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含量、构成及其提取得率的影响,为该方法在苜蓿膳食纤维提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脱脂前后苜蓿草粉中膳食纤维含量、构成及其提取得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苜蓿膳食纤维以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为主,开花后苜蓿IDF含量占膳食纤维总量(TDF)的90%以上;脱脂后的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中,IDF含量分别达72.88%、73.62%,比脱脂前分别提高61.38%、38.12%;IDF在TDF中的比例分别由90.09%、92.82%提高至95.19%、95.71%,IDF提取得率分别达61.52%、72.11%,比脱脂前分别提高69.94%、48.62%;脱脂过程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流失严重、含量降低,SDF提取得率下降92.68%和92.29%。结论:脱脂方法适用于结荚期苜蓿IDF提取原料的前处理,但不适于苜蓿SDF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彭辉  吕慧丽 《广西植物》2014,(6):854-858
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来探讨脂肪酶、淀粉酶和木瓜蛋白酶的加入对提取甘薯茎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对提取工艺进行正交优化,得出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脂肪酶添加量为0.015 g·100 mL-1,淀粉酶添加量为0.035 g·100 mL-1,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0.075 g·100 mL-1,其中正交实验中影响因素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率为1.285%.提取得到的甘薯茎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纯度高,持水力为787%,溶胀力为4.10 mL·g-1,产品具有良好的性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山药皮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法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条件,研究考察了料液比、加酶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醇沉时间等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酶添加量4 U/m 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50℃,醇沉时间4 h。通过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一步优化,确定料液比1∶35,酶添加量5 U/m L,温度48℃时,SDF制备率最高达22.87%,较初始SDF含量7.96%提高近3倍。同时对制备的SDF性能进行测定,其持水性可达到10.74 g/g,溶胀力为6.45 m L/g,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林下资源加工废弃物再利用,本实验以沙棘果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分别对纤维素酶添加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膳食纤维提取效果影响分析,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得率比值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所获膳食纤维应用性质。结果得出,在最优条件纤维素酶添加量为5%,60℃下超声50 min时,SDF/IDF为0.21±0.01,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溶胀力和持油力较高,分别为3.12±0.13 mL/g、(4.47±0.41)%,且对胆固醇的吸附效果良好。因此,超声辅助酶法能有效提高产物提取效率,对推进沙棘副产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黑豆皮为实验原料,采用酶法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提取率,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改性黑豆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优工艺为: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1∶2)的添加量为5%,p H值为4.6,温度为50℃,时间为3 h。SDF的提取率为14.90%。经验证实验得其接近理论值。研究发现改性后黑豆皮SDF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提高3.71%,10.97%。通过扫描电镜图表明,改性后黑豆皮SDF较原始SDF的表面光滑,蜂窝状小孔较少,结构较分散,颗粒大小形状不一。本研究为黑豆皮高膳食纤维食品的开发及黑豆皮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麦麸中膳食纤维的提取、特性、加工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麦麸膳食纤维的不同提取方法和功能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麦麸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了解全麦粉中判别标记物的含量水平,为全麦粉行业施行更好的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照行业标准将不同品种小麦制成全麦粉样品13份,分别测定其烷基间苯二酚(ARs)、膳食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其中ARs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麦粉中ARs、膳食纤维、灰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1 mg/100 g、13.4 g/100 g、1.5 g/100 g。全麦粉中ARs的5种同系物以C21∶0 (39%)含量最高,C17∶0/C21∶0的比值约为0.2。全麦粉中ARs与膳食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并无相关性(P> 0.05),与其同系物的含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Rs可以作为全麦粉的判别标志物,膳食纤维和灰分是评价全麦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对这三个指标在全麦粉中的含量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对于全麦粉产品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马铃薯渣为原料,探究提取马铃薯渣中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生物法 酶法、超声波裂解、高速剪切等技术提取马铃薯渣中所含的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试验数据。 结果: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pH为5、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30U/g、酶解2.5h。结论:本研究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25.87%,并测得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7.1g/g、7.5mL/g,该工艺条件可有效提取马铃薯渣中的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麦麸膳食纤维对控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分析。方法:将32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膳食习惯不变,根据医嘱正常服用降血糖药物;观察组在服用降血糖药物基础上,实施膳食干预,将每餐主食减半,增加1份含15g麦麸膳食纤维的饼类食物,清晨空腹状态下两组患者进行静脉血样采集供血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膳食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与甘油三酯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血糖标准差与平均血糖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空腹胰岛素和内稳态模型评价指数下降幅度达到3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麦麸膳食纤维可辅助血糖控制,降低胰岛素抵抗,稳定血糖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0.
为扩大荷叶在食品加工中的开发应用性,研究采用高剪切乳化技术辅助提取荷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优化提取工艺;测定其基本物性,并与常规粉碎、球磨式粉碎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剪切转速8000 rpm剪切时间4 min,酸液浓度0.25 mol/L,酸解温度45℃条件下荷叶IDF得率最高,为83.84%。此荷叶IDF水溶性13.81%,持水性5.65 g/g,持油性1.97 g/g,膨胀性1.93 mL/g。与球磨式粉碎相比,处理时间短,荷叶纤维呈束状、层次分明,荷叶纤维内质未被完全破坏;产品水溶性较低,持水性和膨胀性较高。高剪切乳化技术在食品纤维组分的加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健康中年人进食含麦麸膳食纤维的食品后2 h的血糖变化特点,为麦麸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4人,连续2天分别测定他们的空腹血糖、进食普通馒头后2 h的血糖和进食麦麸膳食纤维馒头后2 h的血糖。结果:志愿者进食含膳食纤维早餐后2 h血糖增量比进食普通早餐后2 h的血糖增量减少0.8 mmol/L,二者差异显著(P<0.001)。结论:麦麸膳食纤维能显著降低健康人的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2.
双酶法制备玉米皮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蛋白酶和淀粉酶结合水解制备玉米皮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玉米皮膳食纤维的双酶法制备工艺。双酶法制备的玉米皮膳食纤维的产率为59.4%,膳食纤维的蛋白质量分数为0.82%,淀粉质量分数为1.42%,灰分为0.4%,水分质量分数为8.6%,持水力为5.9±0.4 g.g-1。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超声技术提取车前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实验获得提取最佳工艺,即用固液比1:30,pH为4的0.2 M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提取,提取时间为20 min。车前草水溶性膳食纤维对.O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0为0.323 mg/mL;对.O2-和DPPH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19.2%和13.7%。  相似文献   

14.
玉米作为主要的杂粮谷物,营养价值高,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含量丰富,可以预防多种亚健康疾病,受到市场追捧。但是玉米粉营养结构不均衡、加工性差,限制其应用。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改善谷物的营养成分、大分子物质结构和加工特性。基于此,利用灵芝固态发酵玉米,得到玉米灵芝菌粮(简称菌粮),从营养成分、大分子物质结构和加工特性3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未发酵玉米相比,菌粮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748%、28.00%,且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提高,而脂肪含量降低了52.56%;维生素C、核黄素和烟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56.19%、73.91%和20.27%,且玉米中缺乏的硫胺素在菌粮中被检测到;菌粮中各类淀粉和纤维的含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11.17%、34.70%,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26.66%,粗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21.07%、21.47%,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了13.57%;菌粮粉粘度降低,水溶性指数提高,吸水性指数和溶胀力降低;此外,与灵芝子实体相比,菌粮中灵芝三萜和灵芝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灵芝子实体的1.68和2.07倍。灵芝固态发酵玉米得到的玉米灵芝菌粮,营养结构更加均衡,功能活性提高,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大分子物质结构发生改变,加工特性得到改善,冲调特性更好。研究结果为食用菌发酵改良谷物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相结合,对甘薯膳食纤维进行改性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甘薯膳食纤维酶法改性工艺条件,并对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膳食纤维酶法改性中,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1.2%,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1.6%,最佳酶解时间30 min,最适料液比1∶11,获得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8.84%。与天然膳食纤维相比,改性后的甘薯膳食纤维持油力上升,膨胀力和持水力下降(P<0.05)。同时,酶法改性显著提高了甘薯膳食纤维对DPPH的清除能力,增强了甘薯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膳食纤维对血脂异常人群的血脂、血压及体成分的影响。方法:100名血脂异常志愿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麦膳干预组和膳食纤维—麦福对照组,分别给予麦膳和麦福45g/d,两组均进行营养宣教,持续8w。于干预前、干预4w和8w后分别进行血脂、血压和体成分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100名血脂异常志愿者中,有90人(90%)最终完成营养干预实验。与干预前比较,分别干预4w和8w后,两组的血脂、收缩压(SBP)、体重、体质指数、体脂肪量(BFM)、体脂百分比(PBF)和内脏脂肪面积(VFA)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8w后,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BFM、PBF和VFA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纤维—麦膳和麦福能够明显改善血脂、血压和体成分;麦膳对TC、TG、BFM、PBF和VFA的干预效果优于麦福。  相似文献   

17.
麻黄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热水提取法 ,从麻黄中提取到水溶性多糖 ,其收率为 2 .8%左右。经SephadexG -1 0 0柱层析得到较纯的麻黄多糖样品。该样品具有清除O -2 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酶法提取分离甘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方法:以干燥、粉碎的甘薯渣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将原料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用淀粉酶,糖化酶和碳酸钠去掉杂质,酒精沉淀,从而获得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果: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条件为淀粉酶100μl,纤维素酶90μl,pH为5.6,酶作用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40℃.国标法提取的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0.06%,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后得到的甘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5.52%,提高了15.46%.结论:甘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受纤维素酶,淀粉酶,酶提取时间,酶反应pH,反应温度等提取工艺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近20年膳食纤维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2016年9月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维普(VIP)、知网(CNKI)、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Embase等数据库,应用Stata 12-0对乳腺癌进行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对比,计算相对危险比(RR),评价膳食纤维和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结果:对于入选的文献分析后,膳食纤维摄入量与乳腺癌发生风险呈负相关,摄入量越高乳腺癌发生风险越低[RR=0-89,95%CI(0-84,0-94)]。结论:膳食纤维的摄入越高,发生乳腺癌风险越低,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从罗汉果渣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化学法、酶法、酶与化学结合法从罗汉果渣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且对三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酶与化学结合法提取到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纯度最高、生理活性最好,产率为87.15%,蛋白质含量为2.03%,持水力与膨胀力分别为3.807 g·g-1和1.69 mL·g-1。但从成本和实用方面考虑,还是以化学法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