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斜纹夜蛾Spodoptern litura(Fabricius)性引诱剂诱芯的型状、盛虫器的颜色以及夜间不同时间段的诱蛾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线状诱芯比杯状诱芯有效期长;不同颜色的盛虫器对诱虫效果没有影响;上半夜诱蛾百分率显著比午夜和下半夜的少,午夜与下半夜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筒型性诱捕器比水盆(用杯状诱芯)诱集斜纹夜蛾成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评价诱芯、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佳的诱芯和诱捕器组合,为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诱芯优化筛选试验中,9种诱芯中编号为3-4、4-2、4-3的3种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好,专一性强。诱捕器筛选试验中,5种市面上常见诱捕器里,桶型诱捕器是其他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2倍以上,效果最佳。诱芯筛选试验中,在使用桶型诱捕器及小夜蛾诱捕器的条件下,翔林3-3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的诱虫效果都为最佳。此研究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诱捕效应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本文比较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诱芯颜色及诱芯数量等对苹果蠹蛾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和绿色诱捕器的诱捕量是蓝色的2倍以上,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后者;三角形诱捕器与水瓶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放置在树冠中部的诱捕器诱蛾量是树冠上部的2倍左右,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后者;诱芯颜色及诱芯数量对诱蛾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苹果蠹蛾的性信息素监测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朱虹昱  杜磊  徐婧  刘伟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2,49(1):114-120
载有反口橡皮塞诱芯的三角式诱捕器是我国目前进行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监测的主要工具。在室内理论条件下悬挂自制的橡皮塞信息素诱芯,苹果蠹蛾性信息素释放持续时间为20周,最后1周的信息素剩余含量仍在500μg左右。在室外自然条件下,2个处理能够检测到信息素剩余含量的最后时间分别为第9周和第5周,剩余含量分别为33.3μg和37.7μg;装有该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能够诱集到苹果蠹蛾成虫的时间可达15周。综合室内和室外结果,得到该自制苹果蠹蛾诱芯的最长有效时间为15周,高效时间为4周。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及其田间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庆  罗礼智  江幸福 《生态学报》2006,26(9):3035-3040
人工合成的甜菜夜蛾性信息素两组分(顺,反)-9,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Z9,E12-14:Ac)和(顺)-9-十四碳烯醇(Z9-14:OH)按不同配比制成诱芯,在风洞中均能引起雄蛾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及接近诱芯的行为反应.不同配比和剂量的诱芯诱虫效果差异显著(p<0.05).Z9,E12-14:Ac和Z9-14:OH按7:3配比,诱虫活性最高,表现在风洞中,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和接近诱芯的蛾数最高,与处女蛾的引诱效果相当.以此配比制成的性诱剂在田间诱捕的虫量最多,与风洞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诱芯剂量在0.05~0.5mg范围内均有显著的诱虫效果,但剂量过低或过高均导致诱捕率下降.同一配比诱芯在风洞中引起雄蛾接近诱芯的蛾量与田间诱蛾量呈显著相关(R1=0.968,R2=0.961).并对这些结果在甜菜夜蛾田间性诱剂防治应用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油松毛虫是我国辽宁省油松林中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发生,给松林生存和生态建设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使用性引诱剂防治,本文在辽宁省建平县通过林间诱捕试验,以油松毛虫性引诱剂为诱芯,比较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捕器对油松毛虫雄成虫的诱虫量。结果表明,4种形状诱捕器的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船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小船型诱捕器和桶型诱捕器;大船型与小船型和桶型的差异显著,与三角型的差异不显著。小船型与桶型的差异显著,与三角形的差异不显著。3种颜色诱捕器对油松毛虫雄成虫的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黑色诱捕器、绿色诱捕器、白色诱捕器;黑色诱捕器和白色诱捕器的诱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绿色诱捕器与黑色诱捕器和白色诱捕器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性。3种悬挂高度诱捕器的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悬挂高度为1.7 m的诱捕器,悬挂高度为3.1 m的诱捕器,悬挂高度为2.4 m的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7 m的诱捕器诱虫量与其余2种悬挂高度的诱捕器诱虫量差异性显著;悬挂高度为2.4 m的诱捕器诱虫量与悬挂高度3.1 m的诱捕器诱虫量差异性不显著。本文主要对不同诱捕器形状、颜色、悬挂高度3个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组合试验,并比较了组合诱捕器的诱虫量,得出诱虫量最大的是悬挂高度为1.7 m的绿色大船型诱捕器,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该组合。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二种性诱芯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我国最严重害虫之一。为了提高监测和诱捕效率,2009年在山西和新疆进行2种性诱芯诱捕棉铃虫的田间试验,2种性诱芯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中捷四方公司,2种诱芯处理分别重复2次和6次,诱捕器分别为水盆和笼罩。试验结果:在山西试点,动物所诱芯的诱蛾数是中捷四方公司的8.60倍;在新疆试点,则达到11.89倍。以上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P<0.01)。同时,在山西试点,动物所诱芯的有效期长达62d,比中捷四方公司的长14d。据此认为动物所棉铃虫性诱芯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悬挂高度和位置对性诱剂诱集柑桔潜叶蛾雄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红心蜜柚园和新余蜜橘园中诱捕器悬挂高度、设置距离对性诱剂诱集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雄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悬挂的垂直高度明显影响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诱集量,同时这个影响随着高度相对树干的水平位置变化而变化.诱捕器最佳悬挂位置是三分之二树高的树冠底部边...  相似文献   

9.
不同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不同引诱剂、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和不同缓释量对松褐天牛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4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其中,引诱剂MA2K 05的效果最好,引诱活性平均为26.3头/诱捕器,对其它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也有引诱作用;引诱剂MA2K 13活性次之,平均21.3头/诱捕器;MA2K 11最弱,平均13.8头/诱捕器.3种诱芯A、B和C的引诱效果分别为14.73、4.25和20.3头/诱捕器,其中诱芯C内引诱剂总量为诱芯A或诱芯B的2.5倍,且诱芯C内的引诱剂3~5 d需添加一次,而诱芯A和诱芯B的引诱活性能持续1个月以上,因此,诱芯B较为理想.宣州诱捕器引诱效果显著高于日式诱捕器,分别为36.4和9.7头/诱捕器.不同剂量诱捕结果表明,随着诱芯缓释量的增加,诱捕效果也相应提高,当剂量从20 ml上升至80 ml时,诱捕效果增加不显著;当诱剂达120 ml时,引诱效果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用性信息素诱剂防治烟青虫的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了两个烟青虫性信息素诱剂配方对烟青虫Helicoverpaassulta (Guen e)成虫的诱杀效果及诱杀成虫后田间烟青虫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和有虫株减退率。 1型诱芯配比为Z9 1 6 :Ald与Z1 1 1 6 :Ald 1 0 0∶9 5 ;Ⅱ型诱芯配比为 1 6 :Ald和Z9 1 6 :Ald与Z1 1 1 6 :Ald( 1 9 3∶1 0 0∶70 )。结果表明 :烟青虫性信息素诱剂Ⅰ ,Ⅱ型诱芯对烟青虫成虫都有很强的诱杀效果 ,在长达 85d的时间内 ,5个Ⅰ型诱芯共诱杀了4 0 4头雄性成虫 ,5个Ⅱ型诱芯共诱杀 4 1 9头 ,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异。诱蛾地烟青虫幼虫的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都有明显的降低 ,Ⅰ、Ⅱ型诱芯使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的降低幅度均在 6 6 6 7%~ 90 91 %之间。性信息素诱剂使用方便、无毒、不污染环境 ,对烟叶不产生药害 ,防治效果良好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诱捕条件对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田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棕榈植物的毁灭性入侵害虫,现已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对我国棕榈植物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比较了聚集信息素来源、诱捕器设置高度、颜色和类型对红棕象甲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来源的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诱捕器置于地面诱捕效果最好;红色和黑色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优于白色和黄色诱捕器;诱捕器类型对诱虫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的监测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不同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引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我国为害最严重的蔬菜害虫之一,为提高检测和诱捕效率,2009年在广东广州、云南通海和浙江上虞3个试验点测试了5种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的引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发的性诱剂诱芯在广东试点对小菜蛾诱捕效果最好,持效期在1个月以上,日平均诱蛾量21.3头/盆,是荷兰Koppert公司诱芯的5.3倍,适合应用于广东菜区小菜蛾田间种群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控制;北京中捷四方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性诱剂诱芯比较适合云南试点的应用,日平均诱蛾量13.6头/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对浙江试点小菜蛾日平均诱捕量13.6头/盆,效果最佳,适合浙江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两种食心虫性诱芯复合配置的诱蛾效果,提高其监测或防治效率及其绿色环保化水平,为果树生产中食心虫的高效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桃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桃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3种处理的诱蛾效率,并利用"Y"型嗅觉仪比较研究了其间梨小雄蛾趋向性的差异。【结果】(1)梨小和桃小性单一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对梨小均具有引诱作用,其诱蛾总量依次为8 238.33、1 451.67、8 321.67头/诱捕器,其中第1、2、3代时复合配置诱蛾量最大,越冬代和第4代时梨小单一性诱芯诱蛾量最大,而各世代桃小单一性诱芯诱蛾量均最低。梨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均监测到5个梨小发生高峰,且峰期基本一致,但复合配置的峰日诱蛾量均较高;桃小单一性诱芯仅监测到3个梨小发生高峰,且峰日诱蛾量亦较低。(2)桃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对桃小均具有引诱作用,其诱蛾总量依次为4.00、2.33头/诱捕器,而梨小单一性诱芯对桃小无引诱作用。(3)"Y"型嗅觉仪研究发现,梨小食心虫对梨小和桃小各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均具有趋向作用,其趋向率依次为50.67%、8.67%、53.33%。【结论】梨小和桃小单一性诱芯复合配置对梨小诱捕量有微增效作用,而对桃小诱捕量有一定干扰作用,但影响均不显著。据此,该复合配置可用于桃园中梨小和桃小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和2005年夏季在江淮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性诱剂诱捕的结果表明:一种新型诱芯(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为2∶1)对第1代二化螟的日平均诱捕量相当于二化螟标准诱芯的5倍左右,而在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发生期则分别相当于后者的1.5839倍和1.7474倍。二化螟诱捕量取决于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的比例,而与其各自的剂量或信息素总剂量无明显关系,且它们的最佳配比可能因世代夜间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二化螟标准诱芯在第1代诱捕效果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两种不饱和十六醛比例不适。  相似文献   

15.
《昆虫知识》2007,44(4):616-616
入侵害虫美国白蛾已经对中国的森林、城市绿化树和农作物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目前主要应用进口的性信息素诱芯监测该虫的发生发展动态,成本较高,另外,进口性诱芯的信息素组分和比例未必符合美国白蛾中国种群,所以开发一种适合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诱芯来监测该虫在我国的发生发展动态,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二种小菜蛾性诱剂诱芯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2006年5~6月在河北省饶阳县和江苏省如东县分别2种性诱芯诱捕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进行田间试验,水盆诱捕器分别装配橡胶塞诱芯A和B。试验结果表明,两地点诱芯B的平均诱蛾数分别是诱芯A的2.12倍和3.94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P<0.01)。类似地,两地点诱芯B单盆1晚最大诱蛾数也都极显著高于诱芯A(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山东省是昆虫南北迁飞的关键路径,了解山东省的迁飞性昆虫群落结构,对明确迁飞性昆虫种类,并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山东省14个地区建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于2018年9月-10月利用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灯诱虫器诱集昆虫.[结果]14个监测点共诱捕到昆虫有12目54科408种,其中探照灯诱虫器诱集到11目45科388种,地面灯诱虫器诱集到12目46科365种,探照灯诱虫器诱集的主要昆虫类群为鳞翅目(79.12%)、鞘翅目(9.42%)、直翅目(8.14%)和脉翅目(2.26%).地面灯诱虫器诱集的主要昆虫类群为鳞翅目(68.84%)、鞘翅目(23.46%)、膜翅目(3.69%)、直翅目(1.50%)、半翅目(1.14%).探照灯诱虫器诱集昆虫数量显著多于地面灯诱虫器.[结论]阐明了山东省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证实了许多重大昆虫在山东省存在迁飞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小地老虎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3日龄处女蛾单腺体性信息素提取物中性信息素的含量非常低。GC和GC-MS分析表明,小地老虎性信息素含有5种成分:顺-7-12碳乙酸酯(A)、顺-9-14碳乙酸酯(B)、顺-11-16碳乙酸酯(C)、顺-5-10碳乙酸酯(D)和顺-8-12碳乙酸酯(E)。它们的含量分别为:(0.245±0.098)、(0.080±0.031)、(0.089±0.03)、(0.085±0.031)和 (0.105±0.065)ng, 这5种物质的百分比分别为40.451±13.66、13.176±5.279、14.943±5.142、14.392±6.10和17.225±9.792,前3种物质的百分比为58.75±9.429、18.91±7.539和22.34±7.209。田间试验表明,性信息素单一组分均未诱到雄蛾,AB以3∶1的比例配成的诱芯对雄蛾有一定的引诱活性,一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到2.6头。ABC组分以3∶1∶1的比例配成的诱芯对雄蛾引诱活性显著增强,一个诱捕器平均诱捕量为7.40头,是AB(3∶1)诱芯的2.8倍。诱芯中性信息素的含量对诱蛾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在剂量为200 µg时的平均诱捕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中国,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经常混合发生,但有关苹果蠹蛾迷向设置对梨小食心虫影响的研究却较少。【方法】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同时发生的果园中设置2种迷向发散器,使用三角胶粘式信息素诱捕器监测2种昆虫的发生动态,以观察苹果蠹蛾性信息素是否会对梨小食心虫产生诱捕效果或类似的迷向作用。【结果】无论是否设置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均能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雄性成虫。在2009~2011年的田间试验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的诱集量最多能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1.1倍,占2种诱捕器诱集总量的51.7%。在设置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的果园中,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的诱集量受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的影响而下降:相比无迷向设置的对照果园,同时设置2种昆虫迷向发散器的果园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90.9%,梨小食心虫自身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92.4%;在仅设置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的果园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87.5%,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60.6%。【结论与意义】苹果蠹蛾迷向发散器对于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存在"迷向"作用。在2种害虫同时发生的情况下使用2种迷向发散器,对于2种害虫能够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浙北芦笋产区的主要灾害性害虫,对常规药剂产生了抗性,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提高现有性诱剂诱捕效率,本研究对甜菜夜蛾的诱捕系统进行优化,开发适合浙江种群甜菜夜蛾性诱剂的最佳诱捕系统。在浙江省嘉兴平湖芦笋基地针对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的诱芯和诱捕器类型3种因素对甜菜夜蛾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醇∶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为7∶3∶1,剂量为1. 0 mg时,诱蛾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0. 1-1. 0 mg范围内,性信息素的剂量越高,活性越强;船形诱捕器诱蛾效果最高,其它3种诱捕器的诱捕效率差异显著。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与诱捕器类型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本研究为应用性信息素进行甜菜夜蛾监测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