物可能造成的农业污染等问题,都需要研究。本综述除着重于介绍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一些最新成果外,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经验,提出了在我国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Hall与Rao写的《光合作用》一书,篇幅不多,却扼要地介绍了光合作用过程及其研究现状,因此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我国1984年曾发行这书第二版的中译本。1984年该书第三版增订本出版,我们曾将它和第二版不同之处作了介绍[沈允钢等,植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的剔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目前的植物转化系统中,要求在关注基因或目的基因转入细胞时,同时有标记基因存在.标记基因主要是抗生素或除草剂的抗性基因.借标记基因的表达可以将转化细胞从大量的未转化细胞中筛选出来,但标记基因的继续存在,特别是在转基因食品中,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培育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已成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中的新课题.该文介绍了剔除标记基因的两种方法:分离剔除和重组剔除,并对近年来这两种方法在培育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和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