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根据2016—2017年南渡江鱼类资源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渔获生物量、相对重要性指数IRI、Pielou均匀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评估了南渡江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构建了两套评价体系,分别评价了南渡江的局部健康状况及其与历史的差异。鱼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存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鳙(Aristichthys nobilis)、海南似鱎(Toxabramis houdemeri)、(Hemiculter leucisulus)等16种优势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显示,以南渡江源头及河口采样点的数值较高,中部采样点数值较低;Pielou均匀性指数则表现为南渡江中部采样点数值高,两端采样点的低。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结果表明:南渡江保存了历史的大部分鱼类,各项百分比指标与历史的变化幅度在0.2%~10.5%,而种类指标变化范围在0~4种;从南渡江局部江段来看,中游江段评价得分仅为19分,远低于其他江段的36~46分。研究表明:南渡江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完整性保存完好,河流健康状况好;在河流内部,源头和河口生物多样性高且完整性好,而河流中游健康状况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重为34.65±5.69 g)的急性毒性试验及对鳃、肝、肾的组织学研究,从组织学角度探讨了"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致死机理。结果表明:"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24、48、72和96 h-LC50分别为0.148、0.103、0.048和0.032 mg·L-1;其组织病理学损伤表现为鳃小片萎缩、卷曲、坏死、脱落和融合,鳃间隙分泌大量的粘液细胞;肝细胞肿大,空泡化,细胞界限模糊,细胞核固缩;肾细胞肿大,充血;"灭非灵"对3种组织的损伤程度为鳃肝脏肾脏,3种组织的损伤很有可能是造成尼罗罗非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清除观赏鱼养殖中混入的外来物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减少其对养殖品种生长和繁殖的干扰,增加养殖效益,本研究利用大型观赏鱼池塘,通过两次投放0.16 mg·L~(-1)的"灭非灵",对罗非鱼特异性杀灭药物"灭非灵"的杀灭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浓度的"灭非灵"能有效清除池塘中的罗非鱼个体,清除率达到99%以上;且能将该药物对其他物种的危害降到最低,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对池塘中的多个养殖种产生影响,取得了特异性杀除罗非鱼的效果。与以往在实验室内的验证相比,本次实验为"灭非灵"的首次大型池塘实验,证明了"灭非灵"可以用于观赏鱼养殖中尼罗罗非鱼的特异性杀灭和控制,为以后观赏鱼行业中罗非鱼的清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为外来鱼类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