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炭疽保护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融合剂为PEG1000。用放射免疫方法筛选分泌特异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后,经有限稀释法及再克隆选择单克隆细胞,获4株能产生抗炭疽保护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染色体组型分析,证明是杂交细胞。体外连续培养8个月,仍能持续稳定地分泌抗体。其中,C17杂交细胞株,从它冰冻保存的第20代细胞复苏后,又传30多代,并接种在小鼠腹腔内增殖,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用正向间接血凝法测定其培养上清液及腹水,抗体滴度分别为1:256~512,1:4,096~6,144。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C17细胞所分泌的抗炭疽保护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固相放射免疫、放射性双扩散及硝酸纤维膜印迹实验,鉴定为阳性,能与此抗原特异地结合。经Protein A-SepharoseCL-4B分离提纯此抗体,再用兔抗鼠标准血清鉴定,其亚型为IgM。将此单克隆抗体偶联到Sepharose 4B上,将炭疽抗原过柱,然后把洗脱液进行电泳分析,证明C17分泌的抗体特异地针对炭疽保护性抗原中分子量为19,000道尔顿的组分。  相似文献   
3.
用~3H-尿苷离体掺入实验研究兔腹腔巨噬细胞在识别抗原过程中的RNA合成。当用不同种类的红细胞膜作抗原时,无论是自体兔膜还是人、羊、异体兔的膜,都促进~3H-尿苷掺入巨噬细胞RNA,但程度上有所不同(异体兔>羊、人>自体兔)。然而,如果用利福平或放线菌素D预先完全抑制巨噬细胞正常转录之后,再用不同种类的红细胞膜刺激,结果发现自体膜不再能刺激巨噬细胞的RNA合成,而其他种类的膜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巨噬细胞的RNA合成。用2.5%聚丙烯酰胺-0.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巨噬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新合成的RNA,结果表明上述几种红细胞膜都促进所有种类的RNA合成,但当用利福平完全抑制正常转录时,外来抗原只促进4—5 S RNA的合成。poly(U)-Sepharose亲和层析表明这种4—5 S RNA带有poly(A)。根据这些结果,提出了一个关于巨噬细胞识别抗原过程的工作假设。  相似文献   
4.
将大肠杆菌抗四环素、氨基苄青霉素、氯霉素质粒pBR32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抗新霉素、卡那霉素质粒pUB110,在体外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T4 DNA连接酶作用,进行重组,获得了重组质粒pMM 1。pMM 1兼有抗四环素、氨基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以及对氯霉素敏感的特性;用凝胶电泳法测定分子量,证明pMM1确为pBR325和pUB110两者的重组质粒。pMM 1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化频率为每微克DNA 0.79×10~3个转化子,在枯草杆菌受体中为每微克DNA 0.15×10~2个转化子。pMM1不仅能分别在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两种受体中复制,而且能同样表达,其抗药性水平为:对氨基苄青霉素不小于每毫升160微克,对四环素不小于每毫升120微克,对新霉素、卡那霉素不小于每毫升80微克。此外,用同样的方法构建了pBR 322和pUB 110的另一个重组质粒pMM 2,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在识别抗原中起着重要作用[1] 我们在发现巨噬细胞中存在非正常转录的 RNA合成[2] ,之后,初步探讨了识别抗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测定炭疽保护性抗原及阐明其免疫机制,我们开展了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工作。于1982年初获得4株能产生抗炭疽保护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传代8个多月后冰冻保存。最近从第20代冰冻保存的细胞复苏,又传30多代,仍能持续稳定地分泌特异性抗体。 用亲和层析纯化的炭疽保护性抗原免疫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