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麻籽蛋白(flaxseed protein isolate,FPI)作为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本研究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得到蛋白质含量为90.8%的亚麻籽蛋白,分析不同超声乳化条件(40%功率,超声有效时间2、6、12、18、24、30 min)对含有大豆油的两种不同浓度(0.5%、1.0%,w/w)的亚麻籽蛋白稳定乳液的理化性质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发现在超声乳化30 min后乳液具有较小液滴尺寸,乳液的绝对Zeta(ζ) 电位值最高,显示出最佳的粘弹性。同时,相比低浓度蛋白乳液,高浓度蛋白稳定乳液显示出良好的液滴尺寸分布特征和更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声乳化处理30 min可明显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及凝胶性。  相似文献   

2.
以新型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研制出质量稳定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乳液制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的溶剂蒸发法制备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和分布;经超速离心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与载药量;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经急性毒性实验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安全性。得到确定处方工艺为:水相∶有机相为2∶1(v/v),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5%(w/v),藤黄酸(G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1%(w/v),GA∶PLA为1∶4(w/w)。处方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51.36 nm;平均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98.87%和13.3%;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分为两相:突释期和缓释期;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藤黄酸纳米粒的ID50为26.3mg/kg。制备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质量稳定、分散性良好。聚乳酸可能成为藤黄酸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米糠蛋白的利用价值及应用意义,本研究拟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以米糠蛋白为乳化剂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本研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获取了米糠蛋白纳米乳液超声乳化制备工艺: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490 W,超声时间280 s和米糠蛋白浓度4.5%,在此条件下米糠蛋白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90 nm,乳化产率为88.1%,兼具较强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将为新型功能性食品、纳米食品的开发提供技术途径及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湿法制备豆乳(粉)工艺基础,采用连续密闭蒸煮浓缩、麦芽糊精/β-环糊精乳化及风味蛋白酶低限制性酶解风味修饰处理技术制备多肽脱苦强化型豆乳(粉),研究风味修饰联控技术制备工艺对豆乳(粉)中多肽得率、苦味值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加工工艺。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对低酶—风味修饰联控制备多肽脱苦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风味蛋白酶添加量0.5%、限制性酶解时间18 min、麦芽糊精与β-环糊精添加量比值为2.5∶1、麦芽糊精与β-环糊精总添加量为16%,此条件下多肽得率达到最高为10.21%,并消除豆乳苦味。通过各理化性质发现,风味蛋白酶酶解修饰与麦芽糊精/β-环糊精乳化修饰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月见草籽油在医药、保健及食品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月见草籽油进行了研究,采用超声及粉碎处理方式对月见草籽进行预处理,确定最佳预处理条件: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60℃;采用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利用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的月见草籽油脂提取工艺:料液比为5.4(w/w)、酶添加量为1.38(v/w)、酶解温度为62.5℃、酶解时间2.8h,响应面有最优值为84.32%;测定油脂的基本组成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月见草籽油的皂化值、折射率、色泽的影响不显著,但酸值及磷脂含量均低于溶剂法月见草籽油。优化的工艺简便可行、提取率高,为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月见草籽油提取工艺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于2006—2009年应用FACE研究平台,设计O3浓度增高50%(E)和自然浓度(CK)两个处理,采用烟农19、扬麦16、扬麦15和扬辐麦2号4个品种,研究了O3浓度增高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及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3浓度增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上升,3个年度上升幅度分别为7.55%~16.37%(2006—2007年度)、4.93%~22.63%(2007—2008年度)和2.29%~17.65%(2008—2009年度),处理间、品种和年度间差异显著;但籽粒蛋白质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3个年度降幅分别为1.83%~11.64%(2006—2007年度), -0.41%~24.22%(2007—2008年度)和-1.90%~15.81%(2008—2009年度).籽粒蛋白质4种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表现为O3浓度增高处理高于自然浓度处理,品种间和年度间差异显著,且处理间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差异显著,而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建立了一条以新鲜蛋黄为原料,以乙醇为唯一提取溶剂,制备高纯度注射用蛋黄卵磷脂的新工艺。首先,用4倍重量的96%(v/v)乙醇作为沉淀剂将新鲜蛋黄中的蛋白质沉淀为滤饼,得到初级提取液;然后,再用4倍重量的96%(v/v)乙醇对滤饼抽提3次,提取残余卵磷脂,得到次级提取液。合并提取液,置9℃下静置分层,除去大部分蛋黄油。所得上清液上硅胶柱,用86%(v/v)的乙醇作为洗脱剂,纯化蛋黄卵磷脂,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达98%。并对提取过程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35℃的96%乙醇溶液,添加量为1∶4(w/w)提取蛋黄液,180 rpm转速下搅拌10 min。抽滤后,用60℃的96%乙醇提取滤饼3次,料液比为1∶4,静置15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蛋黄卵磷脂的提取率可达93.38%。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膳食纤维对血脂异常人群的血脂、血压及体成分的影响。方法:100名血脂异常志愿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麦膳干预组和膳食纤维—麦福对照组,分别给予麦膳和麦福45g/d,两组均进行营养宣教,持续8w。于干预前、干预4w和8w后分别进行血脂、血压和体成分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100名血脂异常志愿者中,有90人(90%)最终完成营养干预实验。与干预前比较,分别干预4w和8w后,两组的血脂、收缩压(SBP)、体重、体质指数、体脂肪量(BFM)、体脂百分比(PBF)和内脏脂肪面积(VFA)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8w后,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BFM、PBF和VFA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纤维—麦膳和麦福能够明显改善血脂、血压和体成分;麦膳对TC、TG、BFM、PBF和VFA的干预效果优于麦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发酵性丝孢酵母胞内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潜在应用,通过超声波破碎细胞获得胞内酶,研究了温度、pH、金属离子、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蔗糖、淀粉、酪蛋白对粗酶液的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酶的最适反应条件均为55 ℃、pH中性;5 mmol/L的金属离子Ca2+、Mn2+降低了脂肪酶活力,而提高了蛋白酶的活力;20% (v/v)甲醇、乙醇、异丙醇、正己烷、甲苯对脂肪酶均具有激活作用,其中正己烷激活作用最大;而所试有机溶剂均严重抑制蛋白酶活力;0.01%(v/v) TritonX-100和蔗糖7.5% (w/v)对脂肪酶和蛋白酶均具有激活作用,0.5% (w/v)可溶性淀粉和1% ~2.5% (w/v)酪蛋白均能提高脂肪酶活力且降低蛋白酶活力.这些特性使发酵性丝孢酵母胞内脂肪酶和蛋白酶应用于洗涤剂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于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生产蛋白质谷氨酰胺酶能力的影响,酶的分离和初步的应用。通过考察种子的生长曲线,发酵的温度、转速、摇瓶装液量,碳源和氮源,得出最大产酶能力的发酵条件为:30℃,200r/min,装液量25ml/250ml,蔗糖为碳源,多聚蛋白胨为氮源,发酵10~12h。初步分离研究表明在4倍超滤浓缩和4倍乙醇沉淀条件下,酶活力回收率均为最高,分别为84.99%和76.07%。该酶与酪蛋白37℃温育2h时,酪蛋白的脱酰胺度为41.03%,到24h后,脱酰胺度不再增加,并且酪蛋白的溶解性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奶粉中A2 β-酪蛋白分离定量的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法,并利用婴儿配方奶粉中酪蛋白、乳清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的关系,间接得到乳清蛋白含量。方法:样品经前处理后,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 μm),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定量测定其中的A2 β-酪蛋白特征肽。结果:在0.02~2.0 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3 8)。在低、中、高三水平加标试验中,回收率在94.9%~98.7%,相对标准偏差在1.7%~3.7%,检出限为0.80 mg/100 g,可满足对奶粉中A2 β-酪蛋白定量要求。采用该法对市售11批声称A2奶粉和18批未声称A2奶粉(以下简称A2奶粉和普通奶粉)中A2 β-酪蛋白进行测定。结论:A2奶粉中A2 β-酪蛋白占总β-酪蛋白含量的86.2%~98.7%,而普通奶粉则低至20.0%~50.0%。另外,乳清蛋白含量的间接测定值和理论计算值经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为分析婴儿配方奶粉中乳清蛋白含量是否符合国标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个单因素实验对该菌株发酵产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起始pH、培养时间以及培养温度等因素,得出了一个适合该嗜热真菌产酶发酵的条件:麸皮浓度为4%(w/v)、牛肉膏浓度为0.5%(w/v)、NaCl浓度为0.25%(w/v)、K_2HPO_4浓度为0.2%(w/v)、CaCl_2浓度为0.02%(w/v)。培养基初始pH为7.0,装液量为60 mL,发酵温度为55℃,发酵时间为60 h,摇瓶转速为125 r/min。优化之后酶活可达到68.5 U/mL,比未优化之前提高了71.2%。嗜热真菌可以利用麸皮、玉米芯粉等农业废弃物作为能源产木聚糖酶,既可以很好地处理此类农业副产品,又可以获得对人类有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以多糖含量和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陕北红枣中多糖的提取与分离工艺进行优选。酶加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①温度70℃、酶添加量3.0%、时间2h;②温度70℃、酶添加量2.0%、时间4h。分离的最佳工艺为:分级沉淀多糖时采用浓缩液:无水乙醇(v/v)1:3效果最好;当采用活性炭脱色时,活性炭用量为7g/L时,既达到了脱色的目的,多糖的损失率又较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筛选获得能够生产分子量较高且无色素的普鲁兰多糖酵母菌株,对其进行菌株鉴定、产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和多糖产物鉴定,旨在为工业上普鲁兰多糖发酵提供新的菌株来源。以YPD固体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氯霉素为筛选压力,曲利苯蓝为筛选指示剂;通过形态学,ITS间隔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A5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优化A5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利用普鲁兰酶酶解并结合薄层层析法、红外光谱以及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结构鉴定和分子量的测定。A5菌株鉴定为出芽短梗霉属,并被命名为出芽短梗霉A5。最优的发酵条件8%(w/v)麦芽糖,1%(w/v)酵母粉,2%(w/v)蛋白胨,0.5%(w/v)K_2HPO_4,0.06%(w/v)(NH_4)_2SO_4,0.03%(w/v)CaCl_2,pH6,7%(v/v)接种量;经过结构鉴定得知:该菌株的胞外产物是普鲁兰多糖,分子量为63.84 kDa。由此获得了一株生产普鲁兰多糖的出芽短梗霉菌株A5,产物无色素且分子量较高。经过初步的发酵条件优化,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后,获得普鲁兰多糖的产量为22.9 g/L。综合上述结果可知,菌株A5能够作为工业上生产普鲁兰多糖的重要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从牛奶场附近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能降解牛奶过敏原蛋白(αs1-酪蛋白)的菌株ExiguobacteriumBBE201110,能产分子量约为55kDa的蛋白酶,酶活达到346.48U/mL,对该酶降解牛奶过敏原(asl.酪蛋白)效果进行免疫学研究(Westernblot)表明,在牛奶中添加4%的酶溶液进行降解20min,酪蛋白特异性清除显著,过敏原蛋白αs1酪蛋白浓度明显的降低。本实验筛得降解牛奶过敏原蛋白(αs1-酪蛋白)的菌株并成功纯化出蛋白酶,具有一定的食品工业开发价值及商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苦荞麸皮粉中蛋白含量及其蛋白组成。方法:采用碱法提取-等电点沉淀分离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w/v)、pH、时间等3个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 (Box-Behnken 中心组合)优化苦荞麸皮粉蛋白提取工艺。结果:料液比、pH、时间对麸皮蛋白提率有显著影响,影响顺序为料液比> pH>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pH 10.5、料液比1∶35、时间3 h 40 min,此条件下苦荞麸皮蛋白提取率为(97.31±4.64)%。结论:本研究为有效开发利用苦荞麸皮粉的蛋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皂化法分离测定三孢布拉氏霉菌体中辅酶Q10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研究醇碱皂化法分离三孢布拉氏霉菌体中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醇碱皂化法分离测定三孢布拉氏霉菌体中辅酶Q10的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皂化时间、醇碱浓度及焦性没食子酸添加量对皂化效果影响显著,而温度(50~90℃)对其影响较小。醇碱皂化法提取三孢布拉氏霉中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为:KOH加入量为湿菌体的1/2(w/w),醇碱浓度为10%,焦性没食子酸量添加量为湿菌体的10%(w/w),在70℃下皂化60min。此提取工艺平均回收率达81.8%,RSD为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的添加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方法:将海带多糖添加至脱脂乳中,经发酵后,通过测定酸奶的黏度、pH、酸度等指标,获得海带多糖的最佳添加浓度。结果:将酸奶于4 ℃下储存7 d后,当海带多糖添加量为2.0%(以每100 g脱脂乳中海带多糖质量计,w/w)时,黏度下降率仅为 14.04%,持水力下降率仅为21.07%;当海带多糖添加量为1.0%时,酸度提升率仅为5.37%,而相同条件下未添加海带多糖的酸奶黏度下降率为31.05%,持水力下降率为26.79%,酸度提升率为6.71%。酸奶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且在储存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保持作用,酸奶的持水力和酸度的保持作用也得到了提高。结论:当海带多糖添加量为2.0%时,海带多糖对酸奶品质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研究木耳浸提物的制备及其与候选乳酸菌的相互作用,为开发具有木耳免疫多糖和复合产乳酸菌共存的新型微生态制剂新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通过不同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料液比以及温度的搭配,制定出一种含木耳多糖较高的木耳浸提液的制备方案。(2)筛选出生存能力强的双歧杆菌(Bf)和凝结芽胞杆菌(Bc)并绘制出其生长曲线以及菌落特征。(3)优化复合菌所用的培养基,探究Bf︰Bc(v/v)的最佳比例及添加量,及其达生长稳定期所需时间。结果 (1)浸提时间4 h,浸提1次,料液比1︰60,温度80℃;(2)得到了生存能力强的双歧杆菌和凝结芽胞杆菌各1株,并绘制出了其生长曲线及菌落特征;(3)优化复合菌所用的培养基:木耳汁200 g/L,蛋白胨10 g/L,酵母粉5 g/L,葡萄糖6 g/L,磷酸氢二钾2.0 g/L,硫酸锰50 mg/L,硫酸锌0.25 g/L,硫酸镁0.1 g/L;(4)复合菌Bf︰Bc(v/v)=1︰1;复合菌达生长稳定期需13h。结论:木耳浸提物对复合乳酸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选用的两种乳酸菌之间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超声提取与传统热溶剂回流法提取南瓜子油,通过正交实验法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3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15(w/v),提取时间为0.5 h,超声功率为250 W,优化条件下提取率为50.8%,对照热溶剂回流提取法的提取率49.9%(6.0 h);南瓜子油的GC-MS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南瓜子油成分无明显影响;超声提取的南瓜子油酸价(1.51 mg·g-1)低于热溶剂回流提取法(3.25 mg·g-1)。上述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南瓜子油与热溶剂提取法比较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和低酸价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