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引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我国为害最严重的蔬菜害虫之一,为提高检测和诱捕效率,2009年在广东广州、云南通海和浙江上虞3个试验点测试了5种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的引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发的性诱剂诱芯在广东试点对小菜蛾诱捕效果最好,持效期在1个月以上,日平均诱蛾量21.3头/盆,是荷兰Koppert公司诱芯的5.3倍,适合应用于广东菜区小菜蛾田间种群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控制;北京中捷四方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性诱剂诱芯比较适合云南试点的应用,日平均诱蛾量13.6头/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对浙江试点小菜蛾日平均诱捕量13.6头/盆,效果最佳,适合浙江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毒病是危害我国蔬菜生产的第一大病害,而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蓟马和蚜虫等小型昆虫是蔬菜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虫传病毒病害的防控策略复杂且难度大,目前生产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介体昆虫,预防与控制蔬菜病毒病.种植户化学杀虫药剂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导致媒介昆虫抗药性、杀虫剂污染与残留等问题,严重威胁农产品安全与生态安全.发展高效控制媒介昆虫及其传播重大病毒病害防控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并经卵传播的革兰氏阴性胞内次生共生细菌,约65%的昆虫天然携带沃尔巴克氏体.沃尔巴克氏体对宿主昆虫具有胞质不亲和、产雌孤雌生殖、雌性化或者杀雄作用等生殖调控作用,同时抑制虫媒病毒病在昆虫体内的复制和传播.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及蚊媒病毒病控制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就沃尔巴克氏体抗病毒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进行综述,为发展蔬菜害虫及其传播病毒病防控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Yang et Zhang雌成虫对不同虫态的行为趋性及起作用的活性物质,为开发高效引诱剂诱杀成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未交配或已交配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对2龄幼虫、4龄幼虫、蛹和卵块挥发物的趋性,应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仪对有引诱活性虫态挥发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进一步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不同化学成分及比例对雌虫的引诱活性。【结果】结果表明,未交配或者已交配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明显嗜好4龄幼虫,而对2龄幼虫、蛹和卵块无明显趋性。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体表挥发物主要成分是二丙基二硫醚和2,2-二甲基-1,3-噻烷等二硫化物,前者含量是后者的10倍。50 mg二丙基二硫醚单体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明显吸引作用,50 mg和5 mg 2,2-二甲基-1,3-噻烷单体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一定吸引作用;二丙基二硫醚与2,2-二甲基-1,3-噻烷以1︰1(50 mg︰50 mg)和10︰1(50 mg︰5 mg)混合物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明显吸引作用;而将二丙基二硫醚和2,2-二甲基-1,3-噻烷以10︰1(50 mg︰5 mg)混合后与50 mg二丙基二硫醚单体比较,前者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的吸引作用更明显。【结论】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明显嗜好4龄幼虫,其体表挥发物二丙基二硫醚等二硫化物对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具有吸引作用,2,2-二甲基-1,3-噻烷对二丙基二硫醚单体吸引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芳  时敏  陈学新  章金明 《昆虫学报》2011,54(9):989-996
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优势内寄生蜂, 拥有毒液、多分DNA病毒(PDV)等寄生因子,能有效调控寄主幼虫的营养生理和免疫系统, 但其毒液在这过程中的功能不明。本文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半闭弯尾姬蜂毒液的蛋白组分,利用寄主幼虫血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小菜蛾幼虫血细胞噬菌能力在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毒液蛋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5~220 kDa之间,少数小于15 kDa,但分子量处于35~70 kDa之间的蛋白含量较高,与其他寄生蜂毒液蛋白相似。半闭弯尾姬蜂毒液单独对寄主小菜蛾幼虫功能血细胞(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的延展能力和吞噬功能不产生破坏作用。但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短时间内,寄主功能血细胞的延展受到抑制,然而功能血细胞仍然能识别外源异物, 却无法进一步吞噬外源物; 寄生后24 h,功能血细胞的延展力恢复,颗粒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可顺利完成。本研究证明了半闭弯尾姬蜂寄生能暂时性地抑制颗粒血细胞的延展性从而影响其噬菌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严重为害及高抗药性的现状,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和西南等具代表性地区开展小菜蛾灾变规律、抗性监测及治理、越冬迁飞、抗性机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灾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小菜蛾的年发生世代从北至南呈逐渐增加趋势,各地小菜蛾发生起始峰时间从南至北逐渐向后推移,每年不同区域有一至两个发生高峰,年度间受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天敌等生物因子以及耕作制度等人为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抗性监测及治理研究显示,全国5个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小菜蛾对11种代表性杀虫剂都有较强的抗药性,不同药剂在全国的抗药性水平有很大差异,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抗性水平相对较高,华中和华北呈现抗性上升趋势,并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制定区域性抗性治理策略。越冬和迁飞研究证明,武汉至驻马店区域为小菜蛾的越冬北限,小菜蛾存在远距离迁移的特性,并确定小菜蛾有迁入迁出和迁入定殖两种迁飞模式。抗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对Bt制剂、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和丁醚脲的抗性遗传方式不同,各药剂交互抗性普也存在差异。可持续防控技术方面,制定了适合各区域的小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建立了45个示范基地,依区域不同分别示范推广具区域特色的以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合理用药为主的可持续防控等技术,累计印刷技术宣传手册16万份,培训各类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5.19万人次,累计示范面积近4万公顷,带动技术示范近20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亮  章金明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3,56(5):521-529
【目的】通过研究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杀虫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亚致死效应, 进一步了解农药的杀虫机制, 同时为合理使用农药、 减少农药给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浸叶法测定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 选择茚虫威的3个实验浓度(TI-LC15, TI-LC30和TI-LC50)和高效氯氰菊酯的3个实验浓度(TB-LC15, TB-LC30和TB-LC50)分别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48 h, 记录各虫态存活率和发育历期, 3龄、 4龄幼虫及蛹的重量, 并记录单雌产卵量和成虫寿命; 应用特征年龄 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 研究不同处理组小菜蛾后代的生长发育、 存活率以及种群增长。【结果】TI-LC30, TI-LC50, TB-LC15, TB-LC30和TB-LC50处理组各虫态发育历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 3龄、 4龄幼虫和蛹的重量以及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但TI-LC15组小菜蛾3龄和4龄幼虫发育历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LC30, TI-LC50, TB-LC30和TB LC50组小菜蛾后代的总产卵期显著短于相应对照组(P<0.05), 产卵量也都显著降低(P<0.05); TI和TB实验组小菜蛾后代种群内禀增长率rm、 周限增长率λ、 净生殖率R0以及总生殖率GRR都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的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能显著抑制处理当代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并对其下一代的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也有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小菜蛾幼虫体液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液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能够显著抑制小菜蛾血淋巴内酚氧化酶前体激活,导致体外处理中血淋巴黑化的时间被延长;同时,抑菌物质的产生也受抑制并最终造成离体培养中血细胞的感菌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方法】2019年在浙江东阳通过灯诱和性信息素诱捕方法研究草地贪夜蛾成虫消长规律;通过田间调查明确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对玉米植株的为害习性,以及幼虫对不同甜、糯玉米品种的为害差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高效防治药剂。【结果】灯诱和性信息素诱捕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浙江东阳于6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出现2次明显成虫高峰,9月峰值显著高于6月;草地贪夜蛾成虫趋向于在较低叶龄玉米植株上产卵,80%的卵产于玉米叶片正面,幼虫取食具有显著的趋嫩习性,严重为害玉米心叶和果穗;不同玉米品种被害株率差异较大,甜玉米品种为害株率为0~28.41%,糯玉米品种为害株率为0~42.50%。2019年在浙江东阳进行的田间药剂试验筛选出了甲维盐、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虫螨腈、丙溴磷、灭多威、茚虫威、苦皮藤素Celastrus angulatus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PV, MbNPV)等高效防治药剂,药后3 d虫口减退率为87.61%~98.99%,田间持效期约为7~10 d。【结论】草地贪夜蛾不仅为害玉米植株的叶片,更严重为害果穗,秋季为害显著高于春季,对鲜食玉米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在防治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时,应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诱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及重视苗期保苗和后期保穗,适当放宽拔节期到抽雄期防治阈值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是产生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一直是世界农业科技学者的研究热点。建国7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小菜蛾研究工作,在小菜蛾的发生规律、灾变机制、抗药性、抗药性机理及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本文对近70年来小菜蛾研究的重要结果、结论及相关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未来我国小菜蛾防控的新技术和新策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明确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交配节律、产卵节律和产卵部位偏好是否发生变化,以及这些行为变化是否有利于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方法】采用室内观察的方法,比较了小菜蛾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品系与室内品系在产卵行为和交配节律上的差异。【结果】(1)抗性品系在甘蓝植株上产卵时偏好选择中下部叶片,L1-L5叶上卵量占总卵量的比例,抗性品系显著高于室内品系;抗性品系在叶背面产卵的比例也高于室内品系,但差异不显著;而在心叶、叶柄和茎干部位3个品系间的产卵比例基本相当;(2)3个品系交配比例最高的时间段均在0:00—6:00,但交配比率第二高的时间段3个品系间存在差异,室内品系(29.40%)和中抗品系(25.91%)出现在18:00—24:00,而高抗品系(28.67%)出现在12:00—18:00;(3)室内品系、中抗品系和高抗品系白天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比例分别为39.49%、37.57%和42.67%,高抗品系白天产卵比例明显增加。但3个品系在4个时间段产卵从多到少规律一致,依次是0:00—6:00,12:00—18:00,18:00—24:00,6:00—12:00。【结论】抗性品系在甘蓝植株上产卵时,选择的部位更靠近植株的中下部,趋向于叶片背部。抗性品系和室内品系的交配节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交配高峰期有一定程度的错开。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品系的这些行为变化有利于抗性基因的纵向传递,但是否影响抗性形成的速度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