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焱  张华 《生理学报》2020,72(1):63-74
卵巢作为雌性哺乳动物的性腺,是由卵母细胞和不同类型的体细胞组成的异质性器官。卵巢在功能上,一方面担负了与雌性个体健康有关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另一方面则承载了产生成熟卵母细胞并繁衍子代的重要任务。而承担上述功能的单位为卵泡,即卵母细胞和卵泡体细胞共同构成的复合体。对于具有较长生殖寿命的哺乳动物而言,卵泡在卵巢内的发育是一个内部协同与外部调控的精密有序过程。其中后期促性腺激素依赖的有腔卵泡发育直接调控生殖周期的产生,而近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卵泡的有序发育与雌性生殖寿命维持密切关联。因此,卵泡在体正常发育与雌性个体的健康息息相关;而深入探索卵泡发育调控机制,可直接指导我们认识包括人类在内的雌性哺乳动物生殖寿命的维持机制,并在未来对其进行可能的调控。近年来,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产生,特别是基因修饰动物的开发以及新型显微技术的出现,对卵泡发育特别是早期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综述围绕着卵泡在体发育中的关键生理事件,将近年来对卵泡的生理发育调节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并重点聚焦于早期卵泡发育的体内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卵泡是哺乳动物卵巢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位于中央的卵子和周围的体细胞组成。原始卵泡是卵泡发育的最早阶段,在哺乳动物出生前后形成。由于数量有限,原始卵泡构成了卵巢的储备库,为女性的生殖周期提供成熟卵子。原始卵泡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休眠状态,直到被激活后开始生长和发育,最终成为可排卵的成熟卵泡。原始卵泡休眠与激活的动态平衡对于卵巢生殖功能的维持非常重要,而各种因素导致的原始卵泡库提前耗竭则可能引起女性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该文系统总结了过去二十年关于原始卵泡形成和激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全面概述了原始卵泡体外激活技术的发展和在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或卵巢功能障碍导致的不孕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此外,该文就如何调节原始卵泡库来保护卵巢储备、延缓卵巢衰老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讨论,为诊断和治疗与卵泡发育相关的疾病、卵巢性不孕不育的干预以及女性生育力保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胎儿在出生前, 卵巢发生经历了众多连续的组织学变化, 主要包括原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 原始卵巢和性索形成, 卵原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 以及原始卵泡的形成、发育和闭锁等.卵巢发生是生殖活动中最初的也是重要的生理事件, 认识这一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此前, 关于猪胎儿期卵巢发育已经有零星的报道, 但对于卵巢发生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尚缺乏连贯和系统的描述.现结合已有的研究报道, 对猪卵巢发生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哺乳动物卵巢移植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及借助卵巢异位发育研究卵巢卵母细胞发育机制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卵巢移植的不同技术方法,及移植后卵巢卵母细胞的发育、激素的调节机制,分析了卵巢移植早期卵泡生长和凋亡的分子机理及其在移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并就新鲜和冻融卵巢如何用于动物辅助生殖进行了阐述.特别关注卵巢卵母细胞异种移植的潜在价值,卵巢异种移植不仅可以保存稀有和濒危物种,还可以为当前辅助生殖技术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朝晖  郭琨  郑萍 《动物学研究》2012,33(6):586-590
哺乳动物卵巢中是否存在卵细胞再生(neo-oogenesis)及卵巢生殖干细胞一直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的争议热点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雌性个体出生后不再有新的卵细胞生成,即个体出生时生殖细胞已发育到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阶段,停留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diplotene),之后卵泡池中的配子或凋亡,或重新启动发育,没有生殖干细胞通过再生来产生新的卵子补充到卵泡库中。然而,近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小鼠和人卵巢中可以分离出一类生殖细胞,它们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移植入卵巢后可以分化形成有功能的卵细胞,从而挑战了这一传统理念。但是,生理条件下卵巢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类生殖干细胞,其生理功能如何。该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应用光镜对2011年4月和2012年6月、12月3个时期狗獾东北亚种Meles meles amurensis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狗獾东北亚种各时期卵巢中均分布着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闭锁卵泡、黄体和基质;12月的卵巢中第Ⅰ、Ⅱ阶段卵泡数量较多,而第Ⅲ、Ⅳ阶段相对较少,4月、6月卵巢中第Ⅲ、Ⅳ阶段卵泡数量相对较多;卵巢基质中的间质腺极为发达。输卵管黏膜层形成多级皱褶且4月、6月较12月的发达;12月、4月及6月3个时期子宫内膜中均具有丰富的子宫腺且子宫腺的数目无明显差异。4月、6月阴道的黏膜上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角质化,而12月的未见角质化。狗獾东北亚种雌性生殖系统呈现全年性发育活跃状态,明显不同于其他野生哺乳动物休情期呈现的周期性萎缩现象,这与其特殊的生殖生理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生物钟系统在许多生理活动中,包括心血管、内分泌、免疫、生殖等系统的生理,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2006年卵巢生物钟的发现,生殖系统生物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卵巢生物钟不仅影响排卵,而且还控制类固醇激素的释放。卵巢生物钟属外围生物钟,受到中央生物钟(SCN)神经内分泌信号的调控。还发现下丘脑-垂体-卵巢(HPG)轴上各水平都存在生物钟,HPG轴上各生物钟失同步影响生殖能力,这可能导致一些疾病发生的病因。本文总结近十年的关于卵巢生物钟的研究,列举哺乳动物卵巢生物钟存在的证据,并阐述生物钟在雌鼠正常生殖生理过程,及在生殖系统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蒲勇  张运海  章孝荣 《生命科学》2013,(11):1126-1134
哺乳动物卵巢中含有数以万计的腔前卵泡(preantral follicles),仅不足1%能够发育至预排卵卵泡。建立哺乳动物腔前卵泡有效分离及体外培养技术体系,能够大量利用腔前卵泡,增加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数量,对哺乳动物胚胎体外生产、克隆及转基因动物生产等胚胎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在体外条件下揭示哺乳动物卵泡发育机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鉴于卵巢质地与卵泡划、发生周期的固有差异,不同物种腔前卵泡分离方法与培养方式亦有所不同。同时,培养基类型、卵泡问相互作用、促性腺激素与细胞因子等因素均会对卵泡的体外发育产生影响。系统阐述了腔前卵泡的分离方法、培养方式以及相关因素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期望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胎盘 在哺乳动物妊娠期间,内分泌功能系统开始了巨大的变化。内分泌腺体尤其是垂体与卵巢的分泌活动亦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反应,发育中的妊娠子宫与胎盘则是此时形成重要激素的来源。许多哺乳动物在妊娠子宫内膜中,有产生激素的腺体结构。胎盘及内膜合成的部分激素是真正的妊娠激素,而且这些激素主要是在雌性有机体中形成。因此,它们在维持正常妊娠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垂体促性腺素和来源于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的类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卵巢排卵是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卵泡成熟破裂后,卵母细胞从卵巢中排出。卵泡细胞感受排卵刺激,并诱导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及其随后的释放。卵母细胞及其周围颗粒细胞的旁分泌在对此起关键性作用,其中卵母细胞对其释放具有决定性作用。作者先前已经阐述过颗粒细胞在哺乳动物卵巢排卵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该文将从卵母细胞的发育及其调控角度重点阐明其在排卵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旨在进一步理解哺乳动物卵巢的排卵过程,同时为不孕不育等卵巢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的卵巢中存在大量卵泡。大多数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发生闭锁而消失,只有少数可以发育到成熟而排卵。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构成的。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是卵泡闭锁的主要原因。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通过参与凋亡通路及凋亡信号转导调节凋亡。本文就哺乳动物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原始卵泡形成与早期发育调控对卵母细胞发育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对原始卵泡的体外培养,可以了解原始卵泡发育的调节机制.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的转变不依赖于促性腺激素,而主要受卵巢旁分泌因子的调控,包括Kit/KL、GDF9等促进因子和AMH等抑制因子的调控.目前,原始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多以小鼠为模型,而对大型哺乳动物和人的研究甚少.概述了哺乳动物原始卵泡形成与发育启动调控机制的既有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原始卵泡发育过程中关键分子的调控作用,并介绍了小鼠及其他哺乳动物卵泡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卵巢内卵泡发育,即从原始卵泡募集、优势选择、卵泡生长、排卵到黄体形成的调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表明TGF-β超家族的许多成员在各阶段卵泡发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超家族的两个成员-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因子-15(BMP-15,或GDF-9B)主要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表达,对卵泡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本文对GDF-9和BMP-15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选定多个阶段小鼠卵巢进行切片染色和生殖细胞计数统计等分析,以发现该阶段小鼠卵巢的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第12.5 d的生殖嵴中,大部分的生殖细胞正进行有丝分裂增殖,并以生殖包囊的形式存在;在出生后第2 d的小鼠卵巢中,有大量紧密接触的原始卵泡,表明生殖包囊刚完成重组形成原始卵泡;在第5 d的小鼠卵巢中,原始卵泡仍占有大部分比例,但也有大量的初级卵泡处于发育之中;在出生后第10 d的卵巢中同时有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发育;老年小鼠(16个月大)卵巢中已基本没有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5.
哺乳动物卵巢中的一氧化氮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具有双重作用的无机自由基,其在生殖活动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为生殖生物学家研究的新领域。卵巢是雌性动物的重要器官,而NO在卵巢生理中起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本文着重介绍NO在卵巢中的表达、卵泡发育、甾体激素生成、卵母细胞成熟、排卵,以及黄本的形成和退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FoxO蛋白作为Forkhead Box家族的重要一员,在动物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代谢、免疫和凋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FoxO蛋白是哺乳动物卵泡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检测雌雄斑马鱼性腺中foxo3a基因的表达情况,初步研究FoxO在鱼类生殖发育中的作用.PCR和蛋白免疫杂交结果都显示foxo3a基因在斑马鱼雌性性腺中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雄性.这一结果提示,foxo3a基因在斑马鱼的卵巢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interferon,IFN)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筛选卵巢cDNA文库和5′-RACE方法,克隆了兔卵巢干扰素α应答基因(interferonresponsivegene,IFRG)的全长cDNA(登录号:AJ584672).利用RT-PCR证明IFRG在兔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胎中均有表达,这将为深入研究IFN在早期胚胎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卵巢原位杂交表明IFRG在成熟卵泡(类型5)的颗粒细胞中有表达,在初级和次级卵泡的膜鞘细胞和粒层细胞中有很高的表达,鉴于这些细胞与卵泡的发育密切相关,推测IFRG在卵泡的发育、成熟和排卵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一种保守的细胞内降解过程,在多种生物体内证实自噬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自噬在牦牛这一高原特色物种体内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为探索正常生理条件下自噬相关基因在牦牛生殖过程中的表达,本研究分别采集牦牛不同繁殖周期(卵泡期、黄体期及妊娠期)的主要生殖器官(输卵管、卵巢、子宫),克隆牦牛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related 5,Atg5)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检测Atg5 基因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 WB)检测Atg5和Atg5-Atg12(Autophagy related 12,自噬相关基因12)复合体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tg5在各生殖器官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成功克隆牦牛Atg5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编码的蛋白质为可溶性的非跨膜蛋白;qRT-PCR和WB检测结果显示Atg5和Atg5-Atg12复合体在牦牛输卵管、卵巢和子宫中均有表达。其中卵泡期卵巢Atg5-Atg12表达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卵泡期Atg5的表达却显著低于黄体期和妊娠期;黄体期输卵管Atg5-Atg12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妊娠期输卵管中Atg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卵泡期和妊娠期子宫中Atg5-Atg1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而黄体期子宫中的Atg5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妊娠期和卵泡期,在蛋白水平上Atg5和Atg5-Atg12的表达呈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tg5在输卵管黏膜上皮,卵巢卵泡膜、颗粒层、生殖上皮、黄体细胞,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体均有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自噬在牦牛体内与其他物种相似具有保守性,通过检测Atg5-Atg12复合体在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推测自噬可能参与牦牛生殖生理过程的调控。该研究结果对自噬在其他大型哺乳动物以及高寒低氧环境中动物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自噬参与其他动物生殖生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排卵过程复杂,包括卵泡发育、卵泡成熟破裂后的排卵以及黄体形成和退化等过程。目前研究表明,排卵过程受低氧微环境和响应低氧条件的因子-低氧诱导因子(Hypoxic inducible factor, HIF)的影响。低氧调控HIF并影响许多生理过程,如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尽管排卵的具体过程早已阐明,但低氧参与调控排卵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哺乳动物在排卵过程中低氧环境如何产生以及HIF如何调控该过程的分子机制,旨在进一步理解排卵机制和卵巢的综合性功能,为相关的卵巢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莱芜黑山羊卵巢FSHr、LHr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形态学角度理解内分泌调节过程,揭示促性腺激素(GTH)对雌性哺乳动物卵巢调节作用机制,对处于非繁殖季节的莱芜黑山羊卵巢中FSHr、LHr分布进行免疫组化SABC方法定位.分别选取相邻的6张连续阳性切片,光镜观察、图像分析.结果显示:FSHr、LHr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卵母细胞、血管周围间质,尤其以在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的胞质中分布最多.原始卵泡卵母细胞中便有两种受体阳性物质分布,在各级卵泡中两种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染色强度随卵泡发育水平呈正向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