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某卫生防疫站委托本研究室分离病原菌的一份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一"黄豆冬瓜酱"进行检测和病原菌的分离,从中再次检出了E型肉毒毒素并分离到一产毒菌种,对该菌种的生物学及生化学特性进行检查,并检测其毒素基因(PCR试验)。结果:该分离菌能产生E型肉毒毒素,PCR检测结果也证明其具有E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但其多项生化特性与E型肉毒梭菌有明显差异,而与酪酸梭菌完全一致。结果说明该分离菌系产生E型肉毒毒素的酪酸梭菌,而非E型肉毒梭菌。由酪酸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型肉毒中毒并从中毒食品中分离到该病原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2.
对首次自E型肉毒中毒食品中分离到的一株神经毒素原性酪酸梭菌(LCL155)所产生的神经毒素,同E型肉毒梭菌(E153)所产生的神经毒素进行了精制及特性比较,发现(1)两菌神经毒素的分子量,Native-PAGE测试均为320kDa;SDS-PAGE测试则均为147kDa,非毒性非血凝素部分均为128kDa;用胰蛋白酶激活神经毒素后发现两菌神经毒素均由分子量为103kDa的H链和48kDa的L链组成。(2)两菌神经毒素柱层析图像基本一致,但在菌体毒素提取效果及精制效果诸方面,分离的酪酸梭菌却都较差。(3)胰蛋白酶激活试验表明:两菌神经毒素达到最大毒力所需激活时间不等。在相同温度下,分离的酪酸梭菌毒素只需5min,而E型肉毒梭菌毒素却需30min,提示两菌神经毒素激活动力学上存在差异。(4)琼脂双扩散试验结果表明两菌神经毒素的抗原性是一致的,没有发现沉淀线呈交叉或部分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神经毒素原性酪酸梭菌在微山湖地区土壤的分布情况,我们采集了该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调查。50份土样培养上清中,有18份(36%)检出了肉毒毒素,经中和试验证实均为E型。从其中的7份阳性样品中分离到产毒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毒性测定、生化特性检查及其神经毒素基因的PCR检测,所有菌株均具有E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并产生相应毒素,但其生化特性与E型肉毒梭菌不同,而与酪酸梭菌一致。结果说明沿微山湖地区土壤中确实存在神经毒素原性酪酸梭菌,而且阳性率很高。对神经毒素原性酪酸梭菌的分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从土壤中分离到该病原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动物肉毒中毒常常是动物食人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或饲料而引起,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对我国动物肉毒中毒的发生、中毒机理、发病特征及流行分布、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今后畜牧业肉毒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一、肉毒中毒一般概念[1-3]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高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它能引起死亡率很高的人和易感动物的肉毒中毒,尽管根据抗原的不同已将肉毒毒素分为A、B、C_1、C_2、D、E、F和G8个型,但它们都有抑制周围胆硷能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硷,妨碍神经传导,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的药理作用。它们的结构和分子量也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6.
酪酸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作为微生态制剂,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调理人体胃肠功能;能大幅度降低伪膜性肠炎的发病率;对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便秘等有良好疗效.然而,关于酪酸梭菌引起肉毒中毒,使得酪酸梭菌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就酪酸梭菌研究历史、临床应用、致病性等方面作一个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为A型肉毒神经毒素制品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DS-PAGE、HPLC测定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纯度;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分析其在非还原条件及还原条件下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测定其等电点;对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NCBI blast数据库中A型肉毒梭菌Hall株的氨基酸序列作比对,确证其各组分的成分;对A型肉毒毒素复合物及A型肉毒神经毒素进行口服毒性分析,并对3批A型肉毒神经毒素原液和其半成品进行生物学稳定性研究。结果 A型肉毒神经毒素纯度99.00%;非还原条件下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2 000,N-末端氨基酸序列ALNDLQINVN,为完整的A型肉毒神经毒素;还原条件下,由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1 000、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ALNDLQINVN的重链和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1 000、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PFVNKQFNYK的轻链组成;等电点为4.91;口服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小鼠LD50为1.50×107U/kg,是其复合物的7.9倍;3批A型肉毒神经毒素原液在2~8℃放置28 d生物学活性无下降,平均比活性为2.13×108U/mg,是其复合物的7.1倍;3批半成品在18~26℃放置28 d生物学活性无下降。结论 A型肉毒神经毒素纯度较高,非还原条件下为单链,还原条件下裂解为轻链和重链,其原液及其半成品的生物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谭玲  王建新  王慧 《微生物学报》2022,62(4):1270-1285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s)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分泌的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类毒素.BoNTs共分为7种血清型(A-G),其中A型导致的肉毒中毒最为常见.由于肉毒毒素的强毒性及易于制备,其已被列为A类生物恐怖制剂.目前,针对肉毒中毒的有效治疗手段为早期注射抗毒素血清.但...  相似文献   

9.
肉毒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能够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而引起肌肉麻痹.肉毒毒素在培养液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组分由3个非同源性结构域组成,是一种新型的金属蛋白酶.不同血清型的肉毒毒素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不同底物,这些底物在神经细胞的胞外分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肉毒毒素在胞吞胞吐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谦 《生命科学》1998,10(4):185-187,205
对肉毒中毒和肉毒毒蛋白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oNT)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已使它成分为分析神经递质释放的胞吐分子机制和用于临床治疗的有用工具。近年发现,肉毒梭状芽胞杆菌C和D型菌株除分泌BoNT外,尚合成另外两类与BoNT结构和生物活必完全不同的蛋白质,肉毒二元毒素和肉毒细胞外酶,它们分别影响细胞骨架和细胞的生长发育,也成为分析相关生命过程的有效工具药,本文综述了这两类蛋白质的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肉毒神经毒素是引起肉毒中毒的强烈毒素。肉毒梭状芽胞杆菌产生7种血清型的神经毒素(A~G)。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肉毒神经毒素的基因和蛋白序列变异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基于这些变异,在各血清型中尚可被划分为不同的亚型。众多证据表明肉毒神经毒素亚型的变异可以影响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和对毒素的中和能力。领会并应用这一理论对于肉毒神经毒素免疫学检测、临床治疗和疫苗研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将B型肉毒毒素在毒素粗提阶段用胰蛋白酶处理,再经浓缩、柱层析和结晶得到纯化的B型肉毒毒素复合物。结果表明:B型肉毒神经毒素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单链裂解为双链,在非还原条件下SDS-PAGE显示神经毒素条带,在还原条件下SDS-PAGE只显示轻(L)、重(H)二链条带,而不显示神经毒素条带;纯化后毒素复合物的比活性提高了5.9倍,达到1.60×108LD50/mgPr;HPLC显示活性成分峰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了9.83%。  相似文献   

13.
沿微山湖地区神经毒素源性酪酸酸菌的土壤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神经毒素原性酷酸酸菌在微山湖区土壤的分布情况,我们采集了该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调查。50份士样培养上清中,有18份检出了肉毒素素,经中和试验证实均为E型。从其中的7份阳性样品中分离到产毒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毒性测定,生化特性检查及其神经毒素基因的PCR检测,所有菌株均有型肉毒神经毒不基因并产生相应素,  相似文献   

14.
左庭婷  端青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1):103-106,144
肉毒毒素是自然界中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素,通常被分为A~G共7个血清型,其中A、B、E型是最常见的人类中毒型别。肉毒中毒的流行特点与菌体的地域分布、各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社会活动都有一定关系。目前,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大洲均有B型肉毒中毒的报道。我国、日本及欧洲B型肉毒中毒主要为家庭自制食物引发的食源性中毒,而美国则主要为婴儿肉毒中毒。近年来,创口型B型肉毒中毒与"注射型吸毒人员"的关联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为了加深对B型肉毒中毒的了解,我们对我国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B型肉毒中毒情况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梭状芽孢杆菌属包括许多可以形成芽孢的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海洋和淡水沉积物中。在家畜、鸡,以及人等哺乳动物的肠道中也经常能发现肉毒梭菌。许多梭状芽胞杆菌可以产生神经毒素,如肉毒毒素、破伤风毒素和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分别由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产生。这些梭菌神经毒素毒性非常强,可以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病,如肉毒中毒、破伤风、羊肠毒血症等,给人类的健康和养殖业带来许多危害,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对象。近年来,梭菌神经毒素在结构与受体以及检测、防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从以上方面综述这3种毒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东海地区的海泥培养物中,分离出一株厌氧性芽孢杆菌。经细菌学、毒素血清学.细菌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及DNA中G+ct001%测定,鉴定为D型肉毒梭菌,编号为D85501。与国际参考菌株D359对照,D85 501菌株具有D型肉毒梭菌的总特性,还有自身的特点,是D型肉毒梭菌中的一新株,是我国分离的首株D型肉毒梭菌。  相似文献   

17.
肉毒神经毒素(BoNT)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类外毒素,它是目前自然界所发现的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物质。近年来,BoNT制剂在临床治疗上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生物活性的BoNT由50kD的轻链(LC)和100kD的重链(HC)组成双链结构:LC具有锌内肽酶活性;HC为细胞结合和转位结构域。本文综述了BoNT的LC在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面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梭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厌气性芽胞菌。肉毒梭菌和破伤风梭菌能产生较强的神经毒素,分别引起典型的肉毒中毒和破伤风疾病。肉毒中毒大都和吃污染肉毒毒素的食物有关。过去一直认为肉毒梭菌在肠道中不能生长和产生毒素;但是,近来的研究表明,肉毒梭菌能在新生小鼠和新近给了广谱抗菌素治疗的成鼠肠道中生长并产生毒素。最近认识到,新生儿肉毒中毒乃是婴儿猝死症的原因之一。因为肉毒梭菌芽胞能在  相似文献   

19.
治疗用A型肉毒毒素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治疗用A型肉毒毒素采用酸等电点沉淀,磷酸盐提取,核糖核酸酶处理,DEAE A50离子交换层析,硫酸铵浓缩及自然结晶等程序从A型肉毒梭菌培养物中提取,并经稀释、冻干而成。它毒力强、纯度高、性能稳定,宜于长期保存。经生化、免疫学测定,毒素系神经毒素和血凝素的复合体,纯度为25~3.0×107LD50(小鼠,下同)/mgpr,OD260/OD280≤0.55不仅达到了美国FDA对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质量要求,而且在冻干损失,稳定性方面还优于美国制品。  相似文献   

20.
E型肉毒毒素不同于A型肉毒毒素及具有蛋白分解性的B,F型肉毒毒素,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就E型肉毒毒素的结构,激活及作用机制,E型肉毒毒素的精制特点,基因结构及酪酸梭菌产生E型肉毒毒素的机制探讨等四个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