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获得了硬粒小麦(2n=6x=28,AABB)与中间偃麦草(2n=6x=42,NNE1E1E2E2)杂种F1及回交后代材料。统计分析杂种F1及回交一代PMCMI染色体配对构型,认为中间偃麦草具较远缘的同亲关系染色体组。由三价体出现频率分析,中间偃麦草不含小麦的B染色体组,建议用NE1E2为其染色体组公式。根据回交一代及其自交后代染色体数目,分析了六倍体小偃麦这一人工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普通小麦与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形态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建文  丁敏 《遗传学报》1996,23(2):117-123
本文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ev.Fukuho,2n=6x=42,AABBDD)与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B′B′C′C′)属间杂种F_1进行了形态和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探讨。首先,在形态方面的研究表明:(1)杂种F_1植株生长旺盛,分蘖力强;(2)绝大部分性状如株高、穗长、芒长等介于双亲之间而呈中间型,少数性状如颖脊、颖壳茸毛可作为鉴别杂种的形态标记;(3)花粉粒空秕、无可染性,花粉高度不育,自交完全不结实。其次,从杂种F_1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1)染色体平均构型为:26.09Ⅰ+4.36Ⅱ+0.09Ⅲ,二价体数目从0-7个均有分布,但大多数为棒状二价体;(2)每细胞平均交叉数为4.78;(3)染色体臂平均配对频率(C值)为0.17。由上可知,在普通小麦ABD基因组与东方旱麦草B′C′基因组之间存在微弱的部分同源关系,或在东方旱麦草基因组中可能存在一种抑制普通小麦Ph基因作用的抑制因子(suppressor)。  相似文献   

3.
普通小麦(TriticumaetivumL.,2n=6x=42;AABBDD)和根茎冰草(AgropyronmichnoiReshev.,2n=4x=28;PPPP)间的F1杂种(2n=5x=35:ABDPP)与两个黑麦(SecalecerealeL.,2n=2x=14;RR)品种杂交,产生了自交可育的三属杂种。经细胞学研究表明,这种自交可育性是由于在某些细胞中通过两种方式发生了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失败,即单价染色体在赤道板发生分裂和单价染色体在一极的聚集,从而异致了有功能的雌、雄配子的形成。有功能配子的形成受染色体配对频率、基因型和环境状况的影响。冰草属的P染色体组存在染色体分离的控制基因,从而引起含有冰草属的杂种能够形成有功能的配子且自交可育。  相似文献   

4.
六倍体山羊草与普通小麦杂种F1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 Boiss.(2n= 6x= 42,DDD2 D2MCrMCr)]、叙利亚山羊草[Ae.vavilovii (Zhuk.)Chenn.(2n= 6x= 42, DD MCrMCrSP SP)]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 6x= 42, AABBDD)]杂种F1 植株形态大多偏向山羊草亲本。4 个叙利亚山羊草×普通小麦和1 个粗厚山羊草×普通小麦杂种F1 自交结实,结实率在0.1% —6.5% 之间。这些种子胚乳很少,生活力较弱,播种后,只有少数种子出苗。杂种F1 PMC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水平较低,出现大量的单价体,二价体低于理论值,并且大多为棒形,说明两种山羊草的D组染色体已经过很大的修饰。在各杂种F1 中还观察到少量的三价体,有些杂种还可见频率很低的四价体和五价体。以山羊草为母本的杂种F1 染色体交叉频率优于反交。F1 染色体分离极不正常,产生大量的多分孢子和微核。在叙利亚山羊草×冀麦30 号中还发现1 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1 条的植株,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5.
小麦与高冰草属间体细胞杂交获可育杂种植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42)“济南177”与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2n=70)原生质体在PEG诱导下融合,获杂种再生植株。取杂种子房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经染色体和同工酶鉴定,它们仍保留杂种性质。其中两株移栽成活并结实,杂种性质也经表型、染色体、同工酶和RAPD分析得到证明。在F0和F1代植株根尖细胞中,均发现高频率地存在着染色体断片;从F2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发现,杂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主要分布在18Ⅱ~22Ⅱ,染色体断片发生配对及分离,表明它们是小染色体(minichromosomes)。F1及F2代植株比亲本小麦(“济南177”)秆茎粗硬、生长健壮,穗大粒大,已经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F2代穗系  相似文献   

6.
将Thinopyrum bessarabicum和Thinopyrum elongatum的种质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个双倍体即C.S-Thinopyrum bessarabicum(AABBDDJJ 2n=8x=56)和GHK-Thinopyrum elongatum(AABBDDEE 2n=8x=56)与普通小麦“中国春”杂交,获得了2个七倍体杂种。对23个双倍体、中国春、杂种F1和部分F2进行麦谷蛋白SDS-Page电泳,及结合染色体分带技术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筛选出由Th.bessarabicum和Th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与冰草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及其自交可育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立会  董玉琛 《遗传学报》1995,22(2):109-115
为了进一步研究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的P染色体组与小麦染色体组间的遗传关系和评价P染色体组在属间杂种自交可育性上的遗传效应,获得了普通小麦品种Fukuho(Triticum aestivum cv.Fukuho,2n=42;AABBDD)与3个不同来源的四倍体冰草(A.cristatum<L.>Gaertn.,2n=28;PPPP)间的杂种(2n=35;ABDPP)。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小麦族几种近缘植物细胞在长期离体培养中的染色体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小麦及其4种近缘属间禾草进行了长时间(0.5~5.7年,个别8.6年)的愈伤组织培养,在继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染色体倍性低的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2n=2x=14)及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2n=2x=14)倾向于数目的增大;染色体倍性高的小麦(Triticun aestivun,2n=6x=42)趋向于数目的减少;而倍性居中的羊草  相似文献   

9.
华山新麦草和鹅观草属两个种间物种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华山新麦草(2n=14,NN)和鹅观草属的两个种(纤毛鹅观草(2n=28 SY)和鹅观草(2n=42 SHY)属间杂交,两个组合均得到生长健壮的植株。杂种F1形态上均为双亲的中间型。纤毛鹅观草X华山新麦草和鹅观草X华山新麦草杂种F1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20.73I+0.318Ⅱ,24.801Ⅰ+1.57Ⅱ+0.012Ⅲ。后期Ⅰ均出现多极分离。两个组合均发现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现象。两个组合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白Qian(Picea meyeri Rehd.et.Wils.)的胚性愈伤组织MS+2,4-D1mg/L+KT1mg/L的培养基上继代3年,增殖能力和分化潜力仍保持在原来的水平,没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但随着继代时间的增长,胚性愈伤组织内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无规律的变化,而再生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比较稳定(2n=28)。  相似文献   

11.
英加  陈佩度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4):261-265,T001
对2个八倍体C.S-Thinopyrum bessarabicum(AABBDDJJ,2n=8x=56)和Goshawk(GHK)-Thinopyrum elongatum(AABBDDEE,2n=8x=56)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C-分带,从中分检出Th.bessarabicum和Th.elongatum的各自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Th.bessarabicum和Th.elongatum的  相似文献   

12.
1988年以来,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1—7],但成功还仅限于少数基因型,因此,为了建立和不断完善小麦及其他禾谷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体系,还有待在更多的基因型中进行探索。在小麦远缘杂种系统中,1990年王铁邦等[8]培养小-偃麦原生质体获得成功。本文报道由普通小麦-簇毛麦杂种悬浮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结果。材料和方法起始材料取自本实验室继代保存近2年的小-簇麦杂种(2n=4x=28)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是由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农大146”)×簇毛麦…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春及其6A缺体与黑麦杂幼胚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春×黑麦和6A缺体×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继体培养的前60d内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稳定在2n=28和27;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染色体数量均发生变异主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美味猕猴桃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母株(Actinidia deliciosa lineNo.26)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母株2n=6x=174.所测29株再生植株的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差异显著。多为非整位体类型,占所测植株的72.4%左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介于142-310条之间,其中2n=6x=174约占20.7%,少于174条染色体的植株约占31.0%,超过174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英加  陈佩度 《遗传学报》2000,27(6):506-510
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节节麦(Aegilops squarrosa)八倍体(2n=8x=56,AABBDDDD)与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9Haynaldia villosa)六倍体(2n=6x=42,AABBVV)杂交后,将所得七倍体杂种(AABBDDV)进行连续自交,在F4代中利用C-分带鉴定出可能的簇毛麦6V二体附加系95-7和2V二体附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和玉米杂交诱导硬粒小麦单倍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DR147授以超甜玉米(Zea m ays L.) ss 7700的花粉后,在83.4% 的柱头上观察到花粉萌发及花粉管长入胚囊,有9.9% 的子房发生了卵细胞的单受精,1.9% 的子房发生了中央细胞的单受精,32.7% 的子房发生了双受精。尽管双受精后可同时形成胚和胚乳,但胚乳往往发育迟缓,甚至败育。硬粒小麦×玉米形成的杂合子核型高度不稳定,在最初的几次细胞分裂中,来自父本玉米的染色体逐步被排除,最后形成硬粒小麦单倍体胚。在授以玉米花粉4 h 后用100 ppm 2,4-D溶液浸蘸硬粒小麦穗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胚在缺乏胚乳或胚乳败育情况下的生长和发育。授粉9—13 d 后由533个硬粒小麦子房解剖出25个胚,得胚率为4.7% 。通过幼胚拯救获得11棵正常植株,植株获得率为2.1% 。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它们为单倍体(2n= 2x= 14)。  相似文献   

17.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本的频率(12.28%)。单体附加自交产生二体附加的频率为7.19%。不同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有差异,并随着逐代选择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漱阳  侯文胜 《遗传学报》1996,23(6):447-452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产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母本的频率(12.28%)单体了会加自交产生二体附加的频率为7.19%,不同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有差异,并随着逐代选择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利用缺体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瑟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镜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代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找换植侏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侏的频率为23.16%。5A代换植侏在减数分裂中期Ⅰ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84.52%,3D代换植侏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62.61%。异代换系均生长旺盛,结实正常,说明异染色体能较好地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春及其6A缺体与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春×黑麦和6A缺体×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的前60d内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稳定在2n=28和27;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染色体数量均发生变异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数的减少;在第420d至540d培养期间两个组合愈伤组织丢失染色体的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同时也发现了个别超出正常染色体数的细胞。第540d后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量变异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