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康复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与非早期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3个月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于非早期组患者,两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积极施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9,(4)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使用常规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亚低温治疗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转归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可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改善治疗转归情况,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静  李红霞  王燕  付培德  姜杨薇 《生物磁学》2011,(22):4356-435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功能重建是否有效,是否值得推广。方法:选取本院神经科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住院4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康复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且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ADL)评分,以量化分析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康复训练后,康复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ADL评分有明显的增高,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的好转,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进行常规治疗,同时行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此治疗方案对脑血管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疗效满意,方法值得在康复相关科室长期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用颅脑损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血糖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1d、3d及7d时颅内压与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平均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恢复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P〈O.05),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疗法有助于辅助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血糖,保护脑细胞,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功能重建是否有效,是否值得推广。方法:选取本院神经科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住院4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康复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且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ADL)评分,以量化分析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康复训练后,康复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ADL评分有明显的增高,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的好转,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进行常规治疗,同时行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此治疗方案对脑血管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疗效满意,方法值得在康复相关科室长期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72小时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15~30天左右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各项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并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但是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高压氧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诊的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去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高压氧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代谢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指标、炎性因子、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氧摄取率(CE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及总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进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观察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h、24h、48h、72h血清SOD、GPx和MDA水平,并根据GO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2h后,两组患者血清SOD、GPx和MDA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优良率和死亡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东莨菪碱静脉推注治疗,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组织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白介素-6(IL-6),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β及IL-6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β及IL-6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BP及NSE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BP及NSE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2)
正重度颅脑损伤多由高空坠落、跌伤、工伤及意外事故等所致,为临床常见的急性重型病症,其致残、致死率极高。近年来,随着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年攀升~([1]),其导致的死亡率可高达20%~50%~([2])。许多相关研究的结果揭示~([3]),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脑组织水肿的概率,促进患者各类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颅内高压。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康复护理组采用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进行测评。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对比两组FMA和AD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护理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orP〈0.001)。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为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本院住院且采用CRRT治疗的284例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II评分、血液生化指标、伴随症状及肾功能预后情况,将预后情况和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284例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中,肾功能恢复有89例(31.33%);肾功能恢复组的年龄、衰竭器官数、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率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率均低于肾功能未恢复组,而平均动脉压和血小板计数高于肾功能未恢复组(P〈0.05),两组间合并机械通气率和合并少/无尿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衰竭器官数、APAC—HEⅡ评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及AKl分期为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衰竭器官数、APACHEⅡ评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及AKl分期。在临床治疗中,应正确评估病情,早期及时采取CRRT治疗,以提高生存率,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周海琪  吕海  蒋华  刁人政  王醒 《生物磁学》2011,(21):4141-4143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SAP临床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在我科就诊的SAP患者64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常规组和CBP组,常规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措施,CB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血清淀粉酶的动态改变、治疗第5天各项生化指标及APACHEII评分、病情稳定时间等临床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CBP组优于常规组。结论:在治疗SAP患者的过程中,应积极加行CBP治疗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基于康复教育护理团队实施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6例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康复教育护理团队的康复护理。通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发现,干预8周,两组轻度依赖、中度依赖所占比例上升,重度依赖、完全依赖所占比例下降,观察组轻度依赖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完全依赖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两组FMA表感觉、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疼痛、平衡等维度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各维度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证实,对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采用基于康复教育护理团队的康复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纠正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5.
钱卫  周倩  刘憬兰  蔡兰娣  程蔚蔚 《生物磁学》2011,(13):2461-2463,2454
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母婴结局,提高对重度予痫前期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76例,按照不同的发病孕周,分为早发型(发病孕周〈32周)和晚发型(发病孕周1〉32周),比较两组孕妇临床情况、孕妇的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早发型孕妇与晚发型孕妇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孕妇的各项临床表现显著差于晚发型孕妇。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更应加强临床各项监护措施,选择理想的终止妊娠的时机,同时加强预防措施,避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肠内营养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诊治的高血压颅内出血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办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无差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预防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尿激酶超早期治疗对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8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治疗有效率及预后稳定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NIHSS较治疗前下降更多(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69,P〈0.05);实验组患者服药后的治疗安全性与对照组的相当,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0.33,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尿激酶超早期治疗较单用尿激酶疗效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侯伟俊  梅劲春  甄颖  陈英华  林永明 《生物磁学》2014,(9):1728-1730,174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哀竭(CRF)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CRF临床疗效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CRF患者94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7例)和观察组(n=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N、Scr和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c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UN、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9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辅助治疗CRF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multisensory rehabilitation on rats' cognition after an experimental brain trauma and to assess its possible clinical implications. The complex intermittent multisensory rehabilitation consisted of currently used major therapeutic procedures targeted at the 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s; including multisensory and motor stimulation and enriched environment. We have confirmed this positive effect of early multisensory rehabilit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However, we have been able to pro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cognitive functions only with respect to the frequency of efficient search strategies in a Barnes maze test, while results for search time and travelled distanc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study groups. We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an early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eficits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clinical results in early neurorehabilitation in human patients after brain trauma. It might therefore be reasonable to apply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human medical neurorehabilitation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