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三株螺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性的体外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红  陈永萱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4):194-196
对我国新分离的两个螺原体和典型的柑桔僵化病螺原体,在体外条件下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其敏感程度用最小生长抑制浓度(MIC)和最小致死浓度(MBC)表示。结果表明,红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有较强的生长抑制和致死作用;其次是氯霉素、夹竹桃霉素、庆大霉素;作用较弱的有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01—2000μg/ml)无作用。三株供试菌中,以柑桔僵化病螺原体(Sc189)对10种抗生素最敏感,新分离的两个螺原体CH-1和CB-2的敏感性相似。同时,不同培养时间对MIC测定  相似文献   

2.
蜜蜂螺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爬蜂病"的蜜蜂体内分离到一株螺原体M10,具有典型的螺原体形态和运动性,能透过0.22μm孔径的滤膜,在含青霉素浓度为2000U/mL的R-2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该菌株生长需要血清,能利用葡萄糖、精氨酸、不能利用尿素,其16S rDNA序列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 BC-3(=ATCC33219)同源性为99.86%。通过饲喂菌液的方式,发现供试蜜蜂4d开始出现"爬蜂病"病症,15d内71%的蜜蜂死亡,说明M10对蜜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致死的蜜蜂体内螺原体的分离率为100%,利用螺原体特异性16S rDNA引物在感染致死的蜜蜂的不同部位(头、胸、腹、足)均能扩增出螺原体16S rDNA,反映了螺原体对蜜蜂的系统性侵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国蜜蜂螺原体的种类,研究它们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为研究螺原体在自然界中的传播途径提供依据。【方法】螺原体的分离、培养方法,应用暗视野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螺原体形态,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选16S rDNA、ITS、rpoB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血清学方法(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菌体变形试验)研究螺原体分离菌株可能的分类地位。【结果】从健康的意蜂(Apis mellifera)体内分离到3株螺原体MF0903、MF0904、MF0905。3株螺原体都呈典型的螺旋状,但菌株MF0905的菌体短小,螺旋数较少;MF0903和MF0904菌落呈规则的圆形,MF0905菌落近圆形、较大;它们都能利用葡萄糖、D-果糖作为碳源,不能利用尿素;菌株MF0903、MF0904能强烈代谢精氨酸、不能利用蔗糖作为碳源,而MF0905不能代谢精氨酸、能利用蔗糖作为碳源;根据16S rDNA、ITS、rpoB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MF0903、MF0904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聚类较近,而MF0905与Spiroplasma clarkii聚类较近。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菌体变形试验结果均表明标准菌株Spiroplasma melliferum CH-1的抗血清对菌株MF0905没有抑制作用,而能抑制菌株MF0903和MF0904生长。【结论】分离菌株MF0903、MF0904属于Spiroplasma melliferum,而MF0905可能是Spiroplasma clarkii,这表明我国蜜蜂中存在的螺原体不仅仅是Spiroplasma melliferum。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17BIPHE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菌肽17BIPHE2单独使用及联合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刚果红平板测试法和结晶紫染色评估受试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平板测试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实验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实验观察17BIPHE2单独使用及联合抗生素对生物被膜黏附阶段和形成阶段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17BIPHE2单独使用及联合抗生素对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结果】17BIPHE2的MIC为8μmol/L,1/2×MIC就可以有效抑制浮游菌的生长。单独使用17BIPHE2在细菌黏附阶段抑制率为40%,在生物被膜形成阶段抑制率达到35%。17BIPHE2联合抗生素使用较单独使用抗生素其抑制率均有所下降。生物被膜成熟阶段17BIPHE2于1/4×MIC浓度即可促进生物被膜崩解,1×MIC生物被膜崩解同时细菌黏附量有所下降,联合万古霉素促进生物被膜崩解同时细菌胞质大量外泄。【结论】抗菌肽17BIPHE2具有良好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作用,联合抗生素其抗生物被膜作用进一步提高。这将为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分离的淋病奈瑟菌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杭州市不同时期分离的林病奈瑟菌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用琼脂烯释法对门诊1998年7月~2001年10月分离的285株淋病奈瑟菌进行青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氧氟沙星及头孢曲松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并就PPNG株和non-PPNG株菌的MIC值进行了比较。结果:青霉素、四环毒等5种抗生素MIC值2001年~1998年两者之间比较,青霉素、四环素等5种抗生素MIC值2001年与1998年两者之间比较,除壮观霉素没有变化外,其余都有显著变化,而氧氟沙星变化最大,PP-NG菌株与非PPNG株菌MIC值除氧氟沙星外均存在差异。结论:表明了杭州市淋病奈瑟菌5种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以便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4、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法常用于对抗菌药物的抗性试验。 稀释试验:为定量测定抗菌素活性,可把抗菌素稀释入肉汤或琼脂培养基中,然后接种试验菌株。过夜培养后能阻止活菌生长的抗菌素最小浓度,作为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扩散试验:在均匀混入试验菌株的琼脂培养基上放上抗菌素浸泡过的纸片或药片。在纸片周围生长的细菌受到抑制,抑制距离大小同该菌的敏感性相关,从而形成了抗菌药物的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市场常见益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体外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紊乱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提供参考。方法分离培养9种益生菌制剂中的20株益生菌,采用浓度梯度试条法(E-test)测定益生菌对16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细菌类益生菌对一些口服抗生素敏感,其中枯草芽胞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12种以上的抗生素敏感;屎肠球菌只对5种抗生素敏感,而真菌类益生菌如布拉酵母CNCM I-745则对16种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结论细菌类益生菌和真菌类益生菌表现出不同的抗生素敏感性,在临床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时应注意益生菌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绞股蓝内生真菌抗大肠杆菌抗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的微生物资源,研究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的抗菌机制对内生真菌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二倍稀释法测定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MIC测定发酵液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发酵液作用下的大肠杆菌形态变化;同时,以β-半乳糖酶、碱性磷酸酶和电导率测定发酵液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损伤效果;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发酵液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JY25发酵液对大肠杆菌MIC为7 g/L、MBC为14 g/L;MIC浓度的发酵液使细菌对数生长期延迟12 h,菌体形态发生严重的畸形和破损;随着抑菌作用时间的延长,β-半乳糖酶含量增加、电导率增加,同时,实验发现大肠杆菌蛋白质合成异常,未检测到碱性磷酸酶。【结论】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主要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及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革兰阳性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的报道显示出该菌耐受抗生素的能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为了探讨其耐药机制,对Sigma B(σB,李斯特菌中应对环境胁迫的主要调控因子)在抗生素耐受性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检测和比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EGDe和其σB缺失突变菌株EGDeΔsigB对盘尼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利福平、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盐酸和红霉素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测定的MIC的基础上,利用MTT(噻唑蓝活体染色法)法比较EGDe和EGDeΔsigB在1×MIC、2×MIC和8×MIC的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3种抗生素中的生长活性。EGDe对盘尼西林青霉素(0.16μg/mL)、四环素盐酸(0.25μg/mL)和硫酸庆大霉素(0.5μg/mL)的MIC高于EGDeΔsigB(分别为0.08、0.125和0.125μg/mL);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的MIC 2种菌株没有差别,分别为0.19、0.125和0.032μg/mL;与EGDe相比,EGDeΔsigB在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培养基中的生长活性较差,对抗生素的抑制更为敏感,而且随着这3种抗生素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程度也随之增强。Sigma B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抗生素的耐受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琼库 《蛇志》2010,22(3):221-223
目的比较黄连等20种中药水煎剂与免煎颗粒剂对56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检测20种中药水煎剂与免煎颗粒剂对MS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MIC50(药物抑制50%细菌时的最小浓度)、MIC90(药物抑制90%细菌时的最小浓度),MIC(最小抑菌浓度),并作比较。结果 20种中药的水煎剂和免煎颗粒对56株受试菌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以五倍子抑菌效果最好,水煎剂抑菌效果比相应的免煎颗粒好。结论两种中药剂型在抗感染中,均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而水煎剂抑菌效果稍强于相应的免煎颗粒剂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分离自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的一株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 B10.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cyclonerodiol(1)、trichoderiol A(2)、T-2 tetraol(3)、sambacide(4)、12β-acetoxy-4,4-dimethyl-24-methylene-5α-cholesta-8,14-diene-3β,11α-diol(5)、bisphenol A(6)、β-谷甾醇(7)、木兰脂素(8)、吲唑(9)、尿嘧啶(10),1~3和5~10均是首次从接骨木镰孢菌中分离得到,其中6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活性研究表明6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与阳性对照相同,为64μg/mL;4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2μg/mL;2、3和4具有中等强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花螺原体的分离及其基本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我国植物花上的螺原体的存在,搜集我国的螺原体资源,并研究它们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常规螺原体分离、培养方法,应用暗视野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螺原体形态,根据16S rDNA和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螺原体分离菌株可能的分类地位.[结果]分别从油菜(Brassica napu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3种植物花表分离到4株螺原体CNR-1和CNR-2、CNA-1、CRW-1,对其形态、部分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这4株螺原体在R-2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都能通过孔径为0.22 μm的微孔滤膜;在R-2固体培养基上呈圆形或颗粒状菌落,菌落直径约50~600 μm;在生长的某个阶段可呈典型的螺旋状,菌体直径为37.04~370.40 nm,长度约0.89~11.88 μm;它们都能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不能利用尿素;在不含胎牛血清的R-2培养基中,它们都不能生长;菌株CNR-1、CNA-1能强烈代谢精氨酸,而CNR-2和CRW-1不能代谢精氨酸;在氨苄青霉素钠浓度高达2000 U/mL的R-2培养基中,分离菌株生长良好.根据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CNR-1和CNR-2、CNA-1与蜜蜂螺原体Spiroplasma melliferum聚类较近,而CRW-1与S.clarkii聚类较近;根据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CRW-1形成一个单独的分枝,其它3个菌株仍与S.melliferum聚类.[结论]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分离菌株CNR-1和CNR-2、CNA-1极有可能是spiroplasma melliferum,而CRW-1可能是一个新的螺原体种,但还需要血清学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分离自新疆沙漠的4株小球藻GTD8A1、GTD4A-1、GTD7C-2和TLD6B进行几种常用基因工程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以期筛选出沙漠小球藻基因工程中选择标记的抗生素。方法:运用藻株在液体培养过程中藻体颜色变化和血球板细胞计数的方法,系统性研究沙漠小球藻对几种常用基因工程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4株沙漠小球藻对卡那霉素和链霉素都非常敏感,敏感浓度(细胞致死浓度,下同)均为25μg/m L;对氯霉素也很敏感,GTD8A1、GTD7C-2和TLD6B的敏感浓度也均为25μg/m L,GTD4A-1的敏感浓度为100μg/m L;4株沙漠小球藻对氨苄西林和头孢霉素的敏感性都不是很明显,在一定的浓度范围,氨苄西林和头孢霉素对藻细胞的生长还具有促进作用,当氨苄西林和头孢霉素的浓度很高时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可作为沙漠小球藻基因工程选择标记中的2种抗生素,为今后建立其遗传转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外排泵在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作用。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多重耐药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arbonyl cyanldem-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应用前后,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结果以上述5种抗生素为底物8,3株阴沟肠杆菌中,分别有303、61、9、32和28株在10μg/mL CCCP条件下MIC值降低4倍或4倍以上,其中有19株同时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有明显外排作用。外排泵存在于耐药株和非耐药株中,但对耐药株的影响较大。结论主动外排系统广泛存在于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是引起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外排泵抑制剂CCCP可增加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高铁酸钾对几种常见鱼类病原菌的杀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了高铁酸钾(K2FeO4)溶液对8种常见鱼类病原菌的MIC(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MBC(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K2FeO4溶液对几种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K2FeO4对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河弧菌(Vibrioflurialis)、弧菌Ⅰ组淡水亚组弧菌(Vibrio group Ⅰ freshwater subgroup)的抑制效果良好;当各试验菌液浓度约为105cfu/mL时,施以K2FeO4溶液作用1h后,对以上两种弧菌亦表现出最优的杀灭效果;基于以上试验结果,选取这两种最为敏感的病原菌测定其长势随消毒剂浓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对于使用K2FeO4浸泡消毒鱼体或全池泼洒消毒池塘时具有指导意义,并为使用K2FeO4防治鱼类弧菌病研究工作的展开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4株解脲脲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解脲脲原体在不含血清的液体培养基中加有青霉素3.1×103—1.2×104u/ml即可生长2—4代;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时,除指示剂变色外无肉眼可见生长现象。解脲脲原体不同株对醋酸铊敏感性不一,当浓度<0.1mg/ml时,无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茶多酚与柠檬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形链球菌生长、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测定茶多酚、柠檬提取物以及两者混合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通过分级抑制浓度(FIC)指数来判断两者联合使用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低于MIC浓度的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在玻片上黏附的情况。结果茶多酚与柠檬提取物单独用药时,其MIC分别为1.56mg/mL和5.60mg/mL。联用的MIC为茶多酚0.78mg/mL和柠檬提取物4.50mg/mL,FIC为0.75。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的黏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明显增强。结论茶多酚与柠檬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具有相加作用,影响其在玻片表面的黏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近几年来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我科从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保存的126株淋球菌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和快速药敏测试法进行15种药物的药敏检测,并用头孢曲松合并中药治疗。结果用快速定量药敏检测法测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用K-B法基本相符。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40%,1.50%的菌株耐大观霉素(MIC≥64μg/ml);所有菌株均对头孢曲松敏感。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病例均获得痊愈。结论头孢曲松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变化,6年间未发现耐药菌株;环丙沙星耐药性显著上升。中西医结合在淋病治疗中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黄道蚜蝇螺原体的分离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部分昆虫螺原体的存在情况,收集我国的昆虫螺原体资源,并研究它们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方法】螺原体分离、培养方法,应用暗视野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螺原体形态,根据16S rDNA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螺原体分离菌株可能的分类地位。【结果】从黄道蚜蝇昆虫体内分离到螺原体YY0801,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基本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分离菌株在R2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能通过孔径为0.22 μm、0.45 μm的微孔滤膜;在R2固体培养基上呈颗粒状菌落;在对数期呈典型的螺旋状;能利用葡萄糖、D-果糖作为碳源;能强烈代谢精氨酸;不能利用尿素,在含氨苄青霉素钠(2000 U/mL)的R2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根据16S rDN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YY0801与血清组Ⅰ的Spiroplasma melliferum 聚类较近。【结论】首次在国内从食蚜蝇科中的黄道蚜蝇(Phytomia zonata)分离到螺原体,分离菌株YY0801可能是Spiroplasma melliferum,但其确切的分类地位需要进行血清学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株分离自疑似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肺泡灌洗液的黄曲霉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判断其药物敏感性。方法以形态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然后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的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常用抗真菌药物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同时以E-test法测定该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微量液基稀释法显示,两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对该菌的MIC值均为4μg/ml,MFC值均为16μg/ml;伊曲康唑的MIC值为0.5μg/ml,MFC值为2μg/ml;特比萘芬的MIC为0.03μg/ml,MFC为0.03μg/ml。E-test法结果显示,该菌对伊曲康唑敏感,对两性霉素B耐药。结论临床上可以分离到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黄曲霉株,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