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以前的工作指出,生长抑素可以预防链佐霉素对大鼠胰岛B细胞的损伤。本工作测定给药前后大鼠血清和组织中Zn、Cu含量,以进一步观察链佐霉素破坏大鼠胰岛B细胞后生长抑素预防效应的可能机制。结果为:链佐霉素(STZ)(35mg/kg,ip)注射后24h的大鼠,血清Zn浓度下降,Cu浓度升高,Zn/Cu比值倒置;用生长抑素作预防性注射后,血清Zn浓度与正常对照水平相同,Cu浓度虽稍有升高,但Zn/Cu比值正常。保护组的血清Zn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两组的Zn/Cu比值同样也具有显著差异。在给药后72h,血清Zn/Cu比值在各组之间仍呈上述关系,但差异减小。在大鼠胰腺,注射链佐霉素后胰腺组织Zn浓度未见改变,但生长抑素作预防性注射可使组织锌含量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在生长抑素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机制中可能有Zn和Cu的参与。预防性注射生长抑素所引起的高Zn状态可能有利于机体细胞含Zn酶类的活性,增强已损伤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胰岛及胰腺组织碎片冷冻保存方法进行了总结,认为胰岛冻存前可进行24小时培养或不培养;抗冻剂DMSO浓度以10%(1.5mol/L)为佳;4℃或0℃平衡30分钟;缓慢降温至-70℃,投入液氮;快速复温(200℃/分)后冰浴中倍比稀释透出DMSO为较理想的冻存和复苏模式。该模式可以最小限度地降低胰岛的损伤,提高胰岛存活率及保持较高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胰岛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已逐渐地应用于临床。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需要大量胰岛,但在短期内获得是比较困难的,冷冻保存可以大量贮存胰岛,如何保存功能良好的胰岛是值得重视的一个课题。本研究比较不同低温保护剂、不同降温速率及4种慢速降温方法对新生大鼠胰岛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Nox(phagocyte-like NADPH oxidase)是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催化亚基 gp91phox的一系列同源物,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非吞噬细胞.与NADPH氧化酶类似, Nox激活后可产生ROS,Nox产生的ROS是线粒体外ROS的主要来源.Nox产生的ROS,在控制新陈代谢,调节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促使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功能障碍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 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Nox的活性,改善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硝普钠为NO供体,造成大鼠胰岛β细胞RIN-m的损伤,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丙二醛(MAD)含量、总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石参总黄酮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结果显示,石参总黄酮能明显提高损伤细胞的活力,降低细胞内MDA的含量、提高总GSH含量和SOD活力,表明石参总黄酮对NO所致RIN-m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GSH含量与SOD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KR通过SUMO 化修饰上调P53 功能,阐明胰岛beta细胞增殖抑制的分子机制。方法:转染wt-PKR 质粒并结合 BEPP刺激,诱导PKR在胰岛beta细胞特异性激活。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P53 及P53-SUMO-1 蛋白结合水平变化;并给 予SUMO 化抑制剂Spectomycin B1,分析其相关分子机制。结果: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 检测表明:PKR 特异激活能诱导P53 蛋白水平而不是mRNA水平上调;免疫共沉淀分析显示:PKR 促进了SUMO-1 与P53 蛋白结合水平的增加;而Spectomycin B1 能抑制PKR 诱导的P53 蛋白水平及其与SUMO 结合的增加。结论:PKR能通过促进P53 的SUMO 化修饰,上调其功能,诱导胰 岛beta细胞增殖抑制,可能参与2 型糖尿病的发生和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核因子(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s,HNFs)是一类分布在肝、胰、肠、肾等多个组织器官,调节肝脏内基因特异性表达的一类转录因子。其主要亚型为HNF1、HNF3、HNF4和HNF6等,这些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损伤,最终导致高血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NFs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损伤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本文对HNFs在T2DM发生中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损伤作用研究新进展作以回顾性综述,旨在为认识T2DM发病机制及提出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严重影响青少年和儿童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T1DM由多病因引起,其中机体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是T1DM的主要发病原因。胰岛β细胞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反应在其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机体的OS反应在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机体OS反应产生机制及其在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认识T1DM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形式的短期干预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48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组(MDI组)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OHA组)。各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巩固治疗2周停药,继以饮食、运动治疗。于治疗前、停药后3天以及随访一年时分别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比较各组患者血糖水平、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和Homaβ。随访期间,两次空腹血糖(FPG)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PPG)10.0mmol/l者,记为继发失效,记录各组患者继发失效率。结果:①CSII、MDI组患者控制血糖所需时间显著低于OHA组(均P0.05)。②各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CSII、MDI组患者治疗后与随访1年时Homaβ、AIR显著增加,治疗后Homa-IR显著降低;而仅在FPG11.1mmol/l时,OHA组患者治疗后AIR显著增加(均P0.05)。④随访期间,CSII、MDI及OHA组患者继发失效率(分别为29.4%、38.9%、38.4%)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与口服降糖药比较,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方案(CSII和MDI)治疗T2DM患者可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远期胰岛功能,且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阿片肽作为一类重要的神经活性物质发挥着许多生物学效应,近来已有研究证明类阿片物质有影响胰岛素释放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它可以调节机体的血糖稳定.因此这些结果将可能为糖尿病治疗开辟新天地,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阿片肽及其受体的生理功能,阿片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以及阿片肽对胰岛素释放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