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实现对碱性磷酸酶和邻-磷酸-L-酪氨酸的同时检测,本研究利用 DNA 稳定的银纳米簇(AgNCs/DNA)诱导的生物催化转化,基于醌类物质对 DNA 稳定的银纳米簇的荧光的猝灭效应,通过酪氨酸酶能与酪胺、多巴胺以及酪氨酸反应生成醌类物质,间接地达到了对酪胺、多巴胺以及酪氨酸的定量检测。AgNCs/DNA 还被进一步用于双酶催化级联反应,通过碱性磷酸氧化酶(ALP)和酪氨酸酶(TYR)组成的双酶系统,实现了对碱性磷酸酶和邻-磷酸-L-酪氨酸的高灵敏度检测,检测限分别达到2.5×10-5μmol·L-1和0.01μmol·L-1。  相似文献   
2.
厌氧菌是近年来研究得较多的对人类及动物感染的原因菌。从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厌氧菌是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其常规的分离培养法一般需7~10天,不能及时为临床的细菌学诊断提供根据。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厌氧菌的快速检出和鉴定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大大简化了鉴定的手续和时间,促进了厌氧菌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氧化方法将多巴胺(DA)聚合修饰到光透ITO(或金)电极表面上,通过缓冲溶液(pH 3)处理后形成带正电、可与带负电荷原生质体静电相互作用的表面膜。经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方法证明修饰薄膜对拟南芥原生质体黏附的有效性,在一定原生质体数目范围(1000~30 000),质子化聚多巴胺膜界面电荷转移电阻(R_(ct))随原生质体数目(N_(cells))增加而增加,1/R_(ct)与1/N_(cells)呈线性关系。此外,石英晶体微天平动态测试结果亦证明,本方法制备的修饰薄膜对原生质体具良好的黏附效果。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用于原生质体固定与传感的有效方法,为在细胞层次研究植物结构、功能与行为及植物生命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膝多糖的组分分析及抗衰老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膝多糖(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 ABPS)是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根中的水溶性多糖,先后用DEAE-Sepharose fast-flow柱和Sephadex G-100柱将牛膝粗多糖分为4个组分,分别命名为:Con.1、Con.2、Con.3和Con.4.Micro-Kjeldahl试验表明,Con.1中含有氮元素3.95%,另3个小分子组分不含氮元素.以果蝇为动物模型研究了该4个牛膝多糖组分的抗衰老作用,结果表明,大分子组分Con.1对果蝇无抗衰老作用,而另3个小分子量组分在培养基中浓度为2和5 mg/g(多糖质量/培养基质量)时,都可显著或极显著地使果蝇平均体重增加3.85%-5.47%, 并使果蝇平均寿命延长2.61%-3.16%.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杜仲叶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春夏两季模拟酸雨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叶氮代谢的几个关键酶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夏两季杜仲叶硝酸还原酶(NR)、谷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在一定pH值酸雨胁迫下随酸雨pH值的降低而降低,夏季各酶活性下降率比春季高。杜仲叶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氮含量春夏两季也随酸雨pH值降低而降低(夏季可溶性蛋白含量与pH值呈正相关),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则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二者呈负相关)。由此可见,酸雨对杜仲叶氮代谢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选择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血小板输注组(20例)及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中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小板输注组患者治疗显效数10例,有效数6例,总有效率80.00 %,PE组患者治疗显效数27例,有效数12例,治疗总有效率97.50 %,PE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PE组患者的PLT、RBC计数和Hb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升高,WBC计数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血小板输注组PLT、RBC计数和Hb水平也出现明显升高,WBC计数水平出现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PE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血小板输注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人数为4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 %,PE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 %,PE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结论:血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细胞计数异常情况,但血浆置换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