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蚊子嗜血性的调查研究在决定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蚊种的研究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根据本市人和动物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不显性感染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了人和马、驴、骡、牛、猪、狗等动物的感染率很高;并且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证明乙型脑炎病毒能引起猪、狗、鸡短时间的病毒血症。由此可以想象在自然界未受感染过的人和动物,当被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后,在一定时间内,其血液中会有病毒存在;在适宜条件下,蚊子吸  相似文献   

2.
摘要:登革病毒是蚊源性病原,保持于森林(非人灵长类/森林蚊子)和地方性流行(人类/城市/家周蚊子)循环中。由蚊媒介的人?人的传播在亚洲和美洲是病毒循环的通用方式,而在西非森林循环占优势。登革病毒的地方性流行方式源于森林登革病毒对家周/城市蚊子的适应。在2004?2007年,马来西亚在登革1型流行中分离到1株原型森林登革1型病毒。该病毒与哨猴株间外膜基因序列——核苷酸序列相似性>9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99%。在55位点上仅有1个氨基酸差异,猴株是缬氨酸,人株是异白氨酸。病毒能被流行登革病毒1型感染的患者血清中和。该病毒的罕见分离表明来自只限于森林循环的一种有限的外溢感染。估计患者株序列进化率是5.2×10-4取代/位点/年。1965年在尼日利亚从发热患者分离到3株森林病毒,遗传发生树表明不同于地方流行登革病毒并均在森林登革病毒区块内,表明外溢流行。埃及伊蚊在西非森林中表现偏动物倾向,在登革病毒森林扩大循环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3.
登革病毒是蚊源性病原,保持于森林(非人灵长类/森林蚊子)和地方性流行(人类/城市/家周蚊子)循环中。由蚊媒介的人-人的传播在亚洲和美洲是病毒循环的通用方式,而在西非森林循环占优势。登革病毒的地方性流行方式源于森林登革病毒对家周/城市蚊子的适应。在2004-2007年,马来西亚在登革1型流行中分离到1株原型森林登革1型病毒。该病毒与哨猴株间外膜基因序列——核苷酸序列相似性>9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99%。在55位点上仅有1个氨基酸差异,猴株是缬氨酸,人株是异白氨酸。病毒能被流行登革病毒1型感染的患者血清中和。该病毒的罕见分离表明来自只限于森林循环的一种有限的外溢感染。估计患者株序列进化率是5.2×10-4取代/位点/年。尼日利亚1965年从发热患者分离到3株森林病毒,遗传发生树表明不同于地方流行登革病毒并均在森林登革病毒区块内,表明外溢流行。埃及伊蚊在西非森林中表现偏动物倾向,在登革病毒森林扩大循环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登革病毒是蚊源性病原,保持于森林(非人灵长类/森林蚊子)和地方性流行(人类/城市/家周蚊子)循环中。由蚊媒介的人-人的传播在亚洲和美洲是病毒循环的通用方式,而在西非森林循环占优势。登革病毒的地方性流行方式源于森林登革病毒对家周/城市蚊子的适应。在2004-2007年,马来西亚在登革1型流行中分离到1株原型森林登革1型病毒。该病毒与哨猴株间外膜基因序列——核苷酸序列相似性9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99%。在55位点上仅有1个氨基酸差异,猴株是缬氨酸,人株是异白氨酸。病毒能被流行登革病毒1型感染的患者血清中和。该病毒的罕见分离表明来自只限于森林循环的一种有限的外溢感染。估计患者株序列进化率是5.2×10-4取代/位点/年。尼日利亚1965年从发热患者分离到3株森林病毒,遗传发生树表明不同于地方流行登革病毒并均在森林登革病毒区块内,表明外溢流行。埃及伊蚊在西非森林中表现偏动物倾向,在登革病毒森林扩大循环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或许可以明显降低蚊子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HostMicrobe上,而这一研究为开发新型方法来阻断寨卡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提供希望。如今在诸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国家中研究者已经大量释放沃尔巴克氏体来感染蚊子作为抑制登革热的新型策略,而如今  相似文献   

6.
植物病毒与动物病毒有多方面的不同,主要包 括:大多数植物病毒的感染需要微伤口(少数靠内 吞作用;包膜病毒靠融合方式),而动物病毒的感染 则需要受体。在植物病毒进入细胞或从一个细胞扩 散到周围未被感染的细胞时都会遇到一些障碍,如 细胞壁和细胞质膜。到目前为止,尚未在植物细胞 中发现有病毒受体参与侵染的证据。植物病毒需要 藉由运动蛋白(MP)进行胞间移动,动物病毒则 无。植物病毒常包被数个颗粒,动物病毒一般只包 被一个颗粒,而昆虫病毒NPV则有多个包埋型。 植物病毒出现卫星RNA的频率高,动物病毒则频 率低。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毒与动物病毒有多方面的不同,主要包括:大多数植物病毒的感染需要微伤口(少数靠内吞作用;包膜病毒靠融合方式),而动物病毒的感染则需要受体.在植物病毒进入细胞或从一个细胞扩散到周围未被感染的细胞时都会遇到一些障碍,如细胞壁和细胞质膜.到目前为止,尚未在植物细胞中发现有病毒受体参与侵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RT-SHIV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感染特点,研究RT-SHIV在中国恒河猴中传代特点;建立RT-SHIV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为评价HIV-1药物有效性提供动物平台。方法选择4只健康恒河猴,其中两只动物经上肢静脉感染RT-SHIV病毒,感染急性期采取外周血分离CD8-PBMC,扩增病毒,将新制备的病毒静脉感染另外两只中国恒河猴,通过监测血浆病毒载量,CD4+/CD8+比值,CD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绝对数,了解实验猴的感染状态,同时分析病毒RT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4只动物均获得系统性感染,且传代动物急性期表现更为强烈,RT基因在感染和传代的过程中共观察到3个氨基酸的改变。结论本研究为RT-SHIV中国恒河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昆虫知识》2009,(2):243-243
在对“黄热病”蚊子(埃及伊蚊)和蚊子传播的辛德毕斯病毒进行研究的一系列实验中,Kevin Myles及其同事发现了导致人类急性疾病的病毒如何无法显著影响其宿主蚊子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Friend小鼠白血病病毒(Friendmurineleukemiavirus:Fr.MuLV)属同种嗜性白血病病毒(ecotropicMuLV),只感染小鼠或大鼠,分别引起小鼠发生白血病和大鼠发生呆小病;但对小鼠或大鼠以外的动物(包括人等)无感染性。为进一步探讨该病毒的感染范围,本文进行了该病毒对金地鼠的感染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可在新生金地鼠体内增殖,引起新生金地鼠出现体重减轻、脾萎缩、并发早死等呆小病样症状,病理学检查发现接种该病毒后新生金地鼠的脾脏、胸腺呈明显的病理变化。提示Fr.MuLV对新生金地鼠具有感染作用,并产生病毒增殖和引起呆小病样症状,为阐明Fr.MuLV的感染范围和致病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慢病毒载体制备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病毒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具有逆转录病毒的基本结构 ,但也有不同于逆转录病毒的组份和特性 ,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发展起来 ,最近已用于转基因动物制备。慢病毒像其它逆转录病毒一样 ,其基因组经逆转录后能整合在宿主DNA上 ;由于病毒载体经改构后 ,不在宿主细胞增殖 ,不会导致寄主细胞的死亡 ,被它感染的或转化的动物细胞能够连续传代 ;这种载体的最大优势是能感染静止细胞和不产生嵌合体动物。详细介绍了慢病毒载体构建原理、近年慢病毒载体在转基因动物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人蚊大战     
<正>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是这个星球的主宰,那些看上去凶猛、大型的动物,如狮子、老虎、鳄鱼,貌似没有天敌,它们却斗不过人类。那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就万事无忧?实际上人类也是猎物,因为蚊子确实是以人类为食。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说"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蚊子"。蚊子不仅叮人、吸血,还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寨卡病毒、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可见其杀伤力有多大。因此,人蚊战争不可避免。在开战前,我们有必要摸清  相似文献   

13.
摇蚊     
<正> 摇蚊属于双翅目、摇蚊科(Tendipedidae),目前所知约有3,500种。成虫类似普通蚊子,静止时前足一般向前伸出并不停地摇动,故名摇蚊。口器退化,不咬人,亦有不咬人的蚊子之称。幼虫生活水中,为主要的水底动物之一。 据记载,我国的摇蚊有一百多种,但并未系统地进行调查和研究,目前所采集记载的仅限于云南、西藏、河北、湖北、台湾和东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本文简要介绍摇蚊的形态、生态、标  相似文献   

14.
<正> 人类和动物的病毒感染分为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在初次感染的恢复期及再感染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初次感染的早期,即特异性免疫系统尚未被激活之前,防止病毒的入侵、繁殖和扩散以及消灭病毒,机体早已存在的非特异免疫系统和各种屏障却起决定性作用。单核巨噬细胞位于许多病毒最初感染的部位以及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SARS-CoV感染Lewis大鼠后,病理学、免疫学以及病毒的复制与外排情况变化,探讨其能否作为有效的SARS动物模型。方法SARS病毒感染9只Lewis大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研究;用病毒分离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外排与复制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情况。结果在SARS-CoV感染Lewis大鼠后,肺组织出现一定的与人类SARS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在动物体内可检测到活病毒或病毒核酸,并可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的存在。结论Lewis大鼠出现了特异的免疫反应及特征性病理改变,可做为灵长类SARS动物模型的有益补充用于SARS发病机理及疫苗的研发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种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是否引起Wistar大鼠、昆明种小鼠眼组织损伤.方法将HCMVAD169毒株经静脉接种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观察动物眼部发病情况,原位杂交检测动物眼组织中的HCMVDNA片段.结果接种病毒后部分动物缓慢出现眼部发病,局部分泌物增多、浑浊甚至失明;经原位杂交于视锥、视杆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中检出HCMVDNA片段.结论HCMV可以感染动物眼组织,并引起动物发生眼病.  相似文献   

17.
一种实用的筛选病毒抗原表位方法的建立(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基因分段克隆、表达结合蛋白质印迹, 筛选到了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上高结合力、保守的感染相关线性表位,分别位于3ABC蛋白上第106~155和156~190位氨基酸.这两个表位可与感染不同血清型口蹄疫病毒动物康复血清反应,但不与来自健康免疫动物和未接触病毒动物的血清发生反应.实验表明,用基因工程表达的多肽筛选抗原表位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加深云南省动物虫媒病毒多样性的认知。【方法】在云南省景洪市设立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与基因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分离病毒进行初步鉴定;扩增分离病毒的基因节段2 (Seg-2)与基因节段3 (Seg-3)全长序列进行分析与系统发生树的构建,明确病毒的分类地位;通过qRT-PCR与血清中和试验对病毒在动物上的感染进行回溯分析。【结果】2019年7月,从哨兵牛上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1株可在BHK-21细胞上引起细胞病变的病毒;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70nm;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病毒基因组由双链RNA组成,呈现"3-3-3"的带型特征。分离毒株的Seg-2编码环状病毒属病毒保守的T2蛋白,与Mobuck virus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72.8%与84.0%;分离毒株的Seg-3编码决定环状病毒属病毒血清型的OC1蛋白,与Mobuckvirus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仅为60.2%与56.5%;在T2与OC1蛋白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上,分离毒株形成独立于Mobuckvirus的进化分支。对哨兵牛血液中的病毒核酸与血清中和抗体回溯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毒感染哨兵动物至监测期结束的17周内,动物血液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核酸;动物感染病毒1周后,开始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随后上升至最高水平(抗体效价1:226),至监测期结束,中和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抗体效价1:113)。【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种新型Mobuckvirus在云南省哨兵牛上的分离与感染特性。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我国环状病毒属病毒的认知,为开展病毒的诊断、流行病学与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研快讯     
《自然-免疫学》:新型抗体可中和登革热病毒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公布一种新型的强效、应用广泛的抗体,该抗体能够中和登革热病毒。这是首次有研究揭示新抗体能够中和所有的四种类型的病毒包括存在于蚊子体内的那种,该发现或将有助于开发出针对该疾病的有效疫苗。登革热是一种新兴的病毒感染,通过蚊子迅速传播,每年约有4亿人感染。登革热的地域性传播一直在持续扩大,威胁到南美洲跟澳大利亚,据称有可能蔓延到欧洲南部。感染登革热病毒其中的一种,即使身体痊愈后,也只是对感染的这种病毒有终身免疫效果,对其他种类的登革热病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观察了豚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怀孕豚鼠的影响。从皮下和心腔接种病毒感染动物,接种病毒的时间在动物妊娠早期。接种病毒后,二组动物都出现病毒血症,从动物的脾、肺和唾液腺均分离到病毒。病毒在唾液腺持续存在。皮下接种组和心腔接种组各有38%和44%的孕鼠的胚胎感染了病毒,各有27%和25%的孕鼠发生流产,皮下接种组还有63%的孕鼠怀有死胎。本实验为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提供了动物模型,证实了血源途径也可以引起豚鼠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