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IP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两种分子耐药机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CIP)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主动外排药物与gyrA、par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联合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和CIP对CIP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株进行主动外排阳性株和阴性株的筛选,并对这些菌株的gyrA,parC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结果57%(55/97)的CIP耐药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C)可被逆转,gyrA单基因突变率为65%,gyrA和pa-C双基因突变率为35%,未发现parC单基因突变的菌株。主动外排阳性组与阴性组gyrA、parC基因突变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CIP的耐药机制中,主动外排系统表达上调与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两者可能是并存的两种相对独立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ifficile)毒素A羧基末端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及纯化重组蛋白。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C.difficile毒素A羧基末端基因序列,并将此序列转入pET-28b载体,构建pET-28b-tcdA重组表达载体,并将表达载体转化到BL21(DE3)感受态大肠埃希菌细胞中,分别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获得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后进行大量表达,最后用Ni柱对重组蛋白进行亲和纯化,得到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b-tcdA重组表达载体,其重组蛋白表达最佳诱导条件:菌液吸光度值取0.6、温度取25℃、IPTG终浓度取1.0mmol/L、诱导时间取10h。蛋白纯化咪唑磷酸盐洗脱液最佳浓度取200mmol/L。结论成功构建pET-28b-tcdA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可以有效表达,并获得高浓度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制备TcdA适配子奠定了一定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3.
精液细菌L型感染与男性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2例溶脲脲原体培养阴性的精液进行细菌及L型培养,其中6例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L型,占27.27%。精液常规分析显示,分离出金葡萄菌及其L型的精液,白细胞计数5例超过正常达10-15个/高倍视野;2例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分别是50%以下和Ⅱ级。  相似文献   
4.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目前是流行病毒性胃肠炎最常见病原之一。该病原体流行株多变、致病剂量低、极易传播且缺乏理想的疫苗,致使全球范围内因NoV引起的胃肠炎频繁暴发,近年来其感染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掌握NoV的结构特征及蛋白功能对预防NoV引起的流行性胃肠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NoV的衣壳蛋白的功能及其基因组特征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3种主要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和血清型分布,观察这些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差别.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2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对可疑产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菌株,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3种酶的表型确证,同时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这些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2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0.7%(45/217),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有26株,占12.0%(26/217),产AmpC酶的有11株,占5.1%(11/21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有8株,占3.7%(8/217);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和美洛培南这些临床常用抗生素,产酶菌较不产酶菌敏感性明显降低(P均小于0.05);2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分型以G型为主,占39.6%(86/217),其次为L型,占19.8%(43/217);产酶菌株的血清型以B和L型为主.结论广州地区引起临床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以金属酶最常见,其次为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酶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降低;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以G型为主,产酶菌株以L和B型为主,临床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精液细菌L型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22例溶脲脲原体培养阴性的精液进行细菌及L型培养,其中6例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L型,占27.27%。精液常规分析显示,分离出金葡萄菌及其L型的精液,白细胞计数5例超过正常达10~15个/高倍视野;2例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分别是50%以下和Ⅱ级(低于正常)。金葡菌及L型分离阳性的精子电镜扫描,可见有些精子的头尾部有巨形体、园球体或短杆状菌体吸附,并经免疫酶PAP染色证实为金葡菌L型。实验结果表明:细菌L型感染吸附可能是部分男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绿原酸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现象。方法收集广州市中医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菌株),应用半定量结晶紫法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选取3株生物膜强阳性的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绿原酸、左氧氟沙星用MH肉汤倍比稀释,测定两者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稀释法测定绿原酸与左氧氟沙星的协同抑菌浓度;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经药物干扰,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在62株菌中共有33株为生物膜阳性,占53.2%,绿原酸对实验菌株的MIC分别是2 048、2 048和2 048μg/mL,左氧氟沙星的MIC分别是32、64和32μg/mL,两药联合作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是0.5、0.5和0.5,提示两药呈协同作用,经体外建模及药物干扰,镜下药物组的黑色絮状物较未处理组明显减少。结论绿原酸具有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作用,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环丙沙星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对环丙沙星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方法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微生物鉴定与药敏系统,选择经VITEK2测定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68株及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67株,统计分析两者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几种临床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耐药株对以上6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亚胺培南706%,阿米卡星206%,庆大霉素191%,头孢他啶279%,哌拉西林63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21%。而敏感株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则分别为925%、328%、687%、657%、881%与896%,明显高于耐药株,经χ2检验,除阿米卡星005相似文献   
9.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型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2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阴道加德纳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采用Piot分型法对分离出的93株Gv进行生物分型,结果显示BV患者Gv的检出率(59.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4%),P〈0.01。93株Gv中,8个生物型全检测到,其中1型23.7%,2型18.3%,4型32.3%,6型10.8%,3型和5型均为5.4%,7型和8型为2.2%。BV患者主要为1、2、4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3%和31.8%,P〈0.0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87例不明原因不育的男性患者的精液,进行了溶脲脲原体的分离,检出率为62.07%,而38例正常对照中,溶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18.42%,二者差别非常显著(P<0.001)。溶脲脲原体感染者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同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溶脲脲原体感染与部分男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