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利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资源研究情况、几种传统植物农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植物农药的商品化研究等,并就植物农药开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圳大鹏半岛种子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圳大鹏半岛有野生种子植物158科565属952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3科560属946种。该区域的森林植被可分为2个植被型6个群系,并对代表类群进行了描述。统计结果表明,该区域内有药用:植物636种、观赏植物256种、蜜源植物102种、野生果树86种、纤维植物80种、油脂植物50种、芳香植物42种、有毒植物30种、单宁植物28种、淀粉植物21种、农药植物20种、染料植物12种。在对深圳大鹏半岛森林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了湘西植物性农药资源状况:含有毒杀虫剂植物102种,分别隶属53属31科;含昆虫激素杀虫剂植物10科,12属.简要报道了28种主要杀虫剂植物防治害虫的范围,种类分布范围和生境,概述了应用植物性农药的效果好、降解快、无污染的特点,认为应用植物性农药是21世纪农业害虫防治的方向,也是湘西建设生态州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酶法分析中的酶抑制原理,通过对8种植物种子及2种植物加工材料总酯酶活力及其比活力进行比较,筛选农药残留检测用适宜的植物酯酶。结果显示,花豇豆总酯酶活力和比活力分别达7.325 U和0.617 U/mg,显著高于其它9个实验材料。用花豇豆酯酶对6种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敌敌畏、辛硫磷、敌百虫、速灭威、克百威、灭多威进行敏感性分析,最低检测限均比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量小,符合检测要求。结果表明,花豇豆的酯酶总活力、比活力及其敏感性最好,是一种农药残留检测的理想酶源植物。  相似文献   

5.
从植物中寻找农药活性物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植物中寻找农药活性物质,判明结构,使之成为创新类型农药有效母体,是创制新农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当今全世界农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综合性介绍植物与农药的关系,该交叉学科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及通过对有效母体的结构改造,构一效关系的研究,创制新农药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6.
有机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有机污染物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植物能通过根系从环境中吸收和积累PCBs、PAHs等有机污染物,并将吸收的TNT、TCE及有机农药降解为高极性产物、水和CO2;另一方面植物根际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根际生物吸收与,使植物对有机污染环境的修复效果更明显。文中探讨了有机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问题与未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晶  郭亮  崔海信  崔博  刘国强 《植物学报》2020,55(4):513-528
农药是一类用于防治作物病虫草害、保障粮食生产与安全的化学物质。传统农药剂型载药粒子粒径粗大, 有效利用率低, 用量大, 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农药纳米剂型可以提高载药系统的分散性、稳定性及生物活性, 是克服传统剂型功能缺陷、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科学途径。研究纳米农药粒子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与转运行为, 对于理解纳米农药与植物的互作方式, 揭示其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作用机制及生物累积效应, 以及明确其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纳米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影响因素、机制、分析方法及其生物安全性4个方面进行综述, 阐明了无机和有机纳米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运模式及研究手段, 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以期为纳米农药的设计、构建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环保植物源农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源农药属于生物农药的范畴。生物农药就是以有益生物病原体或生物代谢次生物质为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 ,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殊作用的农药制剂。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来源和性能划分为 3个主要部分 ,即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1 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的意义农作物病虫害是制约种植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生物灾害。随着化学农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为人类挽回了许多农作物产量的损失。但是长期依赖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已经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对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9.
硫酸烟碱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含烟碱植物源农药的优点,国内外提取硫酸烟碱现状,本工艺技术特色,并分析了本工艺经济效益。本文还预测了植物源农药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广东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4科423属611种,分别占广东省维管植物280科1589属5737种的51.4%、26.7%和10.65%;其中蕨类省植物21科29属33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20科391属574种,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7科7属7种,占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10.9%;珍稀濒危植物有4科5属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67种的7%。公园中经济植物可分为12类,分别是药用植物321种,用材树种65种,观赏植物60种,纤维植物41种,野生水果33种,油脂植物38种,饲料植物42种,鞣料植物42种,野菜植物25种,农药植物27种,芳香植物26种,淀粉植物23种,保健植物19种,染料植物13种,有毒植物10种,蜜源植物5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统计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种类构成及其科、属、种层面的具体组成,并分析其分布区类型、濒危物种、药用植物和水生植物状况。结果表明:(1)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共有维管植物169科650属1 061种,其中被子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45科613属1 002种,科、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85.80%、94.30%、94.44%;裸子植物9科20属36种,科、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5.33%、3.10%、3.39%;蕨类植物15科17属23种,科、属和种数分别占总数的8.88%、2.60%、2.17%。(2)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资源的优势科明显,含10种及以上的科有29科653种,占总种数的61.55%,其中菊科最多(有63种),禾本科次之(有60种);研究区有单属、种的植物442种,表明单种或少数种的科在研究区维管植物中占大多数。(3)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种子植物154科,分属1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泛热带分布区类型有60科,所占的比例最高(55.56%),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特性,其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为主。(4)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珍稀濒危植物29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6种),药用植物702种,水生植物150种。研究表明,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应特别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景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游河漫滩(禹渡口-桃花峪)种子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中游河漫滩有种子植物84科、358属、818种,根据用途资源植物种类有56科270种,可划分为有6类、25亚类.其中含种数较多的依次为:纤维植物类、饲用植物类、药用植物类、抗污染植物类、指示植物类、水土保持植物类.文章分析了该区域的主要资源植物特点,并对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福建杀虫植物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福建杀虫植物有53科107种。含种类较多的科有:菊科8种;豆科、大戟科各7种;卫矛科、蓼科、唇形科、茄科各4种。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福建杀虫植物中以苦楝、苦皮藤、鱼藤、苦参、羊踯躅、羊角拗、苦蓝盘、猪毛蒿、烟草、辣蓼、土荆芥、百部等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本文对福建杀虫植物的研究方向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宿州大方寺林区植物种类及其资源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方寺位于淮北平原萄丘陵地带,天然次生林属于暖温带叶阔叶林。由于自然条件复杂,植物种类丰富,木本植物130余种,草本植物100余种;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主要群落为:青檀(Pterooeltis tatarinowii)、牡荆(Witex negundo)、华隐子草(Cleistogenes chinensis)群落,栓皮栎(Quercus wvriabilis)、五角枫(Acer mono)、牡荆(Vitex negundo)裂稃草(Schizachyrium brevifolium)群落和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五角枫(Acer mono)、扁担杆(Creuia biloba)、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vi)群落等三种。大方寺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用材经济植物的约60余种,药用植物200余种,香料及密源植物10余种,纤维植物30余种,庭园观赏植物40余种。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杀虫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地调查了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杀虫植物资源的种类、生境、利用价值及现状。结果表明,小溪自然保护区的杀虫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87科171属242种及变种。菊科等11科植物含有6种以上的植物,为该区的优势类群。简要介绍了保护区内重要的杀虫植物28科40种的杀虫作用及部位、植物类型、繁殖方式和药用部位。针对保护区内的杀虫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丽水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丽水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分布类型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山有野生观赏植物(种子植物)115科400属792种,其中乔木168种、灌木174种、藤本植物104种、草本346种。并根据本区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对野生观赏植物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龙底自然保护区油料植物组成与资源特点。结果表明:(1)油料植物107科281属477种,其中精油植物131种,樟科(7属27种)、芸香科(6属21种)、唇形科(11属17种)等11个科为优势科,以木本植物为主,占73.38%。(2)以种子种皮为主要含油部位的植物占71.47%,植物含油量>20.0%的有211种,>50.0%的43种;油脂脂肪酸含量>70.0%的有7科11种,亚油酸含量>70.0%的有12科20种。(3)在精油植物中,57种植物含精油量>1.0%,13种>4.0%。龙底自然保护区内油料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富油植物资源种类较多,是油料植物富集之地,具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36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植物总数的9.3%。其中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28种;濒危2种,渐危20种,稀有14种。区内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具有组成丰富、热带性质明显、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和用途广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壮族文化多样性与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互动共存状况,采用资料查阅、访谈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桂西壮族不同方面的文化习俗与植物资源利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壮族在地域文化、色彩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方面均与植物关系密切。用植物命名的自然村有108个,涉及79属88种植物且多数种类具有经济用途;染色植物有17科21属22种,其中茜草科(Rubi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和菊科(Asteraceae)种类相对较多;常见的食用野菜有13科31种,以菊科种类最多(12种),唇形科(Lamiaceae)和伞形科(Apiaceae)种类也占一定比例,且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多样。民歌中涉及的植物有260多种,多数种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其中包括野菜植物24种、野果植物11种、染料植物7种以及部分药用植物。研究结果显示:壮族文化中的地域文化、色彩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植物崇拜和乡规民俗等对当地的植物资源保护有重要作用,但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红梅  陈浒  陈静  郭城  黄菊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0):1768-1777
为了明确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2019年分别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研究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总计133科438属721种,其中蕨类10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6科417属695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75属121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42属574种;珍稀濒危植物共35种,隶属于14科24属。(2)资源植物分类中,药用类植物121科339属516种,蜜源植物74科180属333种,食用类植物37科60属75种,观赏类植物75科146属209种,纤维类植物42科82属89种,淀粉和糖料类植物21科37属59种,芳香油类植物25科88属132种,油脂类植物63科117属144种,树脂及树胶类植物17科17属22种,鞣料类38科63属87种,其他植物资源合计68科128属155种。(3)植物区系上蕨类植物的科、属区系分化小,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9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0个亚型,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