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溴化氰(CNBr)活化多糖,以无水己二酸二肼(ADH)作为连接剂,1乙基1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AC)为偶联剂制备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AMP)与破伤风类毒素(TT)的结合物,经皮下免疫NIH小鼠,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AMP及抗载体蛋白的IgG抗体水平。用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试验检测血清中GAMP抗体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实验中制备的多糖衍生物和多糖蛋白质结合物都具有GAMP抗原特异活性。结合物免疫小鼠后可诱生比多糖单独免疫更高水平的GAMP血清IgG抗体,并能形成免疫记忆,产生再次应答。结合物免疫小鼠所诱生的血清GAMP抗体较之多糖组具有更强的体外杀菌活性。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结合物可获得优于多糖的、稳定的特异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为载体蛋白的A/C群脑膜炎奈瑟菌结合物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1-氰基-4-二甲氨基-砒啶四氟硼酸(1-cyano-dimethylamino pyridiniumtetrafluoroborate,CDAP)活化法,将SEA、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in,TT)分别与A群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group A N.meningitidis capsular polysaccharide,GAMP)、C群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group C N.meningitidis cap-sular polysaccharide,GCMP)结合制备结合物;将结合物分别免疫BALB/c小鼠,腹部皮下免疫3次,于第1针免后第9天、第19天、第27天眼眶采血,分离血清备用;检测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反应水平。结果 SEA与GAMP结合后能增强抗-GAMP Ig G抗体水平,第3次免后GAMP-SEA组多糖抗体水平达到1∶12 800,高于GAMP组1∶400,但GCMP-SEA组结果不理想。SEA与GAMP结合后均能激发细胞免疫反应,IFN-γ和IL-4的SFC与GAMP组比较均升高,且IFN-γ高于IL-4。SEA与GAMP、GCMP结合后Th1/Th2细胞亚群比值分别达到23.48和22.19,高于GAMP组(14.09)和GCMP组(1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EA与GAMP、GCMP结合后可激发细胞免疫。结论 SEA与GAMP、GCMP结合后既能增强GAMP、GCMP的免疫原性,提高体液免疫反应,又能激发细胞免疫反应,提示SEA具备作为A/C群脑膜炎奈瑟菌结合疫苗载体蛋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质结合物(简称结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和免疫剂量对其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影响,为结合物的分子大小的质控和结合疫苗成品免疫剂量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CDAP活化法制备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通过硫酸铵盐析进行纯化,然后利用Sepharose CL-4B凝胶过滤层析分析,并根据化学检测结果将结合物分为KD0-0.2(组分1)、KD0.2-0.4(组分2)、KD0.4-0.7(组分3)等3个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每份分别采用1.0μg、0.2μg的免疫剂量免疫小鼠,并对血清进行ELISA分析。结果采用1.0μg免疫剂量时,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具有典型的加强效应,第2剂免疫即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而第2、3剂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0.2μg免疫剂量时,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只有在第3剂免疫后才能产生较高水平抗体,第1、2剂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分1和组分2在第3剂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优于组分3;对于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结合物,用1.0μg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优于0.2μg免疫组,而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时,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低剂量时,小相对分子质量结合物对其免疫原性有影响。同等相对分子质量时,1.0μg比0.2μg的免疫剂量可以激发更高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将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以ADH作为间隔剂与TT结合形成GCMP-TT结合疫苗,然后用此结合疫苗免疫NIH小鼠,结果显示使用GCMP免疫小鼠后仅能产生较低水平抗GCMP的IgG抗体,而用GCMP-TT免疫后小鼠血清中产生了较GCMP免疫显著增高抗GCMP的IgG抗体,并且GCMP-TT组第二次和第三次免疫后与初次免疫相比,IgG抗体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表明GCMP-TT结合疫苗具有免疫记忆和再次免疫加强应答效应。补体介导的血清抗体体外杀菌试验结果证明,GCMP-TT结合疫苗组免疫小鼠诱导的抗体IgG比GCMP组具有增强的体外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用肺炎链球菌19F型、23F型的荚膜多糖(C-PS)分别和破伤风类毒素(TT)蛋白结合,制备了两个型别的多糖-蛋白结合物(19F-TT,23F-TT)。为探讨结合物的最适免疫剂量,以10μg多糖和含1μg、3μg、9μg、27μg多糖的结合物经腹腔免疫NIH小鼠,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多糖和含不同多糖的结合物所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在不同的剂量免疫小鼠后,3μg剂量组在免疫三针后可诱生高浓度的抗体,但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9μg与27μg诱生的抗体浓度较3μg诱生的抗体浓度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含多糖3μg的19F型和23F型多糖蛋白结合物剂量组可诱生高浓度的特异性IgG抗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己二酸二肼(ADH)将福氏2a痢疾杆菌脂多糖(LPS)经酸水解脱毒纯化后得到的O-SP和破伤风类毒素(TT)蛋白共价结合,制备了福氏2a痢疾杆菌结合物。以2.5μg多糖或含2.5μg多糖的结合物经皮下注射免疫NIH品系雌性小鼠,同时以25μg多糖或含25μg多糖的结合物经耳缘静脉注射家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和家兔血清中抗脂多糖抗体水平及抗TT水平,并用豚鼠血清补体介导进行了体外杀菌实验。结果显示:用本实验方法提取的多糖,合成的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结合物都具有福氏2a痢疾杆菌O-抗原特异性,其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异性和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单独用多糖免疫小鼠和家兔未能诱导LPS抗体,而结合物免疫小鼠和家兔的血清诱导出了较高的抗LPS IgG抗体及抗TT抗体,并有较强的体外杀菌活性。产生的抗体存在着免疫记忆性,可以产生再次免疫应答加强反应。  相似文献   

7.
以脱毒后去除类脂A的甲型副伤寒杆菌高分子量O SP1和低分子量O SP2 为特异性抗原 ,以破伤风类毒素 (TT)为蛋白质载体 ,用己二酸二肼 (ADH)作为连接剂制备的两种结合物及其多糖免疫NIH小鼠 ,结果显示单独注射O SP1或O SP2 免疫小鼠后 ,均不能刺激小鼠产生抗 LPS抗体 ;而用O SP1 TT和O SP2 TT结合物免疫后 ,小鼠血清中均产生了特异性抗 LPSIgG和IgM抗体 ,且O SP1 TT免疫组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O SP2 TT免疫组 ,两组结合物免疫血清中抗体类型以IgG为主。O SP1 TT结合物免疫组第二次免疫和第三次免疫后IgG抗体水平均较前一次有显著升高 (p<0 0 1)说明 ,O SP1 TT结合物具有加强应答效果。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试验证明 ,O SP1 TT与O SP2 TT结合物免疫血清具有特异性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59岁健康人群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2~59岁健康人群接种者随机抽样(n=60),接种一剂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采集接种前和接种后1个月血清,采用体外杀菌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检测血清中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结果免疫前、后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1241(736,2091)和7559(5520,10351)(P<0.05);抗C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4(9,21)和4787(2947,7775)(P<0.05);抗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16(9,28)和368(162,883)(P<0.05);抗Y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120(58,246)和1373(687,2745)(P<0.05)。免疫前和免疫后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滴度≥128的比例分别为87(77.4,95.1)%和100(83.2,100)%;抗C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7(8.3,28.5)%和97(88.5,99.6)%;抗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3(5.9,24.6)%和68(55.0,79.7)%;抗Y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57(43.2,69.4)%和85(73.4,92.9)%。免疫后较免疫前抗A群、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杀菌抗体滴度≥4倍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0(27.2,72.8)%、97(88.5,99.6)%、62(43.2,73.9)%和55(41.6,67.9)%。结论虽然免疫前人群由于地方和国家免疫计划的实施已具有较高水平的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但接种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后可以使其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并使人群对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的低水平杀菌抗体滴度均显著升高达到保护水平,证明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59岁健康人群中具有比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正>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CRM197蛋白结合疫苗对婴幼儿有免疫效果。我们评估了婴幼儿初免和加强免疫该疫苗后的记忆性B淋巴细胞应答和抗体应答水平。5个月龄的婴幼儿初免疫苗后,有25%的婴幼儿体内可以检测到血清特异性记忆性B淋巴细胞,69%的婴幼儿体内可检测到针对A群脑膜炎球菌的保护性抗体滴度(hSBA≥4),超过95%的婴幼儿体内可以检测到针对其他群脑膜炎球菌的保护性抗体滴度。12个月龄的婴幼儿在进行加强免疫前,针对A群脑膜炎球菌的保护性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简称W135群结合物)小鼠免疫血清中IgG抗体亚类及IgG抗体亲合力,判断W135群结合物的免疫应答特征。方法 (1)免疫血清的制备:将NIH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对照组),每组30只。A组采用含2.5μg多糖的PSW135CNBr-TT分别于0、2、4、8周腹股沟皮下注射小鼠;B组采用含2.5μg多糖的PSW135CNBr-TT分别于0、4、8周腹股沟皮下注射小鼠;对照组采用含2.5μg多糖的PSW135分别于0、2、4周腹股沟皮下注射小鼠。分别于每次免疫7 d后,经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备用;(2)IgG抗体亚类和亲合力的检测:采用间接ELISA分析各组免疫血清中IgG抗体及IgG抗体亚类含量;采用单一浓度的硫氰酸钾溶液作为洗脱液,用间接ELISA测定免疫血清中IgG相对亲合力。结果 A组和B组获得的小鼠免疫血清,IgG抗体均以IgG1为主(占总IgG抗体的80%以上),IgG抗体及其亚类抗体含量均呈典型的剂次加强效应;对照组各针次免疫血清中的IgG3抗体含量所占比例最高,未见免疫剂次加强效应。A组IgG抗体的相对亲合力分别是46.6%、25.4%、17.6%和47.6%,B组IgG抗体的相对亲合力分别是46.6%、23.6%和48.3%,对照组IgG抗体的相对亲合力分别是92.4%、81.9%和81.0%。结论 W135群结合物小鼠免疫血清呈现典型的胸腺依赖性(thymus dependent,TD)抗原的免疫应答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分子大小的6A型肺炎球菌(serotype 6A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结合物和佐剂吸附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乙酸水解降低6A型荚膜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制备成水解物,水解物经1-氰基-4-二甲胺基吡啶四氟硼酸盐(CDAP)活化并与破伤风类毒素己二酸酰肼衍生物TT AH 结合,制备成结合物。用Sepharose 4 Fast Flow 纯化结合物,并根据化学检测结果将结合物分为 K D 0.0~0.2、 K D 0.2~0.4、 K D 0.4~0.6等3个组分,每个组分分别以磷酸铝佐剂吸附,将吸附前后的各个组分按照每针次每只小鼠0.2 μg分别免疫小鼠,并采用ELISA检测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结果 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吸附前后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各组2、3针之间具有明显的加强效应。在吸附组和未吸附组中,3种不同分子大小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分佐剂吸附后的结合物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未吸附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结合物的分子大小对小鼠体内抗体水平的产生没有明显影响;磷酸铝佐剂吸附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有一定的增强效应,但这种增强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脑膜炎球菌A群和W群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细菌性脑膜炎疾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由非洲脑膜炎球菌A群和W群的代表性菌株制备得到了A+W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泡(d OMV)疫苗,并在小鼠体内比较了这种疫苗和现有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及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使用临床前批次的A+W群d OMV疫苗以及商业化应用的疫苗对NMRI小鼠进行免疫,这些疫  相似文献   

13.
<正>得自脑膜炎球菌定植个体的血清以及得自脑膜炎球菌性疾病患者的血清都含有针对奈瑟球菌热休克蛋白/伴侣蛋白60(Chp60)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在这项研究中,作者用含在生理盐水中的重组Chp60、与氢氧化铝吸附的Chp60、含在脂质体中的Chp60以及含在去污剂微粒中的Chp60免疫小鼠,加或者不加单磷酰类脂A佐剂。结果表明能够诱导高度而且水平类似的(P0.05)的抗体,这种抗体能够识别外膜上的Chp60。FACS分析和免疫荧光试验测定表明Chp60是在脑膜炎球菌表面表达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证明,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多糖蛋白结合物以及外膜蛋白等物质都能够诱导产生抗体,帮助保护机体抵御脑膜炎球菌疾病。阐述了脑膜炎球菌疫苗研制过程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以及在疫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指出在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效果评价中,抗体含量以及功能性抗体活性的检测是重要指标,为疫苗的市场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昆明健康人群接种的免疫原性,为流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对昆明市2岁!3、岁!、4岁!、5岁!、6岁!、10岁!、≥15岁共7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筛选出654名健康人,分别采集免前和免后1个月血清。用微量杀菌力试验(TTC法)分别检测血清中抗A、C、Y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杀菌抗体的水平。结果免后1个月抗A、C、Y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99%、96.37%、88.43%和87.07%,抗A、C、Y和W135群膜炎球菌血清的杀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97.991、∶195.80、1∶72.74和1∶45.95。结论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中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以脱毒后去除类脂A的甲型副伤寒杆菌高分子量O-SP1和低分子量O-SP2为特异笥抗原,以破伤风类毒素(TT)为蛋白质载体,用已二酸二肼(ADH)作为连接剂制备的两种结合物及其多糖免疫NIH小鼠,结果显示单独注射O_SP1或O-SP2免疫小鼠后,均不能刺激小鼠产生抗LPS抗体;而用O-SP1-TT和O-SP2-TT结合物免疫后,小鼠血甭中均产生了特异性抗-LPS-IgG抗体,且O-SP1-TT免疫组  相似文献   

17.
彭哲慧  潘超  孙鹏  冯尔玲  吴军  朱力  彭清忠  王恒樑 《遗传》2015,37(5):473-479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引发,至今在发展中国家仍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文章通过敲除伤寒菌脂多糖合成途径中O-抗原连接酶基因,转入含脑膜炎奈瑟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蛋白糖基化途径中糖基转移酶的表达载体,以及改构的重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外毒素A(rEPAN29)的表达载体,使细胞内能够诱导合成以伤寒O特异性多糖(O-specific polysaccharides, OPS)为目标抗原、以rEPAN29为载体蛋白的伤寒OPS-rEPAN29糖蛋白复合物,并对纯化所得复合物进行了免疫原性评价。ELISA测定血清抗体滴度表明,rEPAN29作为载体蛋白能有效增加糖链的免疫原性,糖蛋白比单独的多糖能诱导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3次免疫、间隔3周比间隔2周IgG滴度稍有提高;而免疫过量的糖蛋白,抗O-多糖的血清抗体效价并无提升。文章为生物法制备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提供了新思路,理论上也适用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的疫苗研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不同基团活化对多糖抗原性及结合物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1-cyano-4-dimethylamino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 CDAP)活化多糖羟基,碳二亚胺(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 EDC)活化多糖羧基,再与己二酰肼(adipic dihydrazide, ADH)偶联获得活化度相近的多糖衍生物。用三硝基苯磺酸方法(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测定多糖活化度;高效液相分子排阻与多角度激光散射仪联用(HPLC-SEC-MALLS)分析衍生物分子分布和大小;Zeta电位仪与滴定仪联用分析其表面电荷变化;速率比浊法和免疫双扩散法比较其抗原性变化;利用多糖衍生物与载体蛋白偶联获得的不同结合物免疫小鼠,间接ELISA分析不同结合物免疫后的IgG抗体浓度,进一步阐述活化过程中多糖抗原性的变化对结合物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 TNBS结果显示,获得同一基团不同活化度(5%~30%)、不同基团(羟基和羧基)活化度相近的多糖衍生物;等电点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团的活化会导致多糖表面不同的电荷变化;而速率比浊和免疫双扩散的结果显示,多糖羟基的活化会导致多糖抗原性略有下降,但不同活化度之间差异较小;在相似活化度情况下,羧基衍化物的抗原性更低,随着羧基活化度的增加,多糖抗原性下降明显(约60%)。小鼠ELISA结果显示,对羧基不同程度活化得到的结合物,其免疫原性较多糖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多糖羧基活化度的增加,结合物免疫原性先增加后降低。结论 3型多糖重复单位上的羧基的改变对抗原性影响较羟基更大,对羧基的过度活化会影响结合物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离子色谱法即高效阴离子交换柱层析—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含量的方法,并加以验证。方法将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为特异性单糖(葡萄糖、半乳糖),并去除水解液中残留的TFA,用HPAEC-PAD分析检测,用PA10糖分析柱分离单糖,电化学检测器测定葡萄糖及半乳糖含量,用Chromeleon色谱工作站记录并分析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验证,确定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结果 Y群和W135群多糖在TFA2.5 mol/L(终浓度)、90℃、4 h可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半乳糖。对照品葡萄糖及半乳糖在0.10~60.00μg/m L范围内,质量浓度和色谱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回收率为87.94%~109.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0%~2.00%,检出限为0.05μg/m L(信噪比3∶1),定量限为0.10μg/m L(信噪比10∶1)。结论离子色谱法可同时检测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糖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干扰小,重现性好,适用于对相关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一种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破伤风类毒素(PS-TT)结合物中游离多糖的方法。用80%乙醇使PS-TT结合物沉淀,再用60%乙醇洗涤沉淀使未结合多糖溶解,使与TT结合的和未结合的多糖分离并分别测定。该方法可有效分离结合的与未结合的多糖并分别测定,结合物中外加多糖可定量回收。本方法适用于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中游离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