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优势卵寄生蜂。为优化稻螟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作者分别在安徽、福建和贵州进行了稻螟赤眼蜂不同释放高度和密度对防控两种水稻螟虫效果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防控稻纵卷叶螟,释放量一定时,赤眼蜂在稻株顶部以上5 cm高度、8点/0.07 hm 2释放密度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释放密度和高度的处理。而对于防控二化螟,不同释放高度对赤眼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Logistic模型预测东北越冬代水稻二化螟发生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绿色大米生产稻区,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越冬代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有效积温和诱捕器诱蛾百分率的关系。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性。由模型拟合结果预测当地越冬代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275.9,358.4和440.8日.度,可以适时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3.
水稻二化螟灾变规律与栽培因素之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多年的历史资料分析,近年来安徽省广德县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灾变规律发生了新变化:发生期推迟,发生程度加重,主害世代推后。栽培因素如种植制度的调整,优质稻品种的普及,水稻播、栽期的推迟,免耕技术的推广等与其关系密切。这些因素将继续向有利于害虫方向发展,螟虫重发仍将持续。对螟虫的预测与控制必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盘绒茧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志军  王世贵 《昆虫知识》2005,42(6):676-68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unakata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盘绒茧蜂触角上共存在6种感器,分别为板形感器、毛形感器、刚毛型感器、柱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对各种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异及其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抗药性监测的方法:点滴法和稻苗浸渍法。其中点滴法已有标准化的生测规程,其适用于以触杀作用为主的杀虫剂抗性监测,但无法准确反映以胃毒作用为主的杀虫剂的毒力效果,因此,本文新建了以胃毒作用为主的双酰胺类或微生物杀虫剂Bt等的抗性监测方法———稻苗浸渍法。  相似文献   
6.
柴换娜  吴海燕  杜予州 《生态学杂志》2013,24(12):3517-3522
应用杀雄菌属(Arsenophonus)23S rDNA基因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 wsp基因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对我国20个水稻二化螟地理种群感染两类内共生菌的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我国水稻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Arsenophonus和Wolbachia感染率不一致,哈尔滨、惠水、吉林、南阳和扬州5个地理种群的Arsenophonus感染率为5.0%~50.0%;汉中、南宁和扬州3个地理种群的Wolbachia感染率为25.0%~40.0%,其他地理种群中没有检测到这两种共生菌的存在.水稻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感染的Arsenophonus 23S rD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将该基因株型命名为csArs.但所检测到的Wolbachia wsp基因序列不一致,分别为wChisup1、wChisup5和wChisup6,其中wChisup1属于A群,其他属于B群.这说明水稻二化螟感染的Arsenophonus为同一株型,而感染的Wolbachia株型较为复杂.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水稻二化螟体内的Arsenophonus23S rDNA基因和Wolbachia wsp基因与其他物种体内相关序列完全一致或高度相似.  相似文献   
7.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二化螟人工饲料配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慧敏  张国安 《昆虫知识》2007,44(5):754-757
采用15因子2水平正交试验,优选出1种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出影响二化螟发育的5个关键因子,分别是稻茎粉、麦芽粉、稻糠粉、酵母粉和蔗糖。其中稻茎粉、麦芽粉、酵母粉和稻糠粉影响二化螟的幼虫成活率,蔗糖和麦芽粉影响二化螟的幼虫历期,稻茎粉影响二化螟的蛹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 AK)(EC 2.7.3.3)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磷酸原激酶(能量代谢调节因子),也是唯一能够形成有效ATP的磷酰基供体,起着与脊椎动物中肌酸激酶相同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鳞翅目害虫AK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方法】利用qRT-PCR方法测定AK基因在大螟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这4种鳞翅目害虫不同发育阶段和3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通过终点法检测了这4种害虫不同发育阶段和幼虫不同组织中的AK酶活性;采用RNAi技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功能。【结果】AK基因在大螟、二化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这4种鳞翅目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和3龄幼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不具有发育时期和组织特异性。不同发育时期和3龄幼虫不同组织中AK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注射以AK基因为靶标的dsRNA 6 d后,4种害虫体内AK基因的mRNA表达下降30%~50%,AK酶活性降低30%左右;14 d后幼虫的死亡率达50%左右,显著高于对照组幼虫的死亡率。【结论】AK基因在上述4种鳞翅目害虫中为组成型表达,RNAi抑制AK基因的表达可导致4种害虫的幼虫死亡,研究结果为开发以AK基因为靶标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乙酰胆碱受体a亚基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在昆虫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杀虫剂作用的重要靶标。近年来,二化螟对作用于昆虫nAChR的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产生了高抗性。为了研究可能存在的靶标不敏感机制,我们采用RT-PCR技术,对二化螟nAChRa亚基全长cDNA进行了分子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这是1个新的a亚基基因,定名为Cs a 1。基因全长为1997个核苷酸,包含了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509氨基酸的成熟蛋白和1个24氨基酸的信号肽。Cs a 1与其他昆虫nAChR a亚基之间有52%~94%的同源性,高于与脊椎动物nAChR a亚基之间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晚稻中后期二化螟为害特点及严重发生原因剖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 ,浙江省仙居县晚稻中后期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为害日趋严重。分析原因 ,一是单季稻等桥梁田面积的不断扩大 ,使 8月底至 9月上旬田间出现了全年发生量最大的 2代主蛾峰 ,卵孵化盛期与连作晚稻抽穗期吻合 ;二是冬春气温升高 ,发生期提早 ,2代虫源寄主、水稻移栽期等的多样化 ,使 3,4代发生期拉长 ;三是因 3代主峰和 4代的螟害发生具有“隐性”的特点 ,其测报和防治工作被忽视 ;四是二化螟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提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