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武纪凯里生物群在贵州镇远竹坪地区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东部镇远县竹坪地区付家冲寒武系凯里组中上部Oryctocephalus indicus带至Peronopsis taijiangensis带粉砂质泥岩、泥岩中新发现丰富的多门类化石组合,共计22属及3未定属种,分属海绵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鳃曳动物、水母状动物及藻类9大门类,其中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标本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及石器标本的收藏中心,同时也以鲜明的区域性标本收藏闻名于世,如直立人化石、辽西热河生物群  相似文献   
3.
热河生物群的翼龙都发现于义县组和九佛堂组。金刚山层位于义县组上部,已经报道的翼龙包括最早发现的两件翼龙胚胎,两件古翼手龙超科的标本,以及一件存疑的金刚山义县翼龙。对这一层位发现的一件前肢标本进行了描述,并确定其属于无齿翼龙超科。对现存于本溪地质博物馆的金刚山义县翼龙的正型标本进行了观察,并修订其鉴定特征。无齿翼龙超科成员具有独有的特征组合为:牙齿垂直于咬合面,呈三角形且唇舌向扁,前两对更长更细;第二翼指骨长度约为第一翼指骨的93%。在热河生物群中,古翼手龙超科的标本主要发现于义县组,而古神翼龙超科主要发现于九佛堂组。包括这件新标本和金刚山义县翼龙在内的无齿翼龙超科在九佛堂组发现的略多于义县组,这与之前认为的翼龙分布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4.
关岭及相关生物群沉积与生态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年来对黔东南至滇东关岭、兴义、贞丰和罗平等地中一晚三叠世含海生爬行动物骨架和(或)深水海百合黑色岩系(通常所称黑色页岩)化石库的研究,现将该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以及这些黑色岩系化石库生物组合特征、时代、分布、沉积和古地理环境概括如下:1)在关岭-兴义地区中-晚三叠世(安尼期、拉丁期和早卡尼期)地层中,至少夹有3层、甚至4层含海生爬行动物的黑色岩系化石库(或黑色"页岩"化石库),自下而上产盘县生物群、兴义生物群和关岭生物群.云南罗平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中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与盘县生物群层位大致相当.贞丰龙场赖石科组上部新挖掘出的30m厚产创口海百合、双壳类及菊石的黑色岩系,应该是研究地区最高层位的海相三叠纪黑色岩系,时代似属晚三叠世早卡尼期晚期;2)推测这些含海生爬行动物骨架的黑色岩系化石库是在印支造山运动影响下,伴随南盘江前陆盆地隆升和闭合,在扬子克拉通台地边缘所形成的一个或几个边缘凹陷、或边缘盆地之中形成的,这些凹陷或盆地形成之初,表层水充氧,且具有很好的食物链结构,有利于各类海生生物生活;后来的海平面上升至最大海泛期,以及由此引起缺氧和含硫化氢水位的上升,导致这些凹陷逐渐变成安静、滞流的死亡之海和黑色岩系化石库;3)关岭生物群产于晚三叠世卡尼期早期小凹组下段上部黑色岩系之中,是一个典型的在滞流、缺氧且海底没有食腐动物边缘局限盆地中所形成的黑色页岩化石库,以产大量海生爬行动物和深水假浮游海百合为特征,此外还有个别的两栖类和原始龟类发现;4)产于竹杆坡组近底部黑色岩系中的兴义生物群,以产大量肿肋龙类为特点,尤以个体较小的贵州龙最为常见,共生的还有多种鱼类化石,在生物组合和产出层位上,可与阿尔卑斯南部Meride灰岩所夹黑色含沥青页岩化石库对比,时代似应归属拉丁期早或中期;大量米虾在竹杆坡组近底部含贵州龙层的发现.推测兴义生物群可能形成于台地边缘早期并不缺氧,且具有理想食物链结构的浅水、超盐的凹陷或盆地之中.由于存在浮游生物-虾-贵州龙-欧龙-虾-浮游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组合和食物链结构,从而为解释以肿肋龙类为代表的兴义生物群的繁衍和多生提供了依据;接踵而来的沉积速率下降和缺氧水位的上升,以及间歇性火山作用,导致该特有生态体系的崩溃和化石库的形成.根据对贞丰挽澜竹杆坡组底部首次发现的棘皮动物的化石库的研究,指出该化石库系由海星、细小蛇尾、底栖海百合茎、海胆和海参等5类棘皮动物化石和含贵州龙骨架碎片组成,其下为8m厚夹有薄层的骨层的凝缩层沉积,后者位于硬底之上.此种沉积和埋藏模式与德国上壳灰岩早拉丁期的棘皮动物化石库类似,是在近岸海水不太浅的内陆棚的环境下,由于风暴潮作用所形成的化石库,他们与在滞流、缺氧海底、通过化石聚集所形成的化石库是不同的;5)产盘县生物群的黑色岩系化石库主要见于盘县羊件和普安青山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中,与云南罗平地区的"罗平生物群"在层位及生物组合上大致相当,均以含大量混鱼龙、幻龙和欧龙.以及鱼类为特点,共生的还有大量节肢动物.所不同的是后者由于靠近滨岸,故而出现大量幼年期的鱼类以及虾类和鲎类化石,推测他们形成于靠近古陆或滨岸的台缘浅水表层充氧的正常、且有时超盐的凹陷之中,时代上早于阿尔卑斯南部安尼期/拉丁期比塞娄组;其集群死亡除因后期盆地滞流、缺氧外,可能还与风暴和火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安徽淮南大居山的早更新世反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继在安徽淮南大居山发现晚中新世老洞哺乳动物群和新洞早上新世哺乳动物群后,1998年在老洞西侧又发现了西裂隙哺乳动物群。据对所出土的化石标本所作的整理研究,大居山西裂隙的反刍类动物化石有4个种:狍后麂Metacervulus capmolinus、山西轴鹿Axis shan- sius、布氏真枝角鹿Eucladoceros boulei和半牛未定种Hemibos?sp.,全部为绝灭种。它们所指示的地质年代为早更新世早期;所显示的动物群面貌为带有北方色彩的南、北方过渡带特色;所反映的生态环境为北温带森林景观,山谷间有少量密林,山脚下有局部草地。反刍类中山西轴鹿的标本数量最多,说明这个种是大居山西裂隙动物群中的优势种群。西裂隙动物群中的反刍类化石的另一个特点是未成年个体占有较大的比例,与河流冲击扇沉积中的动物年龄结构有很大的差别,也许指示大居山西裂隙是食肉动物存储和食用它们猎物的场所或这些反刍类的天然陷阱。  相似文献   
6.
陕南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小壳化石,还以磷酸盐化的方式立体保存了多种软躯体动物的胚胎和成体化石,为研究早期动物矿化模式、个体发育方式以及动物躯体构型的早期辐射过程提供了非常关键的信息。然而宽川铺生物群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化石系统分类及亲缘关系探索,对生物群的沉积背景、埋藏过程和保存模式的分析甚少。本文以宽川铺生物群的核心产出层位——陕西省西乡县大河镇宽川铺组下部磷质碎屑灰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一类管状化石圆管螺及其围岩进行了显微结构学和显微谱学综合分析,获得了化石显微结构和关键结构对应的元素、矿物成分等信息,讨论了管状化石圆管螺的埋藏过程和保存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研究对理解宽川铺生物群的埋藏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叶剑  王原 《化石》2002,(1):30-30
近年来 ,我国的古生物学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以及内蒙古东南部“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 ,一次次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 ,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热河生物群相关的研究 ,近几年来仅在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 ,就已发表了近20篇重要论文。中华龙鸟、孔子鸟、华夏鸟、三燕丽蟾、张和兽、辽宁古果等重要化石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在此背景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1年11月出版了一部反映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的精美画册———《热河生…  相似文献   
8.
表土孢粉模拟的中国生物群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提供的 6 41个表土孢粉资料 ,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 ,建立了具有 6 86个孢粉类群、31类植物功能型和 14种生物群区的孢粉生物群区化模型。经过检验 ,该模型在模拟中国生物群区、生物群区垂直分异和水平梯度分析方面均取得理想结果。模型已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 ,为重建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群区和古气候分析 ,提供客观、准确的模型工具。  相似文献   
9.
《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2):201-209
根据中国第四孢粉数据库提供的641个表土孢粉资料,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建立了具有686个孢粉类群、31类植物功能型和14种生物群区的孢粉生物群区化模型。经过检验,该模型在模拟中国生物群区、生物群区垂直分异和水平梯度分析方面均取得理想结果。模拟已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为重建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群区和古气候分析,提供客观、准确的模型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即将推出并发行一部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的篇幅约200页的画册──《热河生物群图鉴》(以下简称《图鉴》)。这是中国科学院首次以图册的形式向公众展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的古生物学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每年都有近10篇关于我国古生物化石研究的论文发表。今年初,《Science》杂志与新华社合作,发表了长达9页的专文,介绍我国古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