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MyoG基因3'端PCR-SSCP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共636头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简称MyoG)基因3’端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MyoG基因对猪的初生体质量、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的影响。根据已发表的猪MyoG基因3’端侧翼序列设计3对引物,发现F1/R1引物对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发现: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种B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8807、0.7256和0.8581:山西黑猪种4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9359;马身猪种只检测到4基因。χ^2独立性检验表明,基因型分布在外来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与地方猪种(山西黑猪、马身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体质量基因型闻差异显著(P〈0.05),而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基因型闻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质量,同似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MyoG基因对个体的初生体质量存在一足的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共636头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简称MyoG)基因3′端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MyoG基因对猪的初生体质量、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的影响。根据已发表的猪MyoG基因3′端侧翼序列设计3对引物,发现F1/R1引物对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发现: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种B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8807、0.7256和0.8581;山西黑猪种A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9359;马身猪种只检测到A基因。χ2独立性检验表明,基因型分布在外来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与地方猪种(山西黑猪、马身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体质量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质量,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MyoG基因对个体的初生体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对部分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慧良  周忠孝 《遗传学报》2006,33(11):992-997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简称MyoG)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并分析MyoG基因对猪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和背膘厚的影响。根据猪MyoG基因的DNA序列设计10对引物,发现In2-3引物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AA、AB、BB)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χ^2独立性检验表明,基因型频率在外来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与地方猪种(山西黑猪、马身猪)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和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小的初生重,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AA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小的背膘厚,同AB和B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背膘厚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因此,推测基因型对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的瘦肉率。  相似文献   

4.
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是人类细菌性胃肠炎的病原体。趋化是细菌向合适的寄生部位定向运动, 也是空肠弯曲菌在宿主空肠黏膜表面实现定植的关键起始步骤, 该趋化运动由趋化相关二元信号系统( che-TCS) 以MCPs→Ches→Flis/Mots 方式调控。FliG是Fli 蛋白家族成员, 一些病原菌的FliG被证明是鞭毛马达蛋白, 也是细菌鞭毛马达中开关复合体的必需组分, 但空肠弯曲菌FliG在细菌趋化中的作用未明。本研究中, 我们根据同源重组原理, 构建空肠弯曲菌NCTC11168 株fliG基因敲除( fliG- ) 突变株, 然后对fliG- 突变株的动力、趋化和定植能力进行测定。动力实验和体外趋化实验结果证实, fliG- 突变株在半固体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直径、在硬琼脂平板上对0. 2 mol/L 脱氧胆酸钠( SDC) 的趋化聚集环直径均明显小于野生株( P <0. 05) 。与野生株比较, 黏附于BALB/c-ByJ小鼠空肠黏膜表面以及空肠内容物中的fliG- 突变株数量也明显减少( P <0. 05) 。实验结果表明, fliG是空肠弯曲菌鞭毛动力以及细菌感染时向空肠黏膜趋化运动的必需基因。  相似文献   

5.
以长白猪(73),大白猪(68),沂蒙黑猪(57)和莱芜猪(83)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 对猪MyoG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基因型与初生重、日增重、肌肉嫩度和背膘厚的相关性.根据猪MyoG 基因的DNA序列(M14331)设计引物,结果在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2 943位G→C突变.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白猪与长白猪、沂蒙黑猪和莱芜猪比较差异显著(P<0.05),莱芜猪与长白猪和沂蒙黑猪比较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与沂蒙黑猪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及嫩度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1),而日增重及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肉嫩度的差异显著(P<0.05),AA基因型个体与AB和BB基因型个体比较背膘厚的差异显著(P<0.05).因此,推测MyoG基因对猪肉品质、生长速度及背膘厚存在一定的影响,将 MyoG基因应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将可以改善猪肉品质,提高生长速度,加快猪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6.
以分布于祁连山北麓中段的两种优势乔木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高山乔木叶片δ13C值对海拔(2 600–3 600 m)、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叶片碳氮含量的响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 这两种乔木叶片δ13C值均随海拔升高呈增重趋势, 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0 1)。海拔2 600–3 600 m阳坡树种祁连圆柏叶片的δ13C值显著高于同海拔梯度阴坡树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青海云杉叶片的δ13C值均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00 1), 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0 1)。祁连圆柏叶片δ13C值与土壤含水量(p < 0.000 1)、叶片含水量(p = 0.01)和叶片碳氮比(C/N) (p < 0.000 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叶片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00 1)。而青海云杉叶片δ13C值与土壤含水量、叶片全氮、叶片碳氮比和叶片含水量不相关。说明海拔变化引起的水热条件的改变, 尤其是温度变化对高山乔木叶片碳同位素分馏起主要作用, 但各个因子综合对高山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分馏的作用机制可能比较复杂,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郭晓令  陈哲  赵晓枫  徐宁迎 《遗传》2008,30(6):755-759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约克夏、杜洛克、皮特兰、长白猪、嘉兴黑猪和金华猪6个品种共169头猪的SIM1基因外显子8的SNP及其基因型频率。结果共发现CC、CT、TT 3种基因型, 其基因型频率在国内外猪品种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其中, 国内猪种嘉兴黑猪和金华猪只存在TT基因型, 而国外猪种约克夏、杜洛克、皮特兰、长白猪则都存在3种基因型。用最小二乘法分析SNP对长白猪、约克夏猪和杜洛克猪的背膘厚的效应的结果表明, 纯合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大于杂合基因型个体。SIM1基因型对国外猪种背膘厚有显著效应(P< 0.05), 并且不同部位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猪IGF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慧良  徐来祥 《遗传》2008,30(2):179-179―184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IGF2)基因外显子7, 8, 9的多态性, 并分析其对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和6月龄背膘厚的遗传效应。根据猪IGF2基因的DNA序列(AY044828)设计3对引物, 结果在Ex8引物对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多态性, 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 发现exon8的53位存在C→T转换, 且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 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 长白猪与大白猪比较, 莱芜猪与大薄莲猪比较, 沂蒙黑猪和里岔黑猪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 其他猪种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均显著(P < 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初生重和6月龄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 < 0.05), 而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 BB基因型个体同AA和AB基因型个体比较初生重的差异显著(P < 0.05), 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B > AA > BB; AA基因型个体同AB和BB基因型个体比较6月龄背膘厚的差异显著(P < 0.05), 3种基因型在6月龄背膘厚的大小排列顺序为BB > AB > AA。因此, 推测IGF2基因对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 将IGF2基因应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猪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狍昼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和芦苇丛、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90%—99%、距水源距离<400 m、距农田距离<500 m、保温性>0.2 ℃、雪深>31 c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夜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为<90%、距水源距离<700 m、距农田距离>500 m、保温性>0.2 ℃、雪深>31 c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昼间与夜间卧息地在是否刨走积雪等松软物质、距农田距离、雪深、人为干扰距离和卧息地宽度上差异显著(P<0.05)。与夜间卧息地相比,狍昼间偏爱的卧息地具有接近农田、雪覆盖深和卧息地宽度较小等特征。狍对昼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 it(P)=-13.999-0.446×植被类型-0.003×距水源距离-0.003×距农田距离+0.915×保温性+0.487×雪深+0.001×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 logit(P)/1+e log it(P) ,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0.9%;狍对夜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0.009-1.863×植被类型-0.004×距水源距离+0.946×保温性+0.002×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 logit(P) ,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1.8%。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87头)、大白猪(79头)和马身猪(102头)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exon3和exon4分别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exon3上有多态性,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多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重,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外显子4b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和背膘厚的遗传效应。根据猪IGF2基因的DNA序列(AY044828)设计引物,在exon4b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位点,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13位C→A转换,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长白猪与大白猪比较,莱芜猪与大薄莲猪比较,沂蒙黑猪和里岔黑猪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猪种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均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断奶重和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同AA和AB、基因型个体比较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差异显著(P<0.05),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AA基因型个体同AB和BB基因型个体比较背膘厚的差异显著(P<0.05),3种基因型在背膘厚的大小排列顺序为BB>AB>AA。因此,推测IGF2基因对个体的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将IGF2基因应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猪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87头)、大白猪(79头)和马身猪(102头)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分别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外显子3上有多态性,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多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重,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BB基因型与AA基因型比较有较小的背膘厚,且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IGF-Ⅰ基因对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的瘦肉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典型城市草坪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FX-2开放式呼吸测定系统测定了上海城区百慕大、黑麦草-百慕大混播、结缕草和狗牙根4种典型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4种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明显季节变化,最大值出现在7—8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翌年1月;4种草坪土壤呼吸平均速率依次为百慕大草坪<黑麦草-百慕大混播草坪<结缕草草坪<狗牙根草坪,其中百慕大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为0.13~2.25 μmol·m-2·s-1,黑麦草-百慕大混播草坪为1.16~5.95 μmol·m-2·s-1,结缕草草坪为0.93~8.27 μmol·m-2·s-1,狗牙根草坪为1.21~9.27 μmol·m-2·s-1;4种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与气温、5 cm地温和10 cm地温均呈极显著指数相关;百慕大草坪和黑麦草-百慕大混播草坪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与气温、5 cm地温和10 cm地温的日变化趋势一致;4种草坪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指数即Q10值为1.60~2.66;除结缕草外,其他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性不显著;草坪的呼吸特征与其生长习性直接相关,而冷暖季混播草坪Q10值小,对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和环境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s)装置,在两种大气NH3浓度水平(大气背景浓度值为10 nl&#8226;L-1和高NH3浓度1 000 nl&#8226;L-1)和两种 供氮介质水平(高供氮介质和低供氮介质)下,对两种氮效率玉米(Zea mays)基因型(‘氮高效5号’(NE5)和‘氮低效四单19’(SD19))的叶绿素 指标值(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生物量和根冠比等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两种 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与大气背景NH3浓度相比,当大气NH3浓度为1 000 nl&#8226;L-1 时,生长在高供氮介质中‘氮 高效5号’的SPAD值、PnGs分别降低7.0%、14.0%和6.5%,而‘氮低效四单19’的对应指标分别降低9.0%、11.0%和6.9%;生长在低供氮介质 中的两种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氮高效5号’的SPAD值、PnGs分别增加5.7%、7.1%和17%,‘氮低效四单19’ 的对应指标分别增加7.0%、11.0%和22.0%。高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冠层生物 量抑制作用小于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的抑 制效应,而低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冠部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的促进作用(p<0.05);两种大气NH3营 养下玉米根冠比的变化与采样时期有关。说明从大气中吸收NH3有利于改善生长在低供氮介质上玉米的氮素营养状况,而且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 的促进作用比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大蒲莲猪、沂蒙黑猪和里岔黑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5'端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并分析MyoG基因对猪的初生重、60日龄重、210日龄重,60~210日龄平均日增重和背膘厚的影响。根据猪MyoG基因5'端的DNA序列(U14331)设计3对引物,发现5-2引物对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2080位G→A突变。χ2独立性检验表明,基因型频率在莱芜猪和大蒲莲猪与沂蒙黑猪和里岔黑猪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60日龄重、210日龄重、60~210日龄平均日增重和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小的初生重和日增重,同AA和AB基因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和60~210日龄日增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一致,为AA>AB>BB。因此,推测基因型对个体的初生重和日增重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重和日增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运输对断奶仔猪行为与生产性能的影响,针对北京至邯郸的实际仔猪运输,设计两种运输空间容量(0.09 m 2/头和0.15 m 2/头),对运输过程断奶仔猪的躺卧、站立行为进行观察,并对运输前后仔猪体重和体表受损程度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1)在试验运输条件下,运输温度与仔猪躺卧行为呈明显的负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 Test,R=-0.324,P<0.01);(2)两种运输空间容量下,仔猪站立行为(Mann-Whitney U Test,P>0.05)及运输过程中仔猪的活动激烈程度无显著差异(Chi-square Test,P>0.05),但仔猪的躺卧行为有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 Test,P<0.05);(3)不同运输时间持续段上,仔猪的站立和躺卧行为所占比例(Friedman Test,P<0.001)和仔猪的活动激烈程度有显著差异(Chi-square Test,P<0.01);(4)两种运输空间容量下,仔猪体表受损程度(Mann-Whitney U Test,P>0.05)和仔猪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t Test,P>0.05)。这些结果提示,将运输空间容量降低到仔猪趴卧时所需的空间容量,对断奶仔猪的躺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仔猪的站立行为、体表受损及体重变化无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仔猪趴卧的面积并不是仔猪运输空间的最低阈值,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猪H-FABP基因PCR-SSC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H-FABP基因内含子1中发现了多态位点,该位点上具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B,马身猪BB基因型频率最高,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其余4个猪种AA基因型频率最高。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以华北野猪、东北野猪和山西黑猪、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共计287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HSL基因外显子Ⅰ区域进行了PCR-RFLP多态性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猪间存在多态性。瘦肉型大白猪、长白猪全部表现为GG基因型;山西黑猪表现为AA、AG和GG三种基因型;脂肪型地方猪种马身猪为单一的AA基因型;华北杂种野猪、东北纯种野猪及杂种野猪表现为AG和GG两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G及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在不同猪种中不同。该研究首次对华北及东北野猪HSL基因进行了多态性研究,丰富了国内外对野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野猪遗传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三门尾矿砂堆积地上按定居程度选择4个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定居样地,同时以尾矿砂裸地为对照样地,分别研究了五节芒定居对尾矿砂重金属(铅、锌、铜和镉)形态转化、尾矿砂微生物参数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五节芒自然定居显著地提高了尾矿砂碳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的含量(P<0.05),降低了尾矿砂阳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含量(P<0.05);除了微生物呼吸熵显著下降(P<0.05)、生物量碳熵不规则变化以外,其他尾矿砂微生物参数均随着五节芒自然定居而显著提高(P<0.05);典范相关分析表明,尾矿砂微生物参数的总体变化与尾矿砂碳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874,0.9939),而与尾矿砂阳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9972,0.9964,0.9949)。  相似文献   

20.
以华北野猪、东北野猪和山西黑猪、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共计287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HSL基因外显子I区域进行了PCR-RFLP多态性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猪间存在多态性.瘦肉型大白猪、长白猪全部表现为GG基因型;山西黑猪表现为AA、AG和GG三种基因型;脂肪型地方猪种马身猪为单一的AA基因型;华北杂种野猪、东北纯种野猪及杂种野猪表现为AG和GG两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G及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在不同猪种中不同.该研究首次对华北及东北野猪HSL基因进行了多态性研究,丰富了国内外对野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野猪遗传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