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在豆渣固态发酵生产核黄素工艺基础上,研究了改变液体种子和固体发酵培养基成分对阿舒假囊酵母菌核黄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0%麦麸或2%小米可使核黄素产率分别提高25%或14%,添加25μmol/L碘乙酸则比对照组核黄素产率提高6.2─10.4%。正交实验表明,接种量5%,并添加10%麦麸、2%小米、1%玉米浆和25μmol/kg碘乙酸可使核黄素的产率最高达到6.14mg/g基料,蛋白质含量由10.2%提高到15.8%. 相似文献
3.
利用豆渣生产粉末蛋白食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酶发酵豆渣生产粉末蛋白食品,把鲜豆腐渣与水、脂肪酶、蛋白酶混合在一起并搅拌发酵处理1.5h后,干燥粉碎而制成蛋白质食品。为充分利用豆渣生产人类所需食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豆渣水溶性粗多糖经过脱脂、酶解工艺进行精制后,多糖纯度由74.60%提高到了87.45%;通过豆渣水溶性多糖对O-2·抑制作用、·OH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的测定,表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从产生菌Z-2002的发酵产物中,纯化得到抗生素SP-1,属于有广泛生物活性但少见的3,4-dihydro-2H-Naphtho-[2,3-b]pyran-5,10-quinones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与已知抗生素(+)-Cryptosporin一致.SP-1对2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评价,抗菌谱表明:SP-1对G+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表葡菌(MRSE)呈中等程度的抑制,MIC为8μg/mL,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从产生菌Z-2002的发酵产物中,纯化得到抗生素SP-1,属于有广泛生物活性但少见的3,4-dihydro-2H-Naphtho-[2,3-b]pyran-5,10-quinones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与已知抗生素( )-Cryptosporin一致。SP-1对2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评价,抗菌谱表明:SP-1对G 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表葡菌(MRSE)呈中等程度的抑制,MIC为8μg/mL,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8.
豆渣活性成分的提取、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渣是以纤维等天然高分子为主的食品加工行业废弃物,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潜力的原材料。本文综述了豆渣的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以及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提取方法、改性及应用。豆渣作为可降解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利用倍受关注,将为废弃天然高分子的再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豆渣对平菇和灵芝发酵产生木质素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豆渣(1%~5%)对平菇和灵芝固态发酵油菜秸秆产生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无豆渣)相比,浓度为3%、4%的豆渣显著提高平菇产生的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漆酶(Lac)的活性也在豆渣浓度为2%~4%时得到显著提高。灵芝发酵基质中,3%的豆渣显著提高了MnP和LiP的活性;浓度为3%~5%的豆渣也可显著提高灵芝发酵基质中Lac的活性,其中豆渣浓度为3%时,平菇与灵芝单菌发酵中Lac的活性都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2.3倍、1.67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液体发酵灵芝是目前灵芝多糖开发的有效途径。以灵芝的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为指标,对影响灵芝发酵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表明灵芝发酵的最佳碳源、(?)源和生长因子分别是葡萄糖、酵母膏和维生素B1,最适温度、起始pH值和摇床转速分别是28℃、5.5和160 rpm。最佳培养方式是接种后静置4 h再振荡培养,其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产量最高,分别为7.743g/L和0.907g/L。 相似文献
16.
大豆诱变育种研究四十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阐明我所大豆诱变育种研究四十年来,研究确定的可行诱变技术,创造的优良遗传变异类型。先后采用^60Coγ-射线,X-射线,热中子,EMS,NaN3等诱变因素处理以及有性杂交与诱变结合的技术,育成13个优良大豆品种,累计种植面积432万公顷。还创造出一些极早熟,高蛋白、低亚麻酸、高油,高亚油酸,抗病等优良突变体。研究表明,人工诱变,及其与有性杂交相结合技术,已经成为大豆遗传改良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了摇瓶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过程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以及培养过程中补加L-蛋氨酸时间对S-腺苷-L-蛋氨酸的产量、含量及生物量的影响。并通过均匀实验设计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在30℃、180 r/m in的培养条件下,得到最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酵母粉11g,(NH4)2SO412g,K2HPO4.3H2O 5g,KH2PO410g,MnSO4.H2O 0.09g,ZnSO4.7H2O 0.14g,MgC l20.5g,CaC l20.3g,CuSO40.005g,自来水定容至1L。摇瓶中优化后的S-腺苷-L-蛋氨酸产量可以达到0.9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30%。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在5L发酵罐中间歇培养,24h后一次性补加24g/L葡萄糖和1.0g/L L-蛋氨酸,继续培养24h后产量可达2.66g/L,生物量23.4g/L。 相似文献
18.
发酵法生产鸟苷的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鸟苷生产菌Bacillussubitilis2066为生产菌株,经摇瓶、20L自控发酵罐、500L发酵罐和25000L生产罐逐级放大试验,分别达到15.6g/L,17.7g/L,13g/L和11g/L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