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胶电泳是区域电泳的一种,系利用凝胶(如琼脂、淀粉及多聚丙烯酰腈胺凝胶)作为电泳的支持物。1955年smithics首先应用淀粉胶电泳来分离人血清蛋自质。一系列的工作证明这种电泳法具有分辨力高、泳动区带清晰等优点。作者等曾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家蚕Bombyx mori和蓖麻蚕Attacus cynthia rinici发育过程中血淋巴蛋白质成分的变化,发现随龄期的增长,其蛋白成分也相应增加。对于蜜蜂血淋巴生化成分的分析,尤其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等的研究近年来已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应用淀粉胶电泳法研究了蜜蜂Apis millefera血淋巴蛋白质的胶电泳特性。 材料和方法 淀粉肢电泳包括有淀粉的部分水解、制胶、血淋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电点聚焦电泳已成为分析和纯化蛋白质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凝胶中回收蛋白样品的方法很多,我们参考了其中Otto和Strabfors等人的方法并加以改进,经过了一些摸索,建立了一种从凝胶中回收蛋白样品的电泳方法.此法稳定可靠,简易快速,回收率高,值得推广. 材料与方法 1.圆盘电泳玻管(10cm×0.5cm),胶浓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1kDa分子量环脂肽的电泳方法。方法:针对1kDa分子量环脂肽的特点,对凝胶的组分和比例、凝胶的聚合速度等电泳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改进凝胶组分和比例,使得浓缩胶为7%T、3%C,夹层胶为12%T、3%C,致密胶为16.5%T、6%C;并在胶中加入尿素和甘油;同时加大APS的量使聚合速度加快。由此得到的环脂肽电泳条带清晰、平稳、紧凑,显示分子量为1.05kDa,与质谱结果吻合。结论:新建立的Tricine—SDS—PAGE是一种有效的分离1kDa分子量环脂肽的电泳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电点聚焦电泳已成为分析和纯化蛋白质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凝胶中回收蛋白样品的方法很多,我们参考了其中Otto和Strabfors等人的方法并加以改进,经过了一些摸索,建立了一种从凝胶中回收蛋白样品的电泳方法。此法稳定可靠,简易快速,回收率高,值得推广。材料与方法 1、圆盘电泳玻管(10cm×0.5cm),胶浓度6.2%,电极缓冲液(Tris-Gly,pH8.8),样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自制、简易、高效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方法。方法:将载玻片黏合作为制胶模具,剪滤纸制成上样芯子进行等电聚焦电泳。结果:电泳条带清楚,样品容量大,电泳时间短,操作性强。结论:此方法简单、有效、实用,所需凝胶量少,节约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薄层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中,制胶可谓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制胶失败,将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凝胶中所用的两性电解质载体——安福林的价格较昂贵)。如果制成的凝胶薄厚不匀或无支撑物,将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或给实验操作带来麻烦。我们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实验教学,摸索出一种快速、简便而效果较好的制胶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使用日益普遍。然而,与水平电泳相比,由装置的垂直状态产生的液面高差,在制板电泳过程中易出现胶液或电极液渗漏,导致电泳失败。因此,发展一项简便可靠的防漏技术实有必要。本文介绍一种以聚丙烯酰胺凝胶(PAG)作为防漏介质的垂直板电泳装置和胶封技术,使用效果满意。一、电泳装置由上、下电泳槽(图1)和凝胶板模(图2)二部分组成。电泳槽用有机玻璃制作。下槽是一只上口敞开的  相似文献   

8.
脲梯度电泳方法的技术关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在应用丙烯酸胺-脲梯度电泳技术进行蛋白质折叠、去折叠研究工作中的实验步骤和技术关键,并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通过加入15%~0%的甘油,抵消在凝胶中由于脲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溶液粘度变化,保证在凝胶上脲浓度不同的部位对蛋白质保持同样的电泳阻力,防止前沿偏斜.采用核黄素光照催化合脲凝胶的聚合,以防止凝胶在梯度灌制完成前发生聚合.加浓缩胶和样品梳于脲梯度胶上可较好地克服边缘效应,获得好的样品迁移图谱.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快速低廉的生化分析技术。由于凝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电泳时兼具有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从而比其他电泳的分辨力大为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SDS聚丙烯酰胺电泳、梯度胶电泳和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电泳等技术。除大量用于各种蛋白质分析、分型...  相似文献   

10.
<正> 电泳的发展实质是支持介质不断改善的历史。1937年,Tiselius首先提出以液体为介质的移动界面电泳。直到Konig推荐以滤纸为介质之前,它并不是临床上有用的技术。自淀粉凝胶电泳问世后,已成为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Kohn介绍以醋酸纤维素膜为介质,其后取代滤纸并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琼脂糖凝胶已作更有希望的介质出  相似文献   

11.
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是一种简洁廉价的分离糖类方法。寡糖首先与8-氨基萘基-1,3,6-三磺酸(ANTS)反应标记,然后,ANTS标记的寡糖通过在32%丙烯酰胺-2.4%双丙烯酰胺组成的分离胶上电泳从而得以相互分离。结果表明,电泳图谱能准确反映寡糖的聚合度梯度,因而,一种具有连续聚合度的淀粉水解液的荧光标记电泳图谱可以作为荧光辅助糖电泳的分子量标尺。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围绕着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的介质和机理,概括介绍了近年来这种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及其在DNA片段的分离、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和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文献和笔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分述电泳后凝胶中核酸的洗脱、回收方法及其优缺点,以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行参考。一、电泳回收法(一)柱状电泳洗脱法1.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洗脱:Allet等于1973年报告以内切酶RI切割λDNA,用梯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CLARITY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学研究技术,在脑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用途。探讨能否采用常规电泳设备开展该项技术。方法:从ICR雌性小鼠取得新鲜脑组织,依次进行多聚甲醛组织固定、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包埋、SDS电泳洗涤,通过拍照记录结果。结果:多聚甲醛固定和水凝胶包埋后的脑组织呈乳白色,柔软富有弹性;电泳洗涤后的脑组织从周边开始逐渐透明化,至洗涤第10 d时呈现均匀的半透明状态,可用于三维神经网络原位分析。结论:研究结果为采用常规电泳设备开展CLARITY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以自制的壳聚糖作配基载体,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作配基,通过戊二醛交联研制成一种用于淀粉糖化酶提纯的新型亲和吸附剂。对淀粉糖化酶的亲和层析研究表明:提纯倍数为1.8,酶活性收率达80%,纯度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IEF-PAGE)鉴定为一条带,没有非特异性吸附作用。具有简单、安全、快速和高收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个琼脂糖凝胶电泳定量测定胃液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简易方法。包括一个灵敏的染色程序和光密度扫描,或洗脱比色。并完全适用于血清和组织抽提液中LDH同工酶分析。血清和组织提取液LDH同工酶的分离检测,最初用淀粉凝胶和琼脂凝胶电泳,四氮唑蓝(NBT)染色,以后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1961年提出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优于纸电泳和琼脂电泳的是:(1)无吸附作用,(2)含荷电基团少,电  相似文献   

17.
制备电泳的连续洗脱与切下目的蛋白谱带洗脱是从聚丙烯酰胺凝胶回收蛋白质常用的两种方法。切带回收蛋白可采用浸泡提取,化学解聚凝胶及电泳洗脱多种途径。相对比较,电泳洗脱蛋白回收率较前二者高些,因此人们多采用此法。但是,目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野皂荚多糖胶是一种从豆科皂荚属的灌木或小乔木野皂荚豆分离得到的半乳甘露聚糖胶,按照不同配比、浓度、温度、电解质种类配制野皂荚多糖胶与黄原胶的复配胶液,通过凝胶强度测定仪比较其复配胶液凝胶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野皂荚多糖胶和黄原胶通过分子间缠绕或者分子间次级键的相互作用使其形成凝胶,协同增效凝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野皂荚多糖胶与黄原胶复配质量比为6∶4,总胶浓度2%,60℃水浴中加热30min,凝胶强度达到100.5 g/cm~2。加入氯化钾、氯化钠、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钾能显著提高复配胶液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19.
以豌豆淀粉为基材、瓜尔胶与CMC为复配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制备可食用膜,以膜的感官及耐水性、透油系数、阻氧性为评价指标,对其成膜工艺、配方等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淀粉溶液浓度为8.0%时,增稠剂添加量为2.0%,其中瓜尔胶∶CMC=2∶1;甘油添加量为2.5%时,膜的外观柔韧有光泽;膜的耐水性Ts2400、透油系数为0.97g·mm/m~2·d、阻氧性为0.05%,膜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都是先裂解细胞放出蛋白质,然后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各种分析.对于红细胞来说,它的裂解产物也称"溶血液",其中主要成分有血红蛋白A1,A2,A3和碳酸酐酶(CA)等.本实验室用未裂解的完整的活体红细胞直接进行电泳,观察其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建立了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中红细胞的电泳释放实验.电泳释放可分为"初释放"(一次通电完成电泳,此时有Hb释放出来)和"再释放"(电泳过程中断电-再通电,又有Hb释放出来).本实验室在"初释放"实验中发现了"HbA2现象",并通过Hb交叉电泳发现了HbA2与HbA1的相互作用;利用初释放型双向对角线电泳发现红细胞内HbA2与HbA1结合存在;对电泳释放出来的"HbA2现象"成分做SDS-PAGE及质谱分析,发现Prx-2(Peroxiredoxin-2)可能参与"HbA2现象"的形成;在研究"再释放"实验中发现了"Hb多带再释放现象",在此基础上创建等渗再释放、低渗再释放、等低渗全程再释放及再释放型双向对角线电泳;两种红细胞(全血中的红细胞和由它分离出来的游离红细胞)再释放的比较研究;血浆成分对红细胞再释放的影响等.以上研究方法的建立为活体细胞内蛋白质存在状态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和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