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8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神经冲动到达位于容积导体中的神经组织的某一处后不再向前传布,则冲动未及的那段神经组织作为电流源,在其周围只能记得正电位。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曾推测,电刺激延脑锥体束,逆行冲动上溯至锥体细胞顶树突的底部不再上升。但是从大脑层表面记录得到的反应中仍有清楚的、基本上不合突触后反应在内的表面负电位。本文用容积导体理论证明,当神经冲动中止在处于容积导体中的神经组织的某处时,只要冲动已经过的与未到达的两段神经组织的膜电阻或(和)膜电位有所不同,以致来自前源部分的膜电流总量小于来自后源部分的,那末在冲动未及的前源周围记录得的电位中将出现明显的负电位变化。模型试验的结果证实了上述定性计算结果,从而提示,锥体细胞顶树突末端部分比其底部与细胞体的膜电位较低或膜电阻较高。  相似文献   
2.
拉长蜜蜂间接飞翔肌肌原纤维,在肌小节长度超过6微米以后,蛋白,特别是A带蛋白,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这种溶解度的改变是可逆的——让肌原纤维缩短又会还原。在出现这种变化时,A带蛋白和溴酚蓝的给合能力也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蜜蜂间接飞翔肌的肌原纤维经稀酸溶液处理后出现两种情况,在肌小节长度短于6微米的肌原纤维中大部分蛋白被抽提掉,带的图形有改变,而在肌小节长度大于6微米的肌原纤维則带的图形基本上不改变,可是不論在那一种情况中,肌原纤维都肿胀。引起肿胀所需的酸溶液的最低浓度在盐酸、硝酸和硫酸为0.0003—0.0004N,在草酸、柠檬酸和磷酸則为0.001—0.002N。肿胀是可逆的,用蒸馏水冲洗或在酸溶液中加入电解质以后肌原纤维又会变细。蟾蜍缝匠肌的肌原纤维经稀酸溶液处理后的情况一般和肌小节长度小于6微米的蜜蜂肌原纤维的相同,但有肌小节长度大于5微米的两例,A带的长度比一般肌原纤维中的要大,达到2.8微米左右,得到的结果和肌小节长度大于6微米的蜜蜂肌原纤维相同。肿胀的可能机制曾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较强的电刺激直接刺激不麻醉动物的大脑皮层,所引起的反应包含以一串频率为10—20次/秒的表面负电位为主的重复反应。这种重复反应在大脑皮层广大区域都可以得到,而以在体感觉运动区得到的最为显著。它可以持续2秒以上,每一个负电位的时程为20—50毫秒,振幅可以达到1毫伏特左右。当这些表面负电位的任一个和另一刺激引起的第一个表面负电位同时出现时,後者减小;在大脑皮层表面局部施加阿讬品或普鲁卡因溶液後,这两种负电位有平行的变化。由於第一个负电位主要是代表锥体神经原顶端树状突的活动,重复反应的表面负电位主要也是代表顶端树状突的活动。在大脑皮层表面局部施加普鲁卡因後,虽然重复反应表面负电位的振幅迅速减小,但是重复反应持续的时间并不缩短。为了引起重复反应,在皮层表面刺激所需的刺激强度比将刺激电极尖端插在座层深1毫米处刺激所需的大几倍。由此看来,重复反应不是发源於顶端树状突。将脑干在上、下叠体之间切断,或将丘脑的感觉核吸去,重复反应的出现不受影响,但是如果将丘脑中央部分吸去,重复反应就不再出现。刺激丘脑这一部分也会在大脑皮层引起图形相同的重复反应。从这些结果看来,重复反应的表面负电位是大脑皮层和丘脑中央部分之间的闭合线路被激发以後,神经衝动周期性冲击顶端树状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肢体的活动,心脏的搏动等,都是横纹肌细胞收缩的结果,是肌细胞中直接担负收缩功能的两种蛋白——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论肌细胞活动与否,这两种蛋白都存在于细胞中,却只有在肌细胞兴奋后它们才相互作用,肌细胞才收缩。兴奋引起收缩这个过程是受细胞膜系统控制的。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在这个问题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横纹肌细胞膜局部去极化,当去极化部位相当于肌细胞中横管系统在细胞膜开口的部位时,引起肌细胞收缩的阈值最低,指示细胞膜去极化信号,通过横管系统传向细胞内部;(2)横纹肌细胞受刺激后,在收缩张力可被察觉以前,细胞内钙  相似文献   
6.
序言直到约十五年以前,对于横纹肌的研究,几乎都是在不同的领域内分别进行的。生物化学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研究从肌细胞抽提出来,并且经过纯化的酶和收缩蛋白的性质。虽然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很重要的结果,使我们从肌肉获得的关于细胞组成成分的性质和这些成分相互关系的知识,几乎比从身体中任何其他组织获得的都多,可是这些知识还远不足以使我们了解有严密而完善结构的横纹肌细胞,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工作  相似文献   
7.
分子生理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在位的、和生理功能有密切联系的分子,如蛋白分子等的结构和它们在生理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变化。X-射线衍射技术由于可以用于研究未经任何特殊处理的、活的生物组织中分子的结构和排布方式,可以避免其它一些技术(如电子显微术等)对样品必须进行的特殊处理所引起的问题,已经成为分子生理学研究中一种很有用的手段。此外,分子生理学所涉及的结构周期大多在20A以上,所以小角X-射线衍射(以下简称小角衍射)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将先介绍在生物膜结构和肌细胞收缩机理两方  相似文献   
8.
抗心律失常新药常咯啉对心肌电活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抗心律失常新药常咯啉对心肌电活动的作用。适当浓度的常咯啉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0相的振幅和最大去极化速率减小,2相的复极化速率增大,持续期间缩短,而有效不应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有延长。心肌活动频率较高时,药物效应更为显著,发展更为迅速。常咯啉能减少无明显外因作用时出现的和由哇巴因引起的心肌自发活动,能对抗乌头碱引起的自发活动。从以上结果来看,常咯啉的作用大概是使控制钠沟道启闭的 m 和 h 两参数的变化时程减慢,使控制动作电位2相的离子外流沟道的 X_1参数加大。文中还讨论了常咯啉对抗心肌自发活动的机理,常咯啉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何题,以及常咯啉对心肌电活动的效应与抗心律失常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甘油抽提的蟾蜍缝匠肌和蜜蜂间接飞翔肌经刚果红染色后的二向色性。在这种条件下,蟾蜍缝匠肌出现清楚的二向色性,而且将二向色性和波长的关系与经染色后肌纤维的吸收光谱比较,可以知道二向色性是由于刚果红分子有规则的排列而来。干燥和用脲溶液处理都引起二向色性不可逆的消失,氯乙醇则并不使二向色性增加。经过同样处理的蜜蜂间接飞翔肌一般却没有清楚的二向色性。存在这种差别的可能的原因,曾在文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們观察拉长的蜜蜂間接飞翔肌肌原纤維收縮能力的結果。在肌小节长度超过8微米以后,三磷酸腺苷仍能引起肌原紆維的縮短,而且在肌小节拉长后出現的結构变化也是可逆的。这些結果不能在H.E.Huxley和A.F.Huxley提出的肌原紆維由两組蛋白細絲构成的模型和收縮的細絲滑行理論的基础上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