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种动物病毒的细胞培养及血凝检测的比较研究李天宪,赵林,罗怡珊,冯锋(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细小病毒,细胞培养,细胞病变,血凝试验云豹肠炎病毒(LPV)、水貂肠炎病毒(MEV)、犬肠炎病毒(CP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相似文献   

2.
肉食兽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中的一类病毒,能够感染多种动物,导致犬的出血性肠炎、幼龄犬的心肌炎、猫的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肠炎、幼龄猫的共济失调症以及水貂的肠炎等多种疾病.血清学调查发现,由肉食兽细小病毒引起的疾病存在于世界各地.在我国,无论是家养还是野生动物均有细小病毒相关疫病的流行,对我国犬科和猫科动物的生存和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许树林等,1996;宋桂强等,2007).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未见国际上有组织培养水貂肠炎病毒(MEV)、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犬细小病毒(CPV)的TCID_(50)高于log_(10)7.0或MEV的HA高于32~或CPV的HA高于4096~的报道。又据Goto(1986)报道,TCID_(50)为log10~(4-6)的CPV比MEV。FPLV的HA高20多倍,故HA为4096~的CPV液比HA为32~的MEV液中病毒含量还低。由此可见,PV培养效价低是目前国际上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犬、猫、貂细小病毒通用快速诊断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由犬细小病毒灭活抗原、特异抗体、戊二醛醛化猪红细胞及微量血凝板、稀释棒等组成的犬、猫、貂细小病毒通用快诊盒,可用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和水貂肠炎的特异诊断,适合于基层和野外应用,并可在接到病料后4小时内报告结果,有关试剂的有效期在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 Bank登录的水貂肠炎病毒(MEV)VP2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出146bp的目的片段,并克隆到pMD 18-T载体上,提取重组质粒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以10倍梯度稀释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绘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以此建立一种基于SYBR Green荧光染料的定量PCR特异性检测水貂肠炎病毒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MEV有很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34拷贝/μL,且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临床检测中,在80份样品中检测到30份阳性样品,高于普通PCR和电镜观察方法的检出率。该方法的建立实现了对MEV临床早期快速诊断和定量分析,为毛皮动物MEV的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兔出血症病毒与细小病毒抗原相关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间接ELISA、ELISA交叉阻断法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对兔出血症病毒(RHDV)与6种细小病毒进行抗原相关性试验。用间接ELISA证实,RFIDV与它们有轻度交叉关系,其抗原相关值分别为:小鼠细小病毒(MVM)5.59%;鹅细小病毒(GPV)3.54%;猪细小病毒(PPV)1.76%;水貂肠炎病毒0.7%。细小病毒间的抗原相关值:MEV与PPV为31.6%,MEV与MVM为35.36%;而CPV与MEM、PPV、MVM的相关值均为零,即无相关性。在ELISA交叉阻断法中证实:犬细小病毒(CPV)、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和MEV均不能阻断RHDV与其抗体结合,仅GPV有轻度阻断作用,其最大阻断率为40%。在血凝交叉抑制试验中,未发现RHDV与细小病毒及其相应抗体间存在交叉抑制现象。以上结果表明RHDV与细小病毒在血清学方面有轻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将用犬细小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经筛选、克隆,得到6株稳定分泌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用杂交瘤腹水作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分别含有犬细小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和水貂肠炎病毒的标本,及CPV感染犬粪便标本,并与免疫血清作对比。结果表明,用单克隆抗体作血凝抑制试验,比用免疫血清作具有特异性高、操作简便省时等优点,而二者敏感性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我国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disease,AD)跨宿主传播的分子机制,扩增获得一株吉林地区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disease virus,ADV)VP2基因高变区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第235位存在与参考毒株不同的氨基酸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与丹麦高致病毒株ADV-K亲缘关系较近。ADV第235位氨基酸位点可能与病毒的感染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基因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采自山东境内水貂养殖场的109份水貂腹泻样品进行MEV的分离和鉴定,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多步生长曲线绘制以及蛋白的三级结构模拟等,对分离毒株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重叠PCR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扩增,使用MegAlign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利用DNAMANV6对基因组5’末端和3’末端回文结构进行预测,应用MEGAV6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5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为MEV毒株,分别命名为MUTQS-1-5,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K275645、OK275646、OK275647、OK275648和OK275649;各分离株5’-和3’-UTR分别由长回文序列组成,具有典型的细小病毒基因组末端的茎环样结构,NS1和VP2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其中NS1蛋白的E/Q545V位氨基酸突变,以及VP2蛋白的F267Y、Y324I位氨基酸突变为首次在MEV上发现;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上述突变并未明显改变病毒的血凝及...  相似文献   

10.
从云豹分离的一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死的云豹体内分离到1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进行了鉴定,研究了它的血凝特性和对猫与水貂的致病力,分析了它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参考毒株(FNF-8)抗原的相关性。 用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的猫肾传代细胞(FK)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同步接种和异步接种测得病毒的TCID50均为4.8/ml。病毒经乙醚、酸(pH3.0)、热(56℃1小时)  相似文献   

11.
水貂(Mustela vison)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到目前为止,对于水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殖和生活习性方面,而对水貂血液的研究却很少。国外有人研究水貂的血红蛋白组成(Labbe等,1979)、水貂的血浆电泳(Tandon,1980)和水貂血浆中脂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Nikjtin,1983)等。但是,对于水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研究至今未有报道。 本项研究采用了饱和氯化钠溶液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哈尔滨市城高子良种  相似文献   

12.
疫苗     
估测了这些重组病毒住狗体内的免疫原性,致使发 育不良的肺受到Ad4和Ad7的感染。含E3缺失的 重组体诱发HBs原发反应的强度比低产重组体高10 ~12倍。含完整E3区的重组病毒只诱导弱的或可 忽略不计的抗Hbs反应,即使上述病毒诱导产生对 Ad载体的强烈抗体应答。高产Ad重组体的免疫原 性与暂时表达og HbsAg相关连。 (陶 冶) 941 888 利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产生貂肠炎细小病毒空衣壳 [英]/Christensen,J.…∥J.Gen.Vir01.一 1994,74,Pt.1.一149~155E译自DBA,1994,13 (4),94一01964] 利用分离自自然感染的水貂排泄物的MEV DNA,经:PCR…  相似文献   

13.
水貂阿留申病(ADM)又称浆细胞增多症(plasmacytasis),是水貂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衰竭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阿留申病毒(AMDV),该病毒主要侵害水貂的免疫细胞,常导致免疫系统紊乱,造成机体逐渐衰竭,最后因组织损伤或继发感染而死。该病以终生病毒血症,持续感染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选择性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等方法,对从53份水貂病料中分离的35株沙门菌(Salmonella)进行了鉴定,分离率66.04%(35/53),其中34株为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分别命名为Se-SD-1~Se-SD-34,1株为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水貂血液指标及器官系数的研究,国外已有报道。(1952)记述了成年水貂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白细胞分类;和(1967)研究了雌性水貂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心脏、肝脏及肺脏相对重量的年龄变化;和(1973)对5种彩色水貂的血红蛋白含量作过测定。国内尚未见有水貂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研究水貂博卡病毒(Mink bocavirus,MBoV)在山东省的流行状况及基因特征。采用PCR对采自山东省境内水貂养殖场的85份水貂腹泻样品进行MBoV检测,挑选1份单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扩增,使用MegAlign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利用DNAMAN V6对基因组5’末端和3’末端回文结构进行预测,应用MEGA V6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的腹泻样品中MBoV阳性率为3.5%(3/85),其中1份为MBoV单阳性,2份为MBoV与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双阳性。获得MBoV全基因序列1条(SDMBoV2020),全长5 252 bp;经分析,5’-和3’-UTR分别由98和145 bp短回文序列组成,具有典型的细小病毒末端的茎环样结构;基因组含有3个ORFs,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NS1、NP1以及结构蛋白VP1和VP2;SDMBoV2020与NCBI登录的MBoV参考毒株KU950356各编码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为98.5%~99.0%;基于MBoV全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SDMBoV2020和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水貂犬瘟热动物模型,并利用水貂犬瘟热模型评价不同犬瘟热强毒株的毒力,为水貂犬瘟热病毒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猴、藏獒、犬的病料中分离犬瘟热病毒,测定犬瘟热病毒的毒力,并进行传代培养。利用犬的犬瘟热动物模型筛选稳定的犬瘟热强毒株,进行水貂犬瘟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毒力评估。结果筛选出了稳定的犬瘟热强毒株并进行了家犬动物实验,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临床症状,并利用不同的代次毒进行了犬瘟热动物模型的建立。结论成功建立了犬瘟热动物模型并对不同来源的犬瘟热病毒毒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LAM)为犬瘟热病毒(CDV) 感染其宿主动物识别的细胞受体。本试验应用RT -PCR 从狐狸、貉和水貂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到其相应SLAM 基因。基因测序比较发现,狐狸、貉与同科的犬SLAM 基因编码区长度均为1 029 bp,核苷酸同源性高于98.6% ;而水貂SLAM 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 020 bp,与以上三种动物遗传关系较远(核苷酸同源性< 83.7%),但与海豹SLAM 基因遗传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1.4% )。基于不同动物SLAM 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犬、狐狸、貉、水貂和海豹在进化树上构成了以CDV 为感染宿主的遗传分支。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该5 种动物SLAM 分子上均存在一个长度为26 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且在空间结构上影响宿主--病毒特异性的8 个关键氨基酸均完全保守。通过构建表达该狐狸、貉、水貂SLAM 基因的三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CRFK 细胞后,应用CDV 强毒感染试验证实,CDV 均能在三种转染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而未转染CRFK 细胞对照无CPE 产生,由此证实作为CDV细胞受体的狐、貉和水貂的SLAM,体外表达后能明显增强犬瘟热强毒株对非敏感细胞的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咬症是危害笼养水貂的一种慢性疾病, 造成水貂自咬创伤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文中从遗传基因角度探讨水貂自咬症的发病原因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采用RAPD 技术分别对正常水貂和自咬水貂样本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分析。从100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6个重复性好的标记引物, 对60只水貂群体(健康与患病)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26个引物扩增出105条带, 其中29条带呈现多态, 多态率为27.62%。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 片段在健康与患病水貂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不同。水貂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8471, 遗传距离(变异)指数为0.1529。引物S356(序列为CTGCTTAGGG)扩增出健康与患病水貂互不相同的条带, 如在患病水貂群体中扩增出的1000 bp左右的DNA 片段, 可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逐渐剔除自咬水貂个体, 达到净化水貂群的目的, 减少水貂饲养业的经济损失, 为今后水貂的分子育种及其疾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貂自咬症病因RAPD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咬症是危害笼养水貂的一种慢性疾病, 造成水貂自咬创伤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文中从遗传基因角度探讨水貂自咬症的发病原因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采用RAPD 技术分别对正常水貂和自咬水貂样本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分析。从100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6个重复性好的标记引物, 对60只水貂群体(健康与患病)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26个引物扩增出105条带, 其中29条带呈现多态, 多态率为27.62%。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 片段在健康与患病水貂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不同。水貂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8471, 遗传距离(变异)指数为0.1529。引物S356(序列为CTGCTTAGGG)扩增出健康与患病水貂互不相同的条带, 如在患病水貂群体中扩增出的1000 bp左右的DNA 片段, 可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逐渐剔除自咬水貂个体, 达到净化水貂群的目的, 减少水貂饲养业的经济损失, 为今后水貂的分子育种及其疾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