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无量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地区迄今计有种子植物207科,1026属,2540种,其中东亚特有科10个,中国特有属27个,无量山特有种子67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对科级持有现象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后,本文认国无量山具有较多的分类系统上隔离的东亚特有科反映了该地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其地质历史与整个东亚是一致的,且与东亚植物区系的发端密切相关,属的特有现象表明,地处中国特有  相似文献   

2.
那坡县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处桂西南的那坡县迄今计有种子植物174科,889属,2201种。其中东亚特有科5个,中国特有属15个,那坡特有种39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15个中国特有属中,1属为那坡本地的的特有属,4属为苦苣苔科植物。中国特有种的各亚型以及39个那坡特有种所隶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均表明,该植物区系具有强烈的热带亚洲特色。石灰岩山地的特有文化发展则是那坡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这种特有化发展在苦苣苔科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云南昭通北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实地采集的4500余号标本,从科、属、种水平对昭通北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成分复杂,有159科640属1864种.(2)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北温带分布属127属,泛热带分布属99属,东亚分布属93属,热带亚洲分布属54属,4种类型共占总属数的60,94%,是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主要来源.(3)该区植物区系较之滇中高原的小百草岭更近于华中植物区系的梵净山,应隶属于中国-日本植物亚区之华中区系,而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明显不同.(4)该区有中国特有科1科珙桐科,东亚特有科10科、中国特有属27属、中国特有种1063种,特有种的比例高达57%.丰富的特有成分,表明该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独特性.该区植物区系具有深刻的热带亚洲的历史背景,而现代植物区系总体上已经是东亚植物区系中的华中植物区系性质.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玉兵  杜凡  曹顺伟   《广西植物》2006,26(3):261-267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70科787属2195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热带性质的属有506属,占总属数的68.6%,温带性质的属有224属,占总属数的30.4%。热带性质的种890种,占总种数的40.9%,温带性质的种有1267种,占总种数的58.3%。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同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植物区系来源主要由东亚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印度—马来西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三部分融合而成。特有现象明显,有东亚特有科5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778种,占种总数的35.8%,而云南特有种有355种,占中国特有种的45.6%。保护区还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5.
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统计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属和特有种.分析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结果表明.广西植物区系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61个.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总数的23.7%;其中广西本地特有属12个.特有程度仅次于有15个省级特有属的云南。广西植物区系共有696个被子植物特有种.隶属于104科285属.它们有着强烈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石灰岩山地的特有化发展则是广西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696个特有种中.有230种为石灰岩山地专性特有种。这种石灰岩的特有化发展在苦苣苔科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在对德夯风景名胜区种子植物进行多次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从科、属、种层面、不同特殊生境类型,并与邻近地区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探讨德夯的植物区系特征,深入揭示该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地位,为该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德夯种子植物类群丰富,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710属1 626种,分别占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4.48%、83.43%、54.00%,分别占湖南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3.33%、54.20%、33.46%。(2)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含12个分布区类型,属含14个,种含15个,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以泛热带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种的地理成分以中国特有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特有现象明显,该区含7个东亚特有科、2个中国特有科,27个中国特有属,588个中国特有种,其中含39个华中特有种,29个武陵山地区特有种和6个德夯特有种。(3)该区植物区系成分随生境不同出现分化,台地、悬崖、谷地3种代表性生境区系成分差异明显,和邻近的壶瓶山、小溪、乌龙山3个地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总体上,德夯风景名胜区植物区系具有东亚植物区系特征,在武陵山地区植物区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大河之一,研究其河谷植物区系特有现象对于认识该区植物区系的特点、发生和演变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样方调查和样线调查法,沿怒江河谷从最南端的中缅边境(木城)到滇藏交界地区(秋那桶)对云南怒江河谷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通过查阅文献和标本鉴定,统计得到该区域野生种子植物164科776属1718种。其中东亚特有科4科,中国特有属1属,中国特有种316种(含68种云南特有种,包括怒江河谷特有种3种)。对该区域种子植物区系及特有性研究结果显示,其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与其他地区植物区系联系广泛,并具有强烈的热带性;该区域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特有性均不显著,科级特有现象表明本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本区域的中国特有种在云南层面与滇西南、滇西北联系密切,在全国层面与南方与西南关系密切,在东亚层面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联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8.
A Study on Aroids in Gaoligong Mountain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黎贡山是云南与缅甸北部交界的山脉。这一地区的植物区系深受科学界的注意。由于地形险峻,自然植被保存完好,但研究的也较少。高黎贡山是特有现象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有天南星科植物58 种,属于11个属,以南星属为主,含35种。天南星科植物中,10种为高黎贡山所特有,6种为分布到高黎贡山的云南特有种,7种为分布到高黎贡山的中国特有种。植物地理学研究表明高黎贡山的植物区系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是东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粤东代表山地铜鼓嶂的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铜鼓嶂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98属116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8科593属1160种,含有16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铜鼓嶂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一定程度的影响,铜鼓嶂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联系强于温带地区。铜鼓嶂特有科仅有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1科,中国特有属8个,在种的水平上特有现象很强,中国特有种515种,占44.9%,其中中国温带一热带亚热带特有种25种,中国热带亚热带特有种490种(包括广东特有种9种,粤东特有种6种)。  相似文献   

10.
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云南省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66科835属2 08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166科835属2 072种;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种子植物区系为东亚植物区系,隶属于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亚区,起源上受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影响很大;特有类型丰富,有东亚特有科3科,中国特有属5属,中国特有种647种.  相似文献   

11.
Sev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underground parts of Saussurea lappe in-cluding three steroids, pregnenolone (1), β-sitosterol (2), daucosterol (3); a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 syringin (4); a lignan glycoside, l- hydroxypinoresinol-l-β- D- glucopyrano side (5); a straight chain fatty acid and an its propanedinyl ester, (z, z) -9, 12 -octadecadienoic acid (6), (z,z)- 9, 12 -octadecadienoic acid -2- hydroxy -1, 3 -propanedinyl ester (7).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pectral and some chemical evidence. Moreover, among the seven compounds, compound 1 as a natural product has been isolated from plantS for the first time, compounds 3,4,5 and 7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source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2.
野桂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野桂花(Osmanthus yunnanensis)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鉴定它们为:E-阿魏酸二十烷基酯(1)、β-谷甾醇(2)、羽扇豆醇(3)、齐墩果酸(4)、7-oxo-β—sitosterol(5)、乙酰齐墩果酸(6)、(6'-O-palmitoyl)-sitosterol-3-O-β—D—glucoside(7)、rotundioic acid(8)、地榆糖甙II(9)、3β-hydroxy-27-p-(E)-eoumaroyloxyolean-12-en-28-oicacid(10)、3β—laydroxy-27-p-(Z)-coumaroyloxy-olean-12-en-28-oicacid(11)、hycandinic acid ester(12)、绿原酸丁酯(13)、4,5-二咖啡酰奎尼酸丁酯(14)、28-O-β-D—glueopyranosyl rottmdioic acid(16)以及三个半萜类化合物:4,5-dihydroxyprenyl caffeate(15)、4-(6-O-caffeoyl -β-D—glucopyranosyloxy)-5-hydroxyprenyl caffeate(17)、4-β-D—glucopyranosyloxy5-hydroxyprenyl caffeate(18)。  相似文献   

13.
从地衣绿槽枝衣( Sulcaria virens) 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亚油酸异丙叉衍生物, 通过波谱学方法包括2D-NMR 确定其化学结构为: 9, 10-O-异丙叉基- (12 Z)-十八碳烯酸(1) 。同时还得到其它12 个已知化合物:( 9 Z, 12 Z )-十八碳二烯酸(2), 扁枝衣二酸(3), ( R ) -松萝酸(4), 枕酸甲酯( 5), 黑茶渍素(6) , virensic acid ( 7), abieslactone (8), 3α-羟基羊毛甾-7, 24-二烯-26, 23 R-内酯(9), 蒲公英赛醇(10 ), 蒲公英赛酮 ( 11 ), (22 E , 24 R )-5α, 8α-过氧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12) 和2, 2′-四氢角鲨烯(13)。  相似文献   

14.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Ehretia dicksonii provided (10E, 12Z, 15Z)-9-hydroxy-10,12,15-octadecatrienoic acid methyl ester (1) which was isolated as an anti-inflammatory compound. Compound 1 suppressed 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induced inflammation on mouse ears at a dose of 500 microg (the inhibitory effect (IE) was 43%). Linolenic acid methyl ester did not inhibit this inflammation at the same dose. However, the related compounds of 1, (9Z,11E)-13hydroxy-9,11-octadecadienoic acid (5) and (9Z,llE)13-oxo-9,11-octadecadienoic acid (6), showed potent activity (IE500 microg of 63% and 79%, respectively). Compounds 1, 4 ((9Z, 12Z, 14E)-16-hydroxy-9,12,14-octadecatrienoic acid), 5 and 6 also showed inhibitory activity toward soybean lipoxygenase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 microg/ml.  相似文献   

15.
从长形肉豆蔻Myristica argentea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黄樟醚(1)、甲基丁香酚(2)、异甲基丁香酚(3)、3′-羟基异黄樟醚(4)、7-羟基-3′,4′-亚甲二氧基黄烷(5)、1,4-苯二甲酸二甲酯(6)、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7)、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4-(3,4-亚甲二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8)、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1(E)-丙烯基)苯氧基)-丙烷-1-醇(9)、nectandrin B(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化合物4~6和8~12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韩冰洋  张宇  田新雁  肖朝江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2016,36(11):1382-1388
为了解类芒齿黄芪( Astragalus camptodontoides)主要化学成分,从其地下部分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等手段分别鉴定为异补骨脂黄酮(1),4′-hydroxy-isolonchocarpin (2),5-去氧山豆根黄酮(3),shinflavanone (4),khonklonginols H (5),4′-O-methylpreglabridin (6),3′-hydroxy-4′-O-methylglabridin (7),4′-O-methylglabridin (8),8-prenyl-phaseollinisoflavan (9),xambioona (10),光甘草酚(11),粗毛甘草素H (12),methylnissolin (13),邻苯二甲酸异丁酯(14),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15),β-谷甾醇(16),胡萝卜苷(17),齐墩果酸(18),(2S,3S,4R,9E)-1,3,4-trihydroxy-2-[(2′R)-2′- 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9-octadecene (19)。化合物1~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7为首次从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神黄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神黄豆Cassia agnes Brenan茎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表阿夫儿茶精(1)、12,13-dihydromicromeric acid(2)、白桦脂醇(3)、8(17),12E,14-labdatrien-19-ol(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二十四烷酰单甘油酯(7)、sitoindoside I(8)、9Z,12Z-octadecadienoic acid(9)和间苯三酚(10)。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神黄豆中发现。  相似文献   

18.
从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全株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为erigeside Ⅰ (1)、γ-吡喃酮-3-O-β-D-[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eriges ide D, 2)、erigeside A (3)、erigeside B (4)、erigesi de Ⅱ (5)、 7-O-β-D-吡喃葡萄糖-6-甲氧基香豆素(6)、 icariside B2 (7)、 blumenol C 葡萄糖苷(8)、 (+) -丁香树酯醇 O-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野黄芩苷甲酯(10).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7的绝对构型.2是一个新化合物,7、8和9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6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檵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ODS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liver)茎叶中分离并鉴定了六个化合物:植物醇(1)、glycerol 1-(14-methlpentadecano-ate)(2)、methyl-(7R,8R)-4-hydroxy-8′,9′-dinor-4′,7-epoxy-8,3′-neolignan-7′-ate(3)、trans-p-coumaric acid ethylester(4)、落叶松树脂酸(laricinolic acid)(5)、tiliroside(6)。除化合物1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檵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大叶仙茅中一个新的木脂素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木脂素苷和8个已知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化学方法和与参考文献比较(质谱,氢谱和碳谱)的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