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以甲基紫配成Schiff试剂显示DNA染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甲基紫配成Schiff试剂显示DNA染色方法邢惠清,田玉旺,丁华野,刘芳龄,黄晓南,邓永江(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00)DNA组化染色技术是病理诊断中常用的染色方法,特别是在图像分析DNA含量和倍体时,应用更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2.
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法(PCR-SSC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人类基因组突变的新技术。然而,在该技术中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或引物,从而限制了其广泛临床研究及诊断方面的应用。本文报告一种改进的PCR-SSCP方法,该方法不用同位素标记引物,而直接在溴乙啶染色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显示SSCP。用该方法对55例平滑肌肉瘤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的检测表明,38%的瘤组织DNA存在异常的SSCP。其中10例有HaeⅢ和MspI酶切位点的突变(18%),19例有突变型p53蛋白的过度表达(9例同时有异常SSCP改变)。而p53质粒DNA,平滑肌瘤及Alzheimer病患者基因组DNA无p53基因第7外显子扩增片段的异常SSCP改变。同时,还使用该方法对临床诊断的20例Alzheimer病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第16和17外显子的扩增及分析,均未发现有异常SSCP改变及EcoRI,BclI酶切位点的突变。本研究结果提示,该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可靠、敏感、简便、快速,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PCR介导的DNA序列系统分析在系统动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CR介导的DNA序列系统分析在系统动物学中的应用王亚明,周开亚(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210097)关键词:DNA序列分析,系统发育,系统动物学,分子进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系统学(Systematics)研究得到了革命性发展,其原因有三个:首先是基...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技术在癌细胞DNA染色中的应用@胡海霞@李春光@谷化平@苏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病理科微波辐射技术在癌细胞DNA染色中的应用胡海霞李春光谷化平苏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病理科,张家口075000)癌细胞DNA含量测定和倍体分析是近年肿...  相似文献   

5.
分别截取野生大豆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细胞,用Hoechst33258对DNA进行专一染邑,通过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系统,采用灰度测量法原位测定根尖不同区的DNA含量。同理取烟草根尖不同区细胞,用率尔根反应对DNA进行专一染色,并由与扫描显微光度计相联的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原位测定备区域中细胞的DNA含量。发现从分生区到成熟区,细胞核DNA含量呈递增趋势。分化的细胞中含量异常增高而不分裂,说明DNA的动态变化与发育和分化存在着某种联系。细胞图象分析的结果表明三个区的细胞面积、最大径、最小径及形态因子也沿分生区到成熟区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6.
斜茎黄芪根瘤菌的16SrDNA和23SrDNAPCR—RFLP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表型性状数值分析和AFLP指纹图谱分析的基础上,选取54株斜茎黄芪根瘤菌的代表菌株及已知根瘤菌参比菌株,进行16SrDNA和23SrDNA的PCR-RFLP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斜茎黄芪根瘤菌具有极大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别具有24个16SrDNA遗传图谱类型和22个23SrDNA遗传图谱类型,16SrDNA与23SrDNAPCR-RFLP聚类分析树状图谱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在对较大类群的划分上,它们的结果与表型性状数值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将16SrDNA和23SrDNAPCR-RFLP分析数据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时,得出26个综合遗传图谱类型和1个综合聚类分析树状图谱。很明显,16SrDNA与23SrDNA的合并,能够得出更可靠的系统发育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PTA染色技术研究了褐家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发现一些PTA或硝酸银对染色质负染而对SC正染的图象,即染色质被漂白。在这铺展的图象中进一步证明,SC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一种结构。  相似文献   

8.
利用COS7细胞暂时表达系统,研究转译起始序列对EPO-cDNA表达的影响。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原EPO-cDNA表达载体pCSV-EPO(1),其转译起始序列为5'AATTCATGG3'。同时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起始序列改变成5'CCACCATGG3',而构建了另一表达载体PCSV-EPO(2)。后经序列分析证明无误后和前均通过DEAE-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上清,测定结果为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隔离群以及一个实验室传代品系从基因水平进行了多态性研究。首先,在用PCR-SSWCP技术分析了28S rDNA-D2高变区基础上,测定了该区安徽和云南隔离群的DNA序列;其次,用PCR获得了含有ITS的rDNA片段,并对其进行了酶切点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分析;最后,用RAPD技术分析了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安徽与云南隔离群的28S r  相似文献   

10.
胡枝子属根瘤菌的多相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了数值分类、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DNAG+Cmol%和DNA相关性的测定以及16SrDNAPCRRFLP分析等多相分类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6种寄主的胡枝子根瘤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数值分类的结果表明,在67%的相似性水平上,全部供试菌可以分为快生型根瘤菌和慢性型根瘤菌两大群,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又可分为四个亚群。在此基础上,对各亚群的胡枝子根瘤菌进行了DNA相关性的测定,以进一步证实和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并通过16SrDNAPCRRFLP分析对各亚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常用实验用近交系小鼠粒体DNA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纪刚  肖颖彬  魏泓 《遗传学报》2001,28(2):115-119
应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研究了分析了国内常用的实验用近交系小鼠线粒体DNA(mtDNA)的品种间遗传变异。PCR-RFLP分析发现,小鼠mtDNA的D-loop、tRNA^Met Glu Ile及ND3基因核酸序列,在46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上均无差异;用PCR-SSCP分析方法对这些小鼠mtDNA的高变异区D-Loop的5′及3′端作进一步分析,亦未发现品种间遗传变异。结合mtDNA具有的母系遗传方式的特点,这一结果提示:常用的实验用近交系小鼠形成中可能只有1种雌性血统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深入进行 ,对DNA的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分离和分析DNA片段的标准方法是聚丙烯酰胺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这种现代电泳技术仍然是一个繁琐冗长的程序 ,不易自动化 ,难于提高分析效率。而且 ,用于检测DNA序列变异的基于凝胶的方法 ,其重复性和精密度都不理想。最近 ,出现了一种自动化的可用于检查DNA序列改变和DNA片段分析的工具 ,其名称为转基因组WAVEDNA片段分析系统。这个系统是第一个商用的DNA序列变异检测和DNA片段分析的自动化技术。其特点是高通量筛选单核苷酸多态 (SNP)和短串…  相似文献   

13.
应用SCGE技术研究细胞DNA损伤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单细胞微凝胶电泳(SCGE)技术的操作过程,技术原理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讨论;并应用SCGE技术研究了γ射线照射对人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γ射线照射能引起细胞DNA迁移长度增加,且呈显著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DNA分析技术及其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DNA分析技术及其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贺新强,李法曾(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济南250014)DNAANALYZINGTECHNIQUESANDITSAPPLICATIONINPLANTSYSTEMATICSRESEARCH¥HeXin-qiang...  相似文献   

15.
定向进化同源基因在细菌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蹇文婴  东秀珠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77-381,388
1 细菌系统进化及分类研究的发展──从表型到基因型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细菌系统进化及分类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判断某一群细菌的分类地位,往往仅利用其表观特征,如细菌形态、菌落形态、生理特征、细胞组份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基因型特征成为细菌系统进化及分类研究的主要依据。常用的基因型特征包括:DNA G+Cmol%、DNA-DNA相关性分析、DNA指纹分析及rRNA同源性分析等。值得一提的是,Woese通过对各类生物rRNA序列进行分析,认为ssu rRNA(16S或…  相似文献   

16.
显示DNA染色技术对角膜上皮性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示DNA染色技术对角膜上皮性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邢惠清,丁华野,田玉旺,郭山春,李颖(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应用Feulgen微波仪特染技术,对51例角结膜上应性肿瘤细胞核内DNA显示并应用真彩色图像对DNA含量分析。临床病理可作为辅助诊断,并可从...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原核细胞DNA复制机制早已有较深入的了解 ,但对真核细胞DNA复制机制的认识 ,直到 90年代中期才比较清楚。SV40DNA复制系统是研究真核染色体DNA复制的理想体系。在SV40DNA复制系统中由病毒编码的唯一的复制因子是T抗原 ,其余的复制因子全依赖于宿主细胞。利用纯化的蛋白质或人细胞抽提物在体外重新构建SV40DNA复制体系 ,可以细致、深入地研究真核DNA复制的起始、延伸和滞后链的成熟。1 .在DNA复制的起始至延伸阶段发生DNA聚合酶α/δ转换哺乳动物细胞有 5种DNA聚合酶 (α、β、γ、δ、ε、)。由…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分析了15个丁香品种的DNA扩增产物。研究选用了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96条带,其中55条带为可重复性条带,有价值条带大小多在517bp至1636bp之间。这些标记足以区分这些丁香品种。欧丁香(Syringavulgaris)与S.×hyacinthiflora间的相似系数为61.5%,欧丁香与S.×prestoniae间的相似系数为47.2%,S.×hyacinthiflora与S.×prestoniae间的相似系数为43.6%。结果表明,欧丁香与S.×hyacinthiflora亲缘关系最近。应用RAPD资料分析讨论了一些品种的起源。RAPD技术为丁香品种分类鉴定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光纤DNA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纤DNA传感器是DNA生物传感器中很有潜力、极具发展前途的一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诱人的应用前景。该技术灵敏度高,分析操作简便、快速,为分子生物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各个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光纤DNA传感器的原理,DNA探针在光纤表而的固定化,光纤DNA传感器的类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的AgNOR组化反应,是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得新建立的染色逍度,染色时间和温度的系列程序,其结果表明不所显示AgNOR成分的对比清晰度较强,而适用于实验动物肿瘤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图象分析系统的定量研究和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