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营养状况不同造成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雌、雄蛹重量差异对其羽化的成虫产卵量、产卵期、寿命及下一代(F1)幼虫发育的影响。【方法】室内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饲养方法,获得个体重量不同的梨小食心虫雌、雄蛹,待其羽化交配后,记录其产卵量、产卵时间和成虫寿命;卵孵化前后,分别测量卵和初孵幼虫大小,计算卵孵化率,统计幼虫发育历期。【结果】雌蛹重量对梨小食心虫的成虫产卵量影响显著,其重量与产卵量呈正相关(y=15.505x-59.292);同一条件下,雌蛹与雄蛹重量也呈正相关(y=0.823x-0.538)。同时,雌蛹重量对成虫产卵期影响也较大,蛹重大的个体羽化的雌虫比蛹重小的个体羽化的雌虫产卵高峰期提前1 d;较重、中等和较轻蛹羽化出的雌虫个体每天产卵量高于10粒/雌的时间分别为9~10,7和5~6 d;产卵量高于5粒/雌的时间分别为12~13,9和6~7 d。而雄蛹重量对产卵量、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影响。较轻的蛹羽化的雌成虫寿命比较重蛹羽化的雌成虫短2~3 d;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的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成虫的卵孵化率、卵和初孵幼虫的大小影响均不显著,对F_1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也不显著。【结论】梨小食心虫雌蛹重对羽化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期等影响显著,田间防治时应注意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发育的个体,尤其是雌虫,由于营养差异引起的个体大小对随后种群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掌握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生长发育规律,明确该虫的越冬和适宜生长区域,为该虫预测预报和合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恒温条件下意大利蝗蝗卵越冬低温、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结果表明意大利蝗蝗卵越冬低温高于-20℃;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线性正相关:卵、幼虫、雌成虫、雄成虫和雌成虫世代和雄成虫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8.62、16.12、17.07、17.82、15.02、16.27℃,有效积温为249.84、397.46、377.9、323.78、1053.82、931.53日·度;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同时通过测量发现33℃意大利蝗雌虫和雄虫体重均最大。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地区大猿叶虫发育历期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哈尔滨对白菜上的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的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猿叶虫在哈尔滨地区绝大多数个体1年发生1代,少部分个体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入土在2~27cm土层中滞育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下旬开始出土活动。第1代发生在5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所有成虫在7月下旬以后均滞育越冬。在25℃条件下,雌虫产卵期为6~55d,平均为30.95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454.9粒。在25℃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为:卵(4.46±0.33)d,幼虫(8.22±0.26)d,蛹(4.17±0.22)d。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80℃,幼虫为10.95℃,蛹为9.79℃;有效积温卵为64.82日.度,幼虫为117.37日.度,蛹为64.36日.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越冬,为探明豆天蛾滞育解除的机制.[方法]本研究设置4个不同温度梯度,在恒湿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处理下豆天蛾滞育持续时间、化蛹及羽化的差异.[结果]温度对豆天蛾滞育解除存在一定影响.随着温度升高,豆天蛾滞育持续时间和蛹期逐渐缩短,在35℃条件下滞育持续时间和蛹期最短,分别为(34.4±0.3)d和(6.7±1.2)d;而化蛹率、蛹重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在25 ℃时,化蛹率最高为(80.60±0.26)%,在30 ℃时,蛹重最大为(4.21±0.07)g/头.豆天蛾成虫羽化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25℃条件下,单雌产卵量最大,达到(204±9)粒.本室内条件下,豆天蛾滞育解除的有效积温为111¨日·度.[结论]在温度为25 ℃的条件下最有利于豆天蛾滞育解除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水椰八角铁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4±0.4℃,有效积温为69.75±3.56日度;2龄幼虫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10.4±2.8℃,有效积温为84.51±16.66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0±1.5℃,有效积温为111.07±10.48日度;卵至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6±1.2℃,有效积温为624.17±46.26日度;在海南文昌一年发生2.96代。成虫羽化适宜温度为29℃。  相似文献   

6.
在光周期14L:10D、75%RH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对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生长发育、存活率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86,11·17和10·15℃,有效积温分别为61·6,110·8和65·3日·度;22℃时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最高,分别达96·04%和94·26%;滞育后成虫寿命雌虫普遍长于雄虫,25℃下的产卵期11~34d,每雌产卵量平均861粒,最高达1527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开展枯叶蛱蝶Kallimainachus(Doyére,1840)野生种群保育、人工繁育与利用,研究了近自然实验种群越冬雌成虫生殖休眠的性质、自然休眠期及其进展过程。【方法】根据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划分繁殖季直接发育雌成虫的生殖发育进度等级;主要根据越冬早期雌成虫是否即时响应适宜条件恢复发育,判定其休眠性质为滞育或静息;通过定期检查放养在近自然条件下的越冬雌成虫的生殖发育进度,阐明其自然休眠期;通过定期将越冬成虫转至25℃、光照L︰D=15︰9和RH70%条件下保育不同天数后解剖检查其生殖细胞的发育情况,判断其滞育期和后滞育静息期。【结果】(1)繁殖季雌成虫在2日龄即开始卵黄沉积,至14日龄均已发育出成熟卵母细胞,其生殖发育被划分为4个等级,日龄与发育等级呈显著线性相关。(2)将羽化于10月上旬、放养在近自然条件下的越冬雌成虫从其11日龄开始,保育在25℃条件下12 d,其生殖发育仍无启动迹象。(3)羽化于9月8日、放养于近自然条件下的雌成虫,在其10日龄时,绝大多数处于休眠状态,少量个体继续发育;羽化于10月1日的雌成虫,从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几乎所有个体均处于休眠状态;次年1月上旬,部分个体的卵母细胞发育开始启动。(4)12月上旬,所有检查的近自然实验种群雌成虫均不能在25℃条件下迅速恢复生殖发育;12月下旬,大部分个体在25℃条件下恢复发育。但仍有少量个体未显示发育恢复迹象,体现了个体间存在滞育强度的差异。【结论】枯叶蛱蝶的越冬生殖休眠为典型的滞育;近自然条件下,绝大多数雌成虫从9月中旬到1月下旬处于休眠状态,部分个体在次年1月初开始生殖发育;越冬雌成虫在12月上旬前处于滞育维持阶段,自12月下旬开始逐渐进入后滞育静息期。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温度和寄主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寄主上该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成虫性比和存活率,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逐渐缩短,34℃与30℃下无明显差异。该虫不同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均较高,其中2龄雄若虫和雌若虫最高,分别为19.11℃、16.14℃,蛹最低,为12.22℃。有效积温蛹最大,为87.40日·度,1龄若虫次之(77.12日·度),2龄雄若虫最小(26.32日·度)。18℃-30℃时各虫期死亡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4℃时又有升高。取食4种寄主时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有所变化,1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马铃薯;2龄雌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扶桑和马铃薯;3龄雌若虫以烟草和番茄上较长,扶桑和马铃薯上较短;雄蛹、雄成虫历期均无差异;烟草上雌成虫存活时间最长;雌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最长,为53.77 d,番茄次之(48.65 d),扶桑、马铃薯较短,分别为43.39 d、39.79 d。雄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烟草明显长于扶桑。不同寄主上扶桑绵粉蚧雌雄虫比率差异较大,以马铃薯上雄虫率最高(37.78%),其次为扶桑(26.67%),烟草上最低(8.01%)。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江西龙南(24°9′N,114°8′E)种群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虫仅在春季和秋季发生为害,以成虫在土中越冬和越夏。由于成虫滞育期的差异,该虫显示出生活史多样性,有些个体隔年繁殖;有些个体是一化性,仅在春季或秋季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二化性,在春季和秋季各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多化性的,春季1代,秋季2~3代,因此,在田间1年可发生1~4代。春季,滞育成虫于2月中旬至4月初陆续出土繁殖,羽化的成虫于4月上旬至5月中旬陆续入土越夏;秋季,滞育成虫于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陆续出土,羽化的成虫于9月中旬至12月中旬陆续入土越冬。成虫一生能多次交配,在25℃下,春季世代雌虫产卵期为8~29d,平均产卵量为776粒;秋季世代雌虫产卵期为9~39d,平均产卵量为1003粒。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8~28℃间,卵为8.66~3.85d,幼虫为19.37~7.92d,蛹为8.57~3.41d。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11.5和11.9℃。滞育成虫的寿命为5~28个月。  相似文献   

10.
美洲斑潜蝇发生的物候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树广  康乐 《生态学报》2003,23(3):512-516
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的系统了解是利用寄生蜂防治斑潜蝇的关键。以花斑芸豆(Phaseolusvulgaris L.)为寄主 ,在 1 3、1 6、1 9、2 2、2 5、2 8、31、34℃ ,± 0 .5℃等温度下确定了美洲斑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以 9.5℃为起点温度 ,建立了描述各虫态进程的物候学随机模型。结果表明 :各虫态占 50 %的种群数量时的有效积温量分别为 ,卵 46.97日度 ,幼虫 1 0 6.97日度 ,蛹 2 53.58日度。幼虫高峰期的积温为 75日度左右。化蛹积温在 90~ 1 2 0日度之间。成虫在 2 0 0日度开始羽化 ,30 0日度时全部个体基本羽化完成。蛹期的积温量与卵和幼虫的积温量之和相近。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温室中变温条件下的美洲斑潜蝇种群动态过程 ,更有利于开展寄生蜂与美洲斑潜蝇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温度与光周期对麝凤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龙石  金大勇  朴锦 《昆虫知识》2004,41(6):572-574
观察了麝凤蝶的卵、幼虫和蛹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 :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 3 7,7 9和 8 0℃ ,有效积温分别为 43 8,3 98 0和 2 79 4日·度 ;越冬蛹的发育可以分为 5个阶段 ;大部分越冬蛹在上午 (88 2 % )羽化 ;长光照处理平均比短光照出处理提前羽化 2d。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在湖南滨湖地区每年发生四代,少数不完整的五代。第三代出现少数滞育蛹,第四代蛹绝大多数滞育越冬,极少数可在当年羽化,幼虫越冬全部死亡。10月上、中旬幼虫下降至3—10厘米的土层中化蛹越冬,蛹的不同发育程度、色泽变化及各虫态历期均与温度变化有关。成虫交配一般在下半夜,雌蛾羽化后1—2天开始产卵。未受精卵约占总产卵数的34%。 玉米受害重于棉花,晚熟品种重于早熟品种。 保棉丰加敌敌畏的混合液,防治棉铃虫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并能兼治斜纹夜蛾和红蜘蛛。  相似文献   

13.
大猿叶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是江西山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食叶害虫,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由于成虫滞育期的差异,该虫的化性显示了明显的种内变异。有些个体隔年繁殖;有些个体是一化性的,仅在春季或秋季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二化性的,春季和秋季各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多化性的,春季1代,秋季2~3代。因此,大猿叶虫在田间一年可发生4代。在春季,滞育成虫于2月底至4月初陆续出土繁殖;在秋季,滞育成虫于8月中旬至10月初陆续出土繁殖。春季羽化的成虫于4月底至6月上旬陆续入土越夏,秋季羽化的成虫于9月中旬至12月底陆续入土越冬。大猿叶虫一生能交配多次,大多数雌虫的产卵期超过1个月,最长达67天。平均每雌产卵量:春季世代为644粒,秋季世代为963粒,最高达1.950粒。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5~30℃间,卵为13.78~3.14天,幼虫为22.83~6.95天,蛹为12.10~3.18天。发育阈值温度:卵为10.7℃,幼虫为8.8℃,蛹为9.6℃。非滞育成虫的寿命约为1~2个月,滞育成虫的寿命为5~38个月。滞育成虫均入土蛰伏,在土中的蛰伏深度为9~31 cm 。  相似文献   

14.
黑色软蚧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琳  李锦辉  蔡如希 《昆虫学报》2002,45(6):851-855
黑色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yoshidae Nakayama在四川雅安地区一年发生6~7代,以低龄幼虫和蛹在网纹绵蚧2、3龄雌若虫和雌成虫体内越冬。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40℃和456.09日度。18℃、21℃、24℃、27℃和30℃恒温条件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44.60天、38.27天、30.83天、23.73天和20.73天。成虫需取食网纹绵蚧体液作补充营养。生殖方式为产雌孤雌生殖。成蜂羽化高峰在羽化后的第3~6天,每日的羽化高峰出现在8:00~12:00时。成蜂寿命及平均每蜂子代出蜂数量与补充营养和温度关系密切。该蜂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偏好寄生较大的雌成虫,其次是2、3龄雌若虫。  相似文献   

15.
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橘小实蝇卵寄生蜂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卵、幼虫、蛹、雌成虫、雄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8.8、8.5、8.7、8.7和9.3℃;有效积温分别为25.2.200.2、133.6、344.4、242.8和440.2日度。在19-31℃之间,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16.
丝带凤蝶滞育与非滞育蛹及其成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观赏昆虫,以蛹滞育越冬,成虫存在多型现象。本研究从体色、个体大小和蛹腹部刺突长度等方面比较了丝带凤蝶滞育与非滞育蛹及其成虫的形态差异。与非滞育蛹相比,滞育蛹体色较深,触角末端的淡黄色与体色差异明显,3日龄滞育蛹腹部第9节刺突长度是3日龄非滞育蛹的4倍左右,这些差异可以用于该虫蛹滞育早期判别。滞育蛹羽化成虫的翅展和尾突长度显著小于非滞育蛹羽化成虫,且腹部及翅面斑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丝带凤蝶春型、夏型成虫的描述相一致,表明丝带凤蝶成虫季节多型是与滞育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中华通草蛉滞育成虫在越冬期间的存活动态,结果表明,成虫在越冬前产卵量逐渐减少至停止产卵,部分产卵的雌虫可以进入滞育并开始越冬.利用较密闭的器具(如罐头瓶)贮存越冬成虫和提供充足的食物,能明显提高越冬成虫的存活率,提高越冬能力.至3月2日雄虫的存活率为71.31%,雌虫的存活率为84.74%.而3月中旬以后,越冬代成虫的存活率急剧下降,至4月30日,雌虫的存活率为41.88%,雄虫的存活率为5.36%.越冬代成虫在春季死亡率高,生殖成功率低,田间猎物量少,这可能是导致春季该虫在田间种群数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苹果绵蚜为繁殖寄主,研究了苹果绵蚜蚜小蜂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苹果绵蚜蚜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最适发育温度为21℃-27℃。山东地区越冬代苹果绵蚜蚜小蜂打破滞育的发育起点温度为雌蜂8.58℃,雄蜂8.22℃;有效积温为雌蜂148.72日度,雄蜂154.68日度。非越冬代苹果绵蚜蚜小蜂在卵-羽化阶段发育起点温度为雌蜂5.62℃,雄蜂5.55℃;有效积温为雌蜂284.40日度,雄蜂为295.61日度。并推测了2008年济南地区苹果绵蚜蚜小蜂发生代数和越冬代羽化时间,与实测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周琳  李锦辉等 《昆虫学报》2002,45(6):851-855
黑色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yoshidae Nakayama在四川雅安地区一年发生6-7代,以低龄幼虫和蛹在网纹绵蚧2、3龄雌若虫和雌成虫体内越冬。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40℃和456.09日度。18℃、21℃、24℃、27℃和30℃恒温条件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44.60天、38.27天、30.83天、23.73天。成早需取食网纹绵蚧体液作补充营养。生殖方式为产雌孤雌生殖。成蜂羽化高峰在羽化后的第3-6天,每日的羽化高峰出现在8:00-12:00时。成蜂寿命及平均每蜂子代出蜂数量与补充营养和温度关系密切。该蜂对寄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偏好寄生较大的雌成虫,其次是2、3龄雌若虫。  相似文献   

20.
刺桐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新近发现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新加坡、毛里求斯、留尼汪、中国台湾、美国夏威夷和中国大陆深圳对刺桐属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对刺桐姬小蜂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刺桐姬小蜂成虫活动与温度、光照密切相关。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雌成虫寿命,但对雄成虫寿命无影响。成虫性比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该虫的平均怀卵量为275.8粒,30℃时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率最高,分别为203.63粒和73.83%。发育起点温度和世代有效积温分别为13.37℃和458.27日·度。温度与发育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r**=-0.9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