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业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袁增伟  毕军 《生态学报》2006,26(8):2709-2715
传统末端治理方式的弊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局限性促使人们探求新的污染防治模式,生态学尤其是仿生学的发展激发了人们仿照自然生态系统来改造人类生产系统的想法,基于这种背景,产业生态学应运而生。分析了产业生态学诞生的背景及其形成过程,并全面系统论述了产业生态学领域的国内外进展,识别了目前我国该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给出了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工程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其发展需要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风险投资提供了生长的沃土。本文分析了生物工程产业引入风险投资的现状,重要性,适宜时机和运作模式,并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生物工程风险投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初夏的六月,气候依然凉爽的美丽城市长春迎来了从各地赶来参加第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数千宾客。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共同编写的《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近日出版。全书共7篇20章,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生物产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透视和分析,对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形成机理及其系统解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增伟  毕军 《生态学报》2007,27(8):3182-3188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是由各种类型的企业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密切合作而形成的企业及企业间关系的复杂系统,其基本出发点是企业间必须具备环境合作,根本目的是提高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率。从形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微观要素——企业环境责任入手,从环境伦理的角度阐释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企业的五类环境责任,并探讨其形成和运作机制——企业环境责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及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和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三级解析框架,并对其解析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研究比较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秋叶  施晓清  石磊 《生态学报》2016,36(22):7288-7301
产业共生网络是指基于物质及能量交换以及知识及基础设施共享而形成的在不同产业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网络,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作为产业共生的运作方式,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概念到实例就展开了一系列探讨,国内自2002年也开始在网络结构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尤其在2008年以后,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宽,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为明晰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研究的发展态势,促进产业共生网络理论体系的发展并使其得到有效应用。本文从共生网络内涵、结构、功能及评价、演化、管理调控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进展,并对产业共生网络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未来产业共生网络研究在不同尺度的比较及推演、数据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产业共生网络演化模拟及管理调控的耦合等方面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2005年《生物产业技术》创办之时,也正是我国生物产业技术面临机遇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将生物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领域进行重点部署并给予高度重视。生物产业成为了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朝阳产业。作为生物技术领域唯一一本面向产业的刊物,自创办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于侧重生物技术实验研究、关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明确了办刊方针即为:  相似文献   

8.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许多国家政府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通过采取不同政策和措施加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政府相关利好政策的鼓励刺激和资金扶持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加快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迎来快速发展期;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多个高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蓬勃,形成和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创新型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要在产学研结合、前沿生物技术方面、市场准入政策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以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根据市场导向,国家出台和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生物产业发展,加快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生物技术企业多种渠道和形式解产业发展资金问题;建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共享的机制,加强沟通与公共平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支持大企业的收购兼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生物安全法和知识产权制度等一些措施来应对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  文弢  李丹  李继伟  霍达  姜霞  杨守禄  沈晓君  袁克礼 《生态学报》2016,36(22):7310-7322
以"中国竹子之乡"命名的贵州省赤水市为例,研究了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竹子各构件都有开发价值,包括生态服务、食药、竹材加工和文化产品等5方面,产业系统呈3级链环模式,第二、第三产业链环由近200家加工企业及6大系列近300个竹加工品种组成,包括一般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第一产业链环主要由占全市森林面积47.3%的竹林资源构成。第一产业链环是环境保障与原材料的基础,第二和第三产业链环是产业化能力,三者互相依存。(2)竹产业生态系统由环境资源、原生产业、外生产业、共生产业和产业创新5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相互作用、重要性不同,出现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Ⅰ)、外生-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Ⅱ)、原生-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Ⅲ)和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Ⅳ)4种状态,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处于Ⅱ→Ⅲ级状态。竹外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占全市GDP的40%以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竹产业生态系统中原生、外生和共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分别为0.95×10~9、2.85×10~9元和2.30×10~9元,总产值6.10×10~9元。(3)依据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及生产要素转化过程,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原始发展阶段(约1950年以前)处于Ⅰ级状态,手工利用阶段(1951—1980年)整体处于Ⅰ级、毛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Ⅱ级转化的趋势,工业利用阶段(1981—2000年)处于Ⅱ级状态,系统利用阶段(2001年至今)整体处于Ⅱ级、杂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Ⅲ级转化的趋势。现时竹产业发展需提高原生产业子系统规模与生产力,依靠产业创新子系统引领竹产业生态系统走创新驱动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素梅  蓝福生  姚军  张燕玲   《广西植物》2000,20(3):276-282
通过对国内花卉市场的调查 ,基本了解我国花卉生产的面积分布、种类布局及花卉市场行情。指出花卉生产的区域性、专业性及花卉品种的高档化是当前花卉业的主要特点 ,同时分析了我国花卉市场发展趋势 ,并对我国花卉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为辽宁省微生物学会主办的"微生物与现代农业专题论坛"主题报告,从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机遇及微生物肥料的产业化方向4个方面对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七月流火的炎炎夏日里,比天气更火热的是生物从业人的心。 不久之前,国务院颁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共10个部分之多,33项措施之众,核心内容可归纳为要求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产业集聚,促进生物产业发展。这无疑表明继十大振兴产业之后,生物产业成为又一个得到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近来了它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3.
从战略高度认识生物能源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阐述了新世纪生物技术任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任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许多这方面的问题有待于依靠生物技术得到解决。本文通过分析生物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展望了今后我国生物技术任能源产业中的应用前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城市生态学前沿研究进展   总被引:85,自引:16,他引:69  
王如松 《生态学报》2000,20(5):830-840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听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人类活动对局地、区域和全球环境的胁迫效应,自然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城市时、空、量、构、序的耦合规律、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方法是当前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介绍了转型期城市人类生态影响研究的一些主要国际科学计划,如SCOPE及IHDP等,综述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三大前沿领域的国际研究动向和案例,即人居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和城镇生命支持系统生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有林场经营指导思想、产业经营指导方针、产业经营指导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对国有林场资源、生态、产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为林业产业、生态环境等发展点名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之一,它对传统制药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若深刻影响。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制药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中发展最快、成果最多、潜力最大的领域。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现状如何、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地位怎样,近日,我们带着业界人士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关注采访了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曾兵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产业始终是印度政府扶持的重点。1986年印度就设立了生物技术部(DBT),协调和管理生物技术产业。2007年11月印度启动实施《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对生物技术的政府投入达到每年3.2亿多美元,增长了3.5倍。同时,印度力图通过完善创新体系、实施产业促进计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吸引跨国企业进驻等措施,加速生物科技和产业发展。2005年印度有生物技术公司800多家,2006年生物产业收入的58%来自出口。外包服务、生物信息技术产业等是其优势领域。  相似文献   

18.
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开发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开发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调动资金。设施、土地,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推动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走进天津开发区.你会看到一批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葛兰紊史克、诺维信、诺和诺德、田边、天津药业、中新药业、华立达、施维雅、新丰、天安、尖峰等一批重点企业的相继落户,带动了天津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9.
我国蝴蝶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略介绍了我国目前蝴蝶产业的背景情况和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该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目标与思路、政策与法律、科研与技术、人才与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地性提出了相应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生物产业的核心,生物制造涵盖了从生物资源到生物技术,再到生物产业的价值链,集中体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能源、材料、化工、环保等多个工业领域的应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有重要推动作用。当前,生物制造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科技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之一,吸引了大量公共投资和社会资本,形成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级别的投资风口。调研统计2018~2019年全球150家生物制造相关企业201次融资事件,梳理生物制造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融资现状,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引导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资本对接和行业繁荣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