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发酵活性豆渣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晨敏  谷军 《生物技术》1994,4(5):27-30
活性豆渣饲料是新鲜豆渣经微生物发酵而得到的。本文介绍了发酵菌株的筛选过程,并对发酵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饲料含有蛋白酶等多种酶类,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均比未发酵的豆渣有所增加,而且克服了豆渣含水量大、易腐败的缺点,有利于畜禽更充分地消化吸收。经动物喂养实验证明.活性豆渣饲料可代替50%以上的鱼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2.
为拓展脲酶的国产化途径,对黄豆豆渣中脲酶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从黄豆豆渣中提取脲酶的全套流程,利用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通过浸提及离心等试验操作手段,将黄豆豆渣中的脲酶进行提取精制,产率为0.1%。同时确定了脲酶的最佳提取条件:其最佳浸提温度为50℃,最佳丙酮浓度为50%,最适pH为7.0。利用纳氏试剂比色法的原理,测得该脲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的米氏常数Km值为4.11×10^(-2)mol/L,1 m L脲酶溶液中的酶活力为18.63 U。从黄豆豆渣中提取脲酶,既可解决脲酶的国产化问题,又可提高黄豆豆渣的附加值,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工业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型豆渣面膜,并对其制备工艺、使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再对产品进行了测试、功能性讨论。结果表明,该面膜膏产品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2872-2007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配伍性;该面膜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使用功效显著、性能温和、无刺激、无副作用的特点,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实用的、多效的美容护肤品。  相似文献   
4.
JAIUNIINC公司于2008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业,该公司将利用金泽大学开发的有效利用豆浆及豆腐的副产品——豆渣的技术在美国实现商业化。金泽大学药学系教授太田富久等研究人员开发的这项技术,将继日本之后在美国实现商业化。有报告称,美国的豆浆和豆腐的市场持续扩大.对豆渣进行有效利用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提高豆渣固态发酵核黄素产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渣固态发酵生产核黄素工艺基础上,研究了改变液体种子和固体发酵培养基成分对阿舒假囊酵母菌核黄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0%麦麸或2%小米可使核黄素产率分别提高25%或14%,添加25μmol/L碘乙酸则比对照组核黄素产率提高6.2─10.4%。正交实验表明,接种量5%,并添加10%麦麸、2%小米、1%玉米浆和25μmol/kg碘乙酸可使核黄素的产率最高达到6.14mg/g基料,蛋白质含量由10.2%提高到15.8%.  相似文献   
6.
豆渣水溶性粗多糖经过脱脂、酶解工艺进行精制后,多糖纯度由74.60%提高到了87.45%;通过豆渣水溶性多糖对O-2·抑制作用、·OH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的测定,表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8.
豆渣对平菇和灵芝发酵产生木质素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豆渣(1%~5%)对平菇和灵芝固态发酵油菜秸秆产生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无豆渣)相比,浓度为3%、4%的豆渣显著提高平菇产生的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漆酶(Lac)的活性也在豆渣浓度为2%~4%时得到显著提高。灵芝发酵基质中,3%的豆渣显著提高了MnP和LiP的活性;浓度为3%~5%的豆渣也可显著提高灵芝发酵基质中Lac的活性,其中豆渣浓度为3%时,平菇与灵芝单菌发酵中Lac的活性都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2.3倍、1.67倍。  相似文献   
9.
豆渣活性成分的提取、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渣是以纤维等天然高分子为主的食品加工行业废弃物,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潜力的原材料。本文综述了豆渣的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以及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提取方法、改性及应用。豆渣作为可降解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利用倍受关注,将为废弃天然高分子的再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幸兴球 《昆虫知识》1993,30(6):371-372
<正> 在微生物来源的杀虫化合物研究中,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农学院农化系林英雄(H.Hay-ashi)等的实验室,最近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个产生杀虫物质的真菌菌株——AK-40株。经鉴定该菌为简青霉Penicilliumsimplicissimum(Oudem.)Thom.。当用豆渣碱培养时,该菌株产生两种有杀虫活性的吲哚生物碱。它们都是新发现的化合物,并根据使用的培养基把它们分别命名为豆渣碱A(o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