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革兰阴性杆菌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引起医院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携带产ESBLs和去阻遏AmpC酶状况,探讨各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为临床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三维法检测高水平表达染色体编码的AmpC酶。结果158株革兰阴性杆菌ESBLs检出率为26.6%,主要菌为大肠埃希菌(45.2%)、肺炎克雷伯菌(42.9%)、阴沟肠杆菌(11.9%)。AmpC酶检出率为10.1%,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43.8%)、阴沟肠杆菌(25%);上述产酶细菌均对青霉素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这些产酶菌株均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及碳青霉烯酶情况,并分析其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AmpC采用三维试验进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测定。结果 112株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ESBLs、AmpC检出率较高;未发现同产ESBLs、AmpC及碳青霉烯酶3种酶的菌株。产ESBLs、AmpC褪色沙雷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6.0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1)。另外,同产ESBLs+AmpC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与单产酶株相比,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复方新诺等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碳青霉烯酶株对14种常见抗生素多重耐药或泛耐药。结论我院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多种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属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分析。方法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检测不动杆菌属产生的AmpC酶和ESBLs。结果169株不动杆菌,产ESBLs 43株(25.6%),产AmpC酶41株(24.4%),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10株(5.8%);产AmpC酶的菌株耐药情况比产ESBLs的菌株严重。结论不动杆菌属产AmpC酶和ESBLs的比例较高,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4.
肺炎克雷伯菌AmpC 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肺炎克雷伯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揭示其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在常规NCCLS纸片扩散法基础上接种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在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药敏纸片周围放射性切出琼脂小槽,待测菌的酶粗提物在槽内扩散,分别进行AmpC和ESBLs测定.结果121株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总检出率为2.5%,ESBLs检出率45.5%,AmpC+ESBLs检出率为0.8%.它们对青霉素类,第1、第2、第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及一些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耐药率为50%~100%不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小于50%,未检出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结论产生ESBLs和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ESBLs和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加强对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其感染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2株摩根摩根菌单产ESBLs 15株,检出率为14.71%;单产AmpC 8株,检出率为7.84%;单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3株,检出率为2.94%;所有菌株中未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同产ESBLs及AmpC 6株,检出率为5.88%;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摩根摩根菌非产酶分离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摩根摩根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5.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AmpC与耐亚胺培南摩根摩根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我院摩根摩根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钟桥石  胡龙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2):1148-1149,1152
碳青霉烯类药物由于其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及高度的酶稳定性,是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已出现了对其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且不断有新的耐药基因被发现。本文就其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582株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 168株,检出率为28.86%;单产AmpC52株,检出率为8.93%;单产KPC 38株,检出率为6.53%;所有菌株中未检出MBLs;同产ESBLs及AmpC43株,检出率为7.39%;同产ESBLs及KPC 12株,检出率为2.06%,同产AmpC及KPC 10株,检出率为1.72%,未发现同产ESBLs、AmpC及KPC 3种酶菌株.单产ESBLs、单产AmpC、同产ESBLs+ AmpC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3.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1).另外,同产ESBLs+ AmpC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与单产ESBLs、单产AmpC株相比,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生素表现为明显升高(P<0.01或P<0.05).单产碳青霉烯酶株、同产ESBLs及KPC、同产AmpC及KPC菌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28.94%~33.33%,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0%;单产KPC株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呈高度耐药,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肺炎克雷伯杆菌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AmpC和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KPC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302株奇异变形杆菌单产ESBLs 60株,检出率为19.87%;单产AmpC 40株,检出率为13.25%;KPC 3株,检出率为0.99%;所有菌株中未检出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同产ESBLs及AmpC 36株,检出率为11.92%;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奇异变形杆菌非产酶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除外)的耐药率均低于50.00%;奇异变形杆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0.0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AmpC与耐亚胺培南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我院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产生ESBLs、AmpC及KPC,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海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ESBLs和K-B纸片法测定药敏结果;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产AmpC酶阳性菌株,采用PCR检测AmpC酶基因,并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型。结果11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和AmpC酶总检测率分别为29.20%和18.58%,其中单产ESBLs、单产AmpC酶和同产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23.01%、12.39%和6.19%;AmpC酶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型:16株为DHA-1型,5株为ACT-1型。药敏试验:所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很低,对大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并且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中更为严重。结论临海地区小儿呼吸道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和AmpC酶检出率较高;AmpC酶以DHA-1基因型流行为主,产酶株呈现出高度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ESBLs和AmpC酶的产生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NCCLS推荐的双纸片确证法和K-B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和药敏试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确诊采用三维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和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40.8%和38.2%,其中,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和同产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9.7%、26.3%和14.5%。药敏试验显示: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中更为严重。结论台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呈高度耐药,临床上对产酶菌株引起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减少产酶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耐药性的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别,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改良三维试验法筛选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菌株,再结合PCR技术和序列测定检测耐药菌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型别,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本地区临床分离的48株木糖无色杆菌菌株中有32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检出率高达66.7%,其中14株单产ESBLs,5株单产AmpC酶,9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株为未知型菌株;筛选出的耐药菌中有24株PCR结果阳性,分属于不同耐药基因型并发现存在多重耐药基因。ESBLs以TEM型检出率最高,均为TEM-1亚型;AmpC酶检出率也较高,均为DHA-1型;多重耐药基因TEM+CTX-M-1+AmpC检出率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头抱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肠杆菌科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医院和社区感染。临床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来抗感染,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相应的灭活酶及水解酶或菌株细胞结构改变,从而破坏β-内酰胺环使其对抗生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甚至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拟就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表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酶的产生情况。方法:建立一种简易快速地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K-B药敏试验法:首先选择5种药敏纸片:IMP、FOX、FEP、CTX、CD03,依据纸片的抑菌环直径综合判断分析。怀疑产AmpC酶的菌株,用OBs抑制试验进一步证实。结果:使用该法分别检测产AmpC酶、ESBLs的4株标准株和多重耐药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阴沟肠杆菌,结果各种标准株检测无误。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的有40株,产ESBLs的有1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是5株,还有9株细菌两类酶检测均阴性,原因待分析。同时利用此试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诱导阳性率为42/70(60%)和阴沟肠杆菌的诱导阳性率为16/30(53.3%)。结论:此法简易快速,能较好地鉴别产ESBLs或和AmpC酶株,并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3种主要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和血清型分布,观察这些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差别.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2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对可疑产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菌株,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3种酶的表型确证,同时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这些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2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0.7%(45/217),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有26株,占12.0%(26/217),产AmpC酶的有11株,占5.1%(11/21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有8株,占3.7%(8/217);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和美洛培南这些临床常用抗生素,产酶菌较不产酶菌敏感性明显降低(P均小于0.05);2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分型以G型为主,占39.6%(86/217),其次为L型,占19.8%(43/217);产酶菌株的血清型以B和L型为主.结论广州地区引起临床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以金属酶最常见,其次为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酶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降低;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以G型为主,产酶菌株以L和B型为主,临床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和非产酶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分布特征及产AmpC酶菌和非AmpC酶菌的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58株阴沟肠杆菌分布科室、感染部位及对16种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结果:标本来源主要为患者的痰液、尿液、创口分泌物等,科室以重症监护室为多,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158株阴沟肠杆菌中产AmpC酶菌株共33株,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20.9%,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AmpC酶的明显增高。结论:阴沟肠杆菌的耐药与产AmpC酶有关,治疗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黄杆菌的ESBLs和AmpC检出率和耐药率。方法采用ESBLs确认试验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11株耐亚胺培南黄杆菌中,产ESBLs株787株,占77.8%;检出AmpC 549株,占54.3%;检出同产ESBLs AmpC株439株,占51.6%,其中ESBLs 高产AmpC 288株,占65.6%;ESBLs 诱导AmpC 151株,占34.4%;黄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对氟诺唑酮类抗生素及加酶头孢菌素较敏感。结论产酶是黄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对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鲍曼不动杆菌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与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AmpC酶、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产生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阴性菌药敏复合板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改良酶提取物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E试验MBL试条检测MBLs。结果 AmpC酶和ESBLs产酶株总检出率为26.8%(57/213),未检出产MBLs株。药敏结果提示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其次是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高,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是介导其耐药的机制之一,亚胺培南仍是治疗该菌感染最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耐药性,研究AmpC酶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用酶提取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酶的基因,DNA序列测定检测AmpC酶的基因型;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 58株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21株,AmpC酶阳性5株,其中3株ESBLs和AmpC酶均阳性,5株AmpC酶阳性菌中,4株扩增出DHA基因,经测序均为DHA-1,1株扩增出MIR基因.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酶均有较高的检出率,AmpC酶以DHA基因型为主.产ESBLs和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耐亚胺培南(IMP)的铜绿假单胞菌(IRPa)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2003年至2009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P.aeruginosa)共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普通PCR和多重PCR分别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质粒携带的C类头孢菌素酶(AmpC酶)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op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3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其中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和未知酶菌株的构成比分别58.14%(25/43)、18.60%(8/43)、4.65%(2/43)和16.28%(7/43)。74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株菌携带IMP-9基因,1株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阴性。40株菌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降低,34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正常。结论 oprD2基因的突变或蛋白表达量降低是IR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AmpC酶可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有一定的关系,而KPC-1酶和MBLs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ESBLs及AmpC酶的基因分布与耐药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100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ESBLs确证试验和AmpC三维试验确定产酶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ESBLs酶及AmpC酶基因的检测。结果60株检测出ESBLs酶,其中60株内检出ESBLs基因阳性56株,主要为SHV型基因;检出AmpC酶的检测6株,主要为DHA型基因。其中两种基因同时阳性者1株。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产AmpC酶、ESBLs及两种基因同时阳性菌(SSBLs)对其他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ESBLs酶及AmpC酶基因。ESBLs耐药基因检出率高,ESBLs阳性株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基因阴性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