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华北野猪、东北野猪和山西黑猪、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共计287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HSL基因外显子Ⅰ区域进行了PCR-RFLP多态性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猪间存在多态性。瘦肉型大白猪、长白猪全部表现为GG基因型;山西黑猪表现为AA、AG和GG三种基因型;脂肪型地方猪种马身猪为单一的AA基因型;华北杂种野猪、东北纯种野猪及杂种野猪表现为AG和GG两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G及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在不同猪种中不同。该研究首次对华北及东北野猪HSL基因进行了多态性研究,丰富了国内外对野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野猪遗传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是负责分解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关键和限速酶,也是影响动物脂肪沉积的关键酶.将HSL基因作为影响猪脂肪代谢和沉积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对不同品种猪HSL基因5’-UTR和外显子Ⅰ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开展多态性与性状间的关系研究.序列比较发现,在测定的HSL基因靠近起始密码子(ATG)的419 bp中,杜洛克、梅山猪、大白猪和平序列完全一致,与长白猪序列比较,在-13~-12 bp位置存在GC→CG的碱基变异;梅山猪(3个体)、通城猪(3个体)、长白猪(3个体)、大白猪(3个体)HSL基因外显子Ⅰ的442 bp位置有G→A碱基间的变异,G→A的转换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BsaHⅠ酶识别位点,且导致了编码氨基酸Val→Ile的替换.经PCR-RFLP分析,HSL基因外显子Ⅰ BsaHⅠ位点多态性有AA、AG和GG 3种基因型.”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BsaHⅠ点不同基因型个体背膘厚、肌内脂肪等性状协方差统计分析发现,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在眼肌面积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lipase,HSL)是负责分解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关键和限速酶,也是影响动物脂肪沉积的关键酶。将HSL基因作为影响猪脂肪代谢和沉积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对不同品种猪HSL基因 5′ UTR和外显子Ⅰ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开展多态性与性状间的关系研究。序列比较发现,在测定的HSL基因靠近起始密码子(ATG)的 419bp中,杜洛克、梅山猪、大白猪和清平猪序列完全一致,与长白猪序列比较,在-13 ~-12bp位置存在GC→CG的碱基变异;梅山猪(3个体)、通城猪(3个体 )、长白猪 (3个体 )、大白猪(3个体)HSL基因外显子Ⅰ的 442bp位置有G→A碱基间的变异,G→A的转换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BsaHⅠ酶识别位点,且导致了编码氨基酸Val→Ile的替换。经PCR RFLP分析,HSL基因外显子ⅠBsaHⅠ位点多态性有AA、AG和GG 3种基因型。“大白×梅山”F2 代资源家系猪BsaHⅠ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背膘厚、肌内脂肪等性状协方差统计分析发现,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在眼肌面积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6个中外猪种共245头猪的FUT1基因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结果与结论Hin6I位点上,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3个外来猪种均存在多态,且以敏感型(GG型和AG型)居多;山西黑猪、太原花猪、马身猪3个本地猪种的所有检测样品都表现为GG型。  相似文献   

5.
Guo LY  Fu JL  Wang AG 《遗传》2012,34(7):879-886
文章采用CRS-RFLP技术对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3个品种的整合素β1基因第5外显子T32207C位点及第7外显子A35230G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将基因多态性与猪的产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2207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3个品种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影响均不显著;35230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大白猪和长白猪头胎、二胎及所有胎次的TNB和NBA的影响达到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水平(P<0.01),基因型GG、AG与AA对产仔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效应为GG,AG>AA。可见整合素β1基因35230位点的G等位基因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的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FU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引红  周忠孝  曹果清 《遗传》2007,29(1):52-56
采用PCR-RFLP技术6个中外品种共245头猪的FUT1基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Hin 6Ⅰ位点上, 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3个外来猪种均存在多态, 且以敏感型(GG型和AG型)居多; 山西黑猪、太原花猪和马身猪3个本地猪种的所有检测样品都表现为GG型。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FUT1基因型、品种和胎次与产仔性状之间的关系, 基因型和品种对猪的总产仔数的影响显著, 胎次对总产仔数影响不显著。而基因型、品种和胎次对产活仔数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主要猪种和野猪H-FABP基因分子标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庞卫军  孙世铎  李影  陈国柱  杨公社 《遗传》2005,27(3):351-356
利用PCR-RFLP(Hinf I、Hae Ⅲ和Msp I 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八眉猪和野猪共计265头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 I-RFLP位点上,上述品种和野猪均存在多态性,其中大白猪、八眉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和野猪表现为低度多态,杜洛克、长白猪、内江猪和荣昌猪为中度多态;除汉江黑猪(P<0.05)和野猪(P<0.01)外,其他猪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而在Hae Ⅲ-RFLP和Msp I-RFLP位点上,仅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和八眉猪为单态;(2)9种基因型对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HH>Hh>hh,DD相似文献   

8.
庞卫军  白亮  杨公社 《遗传学报》2006,33(6):515-524
H-FABP是FABP家族成员之一,在长链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它对猪IMF含量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猪种更是如此.文章利用PCR-RFLP(HinfⅠ、HaeⅢ和Msp 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八眉猪和野猪共计265头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并运用猪脂肪细胞培养,油红O染色和TG测定等技术检测了H-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脂肪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和沉积的量.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上述品种和野猪均存在多态性,其中大白猪、八眉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和野猪表现为低度多态,杜洛克、长白猪、内江猪和荣昌猪为中度多态;除汉江黑猪(P<0.05)和野猪(P<0.01)外,其他猪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而在HaeⅢ-RFLP和Msp Ⅰ-RFLP位点上,仅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和八眉猪为单态;(2)9种基因型对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HH>Hh>hh,DD<Dd<dd,AA<Aa<aa,遗传效应值分别为:3.89,3.42,3.17,2.27,2.49,2.91,2.28,2.70,2.95,H-FABP基因可显著地提高IMF含量(P<0.05);(3)aaddHH型的脂肪细胞脂滴的形态,密度和含量与其他基因型细胞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可通过提高"aaddHH"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IMF含量,达到改善猪肉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长白猪(73),大白猪(68),沂蒙黑猪(57)和莱芜猪(83)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 对猪MyoG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基因型与初生重、日增重、肌肉嫩度和背膘厚的相关性.根据猪MyoG 基因的DNA序列(M14331)设计引物,结果在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2 943位G→C突变.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白猪与长白猪、沂蒙黑猪和莱芜猪比较差异显著(P<0.05),莱芜猪与长白猪和沂蒙黑猪比较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与沂蒙黑猪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及嫩度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1),而日增重及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肉嫩度的差异显著(P<0.05),AA基因型个体与AB和BB基因型个体比较背膘厚的差异显著(P<0.05).因此,推测MyoG基因对猪肉品质、生长速度及背膘厚存在一定的影响,将 MyoG基因应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将可以改善猪肉品质,提高生长速度,加快猪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共636头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简称MyoG)基因3′端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MyoG基因对猪的初生体质量、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的影响。根据已发表的猪MyoG基因3′端侧翼序列设计3对引物,发现F1/R1引物对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发现: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种B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8807、0.7256和0.8581;山西黑猪种A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9359;马身猪种只检测到A基因。χ2独立性检验表明,基因型分布在外来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与地方猪种(山西黑猪、马身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体质量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质量,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MyoG基因对个体的初生体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
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对部分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慧良  周忠孝 《遗传学报》2006,33(11):992-997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简称MyoG)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并分析MyoG基因对猪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和背膘厚的影响。根据猪MyoG基因的DNA序列设计10对引物,发现In2-3引物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AA、AB、BB)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χ^2独立性检验表明,基因型频率在外来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与地方猪种(山西黑猪、马身猪)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和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小的初生重,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AA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小的背膘厚,同AB和B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背膘厚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因此,推测基因型对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的瘦肉率。  相似文献   

12.
猪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外显子1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猪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和背膘厚的关联性。根据猪HSL基因的DNA序列(AJ000483)设计5对引物,结果在P5引物对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多态性,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外显子1的874bp处存在G-A转换,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长白猪和大白猪与莱芜猪和沂蒙黑猪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长白猪与大白猪比较,莱芜猪与沂蒙黑猪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同AB和AA基因型个体比较背膘厚的差异显著(P〈0.05),3种基因型在背膘厚的大小排列顺序为BB〈AB〈AA。因此,推测HSL基因对个体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将HSL某因应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猪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PCR-RFLP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大白、内江、荣昌、汉江黑、汉白、八眉和野猪共计265头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HinfI-RFLP位点上,上述猪种和野猪均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频率分别为0.7500,0.7188,0.9167,0.3333,0.1250,0.6909,0.1167,0.8500和0.9375;除汉江黑猪(P<0.05)和野猪(P<0.01)外,其余的猪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大白、八眉、汉江黑、汉白和野猪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杜洛克、长白、内江和荣昌猪为中度多态性(0.25相似文献   

14.
猪PRLR基因PCR—SSCP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等6个品种472个个体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的多态性,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B、AC、BB、CC 5种基因型.在马身猪中, B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频率为0.55;其他品种中,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79~0.89之间;C等位基因除在大白猪频率略高外(0.20),在其他品种中频率都很低,在0~0.09之间.对AA、BB、CC三种纯合子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在扩增片段内有6处SNP,都发生在PRLR基因的第8内含子,分别是内含子8第26位、54位和99位的C→T突变,47位和68位的A→G突变,63位的G→A突变.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PRLR基因型对母猪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RLR基因不同基因型母猪的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猪H-FABP基因PCR-SSC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H-FABP基因内含子1中发现了多态位点,该位点上具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B,马身猪BB基因型频率最高,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其余4个猪种AA基因型频率最高。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中国地方猪种KIT基因内含子17、18的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内含子17上的替换突变(G→A)发生于毛色为白色的个体——白色五指山猪、大白猪、长白猪上,其基因型(AB型)频率分别为1、1和0.8;其他中国地方猪种的此基因型频率均为0。内含子18上的缺失突变(AGTT)也同样发生在上述3个猪种的白色个体中,其基因型(AA型)频率分别为1、1和0.93;而且同样在其他的地方品种中其基因型频率均为0。这充分证明KIT基因对于猪的白毛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I基因座对于其他的经典遗传基因座有上位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地方猪种荣昌猪虽然在表型上与引入猪种大白猪、长白猪相似(白毛色),但是在KIT基因上发生的突变完全不同,推测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毛色遗传体系。  相似文献   

17.
猪MyoG基因3'端PCR-SSCP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共636头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简称MyoG)基因3’端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MyoG基因对猪的初生体质量、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的影响。根据已发表的猪MyoG基因3’端侧翼序列设计3对引物,发现F1/R1引物对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发现: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种B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8807、0.7256和0.8581:山西黑猪种4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9359;马身猪种只检测到4基因。χ^2独立性检验表明,基因型分布在外来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与地方猪种(山西黑猪、马身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体质量基因型闻差异显著(P〈0.05),而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基因型闻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质量,同似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MyoG基因对个体的初生体质量存在一足的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基因3′端PCR-SSCP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共636头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简称MyoG)基因3′端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MyoG基因对猪的初生体质量、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的影响。根据已发表的猪MyoG基因3′端侧翼序列设计3对引物,发现F1/R1引物对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发现: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种B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8807、0.7256和0.8581;山西黑猪种A基因为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9359;马身猪种只检测到A基因。χ2独立性检验表明,基因型分布在外来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与地方猪种(山西黑猪、马身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体质量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断奶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质量,同AA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MyoG基因对个体的初生体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体质量。  相似文献   

19.
猪PRLR和RBP4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PCR-RFLP方法, 对莱芜黑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323头繁殖母猪进行PRLR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两个基因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 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PRLR和RBP4基因对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 AA均为优良基因型。对于PRLR基因, 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1.03头和0.89头, 引进猪种中AA基因型母猪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分别为1.26头和1.11头。对于RBP4基因, 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0.59头和0.51头, 引进猪种中AA基因型母猪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分别为0.72头和0.64头  相似文献   

20.
粘蛋白MUC1 568A/G SNP与辽宁地区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倩  孙丽萍  宫月华  徐莹  董楠楠  袁媛 《遗传》2008,30(9):1163-1168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 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 568 位点A/G多态性, 以ELISA法检测血清H. pylori IgG抗体。结果显示:(1)对照人群MUC1基因568位点AA、AG、GG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3%、22.1%、4.6%; (2)胃癌组MUC1 AA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 携带MUC1 AA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92倍; (3)以MUC1 AG+GG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H. pylori)IgG抗体阴性的个体为对照, AG+GG基因型并H. pylori IgG抗体阳性个体、AA基因型并H. pylori IgG抗体阴性个体、AA基因型并H. pylori IgG抗体阳性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 但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UC1基因568位点A/G多态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MUC1 A/G基因多态性和H. 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未见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