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联合血塞通在预防老年髋部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疗效及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炎性指标、流变学指标及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及二聚体(D-D)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CRP、同型半胱氨酸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血塞通在预防老年髋部术后DVT形成中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术后分别予利伐沙班5 mg、10mg口服以预防DVT。术前及术后1d、7d检测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同时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DVT发生情况,观察临床出血事件。结果:术后1d两组Fbg水平明显降低,PT明显延长(均P0.05);术后7d两组Fbg水平与术后1d相比明显回升,PT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各时期的Fbg与PT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两组D-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利伐沙班5 mg组明显高于利伐沙班10 mg组(P0.05);术后7d两组D-D水平均较术后1d明显降低(P0.05),且利伐沙班10 mg组明显低于利伐沙班5 mg组(P0.05)。利伐沙班10 mg组术后早期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利伐沙班5 mg组(P0.05)。两组预防性抗凝后临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大剂量(10 mg)利伐沙班,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且不会明显增加临床出血事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策略对急性多发性创伤伴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多发性创伤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随访1月,比较两组患者DVT、肺栓塞的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5 d血栓弹力图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随访1月,观察组DVT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栓塞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 d时,两组R时间、K时间均短于术前(P0.05),α角、MA值、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以上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两组R时间、K时间均长于术前1 d时(P0.05),α角、MA值、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低于术前1 d时(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钠均有利于改善急性多发性创伤伴下肢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但前者效果更佳,更有利于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祛瘀散烫熨术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髋部骨折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24h拔除引流管后加用中药祛瘀散对术肢进行烫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组内及组间血浆D-二聚体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制剂祛瘀散烫熨术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有预防作用,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阿司匹林组(39例)术后12 h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利伐沙班组(41例)术后12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术后痛觉感受,引流量及随访1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术后,两组Plt、APTT和PT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阿司匹林组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利伐沙班组接近术前正常水平。与术前1 d相比,术后5 d,术后10 d两组痛觉感受明显降低(P0.05),且阿司匹林组痛觉感受在术后5 d,术后10 d均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术后第1天,第2天,利伐沙班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阿司匹林组(P0.05)。随访1个月期间,阿司匹林组并发症12例,利伐沙班组7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安全有效。利伐沙班在抗凝作用上更强,能减少术后出血量,相比之下,阿司匹林可以减轻术后患者疼痛感受,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及临床效应。方法:将120例经颅部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DVT的形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DVT方面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与临床效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疗法(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DVT)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从血液流变学方面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的作用机理.方法:2003年3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2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中42例IPC治疗病例定为B组实验组,145例单纯药物治疗病例中选取60例定为A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小腿肿胀消退情况的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变形性,在治疗第1天较入院时无差异,组间无差异(P>0.05),第3天较入院时有差异(P<0.05),组间第3天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下肢肿胀度均明显消退,但B组肿胀消退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仪可有效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效缓解肢体肿胀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治疗难度,使用简单,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张言涛  张显岚  戴携  黄弘伟  陈谦 《生物磁学》2011,(14):2734-2736,2739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疗法(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lower limbs,DVT)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从血液流变学方面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的作用机理。方法:2003年3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2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中42例IPC治疗病例定为B组实验组,145例单纯药物治疗病例中选取60例定为A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小腿肿胀消退情况的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变形性,在治疗第1天较入院时无差异,组间无差异(P〉0.05),第3天较入院时有差异(P〈0.05),组间第3天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下肢肿胀度均明显消退,但B组肿胀消退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仪可有效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效缓解肢体肿胀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治疗难度,使用简单,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6000IU治疗,皮下注射,2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 L治疗,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髌骨上极上15 cm周径、髌骨下极下15 cm周径及肿胀率,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D-2聚体(D-D)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检查指标。结果:治疗期间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髌骨上极上15cm周径、髌骨下极下15 cm周径均轻微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髌骨上极上15 cm肿胀率、髌骨下极下15 cm肿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d研究组患者PT、APPT显著高于对照组,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0 d研究组PT、APPT显著高于对照组,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d、治疗后10 d研究组全血低切、全血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效果及对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I (Troponin I,TnI)、D-二聚体(D-Dimer,D-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中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10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搭配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NP、TnI、D-D、Hcy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7%,显著高于对照组(42.10%,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BNP、TnI、D-D、Hcy及肺动脉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水平较对照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伐沙班应用于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效果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搭配华法林治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NP、TnI、D-D、Hcy水平以及肺动脉收缩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144例,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差异。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3.01±1.40)显著低于对照组(3.96±2.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vs.86.1%,P0.05)。两组间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全血还原黏度(whole blood reduced viscosity,WBRV)、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各个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计数显著降低,而一氧化氮(nitrie oxide,NO)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 TM)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O及s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on time,APT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粘稠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后的疗效,并分析该治疗方案对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ACI患者60例,按照入院奇偶顺序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奇,3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偶,30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程为7 d。对比两组治疗7 d后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血液流变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疗效明确,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P-选择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作为DVT组,选择同期治疗的95例下肢骨折但未并发DVT患者作为无D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P-选择素、VEGF对下肢骨折患者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DVT组相比,DVT组血清D-D、P-选择素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P-选择素、VEGF是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96、2.335、1.74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P-选择素、VEGF诊断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790、0.812,血清D-D、P-选择素、VEGF联合诊断下肢骨折患者DVT的AUC为0.945。结论: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血清D-D、P-选择素、VEGF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清D-D、P-选择素和VEGF是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在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诊断和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将纳入病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给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0 d。对比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内皮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纯音听阈值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0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纯音听阈值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sVCAM-1)、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 d后CD8+较对照组低,CD3+、CD4+/CD8+、CD4+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可有效改善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效果确切,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通过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对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影响分析,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到2019年10月择期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8例,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为全身麻醉,观察组为腰硬联合麻醉,以WBC、CRP、ALB、PCT为观察指标,结合术后疼痛及术中麻醉效果对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4 h、24 h、48 h的静息疼痛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的WBC、ALB值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的血清CRP、PCT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并不会影响WBC、ALB的表达,但可减轻CRP、PCT的血浓度,能更好的提高麻醉效果,发挥镇痛作用,延长术后无痛时间,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VSD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应用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及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骨关节炎评分标准(Lequesne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皮肤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均降低,Lysholm评分及FDA皮肤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及FDA皮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升高,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VSD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膝关节疼痛,促进皮肤软组织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气压治疗仪联合那屈肝素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2例剖宫产孕妇,以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联合组、常规组,各86例。常规组采用那屈肝素预治疗,联合组采用气压治疗仪联合那屈肝素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率;术前、术后5 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术前、术后1 d、5 d大小腿腿围;术前、术后1 d、3 d、5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联合组DVT发生率3.49%较常规组11.63%低(P<0.05);术后5 d联合组PT、APTT、TT较常规组高,FIB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5 d联合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 d、5 d联合组大小腿腿围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 d、3 d、5 d联合组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联合那屈肝素能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缓解下肢肿胀,减轻术后疼痛,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腺激素(TH)及血脂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0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甲状腺素(F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Hcy及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FT3、FT4、Hcy及血脂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Hcy与FT3、FT4、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T3、FT4均较治疗前升高,Hcy、TC、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FT3、FT4、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cy、TG、TC、LDL-C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Hcy与FT3、FT4呈负相关(P0.05),与TC、TG呈正相关(P0.05),而与LDL-C、H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FT3、FT4、Hcy及血脂水平表达异常,且Hcy与FT3、FT4、血脂水平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监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