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蚕类核酸的研究Ⅰ.氯仿去污剂法分离纯化蚕类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氯仿去污剂的方法,从蚕蛹和幼虫制备DNA,所得DNA制品内没有或者只有微量的RNA和蛋白持。DNA是双链高分子,在蚕类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DNA具有遗传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一种制备蚕蛹DNA的简便有效方法。用本法制得的DNA是纯净的双链高分子,适合于分子遗传学研究转化之用。  相似文献   

3.
蚕类昆虫线粒体DNA研究及其在起源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守敏  张烈  鲁成 《昆虫知识》2010,47(3):439-445
线粒体DNA(mtDNA)属母系遗传,进化速率较核基因快且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已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昆虫群体遗传学及分子系统学等研究。本文对蚕类昆虫线粒体DNA在分子水平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重点介绍了蚕类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及特征、mtDNA克隆与多态性及在蚕类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DNA酶研究的进展,DNA酶的很多优点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蛋白质酶,具有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DNA酶在电化学生物检测上拥有很大的潜力。我们简要阐述了DNA酶的特性和应用,描述了其基本性质,对DNA酶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细胞对DNA损伤进行精确、高效修复的机制被称为DNA损伤应答机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DNA损伤修复机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当细胞遭遇到DNA损伤时,PCNA通过泛素化及类泛素化的翻译后修饰对DNA修复过程进行调控。本文重点阐述DNA损伤修复的不同方式,以及泛素/类泛素化相关蛋白参与调控DNA损伤修复过程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DNA损伤修复与机体的衰老和发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为研究DNA修复蛋白的缺失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在蚕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靖君  段家龙 《昆虫知识》2002,39(4):252-254
介绍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绢丝昆虫的进化及亲缘关系分析、家蚕品种真实性鉴定、家蚕分子连锁图的构建、基因标记和定位等方面应用的重要进展 ,并展望了家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与DNA有关的6类酶:DNA酶、解旋酶、DNA聚合酶、逆转录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通过查阅文献,对这6类酶的有关知识作一综述,并提出了相应教学建议,以期对同行的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手部接触类生物物证是目前案件中的主要生物物证,但关于此类物证在不同载体上DNA的检出量和检验效果、最佳前处理方法以及检材放置不同时间后的检出量和检验效果的变化尚无详细研究报道。通过制备手部接触类生物检材,分别使用直接剪取法、胶带粘取法、两步擦拭法和真空吸取法对检材进行前处理,然后进行DNA提取,用筛选出的最佳前处理方法处理放置不同时间段的检材,均使用常规程序对检材进行DNA提取、定量和复合扩增,并对各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观察到总体上使用直接剪取法进行前处理的检材提取到的DNA的量大于使用两步擦拭法和真空吸取法进行前处理提取到的DNA的量,且这4种前处理方法在不同载体的检材之间提取到的DNA量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放置360 d内的DNA检出量和检验效果无较大差异。由此得出,不同载体上DNA的检出量和检验效果有差异,针对不同载体,其最佳前处理方法也不同;检材常温干燥放置一年内,其DNA无明显降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莫鑫泉采用DNA复性动力学方法和DNA分子钟技术在扬子鳄起源和鳄类分子进化研究中,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扬子鳄与密西鳄之间确曾有亲缘关系。他们从两者基因组结构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两者虽然在DNA序列种类复杂性的拷贝数上有较大差异,但总复杂性还是相似的。他们采用自己建立的DNA分子钟技术,测定了各物种从一个共同的祖先那里分枝以后的时间跨度,证明扬子鳄在3500万年前与泰国鳄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在4500万年前与湾  相似文献   

10.
肖巧学  曹阳  黄自然  刘良式 《遗传》2000,22(2):114-118
转座子(transposon),是一种不依靠同源重组而能在基因组内移动的遗传学元件(DNA序列).它通过在基因组内的插入和割离,引起靶位点处DNA的缺失、重复或倒位重排,导致插入处基因突变或相邻基因表达活性的改变,是基因组不稳定性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也是构成生物体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因子之一[1].  相似文献   

11.
分子标记技术在蝇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超  白林  侯蓉 《四川动物》2006,25(3):658-661
DNA分子标记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遗传标记形式,凭借其可靠有效等优点,在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蝇类研究应用的进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从鸟类已孵化的卵壳中提取DNA属于一种非损伤性取样技术,在鸟类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以河南董寨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和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已孵化的卵壳为材料,利用红细胞破碎液、蛋白酶K及RNA酶等试剂,对卵壳膜内的总DNA进行了提取,建立了一种提取高质量DNA的新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采用新改进的方法提取出的DNA条带清晰。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成功地从总DNA中扩增出两种雉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CR)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中同一物种的CR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证实了PCR产物的真实性。文中利用卵壳膜提取出的DNA,对一窝环颈雉的雏鸟进行了性别鉴定,其结果与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均为3雄4雌,从而证实了从卵壳膜中提取DNA的真实性。该种DNA提取方法在雉类研究中将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250条10-聚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对具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Ae.bicornis)细胞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5-1的总DNA进行了RAPD多态性分析,其中31条引物对4种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总DNA均无扩增,217条引物扩增条带完全相同。有2条随机引物在2种不育系之间有特异的扩增片段,其中引物S22在偏凸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分子量约为1600bp的特异带,引物S202在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1300bp特异带。线粒体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表明,4种不育系及其保持系mtDNA存在明显的差异。证明了S22—1600为偏凸山羊草细胞质不育系及其mtDNA基因组DNA的RAPD特异片段.S202—1300可能为粘果山羊草细胞质不育系及其ctDNA基因组DNA的RAPD特异片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DNA条形码技术已经在多个类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数量巨大的鳞翅目昆虫而言,仍然缺失大量数据,尤其是形态鉴定较为困难的小蛾类和很多中型蛾类,尚无法构建较为完善的DNA条形码系统.本研究旨在为鳞翅目害虫DNA条形码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提供数据来源及支撑,验证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通用基因的准确性,探讨28S rDNA的D2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辅助基因的可行性,并检验目前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方法]对采集自北京白羊沟风景区的小蛾类和中型蛾类490头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和DNA测序,分别基于COⅠ及28S D2基因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结果]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为65%,对小蛾类和夜蛾类鉴定成功率较低.基于COⅠ基因的NJ树鉴定成功率为94.4%,基于28S D2基因的NJ树鉴定成功率为89.4%.[结论]结合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结果,COⅠ基因适合作为鳞翅目蛾类DNA条形码通用基因,28S D2基因较为保守,不适合作为DNA条形码的辅助基因.  相似文献   

15.
类Tc1转座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座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基因组中,能在染色体不同位点间转座,并在基因组中大量扩增.转座子的活动能引起生物基因组或基因的重组和变异,加速生物多样性及其进化速率,被视为生物基因组进化的内在驱动.转座子分2类:反转座子和DNA转座子.类Tc1转座子是DNA转座子超级家族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本文简要概述了类Tc1转座子的结构特征,及其扩增、转座和迸发的机制,并展望了其应用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螨类主要依靠其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学研究。DNA标记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物种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近年来,DNA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SSR、核酸序列扩增、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ALP等6种DNA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DNA条形编码在蚜虫类昆虫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3年提出的DNA条形编码技术给生物分类研究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蚜虫类昆虫具有多型、转主寄生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其形态特征多有特化或退化,因此,DNA条形编码在蚜虫类昆虫中的应用必将给蚜虫分类学研究带来巨大的活力.文章总结了国际DNA条形编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并展望了DNA条形编码在蚜虫类昆虫研究中应用的方向,该研究技术主要用于对蚜虫物种快速准确的鉴定、解决多型性问题、发现隐存分类单元,探讨蚜虫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蚜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解释蚜虫地理分布格局和推测近期分化物种的成因等.  相似文献   

18.
付新  徐振源 《生物信息学》2007,5(3):113-116
利用一种新的基于图论理论的DNA序列(片段)分析的方法,即通过复杂网络研究生物体的拓扑结构,主要通过测量聚类系数(集团系数)构建网络的拓扑结构。依据DNA序列的前缀、后缀关联性质构造了所选取DNA序列(片段)的相关网络,发现该网络分布满足幂率特征,有较大的聚类系数。结果表明构建得到的网络同时满足小世界网络和无尺度网络的特征,证明DNA序列不全是随机的序列,而是有随机扰动的确定结构的序列。  相似文献   

19.
20.
陈丽平  乔传令 《昆虫学报》2000,43(-1):13-19
通过蚊虫酯酶蛋白的淀粉凝胶电泳分析和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比较, 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有机磷杀虫药剂敏感种群的酯酶蛋白和结构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在蛋白质水平上,三带喙库蚊敏感种群(n=54)在酯酶α和β位点分别存在2个和3个等位基因,在DNA水平上有2.9%的个体具有与酯酶β11基因1.3 kb Cdna片段同源的1.3 kb单拷贝带存在。发现中华按蚊敏感种群 (n= 50)中具有低活性的非特异性酯酶存在,在蛋白质水平上,酯酶α和β位点各有一个等位基因;在DNA水平上,通过对单个蚊虫基因组DNA的研究未发现有与酯酶β11基因同源的酯酶编码基因的存在。对尖音库蚊北京敏感种群(n= 64)的研究发现,在酯酶α和β位点都存在5个等位基因,在DNA水平上,使用一个限制性内切酶(EcoRI),15只蚊虫的样本在酯酶β位点发现了5个等位基因,说明在尖音库蚊北京敏感种群的酯酶β基因周围存在着较大的中性多态性,在有机磷杀虫剂的选择下,这些中性多态性可能会成为基因扩增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