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夏秋茶与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碧香早”茶树为试验材料,选用不遮光和中度遮光(遮光率(50?4)%)的黑色、绿色、银灰色遮阳网开展遮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使用黑色遮阳网能显著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与对照茶园比较,夏季、秋季、春季茶叶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4.22%、17.07%、6.23%,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4.40%、6.43%、27.66%,咖啡碱含量分别增加了9.48%、8.10%、7.28%。夏秋季银灰色遮阳网效果最差,绿色遮阳网效果介于黑色和对照之间,春季三种颜色遮阳网效果均优于对照;茶树遮光后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夏秋茶经遮光可达到制高档茶的要求,春茶遮光可达到制名优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12年生龙井43茶树为研究对象,在7月至翌年1月利用土钻法对连续5a施用不同氮肥处理后的茶树吸收根生物量和养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吸收根生物量在0.34-0.72 mg/dm3之间,碳、氮、磷、钾和镁储量变异范围分别为12.6-25.2 mg/dm~3、4.55-11.2 mg/dm~3、0.47-1.19 mg/dm~3、1.31-4.05 mg/dm~3、0.30-1.19 mg/dm~3。茶树吸收根生物量和各养分含量随月份变化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在8月和翌年1月,而7月和11月生物量和养分储量均较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氮肥影响茶树吸收根生物量,氮肥施用对茶树吸收根生物量的影响因氮肥施用时间而异。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茶树吸收根总碳浓度和总碳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受氮肥施用时间影响,施氮对茶树吸收根氮浓度的影响不同月份间存在差异,其中7月、8月和1月施氮处理下氮浓度较高,而9月、10月和11月不施氮处理下氮浓度较高。氮肥施用对各月份茶树吸收根氮养分储量均没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降低了部分月份茶树吸收根磷、钾和镁的浓度和储量。施用中等用量的氮肥能缩小茶树吸收根夏秋季氮磷钾镁养分储量的月份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罗凡  张厅  龚雪蛟  杜晓  马伟伟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499-3506
通过单施、配施和同施氮、磷、钾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茶园春、夏、秋季茶树一芽二叶新梢的氮、磷、钾含量及新梢叶片光合生理的变化,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春、夏、秋季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方式对茶树春、夏、秋季新梢的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大.相同施肥方式下,夏、秋季茶树新梢的氮、磷含量低于春季,而钾含量高于春季.氮磷钾肥同施有利于春季茶树叶片Pn的提高,而单施磷肥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单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夏、秋季茶树叶片Pn;相同施肥方式下,夏、秋季茶树叶片Pn要高于春季.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与夏、秋季茶树Pn呈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方程及相关分析表明,季节不同,影响茶树叶片Pn的主要生理因子不同,其共同影响因子是胞间CO2浓度(Ci)和磷含量,其中Ci对茶树Pn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磷对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是为害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e)是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卵寄生蜂, 但茶树花对叶蝉三棒缨小蜂的引诱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茶树花可引诱天敌叶蝉三棒缨小蜂, 显著缩短其寄生行为的搜寻时间。茶树花可显著增强叶蝉为害茶梢对缨小蜂的吸引作用, 而对健康茶梢的增强效应不显著。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结果显示, 健康茶梢中的挥发物种类和相对含量较少, 而叶蝉为害茶梢和茶树花中挥发物种类和相对含量显著增多。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显示, 茶树花挥发物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变量重要性投影结果表明, 17种茶树花挥发物在判别分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行为测定结果显示, α-水芹烯、顺式氧化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苯甲醛和苯乙酮对叶蝉三棒缨小蜂具有显著的引诱效果。研究初步阐明了茶树花通过释放挥发物引诱叶蝉三棒缨小蜂的机制, 为制定叶蝉的生物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茶树也Camelliasinensis(Linn.)Kuntze页品种‘舒茶早’(‘Shuchazao’)、‘乌牛早’(‘Wuniuzao’)和‘平阳特早’(‘Pingyangtezao’)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自然越冬过程中(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茶树叶片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3个茶树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期3个茶树品种叶片生理指标随时间推移呈规律性变化,越冬期(12月和1月)与越冬前期(10月)、越冬后期(2月和3月)各指标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各指标也有一定差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峰值多出现在12月或2月;CAT和POD活性、Fv/Fm值和总叶绿素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月降至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X1)包括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Fv/Fm和总叶绿素含量,贡献率达到57.97%;第2主成分(X2)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贡献率达到26.89%。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自然越冬期3个茶树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值均随时间推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2月达到最高,据此判断3个茶树品种中‘舒茶早’的抗寒性最强、‘乌牛早’的抗寒性最弱,‘平阳特早’的抗寒性介于二者之间。研究结果显示:在自然越冬过程中供试3个茶树品种的抗寒性与其生理指标变化及生长表现一致,表明综合评价法可用于茶树抗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茶叶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特殊生境及其光合生理机制,在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站利用3种间种乔木模式(S1:桂花树-茶树, S2:乐昌含笑-茶树, S3:桂花树-乐昌含笑-茶树)与纯茶园(CK)建成了4种典型生境,比较研究了这些特殊生境下茶叶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 生境S1、S2、S3显著降低了茶树叶片温度(TL)、光合有效辐射通量(PAR),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均值,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总含量.生境S1、S2、S3显著提高了叶室相对湿度(RHS)、茶叶氨基酸总含量,显著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并且S3>S1>S2>CK,其中生境S1和S3的茶叶适宜加工成高档绿茶和名优绿茶.综合各指标,生境S3是茶园优质高产的理想间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茶树花作为茶树的生殖生长产物,含有丰富的多酚、皂素、多糖、氨基酸和蛋白等多种活性物质,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减少黑色素沉积的护肤作用。本文分析了茶树花及其提取物(Tea flower extract,TFE)的主要活性成分,并研究了其抑菌和美白功效的机理,为相关功效日化产品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茶树花及茶树花提取物的主成分种类相同,含量有一定差异,提取工艺后,茶树花提取物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7.51%,多酚含量增加25%,氨基酸含量减少66%,皂素含量降低90%;TF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5 mg/mL和9.0 mg/mL;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外美白实验结果表明,TFE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形态、抑制细胞增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生成等途径达到美白效果。  相似文献   

8.
茶树轮斑病的发生及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豫南茶园茶树轮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茶树轮斑病在豫南茶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夏秋发病较重,冬春发病较轻;轮斑病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与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因子关系密切;病原菌孢子在离体25℃条件下,4 h开始萌发。在茶树叶面上,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明显比非叶面条件下好,病原菌菌丝生长较快,说明此病原菌与茶树叶片有高度的亲和力和较强的适应茶树叶面微环境的能力;茶树轮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在pH5~7范围内萌发及芽管伸长较好,pH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9.
氮素水平对不同品种茶树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氮素水平对不同品种茶树的光合系统的影响机制,以‘福鼎大白茶’、‘保靖黄金茶1号’、‘白毫早’两年生茶苗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_0(0g)、低氮N_1(11g)、中氮N_2(22g)和高氮N_3(33g)4个氮素[(NH_4)_2SO_4]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铵态氮对3个品种茶树的生长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茶树的生长,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_2浓度(Ci),并以N_2处理最好,但水分利用率(WUE)在3个品种茶树间表现不同。(2)在N_2处理下,3个茶树品种的叶片光系统Ⅱ(PSⅡ)暗适应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亦增加最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降低。(3)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参数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且具有品种特异性。研究发现,适量施氮能够显著增加茶树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光合活性,从而使得各品种茶树净光合速率增加;氮素水平对各茶树品种的光合及荧光特性影响存在差异,水分利用率亦具有品种特异性;生产中应综合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可快速、直观地评价不同品种茶树对氮素营养的内在需求,为茶园施肥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年生、6年生与2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对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的PLFA总量最大,其细菌、放线菌与原生动物的PLFA含量高于其他土壤样品;2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的真菌PLFA含量高于其他土壤样品,细菌PLFA含量与1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相近(P>0.05),放线菌与原生动物PLFA含量均低于其他土壤样品(P<0.01);在20年生茶树土壤中,一些参与土壤物质循环的微生物类群的丰度在下降,一些代谢能力低的类群丰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与6年生茶树土壤相比,20年生茶树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单酯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蔗糖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年限茶树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各总PLFA与酶活性、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密切相关;随着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在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适应于贫瘠条件与低代谢能力的种群增多,反映出根际土壤质量与一些关键酶活性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冬春季节低温伤害是影响茶树(Camelliasinensis)生产的重要因素。以茶树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γ-氨基丁酸(GABA)、绿藻粉和竹醋液溶液,研究低温胁迫下3种外源物质对茶树耐寒能力的影响,并对蔗糖代谢关键基因SPS、SUS4、INV4和INV5表达量及耐寒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分析,解析外源物质影响茶树耐寒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用不同浓度GABA、绿藻粉和竹醋液喷施处理茶树盆栽苗叶片,其冻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以10 mmol·L~(–1)GABA、0.22 mg·mL~(–1)绿藻粉及2.5 mg·mL~(–1)竹醋液处理效果最佳。低温胁迫下,与清水处理相比,分别用10 mmol·L~(–1)GABA、0.22 mg·mL~(–1)绿藻粉或2.5 mg·mL~(–1)竹醋液处理茶树盆栽苗后,茶树苗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在处理72小时后分别增加了15.24%、11.39%和5.97%;SPS、SUS4、INV4和INV5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实验结果表明,GABA、绿藻粉和竹醋液能显著增强茶树的耐寒性。研究结果可为茶树抗寒剂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冬春季节低温伤害是影响茶树(Camellia sinensis)生产的重要因素。以茶树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γ-氨基丁酸(GABA)、绿藻粉和竹醋液溶液,研究低温胁迫下3种外源物质对茶树耐寒能力的影响,并对蔗糖代谢关键基因SPS、SUS4、INV4和INV5表达量及耐寒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分析,解析外源物质影响茶树耐寒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用不同浓度GABA、绿藻粉和竹醋液喷施处理茶树盆栽苗叶片,其冻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以10 mmol·L^–1 GABA、0.22 mg·mL^–1绿藻粉及2.5 mg·mL^–1竹醋液处理效果最佳。低温胁迫下,与清水处理相比,分别用10 mmol·L^–1 GABA、0.22 mg·mL^–1绿藻粉或2.5 mg·mL^–1竹醋液处理茶树盆栽苗后,茶树苗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在处理72小时后分别增加了15.24%、11.39%和5.97%;SPS、SUS4、INV4和INV5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实验结果表明,GABA、绿藻粉和竹醋液能显著增强茶树的耐寒性。研究结果可为茶树抗寒剂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一年生茶树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添加钙铝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及茶树钙、铝、锌、铁吸收积累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适量铝(10或20mg·L-1)有利于提高茶叶茶多酚、咖啡碱、黄酮、可溶性总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添加钙可提高上述化学成分的含量,且在高铝浓度(30mg·L-1)下提高的幅度最大.(2)适量的铝可促进茶树对铝和铁的吸收和积累,而高浓度的铝(30mg·L-1)抑制茶树对铝和铁的吸收与积累;添加铝可降低茶树根对钙和锌的吸收,但适量添加铝不影响茎和叶对钙和锌的积累.(3)添加钙可提高茶树体钙的含量,降低铝和锌的吸收与积累,但对铁的吸收与积累没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铝和钙可调控茶叶化学品质含量和茶树体微量元素的吸收;合理控制茶园土壤铝积累,并适量补充钙可能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创建生态高值茶园.  相似文献   

14.
以茶树黄化品种‘中黄3号’(‘ZH3’)和常绿品系‘苔茶15’(‘TC15’)为材料,检测其4、5、7、8月新梢(一芽二叶)色素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月份黄化茶树新梢色素和主要生化成分累积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梢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在两种茶树中均随生育期先降低后上升,叶绿素b含量变化趋势不同,但均以8月份最高,‘ZH3’叶绿素b含量在4、5月份分别比‘TC15’低41.9%、54.9%,在7、8月份分别比‘TC15’高47.5%、22.1%;新梢类胡萝卜素含量在‘ZH3’中呈递减趋势,而在‘TC15’中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花青素含量在两种茶树中均先上升后下降,在4、5、8月份‘ZH3’略高于‘TC15’,在7月份‘ZH3’比‘TC15’低26.4%。(2)两种茶树新梢的花青素含量在总色素中占比均先增加后降低,总叶绿素含量占比则表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占比在‘ZH3’中呈递减趋势,而在‘TC15’中先递减后小幅上升。(3)两种茶树新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先降低后上升并以4月份最高,茶多酚含量则均先升后降并以7月份最高,‘ZH3’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在月份间变化不显著。(4)‘ZH3’新梢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与各色素含量相关均不显著,而其茶多酚含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TC15’新梢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与花青素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咖啡碱含量与叶绿素a以及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黄化茶树品种‘中黄3号’新梢颜色越黄,类胡萝卜素、游离氨基酸含量越高,叶绿素a、叶绿素b、茶多酚含量越低,叶绿素a/b值较高,花青素含量适中,茶树新梢色素含量与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内部的养分分配与平衡关系。该研究以福建安溪3种不同管理模式的铁观音茶园为研究对象, 设置了常规管理模式下的茶园(M1)、间作套种模式下的茶园(M2)和现代技术管理模式下的茶园(M3) 3种样地, 分析茶树根、茎、叶器官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养分的变异特征与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M2和M3管理模式下茶树根、茎、叶N、P含量均显著高于M1管理模式, C含量差异不明显; 茶树根、茎、叶C:N、C:P、N:P均表现为M1 > M2 > M3。茶树不同器官C、N、P含量差异较大, 根据变异来源分析, 管理模式因素对C、N、P含量变异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叶N-P的异速生长关系表明茶树不同器官的养分需求存在相似性; 土壤pH和容重是影响C:N、C:P、N:P的重要因素, 而土壤含水量和盐度对茶树根和叶C含量的影响较大。总体来讲, 间作套种以及现代化滴灌、水肥等管理模式可以改善茶树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对解决土壤养分不均衡问题具有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向芬  李维  刘红艳  周凌云  银霞  曾泽萱 《生态学报》2019,39(24):9052-9057
以福鼎大白茶(FD)、保靖黄金茶1号(HJ1)、白毫早(BHZ)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_0(0 g)、低氮N1(11 g)、中氮N_2(22 g)和高氮N_3(33 g)4个氮素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铵态氮对3个品种茶树的根系活力、氮代谢关键酶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N_2、N_3处理的茶树根系活力较对照N0显著增加(P0.05),但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照比较,茶树叶片全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其中HJ1在N_2和N_3处理后显著增加(P0.05);在3个茶树品种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具有品种特异性,施氮处理后3个茶树品种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NSC含量变化存在差异,以HJ1的氮同化关键酶GS、GOGAT酶活性较高、根系活力较强,氮代谢产物显著增加,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氮同化速率。施氮后HJ1的总NSC的含量及碳氮比的变化幅度较另外2个品种小,能够更好的保持碳氮平衡,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较高,品质更优。因此,通过茶树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非结构性化合物的研究能为茶树品种的品质评价以及提高茶树的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培试验和建立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茶树幼苗新梢发育期间树体钾含量与培养液钾浓度、新梢与树体钾含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钾促进茶树幼苗叶绿素合成和提升光合作用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随培养液钾浓度增加,全株、新梢、茎部和根部钾含量先升后降,在6.82~8.65 mmol·L-1范围达到最大,呈正态分布曲线模型,而成熟叶钾含量呈直线增加,试验范围内未出现下降;新梢、成熟叶和根部对全株钾累积贡献较大,其最大钾含量分别为20.04、16.02、12.03 mg·g-1,全株的最大钾含量为10.53 mg·g-1,茎部不同部位的最大钾含量在8.08~8.27 mg·g-1;新梢在较低钾浓度(3.65 mmol·L-1)可达到较高的钾累积效率(1.22),表现出较强的钾累积能力.新梢钾含量与成熟叶和全株钾含量呈直线关系,与茎部钾含量呈一阶指数关系,而与根部存在较强的钾竞争,在钾浓度>5.13 mmol·L-1时,根部钾累积效率开始下降,向新梢的钾供应减少.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新梢叶绿素含量随钾含量增加呈Boltzman曲线上升,并通过模型确立了提高Pn和促进叶绿素合成的最佳钾含量范围(成熟叶为10.03~10.83 mg·g-1,新梢为17.72~19.11 mg·g-1)和最佳水培钾浓度区间(4.69~5.96 mmol·L-1).  相似文献   

18.
4种幼树对二氧化硫胁迫的抗性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密闭环境控制室熏气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自然状态和0.5、1.5、3.0 mg·L-1)SO2对盆栽巨桉、天竺桂、西蒙得木和茶树幼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系统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就各树种对SO2的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SO2对4个树种叶片伤害程度表现为天竺桂<西蒙得木<巨桉<茶树。(2)SO2胁迫显著增加了巨桉和西蒙得木叶片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和游离脯氨酸(Pro)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SO2胁迫对天竺桂叶片SP和SS含量无显著影响,且对Pro含量的促进作用也是在处理30 d后才体现出来;SO2胁迫对茶树叶片SP含量无显著影响,使SS含量显著降低,而使Pro含量显著增加。(3)SO2胁迫总体使巨桉和天竺桂抗氧化系统保护酶——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西蒙得木各指标表现不同,而使茶树抗氧化系统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则全面下降。(4)巨桉、天竺桂、西蒙得木、茶树的最大净吸收S量依次为1.17、1.32、2.04、0.95 g·kg-1。(5)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7个生理指标得到的SO2抗性综合排序为天竺桂>西蒙得木>巨桉>茶树,与叶片伤害程度表现一致。研究表明,植物抗氧化保护酶系统在4个树种抵抗SO2胁迫调节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天竺桂超高的基础POD活性可能是其抵抗SO2伤害的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茶树品种龙井43号(Longjing No.43)、鸠坑(Jiukeng)、乌牛早(Wuniuzao)、福鼎大白茶(Fortin white tea)为试材,研究了一次寒潮过程对4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4个茶树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寒潮初期,随着气温的降低,4个茶树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非光化学淬灭(q N)均呈现下降趋势,在气温回升期间随气温升高而有所增加,且福鼎大白茶的叶绿素含量、P_(max)、AQY、Fv/Fm的值为4个品种中最大,q N的平均值以乌牛早为最小,鸠坑最大;4种茶树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寒潮及恢复期间持续增强;4种茶树POD活性的平均值以龙井43号最小,福鼎大白茶最大;叶片的气孔限制值(Ls)和丙二醛(MDA)含量在降温和气温回升过程中,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整个期间的Ls和MDA含量的平均值以福鼎大白茶为最小,龙井43号最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品种茶树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得到4个品种茶树的抗寒性顺序为:福鼎大白茶乌牛早鸠坑龙井43号。研究结果为茶树的引种及茶叶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一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硒酸钠(0、0.15、0.3、1.5、3、5、8 mg·L-1)对茶苗的硒积累、植株生长、生理指标和根尖显微结构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苗的根和新梢中的硒含量与营养液中的硒浓度正相关;随着硒浓度升高,茶苗的鲜重、侧根数量、根系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长指标,茶多酚、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茶叶质量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而丙二醛、过氧化氢、脯氨酸含量等抗逆生理指标则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显微结构分析显示在不同硒浓度处理条件下根尖的显微构造存在差异。低硒浓度(0.15、0.3、1.5 mg·L-1)处理的茶苗根尖的皮层薄壁细胞饱满、完好,表皮细胞较小;高硒浓度(Se≥3 mg·L-1)处理的茶苗根尖的皮层薄壁细胞变形或受损,表皮细胞增厚,表现出胁迫反应。上述结果说明硒对茶树具有双重效应,合适浓度(0.3 mg·L-1)硒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益,表现为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增强,过氧化物和脯氨酸含量降低,生物量增加,茶叶茶多酚含量增加;硒浓度过高(≥3 mg·L-1)对茶苗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有害,表现为茶苗出现胁迫反应,茶多酚降低。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硒对茶树的双重作用机制和富硒茶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