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钳蝎毒透明质酸酶的纯化和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M-SephadexC50,CM-SephadexC25和SephadexG-75凝胶过滤,从东亚钳蝎毒中提纯蝎毒透明质酸酶,应用低pH系统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SDS-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鉴定均为单一条带,活力提高34倍,产率为12%,纯品无出血活性,无神经毒性。用凝胶过滤法和SDS电泳法测得分子量为54000,PAS染色证实为糖蛋白。 纯化的透明质酸酶的最适pH为4.5~6.5,最适温度为37℃,该酶对热的稳定性比蛇毒透明质酸酶高一些,但在碱性环境中也易失活。0.15MNaCl对酶活性有明显稳定作用,Fe~(2+)、Fe~(3+)及肝素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u~(2+)对酶活力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的胆碱酯酶的分子量和分子形态往往不同,就是同一来源的胆碱酯酶也有天然存在几种同工酶,有些由于不同亚基数组成不同的聚合体,也有在制备或贮藏过程中发生矫变。在前文(佘微明等 1981)报导浙江产眼镜蛇的粗蛇毒或两次亲和层析后的胆碱酯酶在高pH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均表明有六条活力显色同工酶带,我们用此系统改做双向电泳,比较了新鲜蛇毒原液、蛇毒冻干粉及两次亲和层析后的蛇毒胆碱酯酶,酶(Shafai 法 1971)的条带是沿着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的对角线分布,见图1。说明这些同工酶并非由于在提纯或电泳过程中产生的矫变。  相似文献   

3.
江浙蝮蛇蛇毒纤溶酶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江浙蝮蛇蛇毒中纯化出无出血毒的纤溶酶。方法:经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树脂和Superdex75PG凝胶过滤树脂,从江浙蝮蛇蛇毒中纯化出2种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的蛋白酶:F1,F2。结果:它们20μg皮下注射小鼠都无出血反应,F1,F2SDS-PAGE电泳纯度在95%以上。结论:纯化的两个纤溶酶为进一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层析法从广西眼镜蛇毒中分离得到电泳纯的细胞毒素-2(CTX-2),探索CTX-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DEAE-Sepharose CL-6B阴离子交换层析、Spehadex G-50凝胶层析和Macro-prep High S阳离子交换层析结合的方法分离眼镜蛇毒粗毒;经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纯度;NanoLC-ESI-MS/MS质谱方法鉴定其组分并测定分子量;CCK-8法检测CTX-2对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其最小有效浓度。结果眼镜蛇毒粗毒经分离纯化获得电泳纯的CTX-2,其分子量约为9.548 kD;不同浓度CTX-2作用于HSC-T6细胞24 h后,其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呈量效关系,抑制增殖的最小有效浓度为8 mg/L,IC_(50)为11.52 mg/L。结论广西眼镜蛇毒粗毒经三步分离法得到电泳纯且具有高生物活性的CTX-2;广西眼镜蛇毒CTX-2可抑制HSC-T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蒋三元  李景新  张健民 《蛇志》2009,21(4):261-262
目的探讨蛇毒能否与鲎试剂产生凝胶反应.建立中药及有效成分抗蛇毒作用的试验途径。方法采用鲎试剂试管凝胶反应法。结果不同的蛇毒能使鲎试剂产生凝胶反应的浓度不同,眼镜蛇毒与竹叶青蛇毒为5μg/ml.五步蛇毒0.32μg/ml.蝮蛇毒37.5μg/ml,蝰蛇毒2.5pg/ml。结论蛇毒能与鲎试剂产生凝胶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蛇伤药酒抗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蝰蛇、蝮蛇蛇毒的效果。方法采用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法。结果蛇伤药酒浓度为1.0 ml/ml时,对5种蛇毒均有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浓度为0.5ml/ml时,对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蛇毒有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浓度为0.3 ml/ml时,仅对五步蛇毒有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浓度降至0.1 ml/ml时,对5种蛇毒均无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结论蛇伤药酒有较好的抗蛇毒作用,且对五步蛇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蛇毒具有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K5 62细胞株的毒性作用 ,作者从含有十几种毒素组份的江西产银环蛇毒素中筛选出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组份 ,探讨银环蛇毒素及其若干组份在体外对白血病 K5 62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 ,为蛇毒用于治疗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采用阳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银环蛇粗毒 ,并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将银环蛇粗毒分为若干组份 ,然后对银环蛇粗毒及其若干组份素进行毒性测定 ( LD50 测定 )。利用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对经蛇毒粗毒及其组份处理过的白血病 K5 62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除 峰毒素外 ,银环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西眼镜蛇毒中磷脂酶A2(PLA2)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其对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Sephadex G-50凝胶层析柱、CM-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Macro-prep High S预装柱结合的方法分离广西眼镜蛇粗毒,经平板法测定各峰的PLA2活性;经SDS-PAGE电泳鉴定终产物纯度并测定分子量,NanoLC-ESI-MS/MS鉴定其组分;CCK-8法测定PLA2对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其凋亡的最小毒性浓度。结果 Sephadex G-50凝胶层析柱、CM-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Macro-prep High S预装柱层析法,得到第Ⅲ峰具PLA2活性,且达到电泳纯,经NanoLCESI-MS/MS鉴定其为PLA2,分子量约为14.06kD;PLA2在0~1μg/ml的浓度下对HSC-T6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2μg/ml时细胞数达到最大值,4~16μg/ml时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大细胞数降低。结论采用Sephadex G-50、CM-Sepharose CL-6B、Macro-prep High S预装柱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眼镜蛇毒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且具PLA2活性的磷脂酶A2;广西眼镜蛇毒PLA2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有抑制作用,PLA2对HSC-T6细胞的最小毒性浓度为2μg/ml。  相似文献   

9.
乌梢蛇血清的抗出血因子:一个有前途的抗蛇毒药物原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松  黄接棠 《动物学报》2006,52(6):1113-1118
用柱层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从乌梢蛇血清中分离纯化了一个抗出血因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得其分子量大约为65 kD;测定了五种蝮亚科蛇毒(尖吻蝮、竹叶青蛇、原矛头蝮、哈扑和短尾蝮)的最小出血剂量和乌梢蛇血清中抗出血因子对这五种蛇毒的抗出血活性;还测定了七种蛇毒(除上述五种毒蛇外,还包括圆斑蝰和银环蛇)的半数致死量,以及抗出血因子对中毒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从乌梢蛇血清中提纯的抗出血因子的抗蛇毒活性,不仅可以抵抗它的捕食者尖吻蝮的蛇毒,而且还可以抵抗具出血活性的其它蛇毒;但它对不具出血活性的银环蛇毒的致死抑制作用不明显。该抗出血因子不仅在体外实验表现出强的中和出血毒素的活性,而且在体内实验中亦表现出对中毒小鼠良好的治疗作用,因而可能成为新的抗蛇毒药物的有前途的原料。乌梢蛇血清对血循毒的中和能力的获得,可能归因于尖吻蝮与乌梢蛇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γ-谷氨酰转肽酶 (简称γ-GT)广泛存在各种哺乳动物组织中,在氨基酸转运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对分属于眼镜蛇科、蝰科和海蛇科的九种毒蛇的蛇毒进行研究,发现蛇毒中存在γ-GT,但各种蛇毒的总酶活力差异很大,以眼镜王蛇和眼镜蛇毒含量较丰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指出,大多数蛇毒含多种形式的γ-GT,存在分子量与等电点不同的酶区带。  相似文献   

11.
五步蛇毒中低分子量蛇毒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佐文  周文丽 《蛇志》2000,12(1):1-2
目的 寻找五步蛇毒新的蛇毒类凝血酶组份。方法 用DEAE-Sepharose-Fast Flow(-FF),cm-Sepharose-FF纯化经常规化学提纯的五步蛇毒;以血凝活性和精氨酸酯酶活性(BAEE)检测酶活力;以SDS-PAGE电泳法测定分子量。结果 得到分子量为14000左右的电泳纯蛇毒类凝血酶组份。结论 五步蛇毒中含有低分子量蛇毒类凝血酶。  相似文献   

12.
首次利用变异链球菌与蕲蛇毒相互作用筛选作用蛋白.考察蛇毒的解吸和结合条件,包括作用缓冲体系、pH、离子强度和时间等因素,采用电泳(SDS-PAGE)和毛细管液相色谱(CLC)分析作用蛋白,并探讨了菌体多次与蛇毒相互作用的情况,确定了多个作用蛋白的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13.
廖共山  林柏溪 《蛇志》1993,5(2):10-14
为解决目前蛇毒成份检测困难以及寻找一种可用于蛇伤快速鉴别诊断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酶标抗原火箭免疫电泳法。本法结合了酶标法灵敏度高和火箭电泳操作简单的特点,对待测的同种抗原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标抗原),检测时把微量的酶标记抗原掺入被测样品中,在含多价抗血清的免疫电泳板进行电泳。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底物3.3′-二氨基联苯胺在板上直接显色,显色后观察到的免疫沉淀线高度与被测抗原含量呈正相关(r=+0.98)。采用本方法检测眼镜蛇毒细胞毒素和限镜王蛇毒 L-氨基酶氧化酶,细胞毒素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10ng/ml,氨基酸氧化酶为60ng/ml。比单向火箭免疫电泳法灵敏度高30倍。用同一原理的酶标记抗原融合电泳法监测L-氨基酸氧化酶的层析分离时,比酶活性法检测灵敏度高20倍。全部检测只需30分钟。初步观察商品眼镜蛇毒抗血清可对蛇毒15种成分产生免疫沉淀线,眼镜蛇的细胞毒与同科异科蛇毒的细胞毒素无交叉免疫反应。因此,采用本法可以确定不同蛇种蛇毒中所含的特异性抗原,获得蛇伤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特别是平板等电聚焦电泳中,薄层凝胶越来越被广泛采用,它有节省试剂、加样量少、电泳时间短、分辨率高及冷却效果好等优点。分析者都希望能将电泳染色后的凝胶理想地保存下来,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均是直接将凝胶干燥在玻璃板或凝胶支持膜上(由于凝胶太薄不能转移),或者使用专用的透明保存膜,有时还要用真空干燥器干燥。  相似文献   

15.
淀粉胶电泳是一种以淀粉凝胶作为介质的电泳方法。这种方法自1955年由Smithies首创以来,已普遍用于蛋白质化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同功酶的研究中使用较多。淀粉胶电泳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系统简便和无毒性。淀粉凝胶中葡萄糖残基所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虽不如聚丙烯酰胺凝胶那样均匀一  相似文献   

16.
PCR-SSCP分析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娜  连易水  刘砚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841-1844,1825
目的:优化PCR-SSCP分析方法。方法:选择野生型Kir2.3质粒和突变型Kir2.3(2123L)质粒为样本,其PCR结果的鉴定采用2%的琼脂糖凝胶EB显色,SSCP分析采用12%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DNA银染显色。PCR产物变性比较了三种方法:即碱变性、SDS变性、直接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根据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及甘油的比例设计了六个实验组,每组采用两种条件电泳,即:30mA恒流快速电泳和100V恒流过夜电泳。结果:选择直接变性的PCR产物作为变性上样液,并确定了三种凝胶配及该条件下适用的电泳条件。即: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1%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5%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比1,凝胶中不合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100V恒流过夜电泳12h。结论:条件优化的PCR-SSCP是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更高纯度和活性的广西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ever growth factor,NGF),我们对原有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改进。采用DEAE CL-6B离子交换柱、Sephadex G-50凝胶层析柱、Macro-prep High S离子交换柱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采用PC12细胞检验每一步所得结果中的NGF活性,并测定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最小浓度。经DEAE CL-6B离子交换柱、Sephadex G-50凝胶层析柱、Macro-prep High S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后,得到的第二峰具有NGF活性,并且已达到电泳纯。经PC12细胞验证后,确定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最小浓度为0.1μg/m L。  相似文献   

18.
莽山烙铁头蛇毒液蛋白质组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荫和  蓝海  陈远辉  王英敏 《蛇志》2010,22(4):325-331
目的收集一条中国特有品种莽山烙铁头蛇的新鲜毒液,对其蛇毒蛋白作生化分析。方法先以电泳胶片法分析比较莽山烙铁头蛇毒与中国大陆及台湾、日本琉球各地其它品种的烙铁头蛇和各地其他品种的烙铁头蛇的粗蛇毒,在凝胶电泳中展现之异同。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将莽山烙铁头蛇毒中的磷脂酶分离,再以质谱仪等鉴定,并与以往相同方法分析莽山烙铁头蛇所得到的磷脂酶分析结果比较。结果我们的研究证实了莽山烙铁头蛇毒含唯一主要的磷脂酶,其含量大约占蛇毒总重量的58%,与中国其他烙铁头蛇品种及日本琉球烙铁头蛇的蛇毒某些碱性磷脂酶之氨基酸序列及蛋白结构特别相似。此碱性磷脂酶主要毒性是水肿、局部炎症及肌肉坏死。结论莽山烙铁头蛇咬伤的临床表现为抗凝与出血,局部炎症坏死等特点,亦可由其蛇毒成分得到印证与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文献和笔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分述电泳后凝胶中核酸的洗脱、回收方法及其优缺点,以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行参考。一、电泳回收法(一)柱状电泳洗脱法1.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洗脱:Allet等于1973年报告以内切酶RI切割λDNA,用梯度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改进的蛋白质超薄凝胶电泳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固定在电泳夹板上的蛋白质电泳方法.通过此方法蛋白质电泳可以在0.4 mm厚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实验证明,经此方法处理的玻板结合凝胶非常牢固,在电泳后的所有处理步骤中都不会发生凝胶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