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产禺毛茛(RanunculuscantoniensisDC.)复合体及其近缘种8个种的15个居群52个个体的根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①居群内过氧化物酶谱略有变异。同工酶酶谱或多或少能显示居群特征。供试的8个种中没有任何2个种的酶谱完全一致,这说明在种级水平酶谱呈现出高度的分化现象。②根据染色体、孢粉和过氧化酶同工酶的资料推测,除R.silerifolius(2x)外,R.cantoniensis(4x)还有1个亲本。该亲本应具有“短m-型”染色体组,散沟和波状覆盖层的花粉,在其根的过氧化物酶酶谱中至少含A1、A2、C4和C64条酶带。③来自形态、染色体孢粉及同工酶的证据均证实R.vaginatus(5x)可能起源于(R,diffusus(4x)×R.sieboldii(6x)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2.
小麦A/B染色体组SSR标记在新小麦合成前后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分子标记已广泛用于普通小麦遗传和进化研究。由于人工合成小麦与小麦品种之间存在高的遗传多样性,人工合成小麦已被大量应用于小麦分子标记工作中。但是,目前还缺乏人工合成小麦的异源六倍化过程对微卫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直接比较了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远缘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获得人工合成小麦前后,位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不同染色体臂上的66个特异引物揭示的微卫星位点的保守性和可转移性。结果表明,除了一个引物在新合成小麦中扩增出供体亲本没有的新带,一个引物在节节麦扩增出的产物在新合成小麦中消失,其他的所有微卫星引物的扩增产物在小麦合成前后是保守的,没有变异发生。所有的引物能够在四倍体小麦中扩增出微卫星产物,四倍体小麦中的扩增产物也出现在新的人工合成小麦中;有70%的引物能够在节节麦扩增出产物,其中的绝大多数产物也出现在新的人工合成小麦中。因此,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这些微卫星引物除了在人工合成小麦的A/B染色体组中扩增出产物,还能在其D染色体组中扩增出产物,也就是说,这些引物对人工合成小麦而言,并非是A/B染色体组特异的。根据该研究结果,讨论了小麦微卫星的可转移性和特异性问题,重点讨论了在应用人工合成小麦构建的遗传群体进行微卫星分子标记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鹅观草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永红  孙根楼  杨俊良   《广西植物》1993,13(2):149-154
本文首次对我国5种鹅观草属Roegneria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5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x=28。它们的核型是:高株鹅观草 R.altissima,2n=4x=28=26m+2sm(SAT);假花鳞草 R.anthosachnoides,2n=4x=28=22m+4sm+2sm(SAT);长芒鹅观草 R.dolichathera,2 n=4x=28=20m+6sm+2sm(SAT);林地鹅观草 R.sylva-tica,2n=4x=28=22m+4sm+2sm(SAT);多变鹅观草R.varia,2n=4x=28=20m+6sm+2sm(SAT)。它们的核型均属2A型,每种植物均有一对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华山新麦草和鹅观草属两个种间物种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华山新麦草(2n=14,NN)和鹅观草属的两个种(纤毛鹅观草(2n=28 SY)和鹅观草(2n=42 SHY)属间杂交,两个组合均得到生长健壮的植株。杂种F1形态上均为双亲的中间型。纤毛鹅观草X华山新麦草和鹅观草X华山新麦草杂种F1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20.73I+0.318Ⅱ,24.801Ⅰ+1.57Ⅱ+0.012Ⅲ。后期Ⅰ均出现多极分离。两个组合均发现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现象。两个组合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新疆多年生小麦族植物染色体数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根楼  颜济  杨俊良   《广西植物》1990,10(2):143-148
本文对1987年采集于新疆的多年生小麦族(Triticeae Dum. )属种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该地区多年生小麦族各属种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是从2n=14到2n=84,前者主要存在于大麦属(Hordeum)、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而后者全部集中于赖草属(Leymus).其中染色体数目为2n=28和2n=42的频率最高,主要存在于鹅冠草属(Roegneria)和披碱草属(Elymus)。Roegneria gobicola, Roegneria kuqaensis, Roegneria tahelacona, Roegneria zhoasuensis的染色体数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赖草属七个种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芳  孙根楼   《广西植物》1997,17(2):169-173
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赖草属7个种的幼根、幼叶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相同器官进行不同的同工酶分析,还是从不同器官进行相同的同工酶分析,这7个种的酶谱在各带区存在相似酶带,但更多的是相异酶带。从酯酶、过氧化物酶这两种酶分析结果来看,酯酶比过氧化物酶分离效果好些;从幼根和幼叶这两个器官的酶谱来看,幼根比幼叶酶带多些,分离效果也好些。同时也表明这7个种的酶谱变化与染色体倍性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和新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根楼  颜济 《遗传学报》1992,19(4):322-326
进行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它们的属间杂种。F_1形态趋于中间型,均完全不育。F_1花粉母细胞预期类型(2n=28)的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72Ⅰ+0.62Ⅱ+0.01Ⅲ,后期Ⅰ和后期Ⅱ有落后染色体,多分体具大量微核。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组间不存在同源或部分同源性。还观察到花粉母细胞异常减数分裂现象。用普通小麦回交,未获得回交后代。  相似文献   
8.
葡茎新麦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根楼  颜济  杨俊良   《广西植物》1993,13(2):146-148
本文对葡茎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stoloniformis)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具有1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6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较对称,属于Stebbins的“1A”类型。  相似文献   
9.
鹅观草属三个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0.
纤毛鹅观草与本田鹅观草的生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根楼  刘芳  颜济  杨俊良   《广西植物》1992,12(3):222-228
本文通过对鹅观草属的两个种:本田鹅观草(Roegneria hondai Kitagawa)和纤毛鹅观草(R.ciliaris(Trin)Nevski)及其种间杂种的形态变异、染色体配对行为和同工酶电泳酶谱的分析,研究了这两个种间的亲缘关系,杂种F_1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数很高,F_1自然条件下具有低的结实率。R.ciliaris根部和幼叶的酯酶、过氧化物酯同工酶谱与R.hondai的酶谱间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R.ciliaris和R.hondai亲缘关系很近,享有两个共同的基本染色体组,可拟定R.hondai的染色体组为S~hy~h。R.ciliaris同R.hondai间的亲缘关系较R.ciliaris同R.pendulina和R.pendulina同R.hondai间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