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抗肿瘤药对核酸代謝的影响,虽不是一个新的課題,但究竟抗肿瘤药的作用与其对核酸代謝的影响之間有无一致的相互关系,仍是一个爭論中的題。Skipper等曾应用C~(14)标記甲酸研究一些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对核酸代謝的影响,发現烏拉坦,6-酼基嘌呤、8-偶氮鳥便嘌呤对核酸合成有抑制作用。Davidson等应用P~(32)发現氮芥、1,4二甲烷碸基丁烷(Myleran)、三乙烯三聚氰胺(TEM)等对核酸代謝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1.发現簡史及其在代謝中的重要性在核甙酸輔酶类中,最早发現的同时也是极重要的典范如NAD(卽DPN)和ATP等在它們的組成中都只含核甙酸类。1945年Lipmann等所发現的輔酶A是除核甙酸外还結合有其他成分的第一个例子。在这一点上核甙酸糖化物与輔酶A类似,在它的組成中  相似文献   

3.
大腸杆菌PB-8,在含无机磷和2-硫尿嘧啶的培养液中合成的碱性磷酸酯酶,对热、酸的稳定程度以及酶的比活力等,均显著地低于正常条件下合成的酶;二者在免疫滴定沉淀反应方面也显著地不同。尿嘧啶能够部分消除2-硫尿嘧啶的这些影响。核糖核酸結构受2-硫尿嘧啶参入的影响,可能是上述这些性质差別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腎上腺抗壞血酸降低法證明不同的組織浸液(肝、脾、腎、肌)均具有興奮腎上腺皮質的作用,但此作用是通過腦垂體前葉ACTH的分泌而發揮的,在割出腦垂體的動物組織浸液即不再呈現作用。由於此組織浸液所含有的有效成份可以透過超瀘膜,故其可能為小分子的代謝產物。最後並將此實驗的結果聯系腦垂體前葉ACTH的分泌機制及組織療法的功效加以討論。  相似文献   

5.
在感染了病原物的植物组織的代謝研究中曾注意到呼吸強度和葡萄糖异化途径的改变。現在已明确地肯定了在受感染的寄主組織中,特別是在銹菌感染的情况下(Allen1959;Daly和Sayre 1957;Samborski和Shaw 1956;Farkas和Kiraly 1955)呼吸強度是增加的。感染病毒的植物在这方面的一些結果則还未能肯定(Bawden 1959;Millerd和Scott 1962)。更有兴趣的是在锈菌感染的研究中发現葡萄糖异化途径由酵解(EMP)轉向戊糖磷酸(HMP)途径(Daly等1962;Shaw和Samborski 1958),根据回收的CO_2中同位素碳的比例(Bloom和Stetten 1953)来确定的这一現象还未在真菌以外的其他寄生物——  相似文献   

6.
木瓜蛋白酶与不同当量的1-C~(14)-溴代乙酸作用結果,后者虽远为过量时亦只有半当量与每克分子酶結合(假定酶分子量为21,000)。C~(14)-羧甲基木瓜蛋白酶氨基酸图譜的放射自显影中仅发現一个被标記了的衍生物,可能是羧甲基組氨酸。看来活性中心组氨酸殘基与溴代乙酸的反应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可能与溴代乙酸結合的基团,初步計算結果表明反应速度常数比至少在八百万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研究了不同机能状态的甲状腺和游离酪氦酸合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一)在硫尿嘧啶和小剂量碘作用下,甲状腺呈机能亢进的组织学图相,在大剂量碘的作用下形成机能低下的图相。(二)在硫尿嘧啶和小剂量碘的作用下,甲状腺内的游离酪氨酸含量(以每单位组织算)显著减少,而血浆的游离酪氨酸浓度增高。(三)用大剂量碘饲养的动物的甲状腺的酪氨酸合量(以每单位组织算)升高,血浆的酪氨酸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一) 家畜生长生理的研究自1938年己烯雌酚合成成功后,Lorenz在1943年首先在家禽試作皮下埋藏,結果发現促进脂肪的积聚和肉貭的提高。許多人在催肥羔羊、处女牛及阉牛时应用己烯雌酚片在皮下埋藏,以提高增重率及飼料利用率。在牛、羊、猪的試驗中也都得到相似的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一些外界条件对剛果紅与甘油抽提的骨骼肌肌纤維結合的影响。所用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将肌纤維束浸于不同的剛果紅溶液中,观察染色的速率和深度有何差別;(2)将已經染色的肌纤維束浸于其他成分和用来染色的剛果紅溶液相同,但是不含剛果紅的洗脫液中,过一定时間后改变洗脫液的成分,观察由此所引起的洗脫速率的变化。得到的結果主要如下: (一)在一定范圍內增加盐濃度能促进剛果紅和肌纤維的結合,也能减低剛果紅从已經染色的肌纤維洗脫的速率,甚至使已被洗脫的剛果紅又重新和肌纤維結合。 (二)在洗脫液不含盐或含盐較少的情况下,三磷酸腺苷的作用和其它盐类的相仿,可是在洗脫液盐濃度較高的情况下,它却能增加洗脫的速率。 (三)两类实驗結果都表示硷性溶液(pH 9—10)不利于剛果紅和肌纤維結合,而且在硷性剛果紅溶液中染色的肌纤維或已經染色的肌纤維用硷性溶液处理后都基本上不出現二向色性。 (四)甲醇和乙醇能可逆地阻止剛果紅和肌纤維結合。 (五)脲能增加剛果紅从已經染色的肌纤維中洗脫的速率。文中还討論了剛果紅分子和收縮蛋白分子結合方式的問題,认为盐鍵和氫鍵大概都在起作用,而且在肌纤維中排列有規則的一部分剛果紅分子可能是通过氫鍵和收縮蛋白分子結合的。  相似文献   

10.
肝脏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一般人們都了解到肝可以形成和分泌胆汁,但这种功能若与肝对于代謝活动的功能相比較时,还是次要的。因为黄疸症及肝炎的主要关键是由于患者肝的代謝活动的損伤和不健全所致。由于肝具有多样性的活动,同时肝又具有非常强的再生能力。所以还沒有一个完全适合的肝功能測驗的方法可以用来測定肝的所有的功能。而只是每一种肝功能测定的方法只能研究說明肝脏的某一項单独的活动和不健全的表現。肝脏的生理功能方面的知識,現在了解的还不够丰富。今仅就肝的儲存功能,肝的代謝功能,肝的排泄功能以及肝的循环功能和肝的去毒功能加以介紹。  相似文献   

11.
已知二苯基丙基乙酸β-二乙基氨基乙酯(SKF 525A)为肝微粒体药物轉化酶的抑制剂。我們以戊巴此妥鈉睡眠时間为指标,发現SKF 525A的作用是双相的。小鼠注射一剂SKF 525A(40—80毫克/公斤)后0—12小时为莉酶受抑制期,表現为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明显延长;但注射后48小时,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不仅不延长,反而縮短。SKF 525A的双相效应在雌雄小鼠均能看到。小鼠及大鼠經連續多次注射SKF 525A后48小时,同样也出現第二相效应。下述进一步的实驗表明第二相效应是由于肝脏药物轉化酶活性加強的結果:(1)48小时前接受过一剂SKF 525A的小鼠,戊巴比妥鈉自体內消失的速率此正常动物者明显加快。(2)不論48小时前是否接受过SKF 525A,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刚醒时,体內催眠药含量无显著差別。(3)48小时前曾經注射SKF 525A的大鼠肝切片轉化戊巴比妥鈉的速率比正常动物肝切片者快。(4)48小时前注射SKF525A并不改变二乙基巴比妥鈉(一个在体內不經轉化的莉物)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間及其自体內消失的速度。 給小鼠(或大鼠)注射相当剂量的SKF 525A后12—24小时,肝脏(及尿)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对照动物者显著增加。但在給药后48小时,此作用即已消失。可見SKF525A对动物体內維生素C合成的促进作用出現在对肝脏莉物轉化酶的刺激作用之前。  相似文献   

12.
匼河一带的旧石器时代的遺址,发現于1957年,1959年进行过采集,在1960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协作,进行了正式的发掘工作。根据調查和发掘的結果,进行研究,現在已經发表了正式的报告(賈兰坡、王择义、王建,1962)。发現化石和文化遺物的地方共13处,都在匼河附近,黃河的东岸和北岸,属于山西芮城风陵渡公社。其中除西矦度发現化石的地点,年代較古,属于更新世初期和6060地点  相似文献   

13.
正常大鼠或吉田肉瘤大鼠腹腔注射N[C~(14)]-甲酰溶肉瘤素后第一次所排尿中,最少含有三个代謝产物。代謝物1为未变的N[C~(14)]-甲酰溶肉瘤素,其含量为尿中放射性的51.5—52.7%。代謝物2为未脫掉甲酰基的含羥基化合物排出量約为尿中放射性的20.2—23.1%。代謝物3可能是C~(14)-甲酸,排出量約为尿中放射性的9.5—12.6%。自梭形細胞肉瘤B_(22)及Krebs-2腹水癌小鼠尿中亦得到相似的結果。溶肉瘤素并非N[C~(14)]-甲酰溶肉瘤素的主要代謝产物,但并不能排除N[C~(14)]-甲酰溶肉瘤素通过溶肉瘤素轉变为溶肉瘤素羟基水解物的可能性。 N[C~(14)]-甲酰溶肉瘤素在正常动物体內的代謝在质与量上与肿瘤动物者并无不同;在对N-甲敏感瘤动物(吉田肉瘤大员、Krebs-2腹水癌小员)与不敏感瘤动物(梭形細胞肉瘤B_(22)小鼠)之間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主要用兎做急性实驗,用强直感应电流刺激腹侧和背侧膈下迷走神經外周端,观察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变化,結果如下: (一)兎在麻醉情况下不进行刺激时,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是比較稳定的;刺激膈下迷走神經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卽显著升高;注射阿托品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有使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升高的作用。 (二)切除两侧腎上腺后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明显的升高;而当切除胰腺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所引起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增高性变化,主要是通过胰腺而实現的。 (三)为了探討胰腺中那一因素与上述現象的产生有关,曾以注射氯化钴以及四氧嘧啶方法分別破坏胰島α和β細胞。初步結果指出,破坏α細胞后,再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升高反应;而当破坏β細胞后,此反应卽基本消失。又結扎胰导管16—23天后,在胰腺腺泡細胞萎縮的基础上,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不仅不表現升高,反呈明显下降。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兴奋迷走神經可通过对于胰腺(可能与胰島β細胞以及胰腺外分泌系統有关)的作用明显地增高血浆自由脂肪酸的水平,这对于进一步闡明在正常机体中脂类代謝的神經体液性調节机制,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肝的代谢功能在肝內,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貭的代謝是交錯进行的。这方面的知識,在一般生物化学教科书內均有所闡述。这里仅就肝在代謝作用的調节方面和肝脏机能障碍时对有机体的代謝影响加以介紹。肝和腎对全身的細胞起着重要的調节作用,因为这两种器官可以决定細胞外液成分的恆定。細胞外液为細胞营养所必不可缺少的,肝可以稳定細胞外液內的有机組成成分。通过肝的储存、合成、結合、排泄以及发放有机成分,肝可以稳定細胞外的介貭,而使身体的正常功能得以进行。例如血糖浓度的恆定以及从血循环中移去氨基酸或加入氨基酸等作用,都表現出肝的作用可以使全身細胞的营养得以保証稳定。 內环境恆定的自动調节作用可以由神經的及体液的因素加以維持。这些因素都可以調节肝細胞的代謝活动。一部分的自动調节机制是由于肝能激活或抑制一定的激素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引言人类要利用电离輻射,必須了解射綫对細胞和生理过程的作用規律,才能准确的掌握其利用方法。目前在医疗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結果不够稳定,乃是由于沒有彻底了解射綫对生体作用的本质的緣故。随着1895年倫琴射綫的发現,1896年Becqueral又发現了天然放射性物质,次年就开始了电离輻射对生体作用的研究。虽然植物和动物方面同时开展工  相似文献   

17.
硒蛋白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蛋白是硒以硒半胱氨酸(Sec)形式参入形成的蛋白质。Sec作为参入蛋白质的第21种氨基酸,由硒蛋白mRNA上的UGA编码。在原核生物中,Sec参入硒蛋白的相关因子及其参入机制已基本阐明,Sec在SELA、SELB、SELC、SELD及Sec插入序列(SECIS)等的共同作用下参入到蛋白质中。在真核生物中,Sec参入硒蛋白的可能途径是:Ser-tRNA‘^[Ser]Sec。通过磷酸丝氨酰-tRNA^[Ser]Sec。最终转变为Sec-tRNA^[Ser]Sec,并在延伸因子及相关蛋白质因子的作用下参入到硒蛋白中。硒蛋白的合成在翻译前水平、mRNA水平、供硒水平等都受到相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磷酸三(1, 3-二氯-2-丙基)酯(TDCIPP)对雌性大鼠甲状腺系统的潜在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2只离乳3周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灌胃)及TDCIPP低、中、高剂量组(50、100、250 mg/kg·d,溶于玉米油)(n=8),灌胃给药21 d,每天1次。于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取血和甲状腺、肝脏,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 甲状腺素(T4)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变化;组织切片(HE染色)用于检测甲状腺形态学病变;RT-PCR技术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DCIPP染毒后大鼠甲状腺出现滤泡排列不规则、胶质变少、滤泡增生、肥大等现象,TDCIPP低剂量组的血清TSH水平和高剂量组的T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表达和中、高剂量组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中、高剂量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P<0.01),三个剂量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细胞色素氧化酶-3A1(CYP3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大鼠暴露在50 mg/(kg·d)以上剂量的TDCIPP,即可以刺激甲状腺组织的增生,改变血清中甲状腺素的水平,干扰甲状腺的功能,表现出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1) 以在世系間可以随机交配,且在没有选擇、突变与迁移的理想情况为依据,探討了伴性基因頻率随世代而变化的随机过程。(2) 討論了在亲群体状态已属給定时的轉移概率矩陣及其旋轉对称性。(3) 列出了两性群体伴性基因頻率的概率密度。推导出了它們的分布矩母函数及其平均数、方差与三阶矩。发現平均数与确定性模型的結果相一致。(4) 发現以上分布与各阶矩的一致收斂性缃o定初始分布,当世代趋于无穷时,伴性基因頻率的概率密度分布与各阶矩都趋于一定的平衡值。(5) 从以上模型推得的理論結果推算了一个n=5的例子,获得了数字上的驗証。(6) 进行了一个以果蝇为材料的实驗,在所得实驗結果与理論結果之間存在着良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0.
小白鼠肝脏局部受100倫琴与500倫琴剂量的X射綫照射后,在5分钟至4小时內观察了肝細胞亚显微結构的变化。变化最早在100倫琴照射后半小时与500倫琴照射后10分钟內发現。最先出現的变化是內质网扩張,其次是綫粒体基质局灶性致密度降低,溶酶体数量增加,最后才是核內染色质物质凝聚,以及內质网进一步空泡化和綫粒体肿脹。在恢复过程中,核最早恢复正常,綫粒体其次,內质网与溶酶体最后。文中对上述結果进行了討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