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的化学成分及其护肤活性。采用色谱法从美花石斛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拖鞋状石斛素(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3,5′-二甲氧基-3′,4,9′-三羟基-7′,9-环氧-8,8′-木酚素(4)、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苯并二氢呋喃-3,7-二醇(5)、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5′-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3-醇(6)、丁香脂素(7)、异香草醛(8)、松柏醛(9)、2-甲氧基-5-羟甲基苯酚(10)、二氢松柏醇(11)、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12)。其中化合物3~5、7~12为首次从美花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100μg/mL)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80%);化合物2(10μg/mL)有一定促胶原蛋白分泌活性(>20%)。结果显示从美花石斛的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3个表现出良好的护肤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对碱性磷酸酶和邻-磷酸-L-酪氨酸的同时检测,本研究利用 DNA 稳定的银纳米簇(AgNCs/DNA)诱导的生物催化转化,基于醌类物质对 DNA 稳定的银纳米簇的荧光的猝灭效应,通过酪氨酸酶能与酪胺、多巴胺以及酪氨酸反应生成醌类物质,间接地达到了对酪胺、多巴胺以及酪氨酸的定量检测。AgNCs/DNA 还被进一步用于双酶催化级联反应,通过碱性磷酸氧化酶(ALP)和酪氨酸酶(TYR)组成的双酶系统,实现了对碱性磷酸酶和邻-磷酸-L-酪氨酸的高灵敏度检测,检测限分别达到2.5×10-5μmol·L-1和0.01μmol·L-1。  相似文献   
3.
千金子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千金子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以L-酪氨酸为底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千金子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得到了千金子醇提物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半数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0.150 mg/mL,0.813 mg/mL,7.570 mg/mL,并对乙酸乙酯相进一步分离得到七叶内酯,其IC50值0.103 mg/mL。结果表明千金子中起到酪氨酸酶抑制性的物质为七叶内酯,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相中。为千金子中酪氨酸酶抑制性物质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香水莲花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L-酪氨酸为底物,从马铃薯中提取酪氨酸酶,以熊果苷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香水莲花醇提物、水提物及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以探讨香水莲花醇提物、水提物及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总黄酮提取物、醇提物、水提物,说明其有效成分为醇溶性物质;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醇提物和水提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源美白剂,应用于化妆品行业。  相似文献   
5.
以根皮素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三种新的酰腙类化合物1~3:根皮素苯甲酰腙(1)、根皮素2-羟基苯甲酰基腙(2)和根皮素4-羟基苯甲酰基腙(3).采用UV、IR、1H NMR、13C NMR及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根皮素及其酰基腙的抑制酪氨酸酶的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化合物2(IC50 =13.4±1.1 μM)和化合物3(IC50=19.1±0.82μM)抑制酪氨酸酶能力比母体根皮素(IC50=23.7±1.8 μM)有了明显提高;化合物1~3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构效关系探讨,表明化合物芳酰基苯环上羟基数目和位置在抑制酪氨酸酶和清除自由基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壮药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是非常重要的广西道地药材。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山豆根的地上部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山豆根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并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测试了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山豆根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酸(1)、对羟基苯甲酸(2)、木犀草素(3)、8-异戊烯基山萘酚(4)、槲皮素(5)、大豆素(6)、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7)、刺芒柄花素(8)、鸢尾黄素(9)、金雀异黄素(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山豆根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2)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7和9对酪氨酸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为(1.58 ± 0.31)× 10-5 mol·L-1。该研究丰富了山豆根地上部分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生物活性,为山豆根非药用部位的深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 disease)是一种重要神经性疾病。据报道这种疾病与3种酶有关系。一是缺口β-酪氨酸酶,则不能把酪氨酸转化为多巴或多巴胺[参见本刊2004,20(6)];二是与组织型纤溶酶原(tPA)的不“合作”。这种tPA系统,尽管它与心脑血管病息息相关,但它间接地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我国香港中大学留美博十彭慧在实验研究中发现tPA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素的这种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酪氨酸酶基因转化子黑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是使用广泛的杀虫细菌。将构建的含有嗜麦芽假单胞菌酪氨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苏云金杆菌体内,使后者获得了稳定产生黑色素的能力。所产黑色素是无定形物质,在大多数有机和无机溶剂中溶解度低或不溶解,在碱性溶液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在中性及弱酸性溶液中溶解度低,pH<4时沉淀;可用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氧化,也能被银离子或硫化氢还原;含有天然物质中少见的自由基,并能清除由紫外线诱导产生的自由基;能吸收所有波长的光线,在紫外波长下吸收值最大,能有效地保护紫外辐射对蛋白质及DNA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损害,具有很强的抗辐射作用。使转化子抗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杀虫活性稳定保持;能抵抗病毒的侵袭,生长旺盛;对畜禽安全。  相似文献   
9.
6种植物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草药美容由于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而风靡全球。与此同时,中外众多研究者从中国古代治疗皮肤病的方剂中筛选出多种中药,以现代实验手段探讨它们的作用机理,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美容用品的研制开发,植物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便是其中的研究课题之一。已有证据表明,酪氨酸酶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用药物调节酪氨酸酶的活性,能医治相关的皮肤病[1]。Yukimitsu等[2]选用26种在古方中用于皮肤增白的中药进行了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性试验;雷铁池等[3]用计算机从古今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中精选69首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酿酒酵母中异源表达双孢蘑菇来源的酪氨酸酶基因PPO2,并研究酪氨酸酶在酿酒酵母胞内及胞外的酶学特性。【方法】提取双孢蘑菇总RNA,通过RT-PCR克隆酪氨酸酶基因PPO2,构建表达载体pSP-G1-PPO2,并转化至酿酒酵母进行表达,采用镍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在酿酒酵母中正确表达了大小为65 kDa的酪氨酸酶蛋白。重组酶能催化底物酪氨酸产生黑色素。体外活性测定表明,酪氨酸酶催化最适温度为45°C,以酪氨酸和多巴为底物时最适pH分别为7.0和8.0。在酿酒酵母中测得底物酪氨酸浓度低于2.5 mg/mL时,黑色素的产量与底物浓度呈现正相关性。【结论】来源于双孢蘑菇的酪氨酸酶基因PPO2在酿酒酵母中成功表达,重组酶具有良好的酶学特性。利用酪氨酸酶产物黑色素的产量与底物浓度呈现正相关性这一特性,可将其作为细胞酪氨酸产量的传感器,为高通量筛选酪氨酸高产菌株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