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多糖是一切生命机体必不可少的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由于食用菌在人类医疗保健领域被广泛采用,并产生显著效果,因而对食用菌多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大量的研究证实,食用菌具强壮、滋补、抗癌等作用与含有多糖密切相关。一、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1、香菇多糖(LNT) 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或作为干扰素诱生剂达到抗肿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多糖降血糖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国内外对食用菌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许多食用菌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功效,并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降血糖作用。即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加速肝葡萄糖代谢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对葡萄糖的吸收等途径发挥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多糖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食用菌多糖的结构影响其生物活性,具有(1→3)、(1→4)、(1→6)及混合糖苷键的β-D-葡聚糖是高活性食用菌多糖的结构特征之一,展现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分泌抗癌因子、刺激脾脏和胸腺细胞增殖等不同功能.酸碱、超声波及微波、Sevag法、...  相似文献   

4.
金城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4):720-720
许多食药用真菌都具有各种生理活性[1],其中多糖是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活性,从而可起到保护生物膜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食用菌多糖成为保健食品和药品开发的重要来源[2]. 目前有关真菌多糖清除自由基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3-8],一些研究认为其抗氧化活性可能与菌体的多糖含量有密切关系.本刊201 1年第10期刊登了魏磊、范黎等的论文"四种野生食用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9].  相似文献   

5.
Chihara Hamuro已报道过从香菇(Leneimus edodes)提取蘑菇多糖,通过小鼠腹膜内注射,对异源肿瘤和对一定种类同源肿瘤一样具有抗癌性.但未说明小鼠口服蘑菇是否有同样效果.为解释这个问题,用包括香菇在内的食用菌干粉喂养肿瘤小鼠.以下研究阐述了这些食用菌对肿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富硒食用菌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还原力、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体系和卵磷脂脂质过氧化体系等几种不同的体外抗氧化模型,对超声波法提取得到的富硒食用菌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体系中,富硒食用菌多糖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性,且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在相同的多糖浓度下,体系的抗氧化活性与硒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多糖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和极高的药用价值,已成为当前药物研发的热点。从食用菌多糖的化学结构、提取分离、药用价值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和多糖。对平衡人体代谢十分有益。其中多糖已被证明为功能物质,且具有多种医疗作用。据报道,已经提纯并用于药理研究的多糖有:银耳多糖、银耳孢子多糖、香菇多糖、黑木耳多糖、猴头多糖、侧耳多糖、密环菌多糖、云芝多糖、茯苓多糖、竹荪多糖、猪苓多糖、灵芝多糖、亮菌多糖及苦孢牛肝菌多糖等。其中多数已制成片剂、冲剂、糖浆或针剂应用于临床,收到较好疗效。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食用菌的多糖成分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补体的影响据报道,在研究从香菇中提取的β(1→3)主链的葡聚糖和α-甘露聚糖的抗肿瘤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用菌深加工产生的食用菌副产物中是否含有可再利用的营养成分。【方法】对10种食用菌副产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总糖、蛋白质、粗纤维等进行分析测定,并进一步对其葡聚糖构型和氨基酸组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食用菌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进一步分析发现副产物中的多糖主要由具有生物活性的β-葡聚糖组成,氨基酸组成中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茯苓副产物的总糖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66.04%和59.46%,灵芝孢子粉副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达36.17%,蛹虫草副产物的必需氨基酸总量达10.43%。【结论】食用菌副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具有较大的再利用价值,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侧耳多糖是从侧耳属食用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或菌糠中提取的一种活性代谢产物。从侧耳多糖的提取方法、结构以及生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侧耳属食用菌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扩大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食用菌深层发酵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条件。实验表明,在加水比为1:6,沸水提取4小时,进行三次抽提后,用4倍乙醇沉淀所获粗多糖得率最高。粗多糖经脱色去蛋白后以70%(V/V)乙醇分级可获得最高级分精制多糖。  相似文献   

12.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Bandoni et Zang)是我国稀有的珍贵食用菌和药用菌,具有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阳之功效。多糖作为金耳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血栓和抗氧化等作用。但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金耳多糖的化学研究比较滞后,其药理活性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粗多糖的研究,对均一多糖的化学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还很少涉及,这种状况对合理开发和利用金耳多糖产品造成很大影响。该研究对金耳子实体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分子修饰和生物活性研究,为更好地开发金耳资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莹  田龙  徐敏慧  王蓓  宋冰  李玉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658-3670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每年产生约1亿多t菌糠,菌糠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多糖等物质,但大部分菌糠都被当作废弃物直接丢弃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也不符合我国新时期的环保政策,如何变废为宝,科学、环保、经济、合理地利用菌糠成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的方式和现状进行阐述,探讨菌糠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菌糠利用的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食用菌菌糠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硫酸多糖是一种单糖分子上的一个或多个羟基被硫酸根取代的多糖,近年来由于其良好的抗凝血活性及其较低的副作用被人们所关注.硫酸多糖包括天然硫酸多糖和化学法硫酸化多糖两种,研究证实两者都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活性.对于硫酸多糖的抗凝血活性的构效关系的研究是改进其功能性质的核心,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硫酸多糖的硫酸化方法,硫酸多糖的抗凝血活性以及机理,并对硫酸多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JF  Hu LJ  Liao DX  Su SM  Zhou ZK  Zhang 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543-548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及其衍生物对重金属进行吸收/吸附来处理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来源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食用菌富集重金属是生物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食用菌修复作用主要通过对重金属的吸收来降低其生态毒性,从而对重金属污染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本文论述了食用菌对重金属Cu、Cd、Pb、Zn、As、Cr的富集作用,揭示了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可能机理,并对采用食用菌富集重金属以治理环境污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香菇多糖是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其药用价值高,茉莉酸甲酯有助于提高食用菌多糖含量,但关于其对香菇多糖合成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香菇新808为实验材料,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下香菇菌丝生物量和生长速率、香菇多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香菇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可显著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并提高菌丝体生物量,分别是对照的1.14倍、1.2倍;与香菇多糖代谢相关的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葡萄糖磷酸异构酶(PGI)、α-葡萄糖磷酸变位酶(α-PGM)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1.58、1.13、3.21倍;其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也显著上调,为对照组的5.73、1.4、1.77倍;香菇多糖合成量显著增加,为对照组1.58倍。10μmol/L的MeJA处理后,香菇多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多糖含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添加适宜浓度的茉莉酸甲酯会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及多糖合成。  相似文献   

17.
真菌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目前正成为国内外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真菌子实体多糖、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真菌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越  冯志勇  陈辉 《生物学杂志》2014,(1):68-70,74
黑色素的代谢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黑色素的代谢异常导致了食用菌白色新品种的出现。对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黑色素代谢异常与食用菌白化菌株形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食用菌黑色素的形成途径,对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类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主要包括酪氨酸酶、漆酶和聚酮合成酶的研究。并展望了食用菌黑色素代谢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白色食用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孟配  肖扬  边银丙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0):3799-3809
病害是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缺少对食用菌病害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的直观了解。从201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食用菌病害论文入手,对论文数量、发文期刊、被引率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分析,展示了国内外食用菌病害的研究概况。此外,对相关论文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明确了国内外食用菌病害研究的热点。分析显示,绿霉病、褐斑病、蛛网病、病毒感染、湿泡病和软腐病是目前国内外最受关注的6类食用菌病害,干泡病的关注度日趋减少,而蛛网病侵染的食用菌种类持续增加。结合历史发文动态研究了食用菌病害的发生趋势,并认为环境有害微生物检测、消毒剂筛选和食用菌土传真菌病害防控将是未来食用菌病害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纯化多糖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用煎煮法从海金沙草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考察了Savage法、TCA法、单宁法等方法对提取液中蛋白质去除率和多糖回收率的影响,用乙醇沉淀法获得精制多糖,紫外光谱扫描分析多糖纯度,刚果红结合实验分析多糖空间构象.结果表明,以TCA法蛋白质去除率和多糖回收率较高.紫外扫描图谱显示,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