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摘要: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发生在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复发率也相对较高。早期诊断和定期随访是保证膀胱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对于膀胱癌的诊断以及患者的随访通常凭借膀胱镜检查或尿脱落细胞学的测定。然而,前者的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且属于有创诊断;后者则具有检查敏感性相对较低的特点,还存在较大程度受病理科诊断医生主观因素影响的局限,目前还没有尿液生物标志物可以替代传统的诊断方法。膀胱肿瘤具有广泛的异质性,不同的疾病表型具有不同的分子差异。因此,引入尿液生物标志物来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侵袭性、进展的风险、复发的可能性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总结了目前尿液所含生物标志物诊断膀胱癌的研究现状,并对此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薛庆  于垂恭  于磊  武国军  袁建林 《生物磁学》2013,(25):4829-4832,4850
目的:已经有研究证明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ofRegeneratingLiver-3,PRL-3)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在膀胱癌中发挥何种作用尚不清楚,本次研究主要探寻PRL-3在膀胱癌细胞T24中作用,以求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siRNA干涉的方法下调T24中PRL-3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干涉效果,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构建裸鼠种植瘤模型,检测PRL-3下调对细胞体外及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我们所设计的siRNA能够下调PRL-3在A498细胞中的表达(F=7.26,P〈0.05),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下调PRL-3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这种作用从干涉后的第60h开始,随时间增加作用愈加明显(F≥8.35,P〈0.05);动物实验表明,siRNA下调PRL-3能够抑制T24细胞在活体内的增殖,从干涉后第21天开始这种作用开始体现出来(F≥10.46,P〈0.05),并且干涉组的肿瘤肿瘤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F=13.63,P〈0.05)。结论:我们构建的siRNA能够在T24细胞中实现对PRL.3蛋白的下调,siRNA介导的PRL-3蛋白下调能够明显抑制T24细胞在活体外及活体内的增殖,这初步证明PRL-3在膀胱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对PRL-3分子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揭示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PRL-3很可能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nferior-epigastric artery chemotherapy,IAC)配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2例复发性、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48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8.3%。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小膀胱,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行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手术,对照组(46例)行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28%、1.6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构建羧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COOH-MSN)递送PD-L1抑制剂治疗膀胱癌方法:构建负载PD-L1抑制剂的COOH-MSNs,透射电镜检测纳米颗粒的特征,zeta电位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的电位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构建小鼠荷瘤模型,HE染色检测基本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纳米颗粒呈圆形,直径约为100 nm;COOH-MSNs表面带负电荷,BSA呈强负电性,BSA包封后纳米材料整体负电荷增强;纳米材料可显著提高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并进一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纳米材料可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且移植瘤内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升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对于PD-L1抑制剂组,纳米材料组ki-67增殖指数显著减低;HE染色结果显示PD-L1抑制剂组肾组织内可观察到血管充血、扩张和较多炎细胞浸润,而纳米材料组肾组织损伤程度显著降低。结论:我们构建了一种负载有PD-L1抑制剂的COOH-MSNs,可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并降低对正常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整合素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能够与细胞外基质结合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尤其是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等密切相关.目前在研究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整合素的关注较少.本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蛋白质定量技术结合质谱分析技术,对3株不同转移潜能的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免疫荧光照相和流式细胞术等多种技术进行验证.同时使用临床组织基因芯片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与正常膀胱表皮细胞HCV29相比,整合素α6在膀胱癌细胞中表达量均有明显的上升,且在非侵染性膀胱癌KK47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侵染性的膀胱癌YTS1细胞中表达量次之.这一结果说明整合素α6与膀胱癌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并为深入研究整合素α6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理.用不同强度的HIFU处理人膀胱癌细胞T24,用台盼蓝排斥法染色、细胞增殖试验(MTT法)研究HIFU对癌细胞的杀伤和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癌细胞周期、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HIFU处理后,癌细胞死亡率升高,增殖活性降低,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凋亡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53、BCL-2和FAS表达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HIFU强度为600 W/cm^2时,HSP70表达阳性细胞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IFU对人膀胱癌细胞T24具有明显的杀伤及抑制作用,其机理与抑制DNA合成有关;HIFU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P53、BCL-2和FAS无关.  相似文献   
8.
SunHZ WuSF 《Cell research》2001,11(2):107-115
INTRODUCTION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 of the bladder represents the fifth most preValent malignancy inwestern population. A major problem in the management of TCC is the low sensitivity to chemotherapy and the high recu-rrence afte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which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approximately 40%) among bladder cancer patients[1, 21. Sodrug resistance remains a major and difficult problem to resolye in TCC chemotherapy. This phenomenon has often been ascribed to so…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作对照组。膀胱癌患者择期行腹腔镜根治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采用ELISA法检测膀胱癌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血清AGR2水平的变化。术后随访至2017年12月25日,分析血清AGR2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根治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死亡,手术时间(359.8±45.7)min,术中出血量(423.8±109.4)mL,术后肠道排气时间(3.2±1.4)d,术后住院时间(12.9±2.4)d。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3.5±9.4) vs.(8.5±2.1)ng/m L,P0.05],术后4周血清AGR2较术前显著降低[(17.8±4.1) vs.(33.5±9.4) ng/mL,P0.05]。术后4周血清AGR2低水平患者PFS(23vs14月,P0.05)和OS (36vs23月,P0.05)均显著大于高水平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AGR2水平。血清AGR2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 R-345调控TGM1表达影响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首先,采用RT-qPCR检测T24和RT4细胞中mi R-345、TGM1的表达;再采用mi RNA-NC、mi R-345 mimic、NC inhibitor、mi R-345 inhibitor、control si RNA、si TGM1和pc-DNA3.1/TGM1等转染膀胱癌细胞;然后,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报告酶检测mi R-345的靶基因;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M1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mi R-345在T24和RT4细胞中表达低于正常细胞(P0.05)。mi R-345过表达时,T24和RT4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上升;mi R-345表达沉默时,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率下降。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TGM1为mi R-345的靶基因,mi R-345过表达抑制TGM1的表达(P0.05);mi R-345表达沉默时则表达上调(P0.05)。当TGM1表达沉默时,T24和RT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上升;TGM1过表达时该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mi R-345通过下调靶基因TGM1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